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下册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单元

付小鱼

第一单元<br> 1.古诗三首<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P2~3内容。<br>【教学目标】<br>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br>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br>【教学重点】<br>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丽。<br>【教学难点】<br>通过朗读、想象、绘画,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音乐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春天的美好。<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谈话导入,学习新知<br>1.春天有哪些景象? <br>2.你知道哪些古诗是描写春天景色的?(《春晓》《咏柳》《鸟鸣涧》等。)<br>3.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词。<br>4.简介杜甫。<br>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br>1.师:这是我国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写的诗《绝句》。与以往我们学习过的古诗诗题不同,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师生对读、个别读、齐读。<br>2.整体感受诗歌。<br>《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br>三、了解大意,感受春天<br>1.师:杜甫的诗,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br>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br>2.师追问:分别来说一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如(温暖、明亮)的阳光,(柔柔、温暖、轻轻、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各色各样、火红、雪白)的花,(嫩绿、绿油油)的草。这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到: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br>3.师:诗中还有气味呢,谁闻到了?生:香。这春天的景色真是(美丽如画)。学习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r>4.师: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读出来。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读出来。<br>5.师: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读全诗。<br>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br>师:杜甫也因为喜欢这春色,写了不少诗来赞美:<br>江畔独步寻花<br>杜 甫<br>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br>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br>赏析要点:读通,知道这首诗写了花多的特点,了解后两句的对仗写法,感受春天的美好。<br>【板书设计】<br>绝 句<br>迟日 江山 春风 花草<br>第2课时<br>一、新课导入,了解背景<br>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br>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br>2.出示《春江晚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br>3.简介诗人苏轼。<br>二、自读诗句,理解诗意<br>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br>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br>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br>三、深入探究,展开想象<br>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语调、语速。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br>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br>(1)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br>(2)芦芽:芦苇的嫩芽。<br>(3)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br>淡水中产卵。<br>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br>3.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br>4.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br>(桃花刚开,鸭子戏水 , 蒌蒿长势很旺 , 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br>5.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br>四、熟读全诗,总结全文<br>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br>(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br>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br>和赞美之情。)<br>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br>(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br>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br>五、指导朗读,背诵古诗<br>1.对照画面朗读。<br>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br>【板书设计】<br>惠崇春江晚景<br>桃花 水暖 蒌蒿 河豚<br>第3课时<br>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br>古代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古诗。(板书课题)。<br>二、初读古诗,理解诗题<br>1.自由读《三衢道中》,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熟练后再读给同桌听。<br>2.指名分别读诗,注意生字的发音。<br>3.结合注释和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br>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br>1. 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br>(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br>(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想象画面,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br>(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br>2.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br>3. 全班交流: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情。读第 2 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br>(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了作者的行程,还<br>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br>4. 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你能用<br>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的意境吗?同桌相互交流。<br>5. 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br>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br>1. 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br>2. 指名带着感情配乐诵读这首诗。<br>3. 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br>【板书设计】<br>三衢道中<br>梅子 小溪 绿阴 黄鹂<br>【教学反思】<br>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情景,这三首诗各有千秋,表现了春天的不同特点。学生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但对于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领悟不够。 2.燕 子<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 P4~5 内容。<br>【教学目标】<br>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br>2. 会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掌握文章的大概<br>意思。<br>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br>【教学重点】<br>1. 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br>2. 体会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br>【教学难点】<br>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丰美。<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播放音乐,导入新课<br>1. 出示儿歌《春天多美好》:<br>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br>2. 师: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这篇课文。(板书课题)<br>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br>1. 明确自学要求。<br>(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画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笔在纸上<br>认真写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br>2.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br>3. 检查自学效果。<br>(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br>(2)理解词语的意思。<br>4. 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课文朗读情况。<br>三、细读品味,质疑探究<br>(一)学习第一自然段。<br>1. 