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鼎教育科一+科二1.30打卡

久鼎关老师

<p style="text-align: left;">💁 从今天起老师每天会在群里发练习题及考点记忆背诵。希望大家每天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学习。</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目前的学习方式是,结合课本看网课画重难点、背诵,加以做题练字相结合。</h3><p style="text-align: left;">🍀 每天晚上截止10点把练的字发在群里,练字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记忆知识点、提高卷面分等多种优势。</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其次老师每天会在群里发题供大家练习,看大家的学习状况如何,做完题请及时在文章最后写下评论,例:关营营打卡,全对,老师在后台就可以看到哦!</h3><p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font></b></h1><h3>单选题</h3><h3>1.吉布森和沃克进行的“视崖实验”被称为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是一项旨在研究幼儿( )的实验。</h3><h3>A.空间知觉</h3><h3>B.方位知觉</h3><h3>C.深度知觉</h3><h3>D.距离知觉</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C</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为了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和沃克设计了“视崖”实验。“视觉悬崖”是一种测查婴儿深度知觉的有效装置,这种装置把婴儿放在厚玻璃板的平台中央,平台一侧下面紧贴着方格图案。</h3><h3>2.东东喜欢画猫,但他画的猫常常眼睛特别大,身躯特别小,嘴巴、耳朵更是小的几乎看不见,完全不合理。对他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h3><h3>A.这是因为幼儿想象力丰富,比成人更善于想象</h3><h3>B.这是因为幼儿认知水平较低,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h3><h3>C.这是因为幼儿的心理过程有显著的情绪性,常常过于夸大感兴趣的东西</h3><h3>D.这是因为幼儿的想象力具有夸张性</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幼儿想象夸张的原因包括:(1)由于认知水平尚处于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2)情绪对想象过程有影响。他感兴趣的东西、他希望的东西,往往在其意识中占据主要地位。(3)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4)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h3><h3>3.小明去动物园看到假山一会儿说像狮子,一会儿说像熊猫,一会儿又说像猴子。小明的行为体现了幼儿心理特点的()</h3><h3>A.无意性</h3><h3>B.情绪作用大</h3><h3>C.有意性</h3><h3>D.稳定性</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解析】体现了幼儿的无意想象,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体现了无意性。</h3><h3>4.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这个苹果的整体形象。这种反映属于()</h3><h3>A.感觉</h3><h3>B.知觉</h3><h3>C.表象</h3><h3>D.概念</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B</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对直接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又有区别:感觉是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却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在意识中形成苹果的整体形象属于知觉。</h3><h3>5.幼儿在词汇的发展上一般先掌握实词,然后掌握虚词,实词中最先掌握的是()</h3><h3>A.名词 </h3><h3>B.动词</h3><h3>C.形容词</h3><h3>D.数量词</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解析】儿童对实词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h3><h3>6.简述3~6岁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h3><h3>(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3岁前幼儿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3~6岁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h3><h3>(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我们自觉控制的注意,它服从于我们生活、学习的需要与任务。</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font></b></h1><h3>单选题</h3><h3>1. 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教育实践活动过程,还能够使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h3><h3>A. 导向</h3><h3>B. 评价</h3><h3>C. 激励</h3><h3>D. 指导</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C</h3><h3>【解析】“教育目的能够使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h3><h3>2. 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h3><h3>A. 教育为谁服务</h3><h3>B. 教育怎样培养人</h3><h3>C. 要把教育引向何方</h3><h3>D. 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D</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h3><h3>3. 对义务教育中“义务”的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h3><h3>A. 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h3><h3>B. 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h3><h3>C. 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h3><h3>D. 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D</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学校有提供教育服务的义务。D项错在“免费”和“优质”两个词上,按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学费和杂费,而不是全部。优质教育是学校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并非义务。</h3><h3>4. “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公民,也是世界的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教育目的所持的观点是(  )</h3><h3>A. 能力本位论</h3><h3>B. 社会本位论</h3><h3>C. 知识本位论</h3><h3>D. 个人本位论</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B</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社会本位论是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马卡连柯的这句话体现的是社会本位论的思想。</h3><h3>5. 《论语·为政》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一观点反映了(  )</h3><h3>A. 教育的政治功能</h3><h3>B. 教育的文化功能</h3><h3>C. 教育的人口功能</h3><h3>D. 教育的经济功能</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这句话说明教育是治国的关键,反映了教育的政治功能。</h3><h3>6.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人生第一年称婴儿期或乳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婴儿期主要包括新生儿期、婴儿早期和婴儿晚期。