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新圣女艺术陵园剪影

杨家小子

<p class="ql-block"><b>  在2020年1月,在神州大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面前,响应政府号召,自我隔离14天(自1月22日起),不成想接着又要求第二个14天!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完成早有想法的新圣女公墓的美篇,也算是歪打正着!</b></p> <p class="ql-block"><b>  2017年9月,我们定制了湖河两都俄罗斯自组团游(贝加尔湖、伏尔加河、莫斯科、圣彼得堡)。在莫斯科时,恰逢9月3日二战胜利纪念日活动时在红场上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尚未拆完,现场狼藉一片,而又逢下雨且列宁墓排队很长,遂接受导游建议,临时改游莫斯科新圣女公墓,自费150元,仅为司机和导游的小费及汽车油费,而此景点是免费的。没成想这临时动议,却成为莫斯科游中除克里姆林宫外,最有印象最深感触且最有看点的景点!由此必须感谢浙江省中国青年旅行社在凌晨三点给我们更换的莫斯科地陪导游,也感谢中青旅的全陪导游林中坚小伙!</b></p><p class="ql-block"><b>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又名新圣女名人陵园和新圣女艺术陵园。这里至所以被誉为艺术陵园,不仅是葬有全俄罗斯27000多名的历史名人,还因为它几乎所有墓葬均以不同的雕塑展现逝者的信息。这里的雕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设计上脑洞大开,其色彩搭配和细腻雕工均超乎想象,与意大利和法国的雕塑艺术品有得一拼,被称为世界第二大雕塑群。</b></p><p class="ql-block"><b> 莫斯科新圣女公墓的地位相当于北京八宝山公墓,但其艺术气息却远非八宝山公墓能比!在俄罗斯人民心中,新圣女公墓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地方。墓主的灵魂和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每个墓碑都仿佛是俄罗斯历史的一页,墓碑雕塑又各具特色,成为整个俄罗斯雕塑艺术的缩影,故又名“艺术陵园”。</b></p><p class="ql-block"><b> 这里收录的照片,尚不能反映其百分之一,但我们儿时所知道的苏联和俄罗斯名人名家这里基本都有。因为要赶下午五点开船的伏尔加河游的航班,不得已匆匆拍几张离去,甚为遗憾!</b></p><p class="ql-block"><b> 本篇分为政治人物篇、苏联英雄篇、历史名人篇、艺术作品篇进行展示。</b></p><p class="ql-block"><br></p> <h3>  新圣女公墓的大门很不起眼,自苏联解体后,内部疏于管理,杂草丛生,尤其历史久远的墓更是破烂不堪,但几个国家领导人的墓地包括预留墓地和大多数有名之人的墓倒是整理得不错。从各个墓前敬献鲜花的多少和新鲜程度,可以看出人民及其亲人对他们的崇敬和怀念程度。</h3><h3> 新圣女公墓始建于16世纪,开始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因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勾结禁卫军造反失败被囚禁,死后亦葬于此地,所以有中国人称这里为“俄罗斯的公主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政治人物篇</b></h1><h3><br></h3> <h3>  </h3><h3>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之墓,以飘扬的俄罗斯国旗造型,是整个陵园中唯一没有雕像和碑刻的墓葬,但却立在陵园中心的小广场上。</h3> <h3>  </h3><h3> 现任总统普京(近处)和总理梅德韦杰夫(远处)为自己预留的墓地,位置在小广场叶利钦墓对面。按现在的陵园规模,已十分拥挤,一般人是进不来了。据说要想进这个陵园,还需要有全民投票,可能言过其实了。</h3> <h3>  </h3><h3> 赫鲁晓夫,苏联共产党第一书记,国家苏维埃主席,但在前苏联历任国家最高领导人中,唯独他没有被安葬在红场,这始终是个迷。</h3><h3> 有趣的是,他的墓碑雕像,正是由他生前所严厉批判为“吃的是人民血汗钱,拉的却是臭狗屎”的,苏联最有名的现代派雕塑家𣵀伊兹维斯内所雕刻。