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岩板村,是一座有近七百年历史、规模宏大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着封火窨子屋、麻石巷子等明清时期的建筑,漫步其间,明清的气息醇厚弥漫,让人顿感历史的厚重。</h3><h3></h3><h3> 2019年6月6日,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岩板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h3> <h3>岩板村位于湖南省溆浦县龙潭镇西南角,村中心有数十栋保存完好的古民宅,民宅多为二厅堂、三厅堂四合院结构,院墙高深,青砖碧瓦,典型的民清遗风。区内廊苍幽深,地面采用麻石平铺,置身其间,恍然回到了远久的年代。</h3> <h3>弯曲的水泥路径从村中通过,这是党中央“村村通”政策带给岩板村民的实惠。</h3> <h3>几百年风雨,吳氏后人在这儿农耕,放牧,繁洐生息,发展壮大。</h3> <h3>古老的风雨桥,历经风雨雪霜和朝代更叠,依然完好,是连接小河两岸民众交通的重要通道。可以看出,岩桥古村远望高山,傍依小河,一马平川,确实是个风水宝地,不得不佩服吳氏先人的独到眼光和智慧。</h3> <h3>独轮车虽是改进型,仍然可以读出许多先人的痕迹。</h3> <h3>岩板村是吴氏家族聚住地,祖上从江西迁入,已有六百多年。</h3> <h3>吳家宗祠,吳家后人奠祭先人灵魂的埸所,又称氏族中国印。</h3> <h3>岩板村的吴氏宗祠系2000年村民集资重建。整个吴氏宗祠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占地1600平方米,宗祠内修有戏台,每到春节,这里便热闹非凡,远近的村民都聚集在宗祠里看戏。</h3><h3> 图为宽大的宗祠内院。</h3> <h3>祠堂内的大戏台,是县辰河高腔剧团和龙潭花灯剧团青睐的演出埸地。</h3> <h3>祠堂大门屋脊上的各种图腾,装饰精美。</h3> <h3>祠堂大门屋脊上的神兽装饰。</h3> <h3>祠堂横梁上的神兽,神采飞扬,活灵活现。</h3> <h3>祠堂内大厅,高悬“本仁观德“四个大字</h3> <h3>历代祖先牌位</h3> <h3>吴氏宗祠简介下横陈一条长龙,标示吳氏家族是龙的传人。</h3> <h3>祠堂左边设有社王庙,古色古香。</h3> <h3>位于岩板村的崇实书院,创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名“延陵家塾”。系吴姓族学。书院西门仍保留有“吴氏蒙养”四字,清咸丰五年(1855)更名为“崇实书院”。书院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为三进厅庭院式砖木结构建筑。过厅正中悬挂有清宣统元年谌百瑞书“大学之基”竹纹金匾一方。屋面为小青瓦,悬山顶,其主体建筑及四周外墙彩绘有山水、花草及鸟禽等壁画泥塑。堂前小院影壁墙上嵌有多幅石刻,院中古桂合抱,翠盖蔽空,保持完好。是湖南省唯一保存这样完好的氏族学校。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重点单位,2019年9月,国务院第八批公布为国家文物保护重点单位,拨专款八百万进行精细维修。</h3> <p class="ql-block">书院西门仍保留有“吴氏蒙养”四字。</p><p class="ql-block">1917年夏天,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中共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向警予,独身来到崇实书院考察,宣传男女平等,要读书识字明理,当家做主人。听了老师介绍学校情况后,高兴地予以肯定,并建议放低入学年龄,将六七岁的儿童招来,办个儿童班。1920年,崇实书院增办童子军班,向警予一个建议,使崇实书院再次兴隆起来。</p> <p class="ql-block">二楼的教室虽空无一物,细细眝听,传来阵阵似有似无的琅琅读书声……</p> <h3>在崇实书院外玩耍的吳氏后人,从古书院中领悟到多少先祖对后辈的期望?