</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综合素质</font></b></h1><h3>单选题</h3><h3>1.下周一要开展手工活动,张老师要求家长准备废旧材料。周一那天,只有苗苗没有带材料来,张老师就不让他参加活动。苗苗站在一旁看着同伴活动,情绪很低落,一天都很少说话。回家后,苗苗冲着爸爸大发脾气。张老师的行为(  )</h3><h3>A.正确,没带材料不能参加活动,否则对其他的小朋友不公平</h3><h3>B.不正确,这样做侵犯了苗苗的听课权利</h3><h3>C.正确,这样的惩罚有利于苗苗下次准时带材料来</h3><h3>D.不正确,张老师不能要求家长准备材料,而应该老师自己准备</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B</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幼儿园教师必须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张老师因为苗苗没有带材料,就不让其参加活动,违背了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侵犯了苗苗听课的权利。因此,其行为是不正确的。案例中的张老师要求家长给幼儿准备废旧材料体现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原则。但是在要求家长提供相应帮助的时候,教师必须遵循要求适度的原则,不对家长提出能力范围之外的要求。因此,张老师应该就准备废旧材料的问题与苗苗的家长及时沟通,了解苗苗的家庭状况,以便下次活动时,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h3><h3>2.教学工作结束后,小张老师总是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且加以分析,不断积累经验。随着经验不断地积累,小张老师的教学水平越来越出色了。这突出体现了张老师是(  )</h3><h3>A.教育教学的研究者</h3><h3>B.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h3><h3>C.社区型开放教师</h3><h3>D.学生学习的促进者</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指出,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h3><h3>3.在确定小组长时,马老师指定在班级中有点儿孤僻、不合群的王蕊同学做小组长,并让她和班级其他同学多多交流。一段时间后,王蕊同学和其他同学有了更多的交流,人也开朗了很多。马老师的行为(  )</h3><h3>A.恰当,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h3><h3>B.恰当,每个人必须参加班级管理活动</h3><h3>C.不恰当,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私人空间</h3><h3>D.不恰当,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个性</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A</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题干中马老师注意到班级中有点孤僻、不合群的学生王蕊,培养其与人交往的能力,符合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h3><h3>4.骨干教师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鹿老师经常与各科任老师交流了解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状态,主动关心并积极配合其他老师的教学。说明鹿老师(  )</h3><h3>A.具有课程开发意识</h3><h3>B.具有校本研修能力</h3><h3>C.具有课堂管理能力</h3><h3>D.具有团结协作精神</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D</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齐心协力培养学生。题干中鹿老师能够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并配合教学,体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h3><h3>5.下列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h3><h3>A.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h3><h3>B.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教育</h3><h3>C.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h3><h3>D.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答案】B</h3><h3>【解析】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并不是促进学生专业发展。</h3><h3>6.刘老师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所乡村小学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三十年来,她一直坚守在乡村学校教学的第一线。</h3><h3>为了寻找孩子们观察的野花,刘老师在河岸、田埂精心识别、挑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味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在家人熟睡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厨房里反复朗读课文;大雪过后,她又会兴致勃勃地带孩子们去找腊梅,去看望苍翠的“松树公公”,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自然。</h3><h3>刘老师坚持每天黎明即起,坐在校园旁的荷花池畔背唐诗、宋词,背郭沫若、艾青、普希金、海涅、泰戈尔等中外名家的诗篇,用优美的诗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她摘抄的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有厚厚的几本,她还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阅读许多中外教育名著,撰写教学日志,并不断改进自身教学实践。</h3><h3>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h3><h3>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h3><h3>▼</h3><h3>【向上滑动查看解析】</h3><h3>材料中刘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符合新课改下的教师观要求,值得其他老师借鉴。</h3><h3>(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材料中,刘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自然,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想办法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亲自带领学生们实践体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h3><h3>(2)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材料中,刘老师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各方面的知识视野与修养,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h3><h3>(3)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材料中刘老师,通过废寝忘食的钻研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来研究如何完善自己的课程更好的让学生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h3><h3>(4)在对待教学关系上,为学生提供帮助、指导。材料中,刘老师没有单纯的教教材而是给学生创造亲身体验、亲自实践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h3><h3>(5)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的刘老师识别、挑选野花,带孩子们找腊梅,看松树,是在为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h3><h3>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像刘老师一样,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h3><h3><br></h3><h3><font color="#167efb">你今天全做对了吗?刷完题记得留言打卡哟~</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后台回复“打卡”就可以刷更多题啦~</font></h3>

教育

查看

答案

学生

教师

点击

幼儿

解析

空白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