其黑白两色花岗岩中夹着他的光头,恰好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历史的功过。</h3> <h3>  </h3><h3> 赖莎,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妻子之墓,旁边的空地是戈尔巴乔夫为自己预留的墓地。他一手摧毁了苏联,但却利用权力为自己准备了位置上好的墓地。普京和梅德韦杰夫的在他斜对面,邻近中心小广场。</h3> <h3>  列别德将军,四星上将,俄罗斯人民共和党领导人,苏联解体后的地方政治强人,以解决车臣问题而闻名,在政坛风云一时。</h3><h3> &nbsp;</h3><h3> 他在苏联解体前任伞兵副司令,1991年8.19事件中,被当时的“紧急状态委员会”派去捉拿叶利钦,但他极具政治头脑,临阵倒戈,站到叶利钦一边,遂成为叶的恩人和亲信。但后来在车臣问题上主和,在民间声望极高,但与叶利钦和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意见相左,被解除军职到边疆区任职。</h3><h3> 列别德解甲后即投入政治活动,创立人民共和党,当选国家杜马议员,在1996年和2000年二次参加俄罗斯总统选举,分别败给了叶利钦和普京。2002年在边疆区长官任上,因飞机失事撞山而亡。</h3><h3> 其墓雕与真人何其像也!</h3><h3><br></h3> <h3>  </h3><h3> 切尔诺梅尔金,曾任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总理。这其实是个三人墓。</h3> <h3>  </h3><h3> 莫洛托夫,十月革命领导人之一,列宁的亲密战友,曾任人民委员会主席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后成为斯大林的坚定支持者,肃反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斯大林领导班子的二号人物,任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长和监察部长。在斯大林时期,曾有被命名的“莫洛托夫市”“莫洛托夫斯克城”“莫洛托夫号巡洋舰”。斯大林去世后一度成为最有可能的继承人,但在权力斗争中因自大疏忽被狡猾的赫鲁晓夫击败,同时被打成“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莫洛托夫反党集团”头目之一,降为驻蒙古大使,后被开除党籍。1984年恢复党籍,1986年去世。</h3><h3> 莫洛托夫也是中国人民所熟悉的苏联领导人,在我记忆中,曾入选参加欢迎莫洛托夫访华来杭的队伍,地点在北山街西冷桥路口。</h3><h3> 看这张墓碑照片,一度怀疑有误,因为下面二人墓碑上的名字和年龄均与莫洛托夫不符,后经反复考证对比,方认可其后的高碑(有鲜花祭奠)确是莫洛托夫本人之碑,下二人或是其儿女,边上那块黑碑应该是他夫人。</h3> <h3>  在苏芬战争时期,苏联飞机轰炸芬兰,莫洛托夫曾有句名言:“苏联飞机扔下的不是炸弹,而是救济粮!”。之后芬兰人民用土制燃烧瓶对付苏军坦克,称之为“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从此燃烧瓶就被翻译为“莫洛托夫鸡尾酒”。此组图片最后一张是埋藏于地下,70年后重见天日的“莫洛托夫鸡尾酒”。</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米高扬,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从列宁到勃列日𣵀夫时期的四朝元老,雄居要职达55年,人称“政坛不倒翁”。其名言:“别担心,雨淋不着我,我能在雨点之间躲闪穿行。”当年毛主席在西柏坡宴请苏联代表团时,请他吃辣椒,喝衡水老白干酒。</p><p class="ql-block"> 其墓背后墙外的洋葱头,是紧挨陵园的新圣女修道院。</p> <h3>  </h3><h3> 葛罗米柯,历任27年的苏联外交部长,是从斯大林到契尔年科时期的五朝元老。他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奸诈狡猾聪慧伶俐,对祖国和人民却是无比忠诚,典型的两面人。</h3><h3> 他的墓在十字路口角上,墓碑上的头像一阴一阳,面朝两个方向,这个双面脸雕塑完美刻画他的人生特点。</h3> <h3>  </h3><h3> 福尔采娃,从一名纺织女工到文化部长,是苏联第一个进中央政治局的女性,主宰苏联文艺界14年,追随并支持赫鲁晓夫。</h3><h3> 她的墓碑是凯尔别里(下面名人篇中《悲伤》作者)的作品。</h3> <h3>  </h3><h3> P1-2、斯大林娜 ,斯大林的第二任正式妻子,非常漂亮,正式说法是自杀身亡,年仅31岁。