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徽州古城的象征之一。 歙县古城~阳和门 徽商故里斗山街,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 墙面斑驳的年轮叙述着千年的沧桑。 斗山街上的古迹~岳飞饮马池。看着有点山寨。 高墙下的绣球花。 丁香花静静地绽放。 庭院中大花栀子香气扑鼻。 坐落于郑村镇的贞白里坊,始建于元末,是徽州最古老的牌坊。 随处可见的古宅古牌坊。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徽州女人凄婉的故事。 位于郑村镇的郑氏宗祠。 流经歙县的丰乐河。 太平桥
听鱼梁坝船夫介绍,又名“寡妇桥”。传说,古代民间只准建单孔桥,一寡妇为修善事,建造了这座16孔桥,因为双数而犯了王法,钦处剥皮之刑,致使此寡妇含冤而死。所以后人称太平桥为“人皮桥”,也称“寡妇桥”。 太平桥畔。 渔梁石坝,横断练江。号称“江南第一都江堰”。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 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 精巧的石槽互相衔接,将坝石连锁,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 河床乱石嶙峋,练江由此飞流直下,形同瀑布,浪花如雪,涛声如雷。 镇坝神兽~石猪。 练江岸边的二龙戏珠。 濒江而筑的渔梁街,平静而悠闲,徜徉其中,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五指古樟绿意新。 始建于明代的北岸风雨廊桥,横跨于棉溪河上。 廊桥花窗各异,有花瓶、桂叶、葫芦等形状。 葫芦虽小纳天地。 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马头墙。 走进深渡镇,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新安江穿行而过,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泛舟其中,好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故称之为新安江百里画廊。 来到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杞梓里镇坡山村,地处高势,群峰一览,颇为壮观。 坡山夕照 早起看日出计划给夜来细雨给搅了,然而雨后坡山,更胜一筹,云山雾罩,仿若人间仙境。 便于山路的运输工具~骡卡。 出门在外,自然需品尝当地的特色美味。
臭鳜鱼,徽州菜系的招牌菜,香鲜透骨,名不虚传。 农家自制的火腿,令人垂涎欲滴。肉质透明,肥而不腻,入口即化,食后两颊留香。 趁着黄花菜未凉,摘了即煮汤一饱口福。 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徽州第一怪,豆腐长毛上等菜。我好像不太习惯这味道。 板栗已经开花挂果。 山核桃尚未成熟,来的还不是时候。 山莓,酸酸甜甜倒也爽口。 乌米叶,又称“南烛”,素雅的小花像不像一支支精巧的小白烛。 农家的树叶豆腐,口感似鸡鸭血块,滑滑嫩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