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绩溪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优美,钟灵毓秀,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2020年是绩溪章氏始祖运公迁徒绩溪油坑(现光明生态园)900周年,为宣传、颂扬、继承章氏遗德。特制作《绩溪章氏先贤》,便于读者了解。</h1><p><br></p> <h1> 章 运(1103--1175),一名幼祖,字运之,从事郎,宋丞相章得象五世孙。宋宣和二年(1120),“运之往来父兄宦邸,道过瀛川,爱其山水清胜,因置田庄”,遂奉祖母刘太夫人、母徐夫人从浙江昌化览村迁居焉。先在离现在的瀛洲村一公里、土名油坑处开疆辟土,数世后,章氏居住地扩展至登源河与瀛川溪的交汇处,形成绩溪县最大的章姓聚居村落,古称瀛川,又名油坑口,今称瀛洲。章运迁居当年,方腊作乱,杀掠甚众。寇平后,官府在汪里置场施粥,以济饥民,章运亦助赈。宋宣和六年( 1124),始建昼锦堂,以奉先祀。经九百年繁衍,章运后裔遍布晕岭南北及全国和海外各地,章氏亦为绩溪之一大姓。</h1> <h1> 章 锌,幼名十二,字德仲,章运四世孙,宋末元初人。德仲幼失怙恃,留意于学,事二兄如事父。禀性刚介,不屈于人。持家俭朴,戒断猪荤。初年,以理财为心,故有积有裕。建报德庵于油坑,誓不忘祖。择师训诸孙,贻谋后世。晓阴阳,敬神佛。“人之俭勤,公甚爱之,孙之酗酒,公甚疾之”。晚年以施贫为念,尤恐不及。开庆(1259)年间,开仓米以施贫民,四方求施者踵至。又念上人创业艰难,深恐后嗣传系无考,与孙宜孙修撰族谱,“使自运公以下,昭穆井然”。享年八十有二,时谓贤而有福之人。</h1> <h1> 章湖宗,一名付亨,龙源鹤岱章氏始祖。元朝末年,任杭州刺史。湖宗观察天下大势,知元将亡,于是挂冠隐居于西湖,并更名湖宗。晚年回到故里,择龙源庄(今王坛前)而居,精心研究术数,料定明太祖必胜,且将经过绩溪,于是屯积粮草。数年后,明太祖朱元璋果然转战绩溪,湖宗献出所积军粮十硕。明太祖大喜,赏赐文书,免去章家差役,并赐“忠孝世家”匾,旌表之。</h1><h3><br></h3> <h1> 章天山 字月鉴,号乐真子。幼喜修练,后结茅大鄣山,尽夜瞑目端坐练功。著有《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上乘正法》。</h1> <h1> 章遇鸿 清朝城内人。字可仪。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考取咸安宫教习,八旗弟子无不宾服。教习期满以知县用,补中城副指挥。任内奸宄敛迹,道路怡然。后以江西德清县知县罢归。居家悉心著作。著有《周易管窥》、《毛诗蠡测》、《郑氏诗谱考索》、《论文正伪》和《三国志地舆考》等。</h1> <h1> 章 平 字赓陶,号兰轩。城西人。著有《诸经典故》、《纪年晋魏年证》2卷及《证辩》、《馀论》各1卷、《仪礼注疏温》17卷及补录l卷、《史记校异》。</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章荣甫(1289~1355年):为绩溪县邑“西关章”始迁祖,《章氏家训》传承者,曾长期担任绩溪县掾史,名重一方。</span></p> <h1> 章 瑞(1472--1518),字廷召,号瀛山,明弘治己酉(1489)应天乡试举人,己未(1499)会试,赐进士出身。初授行人司,升南京四川道监察御史。因冒死弹劾权奸刘瑾,朝中有大臣称赞他:“可以 天下之奸,可以建天下之利,可以更天下之化,可谓真御史云。”后官广西思恩军民府知府。