传说子弹由头左入而右出,但她又不是左撇子,因此雕像突出她的右手位置,影射其是被斯大林所害。可是墓碑下落款是“约·维·斯大林敬立”。</h3><h3> P3、斯大林娜的近亲墓碑,非常简陋,右起:父亲、母亲、弟弟、姐姐,除弟弟担任斯大林秘书得以善终外,其余均死于斯大林的集中营。</h3> <h3>  </h3><h3> P1一P2、王明,共产国际的宠儿,中共历史上有名的先左后右的机会主义者,1956年去莫斯科1974年去世。他的墓葬位置很好,路口坐北朝南。还有中国代表团的献花。</h3><h3> P4、孟庆树,王明之妻,中共六大七大代表,曾经是邓颖超的上级。1956年随王明到苏联治病,1983年在莫斯科去世。她生前与王明不和,死亦不同穴不紧挨,她的墓在王明墓斜对面,隔路相望。他们的女儿也葬在此陵园,一家三口死后同住一大院,也是有福。</h3><h3> P3、左侧者即是带领我们来新圣女公墓的地陪导游,一位在莫斯科念研究生的中国人,他为我们讲了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苏联人物故事。</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苏联英雄篇</b></h1><h3><br></h3> <h3>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著名作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暴风雨所诞生的》作者,获列宁勋章,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目中的英雄。</h3><h3> 奥斯特洛夫斯基15岁上战场,16岁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全身瘫痪,去世时年仅32岁。双目失明后,他凭借超人的坚强意志,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三载,创作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朽之作。该作品在中国曾经风靡一时,激发了当年多少年轻人的革命斗志。书中无产阶级战士保尔·柯察金和资产阶级小姐冬妮亚的爱情故事至今令人回味。</h3><h3><b>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当年的座右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人只能得到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夠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b></h3><h3> 这尊雕像是他临终前手抚书稿的形象,祭台上放着他一生心爱之物:军帽和战刀。</h3><h3><b> </b></h3><h3><br></h3> <h3> </h3><h3>  P1-2、卓娅,苏联二战时期的女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我们这一辈人在小学课本中就熟读,并深刻印在心中,她就是俄罗斯的刘胡兰。</h3><h3> 卓娅18岁时因执行任务落入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还残忍地剜去了她的双眼和一只乳房,后被绞死。斯大林得知后命令朱可夫,将杀死卓娅的德军步兵团番号通报全军,如有该团官兵被俘,格杀勿论,不准投降。</h3><h3> 雕塑还原了卓娅牺牲时的场景,并还她一双眼睛和左乳房。</h3><h3> P5、卓娅被绞死时的真实照片。</h3><h3> P4、舒拉,卓娅的弟弟,坦克兵上尉,牺牲于卫国战争胜利前的一个月,年仅20岁。</h3><h3> P5-6、卓娅和舒拉的母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作者,在战争中痛失一双儿女后,独自生活三十多年。她的墓碑隐于舒拉墓后,寓意为母亲是儿女们的坚强靠山。</h3> <h3>  </h3><h3> 娜佳,苏联的“王二小”。二战期间她父母被德军杀害,与哥哥相依为命。一次在森林中采蘑菇时被德军发现,哥哥返村报信,娜佳被抓要求带路,她将德军引入原始森林的沼泽地,德军羞恼成怒将其杀害,牺牲时年仅8岁。</h3><h3> 战后她哥哥每天来其墓前相守,长达60余年。哥哥在临终前给普京写信请求允许自己这个普通百姓葬于新圣女公墓,他在信中说,自己为没有看护好妹妹而自责和愧疚,希望死后与她永远相守。</h3><h3> 下面这块黑碑就是其哥哥的碑。