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一讲</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b><font color="#ed2308">对教学活动反思的认识</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 1.什么是教学活动反思</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3.教学活动反思的基本要求</font></h3><h3> 第二讲</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b><font color="#ed2308">教学活动反思的技巧</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 1.教学活动反思的内容</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2.教学活动反思的途径</font></h3> <h1><b> </b></h1><h1><b> 第一讲</b></h1><h1><b> 一、对教学活动反思的认识</b></h1><h3> <b>(一)什么是教学活动反思?</b></h3><h3>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后,通过回顾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对教学活动的目的、教学行为的后果、教学背景以及教育方法等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对相关信息进行评估决策,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目的。</h3><h3> 活动评价的关注点是活动中的幼儿,活动反思的关注点是活动中的教师。</h3><h3><b> (二)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b></h3><h3> 当前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教学活动反思已成为一项时髦的工作,但是教师们常常抱怨工作量大,没有体会到反思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很多的教学活动反思目的不清,只为反思而反思。因此必须要明确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才能真正让反思对教学的改进有价值。</h3><h3> 1.提升专业能力</h3><h3> 没有反思就不会积累经验,永远在错误的泥淖中反复。所以,教师不仅需要通过直接教学获得一般性的专业认识,而且要在自己的专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思不断建立自己的教学活动理论,总结教学活动的知识、技巧和经验来实现专业发展,当教师意识到这点时才会进行真正的教学活动反思。</h3><h3> 2.提高教学质量 </h3><h3> 儿童经验的多样性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充满着诸多不确定因素。每一次教学都可能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突发问题,教师所做的许多重要决定常常难以套用先前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而必须依靠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所以,如果教师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身所面临的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困惑、疑虑漠然置之,缺乏有效的提炼和梳理,就难以积累有用的经验,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反思,从而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富有意义与价值。</h3><h1><b> (三)教学活动反思的基本要求</b></h1><h3> 1.自觉性</h3><h3> 教师对活动反思的自觉性,包括教师的专业自觉、行动自觉和理论自觉。其中,专业自觉是教师行动自觉和理论自觉的前提。活动反思是以自身活动为对象而进行的自我批判,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是一种痛苦的同时又是高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反思就意味着教师要对自己做出的教育行为和已形成的教育观念进行一番剖析,特别是对一些不适宜的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更要作深刻的自我批判,才有可能将其改变。因此,教师对个人专业成长追求的自觉性,是确保教师教学活动反思有效性的前提条件。</h3><h3> 教师有了专业自觉后,也即有了较强烈的专业发展的内在性需求之后,她们才会在专业实践中,自觉而主动地将活动反思工作付诸实施。</h3><h3> 理论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反思的镜子,教师要提升活动反思质量,就必须加强自我专业理论修养水平的修炼。只有以较高的理论水平为分析武器,也才有可能将活动反思工作做得深入而到位。教师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其实就是在给活动反思增加隐性的专业引领元素,活动反思离开了专业引领,就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潜力。</h3><h3> 教师活动反思的理论自觉的进一步要求,就是教师活动反思的文本化的行动自觉。文本化的活动反思,要求教师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此举即可以有效地锻炼教师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主动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剖析,使得经验或不足得以提升与梳理。</h3><h3> 在文本化的活动反思过程中,教师不仅丰富和完善了原有的教育实践性理论,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最终获得全面发展。</h3><h3> 2.目的性</h3><h3> 目的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反思时,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定的专题性。教师反思的总方向应是自觉地检核自己在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中的各种外显的教育行为是否适宜,并深究其相应的内隐的教育观念是否合乎时代的要求。</h3><h3> 具体需要反思的内容有:活动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及达成效果;活动内容的选择,对教育资源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的发掘与利用情况;能否依据幼儿实际水平、活动内容的兴致和既定的活动目标等,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组织与实施好活动,以及处理好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在处理师幼互动关系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情况等。</h3><h3> 为提高活动反思对教学行为改进的有效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就某一方面进行专题性的反思,并借助反思采取措施做积极干预,以达到有效改善教学行为的反思目的。比如,教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规范性问题,教师肢体语言运用的丰富性、有效性问题,教师活动各环节设计的适宜性、有效性问题等方面的反思与改善。教师针对某一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改进的行动程序,类似于一种致力于改善个人教学行为的教育行动研究。 </h3><h3> 3.及时性</h3><h3> 活动反思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说活动中反思是对当下活动运行状况的即时反馈,那么即使是活动后反思,教师也应再活动结束后,寻找合适的时间尽快启动活动反思的程序。</h3><h3> 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反思工作,除非有专门的录影资料可以供反复回放外,如果仅凭记忆进行,则建议以不过夜为宜。因为时间的推移会淡化教师活动情境中的深刻体验,及对活动细节的鲜活记忆,过夜后活动反思的质量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