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又见桃花红——重读《静悄悄的革命》</h3><h3> 王卓伟 2020.1</h3><h3> 再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突然间想到了林莘校长曾讲过的:当她们学校践行学习共同体两三年后,遇到了瓶颈期,正当她困惑不知如何更好的走下去时,恰好遇到了佐藤学老师来中国讲学,于是她问他:怎样才能突破这个瓶颈?佐藤学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回到原点。</h3><h3> 重读这本书,也让自己突然间找到了这种感觉——不断的回归原点。虽然在书中看到的每个词依然那么熟悉,但重新审视,却总能再读出新意!</h3><h3> 在教室里不存在“大家”。 走进教室,尤其是当我们面对全体学生时,眼中看到的就是全班学生,但佐藤学强调:在教室里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个的学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而我们恰恰忽略的就是这点。教室里永远是一棵棵树,而不是一片森林,当我们能看到树,就会给这棵树更好的阳光和水分,给这棵树更好的成长气息!“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的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佐藤学把这样的一种平等、亲切的关系形容得很贴切,强调同一视线,强调相互交换的目光。你的眼中有我,我的眼中才会有你。在看不见你的目光中,我看到的也只会是没有情感的苍白的空气!</h3><h3> 倾听是交流的开始 孩子的学习是从会倾听开始的,而倾听是需要训练的,如何听?听什么?听时如何思?每一处细节都需要教师细腻的指导。更重要的,作为教师要能做个真正的倾听者。教师在向学生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还能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言语,其“讲述”的行为就是“倾听”的行为。有时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精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讲,也许正是因为教师的倾听方式和听讲态度出现了问题。</h3><h3> 倾听有时需要等待。李玉贵老师曾说:在大陆上课很紧张,因为课堂上容不得“冷场”。而每一个上课者的可怕感与“不能等待”是连在一起的。教师的倾听不能总是被“下一步我要讲什么”所羁绊,否则你和学生的倾听永远没有情感的交流,没有欣赏与惊喜,也无法听到语言背后的深意!</h3><h3> 在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把倾听当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策略,但仔细想来,它又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路上与人交往之道!</h3><h3> 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结伴成长的过程,好的教学就要促进学生多方面的交往。佐藤学老师用了两个词很形象:“量体裁衣”和“交响乐”。“量体裁衣”是关注学生的个体,“交响乐”是在同一个教室里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强音与弱音交相辉映。而千方百计的促进交往,就是要极大的把“学”置于教学的中心,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实践中,我们注重的是同伴的合作,却常常忽略了在返回个体的学习。而这个过程恰恰是知识和能力内化的过程!</h3><h3> 重读一本书,也许它给我们的不再是新思想的冲击,而是已有知识的再沉淀、再出发!反复咀嚼中,也是别有一番味道!犹如你在丛林中行走,偶见一片桃林绯红,再次惊艳了生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