</h3> <h3>  </h3><h3> 列坦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著名的金话筒播音员。他的播音能够极大地激发前线战士的斗志,据说他在战时的一句话可抵一个师的力量。在莫斯科保卫战时,希特勒开出一个十三人的暗杀名单,斯大林列第一,他列第二,赏金40万马克。</h3><h3> 墓碑顶上为播音天线,雕像旁为话筒。</h3> <h3>  </h3><h3> 谢梅科维奇,俄罗斯的产科之父,二战期间著名的产科医生,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战后他提出“鼓励多生多育““奖励英雄母亲”的国策(我国解放初期也曾采用这个政策),他一生中接生了三万多个婴儿。</h3> <h3>  </h3><h3> 图波列夫,苏联时期图系列飞机的设计先驱,我国当今轰六系列战机的前身就是图一16;我国曾经的客机群主力图一154是由他一人独立设计完成;俄罗斯至今的战略轰炸机仍是图一160(白天鹅)、图一95(熊式)、图一22(逆火式)。</h3><h3> 其墓碑造型很有特色,正面看左上方是翅膀,右上方是飞机,中间是头像,下方三颗星是表明其是三星上将还他所设计的三个主力机型?整体给人就是一个飞翔的感觉!</h3> <h3>  </h3><h3> 小米高扬,是政治家米高扬的弟弟,米格飞机的设计单位“米高扬设计局”的创始人。世界闻名的米格战机均在他带领下设计,抗美援朝时的米格一15超音速战机曾令美军闻风丧胆,我国空军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力战机歼五、歼六、歼七均脱胎于米格一15、米格一19、米格一21。</h3><h3> 墓碑上一架米格一23战机直冲云霄!</h3> <h3>  </h3><h3> 波克雷什金,苏联空军元帅。曾经参加空战156次,个人击落德军飞机59机,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人,而大名鼎鼎的朱可夫仅列第二!</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格列宾,苏联二战时期穿甲弹的发明者,苏联军械设计师,技术兵上将。二战中他所发明的反坦克加农炮和穿甲弹,可正面击穿100厘米厚的钢板。当二战期间德军虎式坦克不可一世时,他所发明的穿甲弹立即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态势。尤其在世界著名的库尔茨克坦克大会战中,德军出动虎式和豹式坦克,均为重型厚装甲坦克,苏军出动的是轻中型的T一34坦克,但在坦克上改装了格列宾设计的反坦克加农炮和装甲弹,虽然苏军坦克损失惨重,但最终还是导致德军战败。</p><p class="ql-block"> 赫鲁晓夫上台后,崇尚原子弹和导弹,称常规武器为“史前洞穴技术”,格拉宾军械设计局被裁撤,设计师们被排挤和嘲笑,其本人也于1960年被安排“体面退休”。</p><p class="ql-block"> 格拉宾于1980年去世,他的墓碑被设计成一块厚达100毫米的弯曲钢板形状,看似铜质材料,上有三个弹孔,表示他所设计的穿甲弹可穿透100毫米的德军装甲板。而终结他火炮事业的赫鲁晓夫的墓碑被设计成半黑半白,象征其一生黑白交织,毁誉参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P1、雷巴尔科,二战时期苏联坦克兵元帅,苏联英雄。</h3><h3>P2、奥尔洛夫,在攻克柏林时牺牲的近卫军坦克旅长,苏联英雄,获苏联金星红旗勋章和美国荣誉军团勋章。</h3> <h3><br></h3><h3>P1、莫斯科保卫战中的三英雄。左起:多瓦托尔少将、飞行员塔拉里欧中尉、瓦西里耶维奇少将。</h3><h3>P2、一家五口,父母躺在地上,三兄弟看头盔应是装甲兵或飞行员或宇航员,算得上是英雄之家。</h3><h3> </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赫列布尼科夫,苏联炮兵上将,苏联英雄。1956年起担任驻我国首席军事顾问。</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百度和其他美篇的介绍,实际上是张冠李戴,因为雕像上显示的去世年份与上述说明不符。</p> <h3>  </h3><h3> 从墓碑上看,其主人应是降落伞设计师或伞兵英雄。</h3> <h3>  </h3><h3> 这个人应该和格拉宾是差不多的英雄人物,可能是枪炮弹的设计师,可是墓台酷似装甲车底盘,连螺栓铆钉细节都那么逼真,从地台碑上可以看出他是个东正教徒。不懂俄文真搞不清楚他是何方神圣,但应该不是二战人物。</h3><h3> 图片右侧这人看似旧俄沙皇时代的贵族军人,大胡子很像高尔基。</h3> <h3>  </h3><h3> 贝利耶夫,继加加林之后的第二代苏联宇航员,并实现首次人类太空行走。