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刘刚其人其画</h3> <h3> 初识刘刚,由于工作关系。那时刘刚还在长安路东经营着一家叫“玫瑰之约”的婚纱影楼。高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长发扎成一束于身后,脸又黑,给我第一印象是个放荡不羁的二流子。后来又想了想,开影楼的,应该与艺术有关,而那一头长发应该是艺术人的象征(窃笑),随适应之。</h3> <h3> 后来随着了解的深入,才知道刘刚原是西安美院毕业的才子,由于生活所迫,曾在吴家坟欠过人家158个坨坨馍……因有艺术基础,后来应聘到影楼从一般工作人员干起,直到自己独自经营。社会在进步,城市在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提高了。几经辗转,刘刚关闭了“玫瑰之约”,在长安广场对面重新开张“时尚米兰”。虽然一直为了生活在经营开店,但刘刚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绘画创作,直到几年前,由于拆迁,“时尚米兰”也不得不关门,刘刚一时失业在家。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新华街店铺给刘刚作为经营及创作室,刘刚就挂起“陶然居”开始营业了,开店起初他更多的考虑如何生活,只要能来钱,只要不违法,只要不违背良心,能经营什么就经营什么,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觉得刘刚人还不错,画也不错,才慢慢好转起来。</h3> <h3> 可以说,绘画,在生活的最低层支撑着刘刚的人生,由于白天店里来人较多,无法静心创作,他只能在夜深人静时安心绘画,经常到凌晨一、二点。朋友就劝他早点休息,别累坏了身体,尽管这样,他还是有一阵子病了,由于长时间低头创作,颈椎病引起头晕眼花,一量血压180,又是找中医又是看西医,最后还去了按摩店作颈椎按摩以缓解症状。刘刚的这种为了艺术创作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学习。</h3> <h3> 其实放荡不羁只是刘刚的外表,也主要指其艺术创作,不蹈常规,率性而为,与他人之循规蹈矩、直追古人相比,其画作更显独特。踏实苍桑是刘刚的内心,他为画好一幅山水,漫游关中平原,翻越秦岭巴山,远跋陕北高原,跨越黄河进山西,足迹遍布秦晋,写生作品几百。</h3> <h3> 每赏刘刚画作,总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有不同于常人之处。我现存刘刚多年前画作一幅,几度和他开玩笑说,再过几年,你要用很大的代价来收购我这幅画,不然的话我就把这幅画裱了挂在茶楼最显眼的地方。其实这正表明了一个人的艺术创作历程,都是由最开始的稚嫩、羞涩到后来的成熟、大方。刘刚现在的画作大气、细腻、对比鲜明、构图适中、突出重点,真乃赏心悦目。</h3> <h3> 刘刚真可谓厚积薄发,其悟性及高,有一次一位善于画花鸟的老师到刘刚的画室聊天,顺便给刘刚指点了一下,结果刘刚画作成,老师直呼,不能给你说了,再说我就没有饭吃了,这叫典型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呀。刘刚号称“陶然居主”,为人义气豪爽,每每有书法、绘画的老师来“陶然居”聊天,无论年纪,无论名望,刘刚都谦恭有加,端茶递烟自不必说,在和老师们的交谈中,汲取自己所需,用于后期画作,这就叫积百家之长。</h3> <h3> 我认为刘刚是一个真正的杂家,於老旧木雕、摄影、文学、石雕、收藏,以至凡是老的东西等无所不涉,尤以国画为精到。他的作品《望终南》《南山塞天地 日月台上生》《暮色》《中华脊梁》《陕北人家》等,在艺术上的突破大家有目共睹。刘刚热爱公益事业,多次参加各级组织的公益活动并捐书赠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h3> <h3> 刘刚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性情刚烈正直,对不平事常有怒怼,甚至词语低俗,然对朋友却是侠肝义胆、情深义重,是个性情中人。同刘刚外出办事,吃饭时只要刘刚抢着买单,肯定是最近手头上有点钱,当他坐那不动时,就知道他肯定囊中羞涩了。刘刚还是一个孝子,每逢周六,无论风雪雨霜,他都要回户县老家看望老娘,送去吃喝生活用品的同时,送去了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及孝心。</h3> <h3> 无论是“玫瑰之约”还是“时尚米兰”,再到后来的“陶然居”,刘刚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追求,不断进步。</h3><h3> 壮哉秦岭多巍峨</h3><h3> 君挥朱墨尽眼前</h3><h3> 唯愿画家创新意 </h3><h3> 只为齐驱游春图</h3><h3> 同刘刚交往,欣赏其艺,佩服其品,赞叹其德。</h3> <h3>刘刚部分作品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