</h3> <h3>祠堂还是龙潭花灯戏剧团的演艺基地。</h3> <h3>吴家祠堂是县辰河目连戏的演出基地,有“中国戏曲活化石”美誉的古老的辰河高腔,在古祠堂的古戏台上,更透出十足的古老韵味。</h3><h3> 剧中右一的演员名周建斌,溆浦县辰河目连戏剧团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辰河目连戏)传承人。<br></h3> <h3>辰河目连大戏又开锣了。县辰河剧团每年都有汇报演出,传承保护这个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遣产。</h3> <h3>目连大戏旗帜高悬</h3> <h3>演员与观众互动,演出可以挪出戏台之外,这是目连戏与其它剧种不相同的地方。目连戏“接灵官"就要从距祠堂两公里外的原龙庙中去接请。</h3> <h3>接灵官返程</h3> <h3>迎请灵官回来。</h3> <h3>恭迎灵官架到</h3> <h3>恭迎灵官进祠堂。</h3> <h3>为灵官开光</h3> <h3>恭请灵官镇台,扫台。</h3> <h3>古老戏曲的最佳演出场地</h3> <h3>中国戏曲活化石一一辰河目连戏《挑经挑母》剧照。左挑经人为目连主角傅罗卜,由著名辰河艺人谢杳文饰演。谢杳文,现年七十九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辰河目连戏)传承人。</h3> <h3>认真观看目连戏的一家三代。</h3> <h3>2018年12月,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派摄制组,专程从京来溆浦,在祠堂内录制辰河目连戏,收藏进国家戏曲档案库,抢救性保存非遗古老艺术。</h3> <h3>吴氏家族的民俗文化底蕴厚重,特别是龙文化,在雪峰山区域首屈一指。</h3> <h3>孩提时参加舞龙活动,从小培养孩子的民俗文化意识。</h3> <h3>每年腊月和正月是舞龙旺季,岩板都要派出舞龙队伍参加各种大型盛会。</h3> <h3>出龙</h3> <h3>运输工具简陋,阻挡不住岩板人传承龙文化的决心和步伐。</h3> <h3>进入阳雀坡古村参加闹元宵。</h3> <h3>雪火龙灯是岩板村的骄傲,一白一红两条龙威武雄壮,是龙潭吳氏家族特有。</h3> <h3><h3>雪火龙,是传说中的雪龙、火龙罢战言和,和谐相处,融为一体,造福大地的总称。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7800年前高庙文化的陶片上有它的记载,2000多年前它出现在屈原的笔下。秦汉时期雪峰山下的龙潭人,为了记念两龙息战言和,为他们造就了美丽富饶的家园,用竹篾、皮纸制作成龙头、龙身、龙尾,里面点亮蜡烛,这就是龙灯。涂上红色的龙叫火龙,涂上银色的龙叫雪龙,逢年过节,舞龙相庆。直至唐宋,雪火龙舞精彩不断。不知何种原因,雪火龙这一独特的传统龙舞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盛世中国,文化复兴,挖掘整理雪火龙文化,对于重朔文化自信,助推文化旅游,造福百姓,意义极其深远。</h3></h3> <h3>竹节灯也是吴氏族灯,因用竹节做龙骨架而得名。该龙灯轻巧,是妇女,孩子的表演工具。</h3> <h3>雪火龙灯引宝人。</h3> <h3>竹节灯逗宝人由孩子担纲。</h3> <h3>母子,姑嫂齐上阵</h3> <h3>鼓手是乐队的主要伴奏和指挥</h3> <h3>龙旺元宵</h3> <h3>竹节龙灯入场,岩板吴家一次出四条竹节龙灯。</h3> <h3>舞狮一对,雪火龙灯两条。</h3> <p class="ql-block">雪火龙灯,竹节龙灯已经和龙潭镇的蚕灯,高把龙灯,草把龙灯,板凳龙灯,故事灯及黄茅园镇的喔喝龙灯等组合成《溆浦龙灯舞》,于2021年12月30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p> <h3>锣,鼓,唢呐,钹组成乐队,全是祖传的中式乐器。队员都是当爷爷的人,热情和干劲都不输于年轻人。