</h3><h3> 加加林的墓葬在红场,规格比新圣女公墓高多了。</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历史名人篇</b></h1><h3><b><br></b></h3> <h3>  阿·托尔斯泰,一位跨越沙俄和苏联两个历史时期的俄罗斯伟大作家。其代表作有《苦难的历程》三部曲(分别是《两姊妹》《一九一八》《阴暗的早晨》),真实展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其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彼得大帝》、历史剧《伊凡雷帝》等。</h3><h3> 俄罗斯历史上叫“托尔斯泰”的名人有七八个,而真正享有世界声誉的有三个。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除了阿·托尔斯泰外,名气最大的是列·尼·托尔斯泰,就是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那位大文豪。</h3><h3> 记得五十年前,在那个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在黑龙江下乡插队时房东老乡的炕头上,我是偷偷读完了已经毛边卷角缺面少页的《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而如今家里虽有各色国内外历史名著,却已无暇去读了,只是陈列在书柜,看看书名而已。</h3> <h3>  </h3><h3> 契诃夫,19世纪末俄罗斯文学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美国作家欧·亨利齐名。其代表作有《变色龙》《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凡卡》等。</h3><h3> 他与高尔基,托尔斯泰是挚友,高尔基评价他说:“俄罗斯的短篇小说是契诃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创立的,他们都是不可企及的”。瞿秋白、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对他都有过评述,他的小说和戏剧几乎全部有中译本,其中《凡卡》还被选入中国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第14课。</h3><h3> 他死于肺结核,墓碑右下方四个洞显示其肺已烂穿,与其夫人同葬此墓园(铁栅栏之内)。</h3> <h3>  </h3><h3> 法捷耶夫,苏联作家协会总书记和理事会主席。因不满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于1956年吞枪自杀。他的代表作《青年近卫军》《毁灭》《逆流》《在自由中国》等在我国有着重大影响。其中《毁灭》于1931年由鲁迅译成中文版,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经赞美这部小说。</h3> <h3>  </h3><h3> 马雅科夫斯基,苏联时期著名诗人,长诗《列宁》的作者。</h3> <h3>  </h3><h3> 果戈里,俄罗斯著名剧作家,《钦差大臣》的作者。据说其原墓中遗骸没有头颅,后在迁墓时找回,之后又莫名其妙地丢失,可以肯定的是现在这墓中无头颅,所以墓碑仅是一个东正教的十字架。</h3><h3> 我国哈尔滨市至今仍保留著名的“果戈里大街”,此街始建于1901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沿街尽是俄罗斯式的建筑和教堂。享有盛名的秋林公司和许多俄罗斯人开的商铺也都在这条街上。</h3> <h3><br></h3><h3>P1-2、亚里夏宾,俄罗斯著名歌唱家,被称为“世界低音歌王”。他一生狂傲不羁,但其歌声曾让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感动落泪。他在1927年因捐助5000法朗给逃法俄罗斯难民,被认为资助白军投靠反革命,而受到政治迫害,被剥夺“人民演员”称号,后流亡法国。在他去世46年后,其遗骸从巴黎迁回祖国(据说是被强制迁回的)。著名的《伏尔加船夫曲》就是他创作的。</h3><h3>P3、墓碑全身雕像造型,取自著名的画家列宾所作的肖像画,他沉浸在音乐中,陶醉于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h3> <h3>  </h3><h3> 柴可夫斯基,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同性恋者。