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文物承载文明、传承道德文化。那么,为什么说文物承载文明?它又为什么能够传承道德文化呢?指的文物又是哪一种文物?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交流。</h1><h3></h3> <h1> 《易经》上有一句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一章讲: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是用的借器,无才是用的价值作用所在!</h1><h3></h3> <h1> 守护有形文物,这个文化的载体,更是为了扬其中华圣明的“道”。保护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要留住先辈们的发明和创造,更是要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在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一片心灵的栖居地,让我们能够打开尘封的历史,穿越时空隧道,聆听中华圣贤的教诲。</h1><h3></h3> <h1> 文物保护越来越引起国家高度的重视,习主席早在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讲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并讲到“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h1><h3></h3> <h1>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国务院在2005年12月22日曾经有明文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文件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br>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通知》第10条,又再次强调了关于对非遗的保护。</h1><h3></h3> <h1>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但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重“器”轻“道”的现象,关于这个问题。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在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警惕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他谈到:“许多人就单纯地从现有学科的视角认识非遗,重视非遗之“器”,即实践工具、技术与实践形式、产品,忽略了非遗之“道”,即实践工具、技术及实践形式、产品背后的精神因素。认识的局限和功利的目的,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非遗保护中重“器”轻“道”的倾向。非遗保护既要重视外在的“器”,又要重视内在的“道“,只有道器并重,充分认识其精神的内驱力,我们才能真正确保非遗的生命力。”</h1><h3></h3> <h1> 正因如此,我们一开始就把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一边传承文化,一边挖掘文物中本有的人文精神,道德内涵!</h1><h3></h3> <h1> 那么,我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文物是什么呢?是2006年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强年画,它是属于非遗项目中第七项:民间美术类。序号301;项目名称:武强木板年画;申报地区:河北省武强县。</h1><h3></h3><h3></h3> <h1> 那什么是武强年画呢?武强年画又是如何来传承中华的道德文化呢?在介绍武强年画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述一段故事……</h1><h3></h3> <h1> 这里面的故事还有很多,今天就先和大家讲到这里。</h1><h3></h3> <h1>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年画的殿堂,一起来了解武强年画!</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