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奥数和我们平时课上学习的数学不同,思维含量高,难度指数较强,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发散。</h3><h3>因此,“说题讲理”活动——我们不只强调“怎样解题”,而是更重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等)”。</h3> 说题讲理——源于兴趣 乐于挑战 <h3>同学们接到我发起的“同题共讲”倡议后,踊跃参与,挑战奥数与思维拓展!</h3><h3>当然,每位学生精彩讲解的背后,都离不开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让我们聚焦视频看看身边的伙伴是怎样“数说思考”的吧!</h3> 数说思考 <h3>我们先掌声有请老师范十足的何瑶何老师为大家讲解👏👏👍</h3> <h3>何老师在短短的5分钟内有条不紊的整理着自己的思路~你听懂了吗?</h3> <h3>刘非凡、刘书含两位刘老师利用线段图,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把“ A组做16天,B组做12天”转化成“甲乙A、B两组合作12天后,A组又独做4天”巧妙的推理转换在图中说明再直观不过了👏👏👏</h3> <h3>沉稳大气的姜佳艺姜老师与李美彤李老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思路的解析,举手投足显示出高年级学生的沉着冷静!</h3> <h3>在讲解中我们真的是提高了数学自信心,从而进一步的认识数学,挑战数学,玩转数学,再静静地聆听一下刘释心老师、李泳岐老师对这道题的理解吧!</h3> <h3>张雨泽张老师则有不同的解题思路:</h3><h3>一起来听听吧👏</h3><h3><br></h3> <h3>原来张老师在把“ A组做16天,B组做12天”转化成“A、B二组合作12天后,A组又独做4天”的基础上,求得A、B二组各自的工作效率后,找出了相差5个的对应分率;再用除法计算出答案👍👍</h3> <h3>看看奥数群中孩子们的讲题视频还在不断的上传中……</h3><h3>学习兴趣源于小小成就,也许这些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h3><h3>一篇美篇只能上传5个视频,本想着合并视频让每个孩子的智慧思考都留在美篇中,却发现时长最长只能是5分钟!老师遗憾于不能一一上传🙏请同学们谅解,期待明天你们更加精彩的讲解!</h3><h3><br></h3> <h3></h3><h3>许多学生从不会讲,到会讲,再到讲会,整个讲的过程让学生的思路更清晰,理解更透彻!</h3><h3>感动于你们每天的坚持!</h3><h3>欣喜于你们每天的进步!</h3> <h3>不管是奥数还是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每人都要做到说完整话以及养成“说题讲理”的习惯,让自己“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已达到提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r></h3><h3>舞台已为你搭建好,期待你的参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