“群盗方突然崛起,古藤八寨之蠢类,乘风哨聚”。都司甘霖不敢讨,欲屠十三村以邀偿,瑞责之日:“汝坐视八寨不问,乃贪功欲杀平民,吾必劾汝。”霖惧而止。章瑞以德政抚民。“民孚其德,期年政成,而邻邦之民归之者日众”。正德十三年(1518),瑞卒于任所,“思恩府十三村感沐公恩,图像生祀”。</h1><h3><br></h3> <h1> 章 淮(1514 - -1570),名荣寿,字导之,号斗野。明嘉靖己酉(1549)年中南畿第二十四名举人,授浙江台州府太平县教谕。任日,淮集诸生员于堂下,教以为学做人之理,以自己的俸禄奖励学有所成者,赈恤贫穷者。而诸生赠送给他的礼品,则一概不受。后擢长沙府司理。太平诸生不忍舍别,“绘画歌咏,捧壶觞,塞路不忍去,泣且饯者相络绎”。二年间,“不以家累自随,衣衾、图书以是而来,亦以是而往,所增惟雁山一图、赠言一帙耳”淮任职长沙掌理刑罚推官,理事从容,由平恕以发精明,决狱详慎。民有罹宪冤者,急平释,不使累。重者恳恻求生道。历诸郡查盘,不惮烟瘴,所至安堵秋毫不扰。刘举抚院赞赘道:“冰清玉洁,一尘不到阶除;烈日秋霜,两任不携家室。”“死之日,囊无一金”,当道怜其节操高尚,解囊助之,灵柩得以回归故里。长沙郡庠生员及善化十二县生员联名呈文徽州府,请予褒扬。</h1><h3><br></h3> <h1> 章 钊 名道大,字子发,号白山,明朝嘉靖年闾人,章瑞之长子。初为邑增生,后补入太学。嘉靖元年(1522),吏部考试得第一,任云南曲靖军民府通判。章钊到任数月,“政新人和,百坠修举。教化之行,自近乎始及左右。”嘉靖丁亥(1527)年冬,有寻甸土舍安铨弄兵横池,围攻马龙州,马龙危如累卵。章钊奋而起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吾宁忍彼肝脑涂地乎?”于是他脱下儒服,着上戎装,督率土官知州隆氏、县丞海潮等土汉官兵,直捣贼巢,虏贼五千之众,马龙之围一鼓而解。又以十七骑,追杀其渠魁阿傍。当道嘉其勇,命统海潮之兵,遂剿杀伪经历杨春等二千余众。后以军功进阶中宪大夫、南京太仆寺少卿。一生多有著作。</h1><h3><br></h3> <h1> 章国金(1680--1738),字位西,清国学生。少贫,不能以美食供父母,常担柴上市,售换酒肉养亲。及长,置身商贾。父好布施,国金常置钱于囊中,供其行善。亲族中有婚丧嫁娶无力办者,国金依父之意助之。国金经商于苏州,梦父病心悸,晓夜驰归。父卒,守孝三年。弟家产日落,国金多次出资相助 又把好田送给弟经营。</h1><h3><br></h3> <h1> 章良勋,字功彩,太学生,国金子。父早卒,奉母至孝,讨其欢欣。有姐寡,家贫子幼,良勋迎养在家,并分给家产。母疾,侍寝所三月不解带。尝倡建宗祠,竭力经营,前后七载,又葺御史瀛山公支祠,修理祖墓十七冢,皆勒石树碑。晚年,筑堤护家庙,捐资造水口,独任其劳。</h1><h3><br></h3> <p> 章国钢 尚村章氏始祖,生于康熙40年(1701年), 又名德美,耐劳任苦笃志成家,康熙57年于西川上店徙居校椅石,雍正八年。迁居板树下,乃于板树下建屋三间,奉祭祖先,亲提孝悌忠信四字挂于其左,垂训后人,今此支称尚村【四德堂】盖志祖谟也。</p> <h1> 章必焕(1747-1816) 一名天保,字斗南,绩溪西关人。清乾隆、嘉庆时随父经商,往来吴越间,以诚信见重于时。后因父年迈,遂家居奉养。时休宁朱氏者业盐,聘委重任,历三十余年,运筹硷盐,名著两浙。自是,绩溪之业盐者,视其为鼻祖。后族叔道源创盐业,亦以重任委之,使同行不能作梗昂价。</h1> <h1> 章道基(1756-1830) 字培之,号惺斋,绩溪西关人。以附贡生入国子监天文馆,后援例任两浙盐务司经历,初署曹娥场,曾监刻嘉庆《两浙盐法志》32卷、首2卷。嘉庆十一年(1806),“念父母年高,陈请归养”而返里,并参与嘉庆《绩溪县志》编辑与绘图。