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一首诗,歌一阙词

夜色怡痕

<h3><b>  经与典,是智慧与哲思,历千年流逝,熠熠生辉。文与字,是气韵与风骨,经万世磨砺,字字珠玑。诗与词,是情怀和道义,任寒来暑往,句句动情。歌与赋,是审美与情操,奏琴瑟笙箫,声声入耳。</b></h3><h3><b><br></b></h3><h3> 随着《经典咏流传》的开播,曾经古人写下的诗词被点缀了美丽的音符,谱写成了一首首轻快的歌谣,留给人们传唱。见证了东坡居士“千里共婵娟”的情怀,感受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亦体会了柳宗元“独钓寒江雪”的心境。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旋律里,唱出了恢弘,品出了气韵。</h3><h3><br></h3><h3> </h3><h3><br></h3><h3><br></h3> <h3>  曾经意气风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辛弃疾,到了暮年之时,品浊酒一杯,望巍巍群山,感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壮志未酬的落寞跃于纸上,诗人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那份情怀,铭刻在了我们后人的心间。</h3><h3> </h3><h3> 曾经温婉如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李清照,经历乱世的动荡,看到了遇到困境便逃跑的懦夫,满腹愤懑,笔尖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笔锋之刚劲,气势之凛然,让无数须眉赧颜。这样的精神气派,亦存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h3><h3><br></h3><h3> </h3> <h3>  在节目里,号称“央视boys”的四位主持人演唱了《岳阳楼记》,大概当时我们学这篇文章的时候,因它的枯燥难懂,难背至极,并没有去细细地体会作者的情怀。再一次回首,当它以歌曲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份隐藏于文字背后的魅力,仿佛一下子绽放开来。读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会感叹它炼字的独到,意蕴的丰富。再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更能感受到范仲淹那份伟大的家国情怀与博大的胸怀。而当今,太多人为了一己私欲放弃了做人的原则与底线,更别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h3><h3> </h3><h3> 而范仲淹并未去过岳阳楼,他只是看着画卷写了这一千古名篇。那“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之景,其实都是想象出来的。他只是借岳阳楼,来诠释了不同的心境。这读来脍炙人口的诗篇,让人叹为观止。 在康辉,撒贝宁一段娓娓而谈下,我们不仅能感受诗词的博大精深,亦能体会到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魅力。</h3> <h3>  曾经小学里摇头晃脑地背诵《声律启蒙》,背“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只知道背了押韵,对其典故一概不知。慢慢地,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再读到“颜巷陋,阮途穷,白叟对黄童”时,会想到《论语》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故事,想到阮籍的“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而诗文里的平仄相对,既道出了典故,又富有韵律感。</h3><h3><br></h3><h3><br></h3><h3> 诗词伴随着我们的青春年华,遇到挫折时,会想到“长风破浪会有时”“乱云飞渡仍从容”。它使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一份气韵与风骨。</h3><h3><br></h3><h3><br></h3><h3> </h3><h3><br></h3> <h3>  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诗人的慧眼,从此,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在诗词里,我们徜徉,我们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