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大院</h3> <h3>大院门口</h3> <h3>大院内主门楼</h3> <h3>大门</h3> <h3>大门头</h3> <h3>大院内影屏</h3> <h3>院内台阶大理石条</h3> <h3>窗户工艺</h3> <h3>菊花门墩</h3> <h3>刻有骏马的门墩</h3> <h3> 状元故里—德和城</h3><h3> 大清道光末期到光绪初,郑家先祖郑星的三儿子的子孙们通过经营皮毛、山货生意,积聚大量财富,为了使家业买卖做得更大,准备投巨资在村当街建一个贸易货栈,经营皮毛、山货和日常用品。为了建一个具有北方特色又能适合做买卖的高标准四合院落,他们利用到外地经商的机会或专程到邢台、正定、山西考察研究,光绪8年设计出了坐北朝南、七廓五楼房院落建筑方案。 </h3><h3> 为了保证建筑质量,将建筑工程承包给本村建筑经验丰富、匠艺高超的的郑振浩承包,预计3年完工。 </h3><h3> 郑振浩是先祖郑月的重孙,有两个儿子、8个孙子,他们中有会石匠的、木匠的、铁匠的。由于他们经常练武,身体个个是彪形大汉,有使不完的劲,是方圆二十里响当当的匠人之家。他们第一年备料。从村前800米的石料场采石、起石板,运石备料;从南山、村后锯木质最好的橡树、春树、杨树备木料;备好料后修房基。第二年盖房。立木质框架、砌石垒墙、盖顶等项工作,建起了主体工程。第三年装修。抹墙、勾墙、修门窗,修院、油漆门窗等后续工程。经过三年的建设,一座漂亮的楼房四合院矗立在押石村当街正中。另外还在大院外建骡马驿站三处。 </h3><h3> 德和城大院占地625平方米,建筑面积436平方米。北房楼14间,南房7间,两厢配房各4间,主房门楼1间,南房影壁1间。四合院外墙由青石砌成,石灰沙浆灌缝,内墙粘土抹平,墙内有木柱顶梁,房顶内木制框架结构,房顶上盖有青石板,比较抗震、防漏,冬暖夏凉。大门、窗户上部拱圈多半圆形,门楣、窗棂用木刻花卉装饰,在窗的上部弓形的木棂中间雕刻有“福、禄、祯、祥、寿”字。大门转柱立在刻有寿星、松鹤图案的大理石门墩上。门头刻有仓劲有力的楷书大字“恭谦让”家训。院内主门楼、影屏装饰,雕刻更有讲究,绚丽多彩。院内主房台阶有4米长厚50厘米宽50厘米的4个白色大理石石条铺成,影壁坐落在3根4米长的石条石基上。大门口有7级大理石台阶砌成路基。大门外门楼更有讲究,门头凸向外起部分由邢台砖窑雕刻成花纹、文字烧制的青灰砖砌成,展示着商家经营思想和策略。郑家买卖经营有方,体现了“诚信天下,和气生财”的家训,商家院落建成后,起名“德和城”。在经营上,楼上是仓库,楼下是主人居住和财务室、会客厅。西厢房经营日杂百货生活用品;西南房经营皮毛,并配西厢房账房一间;东南房经营山货,并配东房账房一间。东房是店员居住的地方。德和城开业后生意兴隆,马帮、驼队日不间断,日进斗金,成为古商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德和城大院是郑保林在世时与弟兄们和盖的,他中武状元后,德和城人们也称“状元府”。 </h3><h3><br></h3><h3>附:小北沟楼院的兴建 </h3><h3> 郑振浩在率领子孙们筹建德和城大院时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在盖德和城院的同时,自己也要盖一座楼院,解决孩子多,住房少的问题。他给孩子开会说:“凭借咱们的实力盖一座楼院不成问题,但需要时间,现在给别人盖房,等给别人盖起房咱再盖,孙子大了马上要娶媳妇,就来不及了,我想德和城院要盖,钱要挣,还要盖起咱们的房,孙子娶媳妇不能耽误!”“哪咱咋办呢?”大儿子说。“这好办”。老人搬着指头说:“盖德和城院打石头时,每天早晨、上午、下午收工往家走时每人扛一块石头,到家后把石头放到要盖房的墙上,这样一天,你们两个、八个孙子和我一天三次就能往家扛33块石头,一个月扛石块近千块,一年扛…… 还愁房子盖不起?”。于是大家觉着行,个个兴高采烈,决心大干一场。说干就干,郑振浩率领子孙们起早搭黑忙了起来。在采石回家时,每人挑拣一块面直、底平的最好的石头扛回家垒在墙上,……三年后,德和城大院建成了,更高标准的楼院却矗立在小北沟中!</h3> <h3>包工匠捎带盖的精品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