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知道今天是星期几吗?不准看手机。”前两天,这句话竟成了我们相互调侃的对白。是的,在因为疫情被困的日子里,我们已不知今夕是何夕。</h3><h3> 翻看朋友圈,各种葛优躺,各种困兽状,各种父慈母贤子孝的大团圆,还有抖音上各种自编自导自演的人才“应运而生”…可谓道尽了疫情众生相。</h3><h3><br></h3> <h3> 但是,看看那些英勇的逆行者(我想这个时候用“英勇”二字一点不为过),他们却过了一个不平凡的新年。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无数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脱下防护服时的面容令人不忍卒看,除了心疼与心酸,还能说些什么?<br></h3><h3> 再看看各条战线上的公务人员、物业人员和志愿者们,他们奋战在一线,上路值勤,清查登记,加强防疫…不是他们不知道疫情的险恶,而是使命使然,只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h3> <h3> 而我们要做的只是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给一线的他们添乱。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的“爱的奉献”。运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到了窝在家里也能为国作贡献的时候了”。侍花弄草,烘焙阅读,向往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吗?</h3> <h3> 怎奈还是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没事瞎晃悠,甚至还有明知自己曾到过疫区或与疫区人员有过亲密接触而故意隐瞒的,实在令人震惊。据说昨天我区新增的一例就是从武大(且不管是武汉大学还是武汉的大学)回来的学生,既没做到自我隔离,也未劝阻父母隔离,是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无知的无畏者?无论哪一种,都是可怕的。</h3> <h3>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双饱含热泪的双眼?这双眼睛,感动和鼓舞了多少中国人,至少,我已经泪流满面。84岁再挂帅,那一份义无反顾的从容,不仅仅是一份信念和责任,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勇气。</h3> <h3> 那天当我偶然间看到一篇微信推文:请告诉孩子,成为像钟南山那样的人,是读书的终极目的!我的心是颤栗的。是的,没有一个父母不想把孩子培养成才,那么究竟培养什么样的“才”,才能担当得起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走出大山,锦衣玉食?还是为了躲避“不好好读书就去扫大街”的“厄运”?</h3><h3> 我有一个亲戚的女儿今年正读高三,成绩优异,立志学医,其母曰:“学医太苦,不要报”。想必这也是当下许多人对医务工作的理解。是啊,多年苦读,培养一名医生实属不易,要是再加上暴力伤医,谁还愿意立志为医,救死扶伤?</h3> <h3> 人生实苦,让我们彼此守望相助。待到春暖花开时,让我们走出家门,去见想见的人,去爱想爱的人,去拥抱火热的生活,去构筑活色生香的众生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