嘉庆十九年(1814),“入都起复”,历任东江(绍兴)、袁浦(江苏松江)、芦沥(浙江平湖东)、清泉(浙江镇海)、仁和(杭州)、石堰(浙江余姚)、三江(绍兴)、鲍郎(浙江海盐)等场大使及批验所松江、绍兴大使,修复漴铁等14处盐灶,裁减建平积费3000余,勘升沙地4380亩,后以“疾卒于官邸”。另撰有《春秋辑录》4卷、《五经识异》6卷、《十三经文字考异》13卷等9种。又嘱其子维烈在乡编辑《绩溪西关章氏族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h1><p><br></p> <h1> 章道源(1760-1832) 道基弟。字燧桓,号竹林。道源在道基的支持和必焕的谋划下于嘉庆七年(1802)从商业盐。后命其子必淳、必芳经营盐业,不数年,增资累万,而勤俭不改其初。三子必枌,为太学生,援例授修职郎、候选盐课大使。必淳“旋以海氛助饷,其子(定)煜得盐提举,祖孙三代,均以治盐策昌其家。又开设酱园、糕点坊、油坊、碾坊、酒坊、豆腐坊、枣栈和南货业,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互为补充。其酱园业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前后长达一个半世纪,堪称徽商的后起之秀。道源富而好义,嘉庆十九年(1814)大旱民饥,他买浙米2.5万公斤赈济,又修县城南郊大道。道光六年(1826),首捐倡修东山书院。著有《竹林居士集》13卷。</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章定昭 清同治年间太学生,曾例授奉直大夫,赐封奉政大夫,是当时徽州闻名遐迩的饱学之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章凤麟(1789一1849),字访周,绩溪湖村人。赐封儒林郎(官六品,咸丰七年)。著名的徽商,主要经营粮、油、酒、酱、糕点及杂货,有商号20余家,拥有流动资金100多万两白银,富甲一方,人称“章百万”。章百万热心公益事业,兴办公益,捐资助学,无不慷慨解囊。他曾捐巨资修缮祠堂;重修徽杭古道湖村至龙川段的东源大道,铺石板路面20余里;造村北五孔石墩木面桥;修湖村至大石门路。曾受到两江总督部堂、安徽巡抚部堂沈裕以省志记载并上报礼部的方式通令嘉奖。</span></p> <h1> 章 策(1792-1841) 字灿然,号简斋,清乾隆、道光间绩溪镇头人。幼颖敏,胸有远志,读书辄解其义。年十二,随父至浙江兰溪,从师赵虹桥受学。年十八丧父,祖父年迈,遂弃儒从商,往来于兰溪、徽州间。精于管仲、刘晏论经济之道,所亿辄中,家日以富。援例授太学生,候选布政司理问。性慷慨好义,尝曰:“造物之厚人也,使贵者治贱,贤者教愚,富者赡贫。不然,则私其所厚而自绝于天,天必夺之。”嗜书好学,积书至万卷,暇则手执一编。尤喜先儒语录,取其有益于身心者以自励,故其识量过人。道光十二年(1832),乡里饥馑,与叔捐千数百金赈灾。邑令王玕义之,以“克承世德”表其门。善教子,爱而劳之。子耀庚补邑诸生,教以立品为先,词章为末,务崇实学,勿骛虚名。平居多艺能,善草书,精音律。客兰溪病笃时语耀庚日:“吾有遗恨二,吾族贫且众,欲仿古立义田,置义塾,为经久计;吾乡多溺女,欲广为倡捐,俾生女者得给费以变其俗。汝无忘父志。”仁者之心,发自肺腑。</h1><h3><br></h3> <h1> 章洪钧(1842-1887) 字梦所,号琴生,镇头村人。邑庠生,同治三年(1864)优贡,同治六年(1867)举人,同治十年(1871)登进士,入翰林院。光绪三年(1877)散馆,授编修、国史馆协修,简授直隶宣化府知府。