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武汉冰山一角

小白妈妈

<h3>  湖北省的省会武汉市,被称为九省通衢,这是因为湖北省北邻河南,东邻安徽,东南邻江西,南邻湖南,西接重庆,西北与陕西省接壤。长江从武汉市内缓缓流过,在三国时期,如今的武昌并不是当时的武昌,而是武汉市以东长江南岸的地级市鄂州,在东汉时期还设下了鄂县。后来隋炀帝杨广又把鄂州改为江夏郡,杨广表弟李渊建立唐朝后又把此地重新设置为鄂州,从唐朝开始一直到宋朝,时人都把武汉叫做鄂州,因此湖北省简称“鄂”。</h3> <h3>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国民党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国民政府在汉口开始办公。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为京兆区,定名“武汉”,作为中华民国临时首都。<br></h3> <h3>  辛亥革命第一枪在这里打响,武昌也因此划时代事件名扬海内外。武昌一呼,天下响应”和“民国开创,武昌实为首功”的美评之称。<br></h3> <h3>  武汉的人文历史----春秋时期楚国琴师俞伯牙在此鼓琴抒怀,山上的樵夫钟子期能识其音律,知其志在高山流水,伯牙便视子期为知己。几年以后,伯牙又路过龟山,得知子期已经病故,悲痛不已的他即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后人感其情谊深厚,特在此筑台以纪念。</h3> <h3>  提到武汉,不能不提的是黄鹤楼。据说相会在江上的湖北、四川两地客人,攀谈间竞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笑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四川客人不相信,于是两人相约第二天早上去看个究竟。他们第二天一大早来到黄鹤楼脚下,不想山上有雾,真的看不到楼顶,四川客人又惊奇又折服。从此黄鹤楼更加名扬天下。</h3> <h3>  据南宋《述异记》记载:有位辛氏卖酒人,因所酿美酒醇绵净爽不同于他处,故名声鹊起。一道士慕名而至,却盘缠用尽,辛氏为他奉上了美酒,供其畅饮。如此,道士享用分文未取的美酒,半年有余。 道士为了感谢辛氏赠饮之恩。于酩酊之际,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可起舞助兴。从此辛氏酒坊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载,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壁上黄鹤竟飞到道士面前,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道士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名曰黄鹤楼。<br></h3> <h3>  相传由东汉末年祢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鹦鹉赋》而得名。 后祢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后来,历代不少名人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h3> <h3>  美景是诗人最爱,有故事的景点更是迁客骚人钟爱之地,《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h3><h3>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相传是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题诗后大为感慨而写下的诗句,并且自愧不如,表示决不再写黄鹤楼的题诗。至于李白关于黄鹤楼的诗,大概就只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h3> <h3>  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武汉大学传承了近百年的优秀历史建筑和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武汉大学校园以樱花最为闻名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的时候,武汉大学校园都会吸引全国数百万游客前来赏花。</h3> <h3>读历史,品文化,赏美景,自然还少不了一顿武汉特色美食,美食之中有文化</h3><h3>《水调歌头·游泳》</h3><h3> ---- 毛泽东</h3><h3>才饮长沙水,</h3><h3>又食武昌鱼。</h3><h3>万里长江横渡,</h3><h3>极目楚天舒。</h3><h3>不管风吹浪打,</h3><h3>胜似闲庭信步,</h3><h3>今日得宽馀。</h3><h3>子在川上曰:</h3><h3>逝者如斯夫!</h3><h3>风樯动,</h3><h3>龟蛇静,</h3><h3>起宏图。</h3><h3>一桥飞架南北,</h3><h3>天堑变通途。</h3><h3>更立西江石壁,</h3><h3>截断巫山云雨,</h3><h3>高峡出平湖。</h3><h3>神女应无恙,</h3><h3>当惊世界殊。</h3> <h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h3> <h3>  儿子阅历尚浅,外面很精彩,对于武汉,妈妈希望你记住的不仅仅是当下的疫情,更是她沉淀的历史,光明的未来,没有一个国家是不经历风雨的,只有经历风雨中国才会成长,相信经过这场噩梦中国很更加优秀,更加坚强,相信中国,相信武汉,相信一切都会好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