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肿三案--第二案 石水 1970年6月下旬的一天下午,一个中年农民请我出诊。当时,我分配到开江县某公社卫生院工作还不到半年,认识我的人还不多,这个农民到诊所直接找我,我想一定是经人介绍来的。我很高兴地带上出诊箱,一边和他闲聊,一边询问患者病情。但他对患者的病情采取了回避态度,只是请我快走,这引起了我心中不快。但这种不快只是一瞬间的事,被病家信任的荣誉感很快使我又高兴起来,于是我和他默默地登上了路程。 上山、下山、涉水、过桥,走了七八里远后,中年农民忽然健谈起来。他自我介绍他从小跟着父亲熬硝为生,父母死了多年,他膝下无子,仅夫妻二人。偏偏老婆又患了病,为治病,家具卖光了,只好拆房子卖,现在她(指患者)还不掉这口气,真是急死人。我听他口气好像嫌弃患者拖累,心里不是滋味。<div> 好不容易来到患者家,果然是家徒四壁。不,连四壁也残缺不全,孤零零的小木屋已有两面的木板壁拆掉了,代替木板壁的是篱笆和结成束的玉米秸杆。患者45岁左右。虽在六月,仍穿着棉裤,那棉袄显然是加大缝制的。坐在灶前一个硕大的草窝子里,拥着一床破旧的棉被。她告诉我,怕冷。我自找了一张破旧的小木凳坐下,静听患者夫妻介绍病情。患者患水肿已4个月,少尿近一周。患者于4个月前患水肿、咳嗽而进医院诊治,诊断为肾小球肾炎伴慢支炎,打针吃药一周后,转诊多家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因见水肿日甚而停诊在家等死。</div><div> 我见患者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如水桶。颜面浮肿、苍白晦暗。测量体温36℃。听诊,心音低钝、支气管有哮鸣音。察舌,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迟。遂心中了然,石水症也。此证前贤早有论述。于是处方,麻黄、附片、北细辛、桂枝、茯苓、葶苈子、黑牵牛子、大枣。嘱病家购一剂,服后再诊。</div><div> 患者家属持此处方到街道国药店。国药店中药房的老人从事中药业已50余年,见此方拒卖。他婉告患者“春忌麻黄夏忌桂”,时下6月天气,此方一派大热药,且份量亦重,出了事医生走不脱,我们卖药的也难脱干系。患者家属听后,更是坚持要购,且要购两剂。双方相持多时,后经国药店经理同意,老人才勉为其难,付药给患者家属。患者家属到家后,将两剂药一并煎熬,要患者一次喝下一大碗。所幸患者阻寒太甚,服上方后小便如注,全身水肿消退。患者大喜,间两日后请我复诊。遂以补肾健脾为法,连用3剂后收功。<br> 追踪观察,几十年未见复发。直到1998年,患者才去世,而其夫早她几年先赴黄泉。<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