诰授中宪大夫,晋封通议大夫。钧毕生勤于吏治,百姓称颂,积劳成疾,殁于任。归榇之日,百姓设案迎送,香烟缭绕,不绝于道。</h1> <h1> 章鲁馨(1864-1919) 原名钟焘,瀛洲乡油坑口人。幼聪颖,有“绩溪三英”之誉;后目击时艰而弃举子业,博识群籍;读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书,融会古今。民国初,任淳安县议员,以正言匡时弊为己任,尤孜孜于教育。在乡,创办瀛洲小学,既任校长又兼教职;还重建宗祠。其子杰生,是浙江省淳安县第八届商会会长(1934年)、第九届商会理事长(1935年)。</h1> <h1> 章祥华(1884-1920) 字忠恕,号贯之,湖村人。武汉徽菜馆业创始人,出身于小商家庭,幼年在私塾读书,13岁往淳安县航头镇杂货店当学徒,16岁去上海“第一春徽莱馆”佣工。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偕同行章正权赴汉口,集资开设第一家徽菜馆“华义园”,第二年又开设“醉白楼”。聘高师掌厨,佳肴价廉,生意兴隆。后陆续在汉口开办有红木、大理石桌椅,银质、象牙餐具的高级徽菜馆3家,自任总经理,名播三镇,与京、津、川馆相颉颃。武昌起义前,曾接济同盟会会员、敢死队员章大为及革命组织。起义期间,他组织商团,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市面安全。民国期间,曾任武汉市商会常务理事。曾在家乡办家塾,课读子女,贫家子弟免费附读。民国9年(1920)春,回乡做观音会“斋官”,操劳过度,返汉口后中风去世,弥留时托孤章正权。后因各店经理未能尽心尽力,多数店业倒闭,仅存章正权直接经营的“华义园”和“华兴园”。民国14年(1925),村中兴办小学,祥华妻胡菊莲将家塾并入,并捐大洋50元。长子兴汉、次子兴旗相继主持店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武昌新设华东大酒楼。抗战时,侵华日军进犯汉口,店伙逃难回乡,资财被汉奸掠夺,店房毁于战火。</h1> <h1> 章汪瑞英(1866-1937) 城内人。女,书门闺秀,少时陪弟希颜、孟邹在家塾以佯做女红听读,晚间弟弟轮流教她识字写字。当父亲发现她“偷学”时,已能熟背弟弟的课文,练出一手秀丽楷字,遂带她到任职的县署礼房抄写童生试卷。后来学医数年,27岁出嫁后又从城内名医胡贯之习妇儿科。30岁,开始免费为妇婴治病,城乡登门求医者不绝,治愈病人甚众,城内的名中医也常请她会诊。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陈独秀主编的《安徽俗话报》启迪,创办城西女塾,招收女子入学,自授新课。民国4年(1915),城西女塾改为县女子小学,学生增至百人。继而有乡村效仿办女校,或兼收女子入学。民国13年(1924),申请县政府拨款和募捐千元,在育才坊建成新校舍楼,更校名为绩溪县第一女子小学,是民国年间徽州第一所女子完全小学,黄炎培书写校牌。</h1><h1> 瑞英还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民国9年(1920),倡导组织“天足会”,自己带头放足,其天足女儿章笑如被县府任命为副会长,宣传和奖励姑娘不缠足,妇女放足。民国16年(1927)2月,北伐军进驻绩溪,建立县党部,瑞英被选为妇女部负责人,领导建立绩溪县妇女解放协会,女儿笑如被公推为会长,通电徽州各地,发布《解除妇女身上的封建枷锁,恢复妇女的人格地位》宣言,瑞英母女日以继夜地奔忙在妇女之间,为妇女解放而努力。</h1> <h1> 章正镡(1883-1945) 字沅东,县城西山人。