师:下面仔细读第一段自然,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外形美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读,指名读)<br>生: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br>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br>2. 师:谁再变成自己的话说一说?<br>生:(动情地)燕子的羽毛乌黑发亮,一对翅膀轻快漂亮,一双尾巴像把剪刀,多么活泼可爱呀!<br>3. 师:说得真好!你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一生朗读,师生作画)<br>4. 师:同桌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br>5. 师: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 尾巴 翅膀)<br>6. 师: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来?把有关词语画下来。(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可爱的活泼的。)<br>7. 师: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在这段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br>(“凑”是聚集的意思,“凑”更能体现出小燕子集美丽为一身,这一句在<br>这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br>(二)学习第二自然段。<br>1. 师: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br>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的插图)<br>2.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br>3.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连成句子?<br>学生回答后出示: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br>成了春天。<br>(1)“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如毛的细雨”。)加上一个“细”, 一个“如毛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br>(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以联系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br>雾;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br>(2)你们看这一句运用了几种修辞手法?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们觉得怎样?(这样一比喻、一拟人,好像我们也看到了花儿、草儿,一下子都赶到春天里来了。这就写了春天树木的茂盛,花草的繁多,充满了生气,一下子赶到春天里来了。)<br>四、体验感悟,拓展延伸<br>针对本课的内容自由创作一张春景图,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绘出来。<br><br>第2课时<br>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br>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br>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br>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br>二、细读品味,质疑探究<br>1.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br>(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想:燕子是如何飞行的?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br>受到?画出你认为好的词语。<br>(2)学生交流。(“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br>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br>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写出了燕子飞行的<br>速度很快, 身姿灵活。从“叽的一声”感受到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br>(3)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作者不说小圆圈呢?(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br>的一圈圈波纹,就像日晕、月晕一样美。)现在让我们用赞美、快乐的语气再<br>来读一读第四自然段,领略燕子的飞行之美吧!(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br>2. 学习第五自然段。<br>(1)燕子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课文,其余看图)<br>(2)引导学生讨论“痕”这个字的用法。(“痕”字写出电线的远,若有若无。)<br>(3)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br>三、总结全文,指导背诵<br>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美,又写<br>到它停歇的美。要求学生背诵1~3 自然段。<br><br>【板书设计】<br>燕 子<br>羽毛 乌黑<br>翅膀 轻快有力<br>尾巴 剪刀似的<br>【教学反思】<br>《燕子》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文章描写了鲜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重点写了与春天一同到来的燕子这一美丽形象。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还要让学生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光彩夺目,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一些行文的表达方法。 &nbsp;3.荷 花<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P6~7内容。<br>【教学目标】<br>1. 会认5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莲蓬、破裂、姿势、仿佛、衣裳、随风飘动、舞蹈”等词语。<br>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4 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br>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br>4.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br>【教学重点】<br>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br>【教学难点】<br>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荷花的美丽。<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交流诗句,激趣导入<br>1.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荷花的诗句。<br>(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br>(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r>2. 导语:自古以来,就有很多赞美荷花的诗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纯洁的象征。<br>今天,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公园看荷花!<br>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br>1. 师出示课件:<br>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公园里的荷花怎么样?<br>2. 学生交流看后对荷花的感受。<br>教师: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样描写的呢?<br>3.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br>4. 检查反馈。<br>5. 指名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不多字漏字,不读破句。<br>三、品读课文,具体感知<br>1. 默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写了什么内容?<br>2. 理清“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的过程。<br>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br>指导书写“瓣”“蓬”“胀”等生字。<br>第2课时<br>一、学习第一自然段<br>1. 轻声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作者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br>(心情是急切的、迫切的。从“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看出。)<br>(1)为什么他要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未见荷花先闻其香!)<br>(2)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怎样才能把叶爷爷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br>情读出来呢?<br>(3)先自己试试。(指名学生读,评议,全班齐读。)<br>2. 相机学习后面的自然段。<br>师:这么美的荷花,这么浓郁的清香,把人都给深深陶醉了!怪不得,叶爷爷<br>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件出示句子,学生初读。)<br>二、学习第二自然段<br>1. 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br>(1)师: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请大家想一想,“冒”字<br>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br>(2)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作<br>冒出来。(使劲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br>精神抖擞地……)<br>(3)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br>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写后组织全班交流。<br>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br>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白荷花在<br>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br>(4)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br>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br>种生机勃勃的美。请大家带着赞美之情读一读这句话。<br>2. 出示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br>(1)师:“挨”和“挤”所表示的词义程度不同,看图,请同学上前指一指,<br>哪些荷叶是“挨”着,哪些荷叶是“挤”着。<br>(2)师:看,它们多像一个个绿娃娃。这儿亲密地“挨”在一起;那儿又顽皮地“挤”在一块儿。