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连日来,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消息不断,每日新增及疑似病例数字的不断更新,群众的心理也在变化——有人经历了最初的慌乱、恐惧,逐渐平静,有人从最初的不当回事发展到谈疫情色变,有人在得知自己接触患者后,立即出现了紧张、体温升高的情况。尽管各地下了大力气保障供应,排查隔离,依然有人去超市抢购蔬菜大米、囤积口罩,非理性地抵触湖北人、武汉人。<br></h3> <h3>还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尤其是武汉市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连日奋战,身心均承受着不容忽视的压力。<br></h3> <h3> 这一切都表明,面对疫情,群众和医护人员都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在争取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引导人们消除恐慌心态,同步做好心理防疫。<br></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遇到重大的灾害性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不安、恐惧、惊慌等负性情绪反应,产生退缩和逃避等行为。我们会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或他人身上,会对父母不采取防护措施而感到委屈、伤心,会因为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是个头而焦虑。
压力不仅仅会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它们同样会影响我们的生理情况,比如,出现腹痛、腹泻,无明确原因的身体疼痛,以及胸闷、多汗、发冷、颤抖、肌肉抽搐等身体变化。 我们需要认识到,疫情中的这些情绪、生理反应都是正常的。这些反应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生存预警和保护机制,可以促使我们更谨慎地做好防范、预防感染。</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h3><h3></h3><h3> 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关键时期,群众和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专家表示,在一定意义上,如果说普通人的心理紧张有10分,那么3分来自疫情,7分来自心理恐慌。我们应该更先对自己及家人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防疫,遏制谣言四起,帮助家人们保持情绪稳定,提高身心弹性,让家人在家里好好过个平安年,迎接更好的明天。
<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h3><h3> 乌云会散,樱花会开,病魔终会被打败。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br></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