</h3> <h3>英国客人与雪龙灯队员互动</h3> <h3>火龙扬威</h3> <p class="ql-block">岩板龙灯队领队,吳氏家族族老吳长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溆浦灯舞》的传承人。参加阳雀坡腊八节的英国友人暮名,主动要求与吳领队合影。</p> <h3>龙灯与狮子</h3> <p class="ql-block">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陈黎明老总为岩板村的雪龙点晴,添彩!</p> <p class="ql-block">民俗专家为岩板村的火龙添彩点睛!</p> <h3>中外朋友齐点赞</h3> <h3>妈妈竹节龙灯队</h3> <h3>女儿竹节龙灯队</h3> <h3>法师为龙灯祈福。</h3> <h3>龙跃升平</h3> <h3>龙腾盛世</h3> <h3>雄狮起舞</h3> <h3>双龙相会</h3> <h3>猛龙望月</h3> <h3>孩子耍龙尾</h3> <h3>舞动阳雀坡</h3> <h3>龙翔古村</h3> <h3>威振抗日古村</h3> <h3>龙灯贺年</h3> <h3>众龙旺宅</h3> <h3>龙行古村</h3> <h3>群龙贺腊八节</h3> <h3>吳长根与吳氏竹节灯</h3> <h3>龙出宗祠</h3> <h3>吴氏就是一条龙</h3> <h3>对先祖的英灵宣誓:我们一定把先祖留下的民俗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h3> <h3>祠堂是龙文化的大课堂</h3> <h3>精心维护</h3> <h3>重视细节,保证完美。族老吴长根利用休息时间检查龙头电源。</h3> <h3>招牌是岩板村吳氏的脸面</h3> <h3>为保证每次展演的成功,必须经常练习配合。。</h3> <h3>岩板村龙灯队夜练</h3> <h3>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岩板村龙灯队每次能圆满成功的展示龙灯的风彩,那是因为平时付出的太多太多。白天,乡亲们为生存各自料理农耕和家务,只能夜晚集中统一训练</h3> <h3>岩板龙灯队每次同时出动六条龙灯,每条龙灯标配13人,彩狮1对,要4人,加上乐队,领队,教练,后勤,每次需出动110人。由于各种具体情况,每次人员搭配都有变化,龙头与龙尾的动作一致,雪火龙与竹节龙队形的统一,都要反复操练。</h3><h3><br></h3> <h3>一招一式反复练</h3> <h3>龙翻身,钻腹勤快练</h3> <h3>动作招式求统一</h3> <h3>舞兴正浓</h3> <h3>领队反复强调。</h3> <h3>训练中,教练讲解应注意的地方。</h3> <h3>竹节龙间动作的配合</h3> <h3>火龙振威</h3> <h3>龙相汇,龙文化相传。</h3> <p class="ql-block">吴长根简介</p><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生于溆浦县龙潭镇岩板村,中共党员,大专,从教37年,先后任教岩板小学(崇实书院),龙潭中学,温水中学,横板桥中学,一级中学教师,2008年退休。曾任龙潭吴氏宗祠复修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龙潭吴氏宗祠管理委员会第1、2、3、4、5届副主任,雪峰文化研究会民俗分会会员,湖南省吴文化交流协会(湖南省吴氏宗亲总会)常务理事。《中国吴氏通书》编委,龙潭吴氏族谱第六修清书,第七修清书兼纂修、主编,地方史志《龙潭》、《文化龙潭》编委,《故事龙潭》、《龙潭民间传统演艺》责任编辑、校对。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龙潭祭祀礼仪》一书。是当地公认的吴氏宗族传承民俗文化和宗祠文化的核心领军人。2021年,该村的雪火龙灯和竹节龙灯双双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吳长根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溆浦灯舞》传承人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