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七律 二首:送瘟神》手迹之一</font></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七律 二首:送瘟神》手迹之二</font></h3><h3><br></h3><h3><br></h3> <h3>毛主席的这两首诗,现在读来正是时候。</h3><h3><br></h3> <h3><br></h3><h3>时值毛泽东在杭州视察,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后,被一个小小的血吸虫深深刺痛了,一个残暴瘟君的覆灭,大大激发了毛主席的磅礴之情!</h3><h3><br></h3> <h3>当年在血吸虫病瘟疫流行区,往往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萧条荒凉,当地百姓也苦不堪言,但有幸新中国成立后,咱们的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派出医疗队调查疫情义务治病,并且中共中央于1956年专门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br></h3><h3><br></h3><h3>很快,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浙江省余江县根本消灭了血吸虫病的通讯。毛主席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而热忱的写下这两首催人奋进,不畏疫情,令人感动的两首诗!现在读来,咱们仍然能深深感受毛主席那一片爱民之情。</h3><h3><br></h3><h3>在这场血吸虫瘟疫爆发的时候,我国还是刚解放不久,是医疗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但就算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一样也能消灭这危害千年的吸血虫!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不仅荡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而且改变了中国国家的形象,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了中外社会卫生史上的惊人奇迹。</h3><h3><br></h3> <h3></h3><h3>今天我们重温毛主席曾经写的诗篇《送瘟神》,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跟现在的武汉疫情也有一些类似之处,毛主席的这首诗,现在回过来看正是时候,看完后,相信大家都能坚定信心,因为,只有对战争的未来有信心,才可能全力以赴的去战斗!</h3><h3><br></h3><h3>只有对战争的未来有信心,民众才会积极参与到对新冠病毒的战争中去!直至取得防疫情、驱瘟神斗争的最后胜利!信心,对于一场战争,对于一项重大战略,的确太重要了。有没有信心,完全不一样!</h3><h3><br></h3><h3></h3><h3>往稍近一点说,回顾2003年的那次肆虐全中国的非典,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带领医务工作者打败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那年的全球非典病例共8422例,死亡919人,病死率近11%。其中:</h3><h3>中国大陆:5327例,死亡349人,6.6%;</h3><h3>中国香港:1755例,死亡300人,17.1%;</h3><h3>中国台湾: 665例,死亡180人,27.1%;</h3><h3><br></h3><h3>17年前的非典我们挺过来了,但是显然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要凶猛的很多。武汉封城,宜昌封城,黄石封城,鄂州封城…这一个个紧急临时封闭的城市,耸立起一座座巍峨的烽火台。武汉所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截至2月1日晚上21时,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1890例,累计死亡病例25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69例,共有疑似病例为17988例……</h3><h3><br></h3> <h3></h3><h3><b>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b></h3><h3><br></h3><h3>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有最透明的公开信息,最细致的防护准备,最科学的预防治疗,最强有力的合力保障,在防疫战场上,我们一定赢!</h3><h3><br></h3> <h3>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来到武汉,全面考察指导疫情的防控工作(图为李总理视察医院时对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表示感谢!)</h3><h3><br></h3> <h3>我们曾想象过无数种 2020,</h3><h3>我们曾期待过无数种的春节,</h3><h3>在一切还是未知时,</h3><h3>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h3><h3>改变了我们的春节,</h3><h3>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h3><h3>无论何方,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日月,</h3><h3>我们同舟共济!</h3><h3>今天,我们不谈悲伤与恐慌,</h3><h3>唯有信任、支持与全力以赴。</h3><h3>武汉加油!中国加油!</h3><h3><br></h3> <h3>此刻的武汉,需要的是怀抱</h3><h3>而不是唾沫甚至拳脚。