他一生创作无数的交响曲、协奏曲、幻想曲、小夜曲、浪漫曲以及歌剧舞剧,我们所熟悉的《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尽出自他手。其中《天鹅湖》就是他在新圣女公墓的母院新圣女修道院内的湖旁构思创作的,这也是一种缘分吧!</h3><h3> 据说柴可夫斯基生前创作时,喜欢宁静的环境,所以立墓时给他的墓碑专门盖了间屋子,这也是整个陵园中唯一带房子的墓地。房内还有他在隔壁修道院湖旁创作时的构思写板和坐椅。</h3><h3> 当年我在发朋友圈时,记性太差,累昏了头,送他一个雅号“布拉柴维尔斯基”!</h3> <h3>  </h3><h3> 此墓碑后方的洋葱头即是墙外毗邻的新圣女修道院。该修道院是新圣女公墓的母院,始建于1524年,是为纪念俄罗斯古城斯摩棱斯克摆脱立陶宛的统治而修建的一座女子修道院。该院于十月革命后被封闭,在七十多年苏联解体后方才对外开放,现在是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其院内主建筑是斯摩棱斯克教堂,就是这几个洋葱头;而新圣女公墓只是这个修道院的附属墓地。</h3> <h3>  </h3><h3> 乌兰诺娃,苏联功勋演员,芭蕾舞女神。她曾二次正式访华演出,毛主席和周总理均看过她的表演,但相传在她表演芭蕾舞时,我们的最高领导人竟睡着了。她在80多岁时还到访过中国。</h3> <h3>  </h3><h3> 尼古林,苏联著名的马戏团小丑,马戏的创始人。他去世后,与他搭档终生的狗也与他同日而去,真是心灵的交融!</h3> <h3>  </h3><h3> 苏联国宝级的喜剧演员,可惜名字忘了。</h3> <h3>  </h3><h3> 凯尔别里,苏联雕塑大师。这是他自选自作的墓雕,也是他的传世之作《悲伤》的原作,表现母亲看着牺牲的儿子悲痛欲绝。这尊雕像的复制品现陈列在莫斯科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h3> <h3>  </h3><h3> 米尔库洛夫,俄罗斯的著名雕刻家。</h3> <h3>  </h3><h3> 杜纳耶夫斯基,《红莓花儿开》的曲作者。</h3> <h3>  </h3><h3> 阿拉·亚历山德罗,苏联功勋女演员,人民艺术家。职业生涯70年,历经18岁一88岁,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h3> <h3>  </h3><h3> 波奇诺克,军人政治家,在这个陵园中算是年轻人了,1958一2014,在世只有56年。</h3> <h3>  </h3><h3> 科洛索夫,苏联“人民艺术家”,曾获“列宁共青团奖”。妻子与其同年去世,前后仅差11天。</h3> <h3>  </h3><h3> 乌里扬诺夫,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党的领导人之一,列宁的弟弟。看他下巴上的胡子,倒有几分神似!</h3> <h3>  </h3><h3> 伊万,克格勃的前身“契卡”成员,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秘书。但这里看像是葬有同家族的五个人。</h3> <h3>  </h3><h3> 伊琳娜·阿斯穆斯教授,苏联哲学家瓦伦丁·阿斯穆斯之妻。</h3><h3> 阿斯穆斯是《苏联哲学百科全书》的编委,著有《辨证唯物主义和逻辑》《康德辨证法》等。我们这些曾在党校学习过的人,在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可能就看过他的著作,一晃竟三十好几年了。</h3>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艺术作品篇</b></h1><h3><b><br></b></h3> <h3>  这个不知是哪位将军元帅,至今还有军人前来清扫墓地。</h3> <h3>  </h3><h3> 两夫妻,不求同年生但求同年死,均死于1972年。何等感人的悱恻缠绵之头像。</h3> <h3>  </h3><h3> 头像集锦</h3> <h3>  </h3><h3> 群雕集锦</h3> <h3>  &nbsp;</h3><h3> 墓碑墙</h3> <h3>  </h3><h3><b> &nbsp;</b></h3><h3><b> 这里的图片展示只有130多张,仅为全部的千分之五,感到十分遗憾!我倒是很想请一个既专业懂历史又精通俄语的华人导游专门陪我细看细聊,但细想起来又不可能。你想27000多个人,平均每天看六小时,每座墓看十分钟,每年按上班天数约250天,就需要整整三年时间!这么想想反而释然了,我们仅看了不到二小时,就有那么大的收获,神人哪!</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