多伦多2006(五)

竹铎轩~刘哲·慧生

<h3>  多伦多首届中国彩灯节演出,从2006年7月19日首场开始,到10月1日最后一场结束,总计完成了272个场次的表演,包括瀑布舞台和其他所有的外出宣演。</h3><h3> 瀑布舞台每天晚上的演出共分四个小场。这种安排便于观众不必因为观看演出而影响赏灯及其它活动。每个小场约20分钟,有时穿插一些中国武术、舞蹈等多市华人节目。</h3><h3> </h3> <h3>  有一次,多伦多大中华文化中心就派来了这位真正的少林武僧来参与表演,水平又高,长得还帅。后台一聊还是山东老乡,家是菏泽的,世界真的不大,哈!</h3><h3> 我问他怎么来到这里的,他说是少林寺方丈的安排,在多市文化中心担任少林武术教头。</h3><h3> 真的是少林武术传天下啊!记得电影《少林寺》上映的时候自己还上中学,电影过后,校园里的榆树杨树、桌椅板凳基本上就成了我们这些“习武之人”的必用之物,偶尔打个架“切磋切磋”也就再自然不过。到底武术的精髓是什么依旧是懵懵懂懂,只不过家长被喊去学校的次数增加了不少,哈哈哈!</h3> <h3>  我们共排练了《喜洋洋》《春江花月夜》《旱天雷》《欢乐歌》《彩云追月》《八月桂花遍地开》《渔歌》等7首小合奏曲,另外每个人都准备了5到6首独奏曲,我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轮换,以保证实际的演出效果及新鲜感,大家都完成的非常棒,好的团队才会赢得大家的尊重与好评。</h3><h3> 实际对我们来讲,这样的的演出强度并不大,只不过我们五人下场后还要为舞狮进行锣鼓伴奏,古筝小李老师和琵琶小孙同学的锣、镲、铙钹都是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敲打不几下就累得呲牙咧嘴,经常跟不上点儿,搞得狮子们一开始老提意见,说老被“敲腰上”。亏得大学时开了民族打击乐课,也下过功夫练习,否则这活儿还真干不了。</h3><h3> 任老师的鼓打得比我好,鼓点匀,劲道足,绝对专业级的 !</h3> <h3>  演出的地方之所以叫瀑布舞台,是因为白天时会有大量的水从舞台上方倾泻而下,如同一道真正的瀑布,是游乐宫的一个景点。晚上关闭水源,打开幕帘就是一个舞台,虽然不大,但各种设施非常完备。舞台下面小广场摆放了一些简易的座椅,但大部分观众都喜欢站着观看。</h3><h3> 由于观众是流动的,所以每场次观看的人数也不一样。多的时候每场大概能有两三百人,天气不好的时候也就几十人。就是人再少,哪怕一个人没有,只要没通知停演,我都会要求所有演职人员认真完成好每场次的既定曲目。</h3><h3> 有一晚的演出看到的一幕让我感动至今,十四年过去了,那温馨的画面依然深深地留在脑海深处。</h3><h3> 那应该是九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天气挺冷了,还下着小雨。园区游客非常少,舞台下面只有一对穿着简单雨衣的夫妻。老先生个子挺高,可能是天冷的原因吧,老太太把身子轻轻偎靠在了老公身上。两人就这样静静站在淅淅沥沥的雨中,看着安大略湖畔绚烂的各色彩灯,听着来自东方独具魅力的丝竹雅韵,那么温馨,那么和谐,又那么感动! </h3><h3> 安大略湖畔最难忘的记忆!</h3> <h3>  这是在多伦多唐人街的一场演出,那只民乐队是华人自己组织的,乐器种类还比较齐全,主要演奏广东音乐。道路两边几乎都是华人商店,感觉瞬间又回到了国内。</h3><h3> 只是非常讨厌的是,臭名昭著的法轮功也有一班人就在我们舞台的马路斜对面,大约也就200多米。摆放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并向路人分发,不过很少有人去接,10几个人的小铜管乐队明摆着要搅事儿。加拿大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非常猖狂的地方,啥东西 !</h3><h3> 除了唐人街、中国城,还去了万锦、太古广场等一些较大的华人社区进行表演。其中太古广场据说是北美最大的华人社区,好多的中国人啊,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