</h3><h3>武汉人不怕面对困难与凶险,</h3><h3>怕的是没有理解与同情。</h3><h3>武汉人不怕做出割舍与牺牲,</h3><h3>怕的是没有光亮与温度。</h3><h3>为了全国的安宁,为了春节的祥和,</h3><h3>他们毅然选择了悲壮!</h3><h3>挺住,武汉!</h3><h3>加油,中国!</h3><h3><br></h3> <h3>疫情,疫情 !</h3><h3>白衣战士聆听到武汉告急的声音,</h3><h3>驰援,驰援 !</h3><h3>防控救护义无反顾 奔赴特殊的战场。</h3><h3><br></h3><h3>我们关注到你跃动的脉搏在激荡,</h3><h3>你写下了请战书驰援武汉,</h3><h3>你聆听到祖国最需要你的声音,</h3><h3>你告别了亲爱的家人奔赴前线,</h3><h3>你不是想当英雄,而是肩负伟大使命!</h3><h3>你穿上了厚重的铠甲,</h3><h3>你面对的是病人、病毒和死亡,</h3><h3>你从容淡定,毫不畏惧,</h3><h3>你是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h3><h3><br></h3><h3>我们在过年,你们在过关,</h3><h3>我们能够聆听到你们的心声,</h3><h3>奉献出大义、大爱和牺牲,</h3><h3>定要战胜恶魔,送走瘟神 。</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h1><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众志成城,抗击疫情 !</b><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在一起 ; 誓死,不放弃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扛起,这一切 ; 明天,更美好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武汉,本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全国人民的支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汉肯定能过关 !</h3><h3><br></h3><h3></h3> <h3>冠状病毒感染新肺炎的疫情就是魔鬼,</h3><h3>它就是瘟神,我们决不能让它们藏匿。</h3><h3>当前抗新冠病毒的防控形势复杂严峻,</h3><h3>深深地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br></h3><h3></h3><h3><br></h3><h3>一开始,武汉出现医护人员紧缺,于是,各地相继组织医疗救援队驰援;一开始,武汉生活物资匮乏,于是,各地紧急送去一批批物资,也包括疫区急需的新鲜蔬菜;一开始,一些滞留在外地的湖北游客无法回家,于是,多地公布了定点酒店,为他们提供栖身之所…面对疫情,我们并肩作战。隔离病毒,但是绝不会隔离爱。</h3><h3><br></h3> <h3>爱是最好的桥梁,爱是最感动的温暖,</h3><h3>我们将面对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h3><h3>科学防控,坚定信心,</h3><h3>就是抗击病毒疫情最好的疫苗,</h3><h3>众志成城,团结一心,</h3><h3>从来就没有我们过不去的门坎!</h3><h3><br></h3> <h3>虽然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在蔓延中,但是全体医护人员会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时刻守护着病患。封城封路封不了心,短信微信传递真情 !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爱是桥梁,也是温暖,让我们一起来守护这爱的桥梁。</h3><h3><br></h3> <h3></h3><h3>刻骨铭心的春节即将过去,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远未结束。每一段视频、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文字……面对疫情,现代快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终端,传播的每一个信息,或者让人感到压力,思想沉重,或者让人热血沸腾,看到希望。</h3><h3><br></h3><h3>这段时间,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逆行的英雄。全国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在进入关键时刻,牵动亿万人心。无数平凡而伟大的救援行动将我们紧紧相联,让我们看到希望和动力。我们终将会像当年送走血吸虫一样,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把****这一瘟神毫不留情地赶走!</h3><h3><br></h3> <h3></h3><h3>上世纪50年代末防治血吸虫的成功,17年前,我们又曾战胜过几乎同样凶险的非典!并且取得了疫情防控一系列宝贵的经验。这一次我们一定也可以 ! 现在工作艰巨,确实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也确实有些地方有待完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瘟神灾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险困难。</h3><h3><b><br></b></h3><h3><b>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一起再次重温毛主席的两首诗篇《送瘟神》,坚定信心,战胜疫情,送走瘟神,继续前进 ! </b></h3><h3><br></h3><h3><b><br></b></h3><h3><b><br></b></h3> <h3>注: 参考部分网络资料和图片整理,致谢作者。若有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