“挨挨挤挤”说明人或东西很多,那么,这儿说荷叶“挨挨挤挤”,告诉我们荷叶长得怎么样?(荷叶长得生机勃勃,非常茂盛。)<br>(3)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句中“挨挨挤挤”这个词语,我们通过比较,想<br>象体会到了它的作用。再回忆一下,你还在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看到过“挨挨<br>挤挤”的情景?<br>(4)师:接下来,请大家自学后半句,看看还有哪些词语也写得很好,并说说<br>好在哪里。(此处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个个”“像……大圆盘”“碧绿”等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荷叶的色彩美和形状美,以及它旺盛的生命力,为下文分析“一大幅活的画”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语的初步赏析能力。)<br>三、学习第三自然段<br>1. 出示句子:“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br>(1)师:对照插图,想一想,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br>(学生自由读句子:“有的……有的……有的……”)<br>(2)师:除了书上讲到的这些姿态外,还有别的姿态吗?<br>(歪着脑袋的样子,翘着嘴巴的样子,挨挨挤挤靠在一起的样子;还有的荷花<br>的花瓣都张开了,就像个调皮的孩子……)<br>2. 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br>不起。”<br>(1)师:眼前的荷花有多美?你怎样感受到的?为什么称它为“一大幅活的画”?<br>(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br>也很美。)<br>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br>(2)师:花,用眼去欣赏;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同学们,让<br>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br>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br>(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br>提示: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br>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br>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br>四、学习第四自然段<br>出示句子:“不光……好梦……”(齐读)<br>1. 蜻蜓在荷花上空飞行,为什么会感到快乐?<br>2. 小鱼在这么美丽的荷花池中游过,它会梦见什么?<br>3.蜻蜓、小鱼都是“我”的伙伴,他们会跟“我”说些什么呢?还会有哪些动<br>物来与“我”交谈,会对“我”说些什么?<br>4.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分角色再现课文情境。<br>5. 让我们满怀着爱来配乐读第四自然段。(配乐齐读)<br>6.多热闹的荷塘呀!大自然不用笔纸就能画出这么美的荷花,那我们又应该怎<br>样画荷花、赞美荷花呢?<br>学生自由说:如果你是歌唱家,你会怎样赞美?如果是诗人呢?如果是舞蹈<br>家呢?<br>五、学习第五自然段<br>师:我们沉醉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哎,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br>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一齐读第五自然段。<br>六、小结感悟分享<br>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它是那么洁白,那么清纯,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把我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荷花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一起融入书中,<br>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池荷花留下来!<br>七、课外延伸积累<br>1. 让学生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br>2. 提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描写荷花的诗句及文章。<br>【教学反思】<br>《荷花》这篇文章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合适的文本材料,课文中许多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情感流动,因此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让他们去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词句进行一定的品读、研讨,深入到文本中去。“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给“冒”<br>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字练习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br> 4.昆虫备忘录<br>【教学内容】<br>教科书 P8~10内容。<br>【教学目标】<br>1. 会认“录”“凡”等11个生字。<br>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br>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活泼生动的语句,了解不同昆虫的特性。<br>4. 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br>5.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格、图片等)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br>【教学重点】<br>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活泼生动的语句,了解不同昆虫的特性。<br>【教学难点】<br>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br>【教学过程】<br>第1课时<br>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br>1. 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生各抒己见,介绍这几种昆虫。<br>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昆虫,它们身上还藏有哪些秘密呢?(板书课题)<br>3. 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br>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br>(1)课文揭示了这几种昆虫的什么秘密?<br>(2)“备忘录”指的是什么?<br>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br>1. 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br>(1)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借助工具书读通每一个生字。<br>(2)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br>2.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br>(明确:课文用生动有趣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等<br>昆虫,表达了对大自然和自然万物的好奇与热爱。)<br>3.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br>(明确: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小标题就是它的主要内容,即<br>作者在每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复眼、花大姐( 瓢虫)、独角仙和蚂蚱。)<br>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br>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br>1. 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br>2. 学习生字: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br>3. 识记生字。<br>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br>1. 出示句子:“‘复眼’,想必是许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想必”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文中提到有哪些昆虫有复眼?复眼有什么作用?(一定、肯定;蜻蜓、苍蝇;视觉变得灵敏。)<br>2. 出示句子:“瓢虫,朱红的、瓷器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这里抓住瓢虫的什么来写的?(颜色、硬翅、硬翅上的小圆点。)<br>3. 出示句子:“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从上文中,你知道了什么?(独角仙个头大,甲壳硬,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br>除此之外,还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力气大。)找出表现独角仙力气大<br>的句子。(“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br>4.“挂大扁儿”是哪里人对什么的称呼?(河北人,尖头绿蚂蚱。)<br>5. 你喜欢蚂蚱吗?介绍蚂蚱时,一共介绍了几种蚂蚱?(两种蚂蚱:尖头绿蚂蚱和土蚂蚱。)各有什么特点和有趣的地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br>(1)尖头绿蚂蚱:<br>① 动作描写:“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br>② 外形描写:“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br>(2)土蚂蚱:<br>① 外形描写:“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br>② 动作描写:“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br>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br>1. 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br>2. 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br>3. 布置作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格、图片等)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br>【板书设计】<br>昆虫备忘录<br>蜻蜓:复眼<br>瓢虫:朱红 硬翅 小圆点 有好坏<br>甲虫(独角仙):个头大 甲壳硬 力气很大<br>蚂蚱:能发声<br>【教学反思】<br>这节课上学生们知道了昆虫的特性,对昆虫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学完本课后大家知道了要做<br>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并尝试着去记录自己观察和了解到的事物。

荷花

课文

燕子

自然段

学生

春天

生字

教学

出示

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