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寒假时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感触很深,浏览了很多书评,有了点自己的体会和感想。现在整理出来,供自己在遗忘的时光里慢慢回忆。</p> <h3><br></h3><h3><p style="margin-top: 17px; border: none; color: rgb(34, 34, 34); line-height: 1.76; max-height: 100%; font-size: 18px; word-wrap: break-word; text-align: justify; list-style-position: inside; list-style-type: square; font-family: PingFangSC,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 今年,是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问世一百年。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这部小说和它的主题,已然深入人心:</h3></h3><blockquote style="margin-top: 17px; padding: 15px; border: 1px solid rgb(232, 232, 232);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2px; color: rgb(153, 153, 153); background: rgb(244, 245, 246); font-family: PingFangSC, STHeiti, "Microsoft YaHei",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white-space: normal;"><p style="border: none; color: rgb(80, 80, 80); line-height: 22px; max-height: 100%; word-wrap: break-word; text-align: justify; list-style-position: inside; list-style-type: square;">“月亮”是远大理想的象征,而“六便士”则是蝇头小利的象征。一个人是抬头望月,志存高远,还是低头看地,追逐小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h3></blockquote> <h3>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圆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h3> <h3>故事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h3><h3>放弃了证券交易所的工作</h3><h3>放弃了持续十七年的婚姻</h3><h3>放弃了两个孩子</h3><h3>放弃了所拥有的一切安逸生活</h3><h3>……</h3><h3> 在他40岁的时候,抛妻弃子,抛弃了在外人看来很好的事业和家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而原因却是:他想画画。</h3><h3> 思特里克兰德毫无绘画基础,只是觉得非画画不可。面对毛姆的质疑,他说:</h3><h3> “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要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h3><h3> 所有知道他的人都以为他疯了,可他从来不管别人的挖苦、讽刺,甚至是侮辱,别人的任何意见对他都起不了任何作用,连一丝波澜都没有。不在乎被人当做彻头彻尾的坏蛋,不在乎妻子儿女流落街头讨饭,不在乎别人为他付出生命,他只要画画儿。</h3><h3> 毛姆说:“我好像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正在他身体里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我理解不了,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h3><h3> </h3> <h3>今天我不想谈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什么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等等。我想从女性的角度谈谈小说中的三位重要的女性形象: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艾米、巴黎情人勃朗什和土著少女爱塔。</h3> <h3>艾米</h3> <h3> 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艾米,是上世纪典型的英国主妇。她出身良好,端庄贤淑,精明能干,善于交际,有自己的喜好,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个外人,作者看到了一个完美幸福的家庭:女主人和蔼可亲,殷勤好客,有着喜欢结交文学界小名人的无害的癖好;丈夫虽不聪明,但生活中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两个孩子漂亮、健康,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是位成功的家庭主妇。</h3><h3> 在外人看来,结婚17年的艾米很爱她的丈夫,然而事实上她却丝毫不理解他,认为他“是个十足的小市民”,“对文学一窍不通”,“从来不会假装有天才”,但“绝对是个好人”。</h3><h3> 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思特里克兰德不去追求“月亮”,而是只盯着脚下的“六便士”,那么艾米理解或不理解思特里克兰德,也丝毫不影响他们走完平凡、富足、幸福的一生。艾米也一直以为思特里克兰德生活得很幸福,丝毫没觉察到厄运即将来临。</h3> <p> 天不遂人愿,突然有一天斯特里克兰德要去找“月亮”,留下一封不到十行字的信,不管不顾出走到法国,身体力行的表示他放弃了那个女人和家。</p><p> 刚开始,艾米同大多数的主妇一样哭肿了眼睛,她意识到旧日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过去那种光荣体面不可能再维持下去了。但她很快振作起来,把眼泪揩干,克制痛苦和愤怒,请求“我”代她去了解情况,请求他回来。</p><p> 后来 明明知道丈夫离开的理由不是因为别的女人,她却宁愿杜撰出与一个狐狸精私奔的故事,借着受害人的身份为自己谋利,丈夫因外遇而离家出走比因为追求梦想而离开她,似乎更能让这位太太心里舒坦,她享受人们对她的同情和对斯思特里克兰德的误解与谩骂。</p><p> 也许有人说这种女人,将爱情视为生存的依仗,换句话说,能使她生活的轻松舒适的爱情才是爱,她是爱情的享受者而不是付出者,干脆说斯特里克兰德太太眼中,爱是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能为她所用,给她提供生存保障的就是爱。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她会毫不留恋。</p><p> 的确,思特里克兰德夫人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她很聪明很功利,不论心里多委屈,她都没有显露出来,她知道老是诉说自己的不幸,人们很快会厌烦,总是摆出一副生无可恋的可怜相不会讨人喜欢。她表现得很坚强很勇敢,丈夫“迷恋上法国女舞蹈家”的故事为她赚足了眼泪,同时使她的名望增加了不少,这对她后来的从事的行业很有帮助。</p><p> 这个女人真的很聪明,也很能干,她果断放下对思特里克兰德不切实际的念头,利用自己认识不少作家这一有利地位,一点儿没耽搁开始学起速记和打字来,把住房租了出去,卖掉了家具,找了两间小房子开起了打字店。</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虽然她真实地相信只有依靠别人养活自己才是规矩的行为,但是被逼无奈,只能自食其力时,她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智,让我肃然起敬。</span></p><p> 五年以后,“我”再看到艾米,发现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事业越来越兴旺,很赚钱,她的儿子在剑桥大学读书,女儿越发漂亮,参加舞会就应接不暇……总之,没有思特里克兰德的日子她活得很好。</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如果他的生活真的贫困不堪,我还是准备帮助帮助他。我会给你寄一笔钱去,在他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一点一点地给他。”</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是因为爱吗?是因为出于仁慈的心肠吗?都不是!只是因为幸福得意,没有你我依然活出人生的精彩。</span></p><p> 等“我”再见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时,距离思特克兰德去世九年多,她已经快六十了,但是她的相貌一点儿不显老,皱纹不多,穿着时尚。墙上挂着几张思特里克兰德的最好画作的彩色复制品,谈起思特里克兰德,她似乎对他的过往毫不介意,或者毫不知情,总是暗示对方:作为一个伟大天才的未亡人,她同自己的丈夫的关系非常融睦,从来没有任何嫌隙。</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为什么这样做?是因为爱和尊严。这个爱不是爱情,而是爱孩子。作为母亲,让自己的孩子有个伟大的画家爸爸,不至于割断父亲和子女的联结,对孩子的成长和人生幸福都是极有帮助的,所以艾米是明智的;而且是作为伟大画家的未亡人,而不是弃妇的形象存在,是女人最大的尊严。否则,痛骂渣男一顿又如何?只会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对自己和家人一点好处都没有。</span></p><p> 生活中很多女人追求的爱情与斯特里克兰德太太无异,有些人披着爱情的外衣去寻找金钱和权力,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女人,爱的是宝马车还是开车的人?世人一目了然。但残酷的现实是:这类女人往往比爱情至上的女人更容易获得富足安康的生活。</p><p> 艾米的结局是三个女人中最好的,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其中的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