少时习文练武,能书会画,为邑庠生(秀才)。青年时,随父章定建(安庆府训导,兼署教授)在安庆就读于安徽高等学堂,与柏文蔚为同窗好友。他与绩溪的耿葆真、胡恒顺等一批青年同学,在安庆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由徐锡麟组织、发动的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件,章正镡是积极参加者之一。他们趁恩铭在大通学堂毕业典礼演讲之机,施以枪击。由于清兵的护卫,枪击未遂,现场一片混乱;部分学生(20-30人)又趁乱冲进军械库,准备夺取枪支弹药,与清军决一死战。事发后,清军重重包围军械库,学生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章正镡被围困在军械库三楼,就在清军举枪射击的瞬间,他纵身从三楼跳入邻里一户人家的后花园,右脚跟严重受伤,躲避了清军的枪杀,天黑后回到学堂,逃回家乡。辛亥革命成功后,柏文蔚曾数次来信请他出山,他均以脚跛与家事、店事婉言谢绝而去宁国河沥溪祖传酱坊、槽坊(商号:章鼎鑫)经商。抗日战争期间,他曾任宁国商会会长,并参与《宁国县志》的编纂,勉励次子参军抗日。</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章希吕(1892~1962),行名恒望,安徽绩溪城内西街人,从小读书,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913年毕业于复旦公学,在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师15年。1928年任上海亚东图书馆编辑。期间,参加《胡适文存》编辑。著作有《胡适传》、《哀友录》。曾协助章氏小学创办图书室。1933年受亚东图书馆派往北京胡适家中,协助抄写整理文稿,寄回书馆印刷发行。曾兼任过《独立评论》末校。1937年日军侵华,胡适出使美国,希吕回乡。居家后,义务为人写信书。文,热心给青年补习国文、英语。1949年冬,协助西街创办夜校,并任教员,获县政府奖励。</span></p> <h1> 章衣萍(1900-1947) 乳名灶辉,又名洪熙,以字行,北村人。幼年入蒙馆,光绪三十四年(1908),去休宁潜阜读书,后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民国9年(1920)初,因与同学柯尚惠(庆施)等反对读经,被勒令退学。衣萍父托汪孟邹转请胡适接收衣萍入北京大学预科,北大毕业后,在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改进社主编《教育杂志》,始与鲁迅交往,后到上海大东书局任总编辑,不久辞职协助鲁迅筹办《语丝》,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开始著述生涯。民国17年(1928),到暨南大学任校长郑洪年的秘书,兼文学系教授,讲授国学概论和修辞学,同时任上海新世纪函授学社社长,参与鲁迅组织的普罗文学作家联盟。抗战初,任成都大学教授。民国36年(1947)3月病逝。衣萍文思敏捷,著作甚丰。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古庙集》、《情书一束》、《小娇娘》、《情书二束》、《牧师的女儿》、《儒林新史》、《歙县烂肚宝的故事》;诗集《深誓》、《种树集》;散文集《樱花集》、《倚枕日记》、《枕上随笔》(含窗下随笔、风中随笔)、《青年集》、《秋风集》、《烦恼的春天》、《友情》、《衣萍书信》、《衣萍文存》;学术著作《修辞学讲话》、《中国新文学论》;译作《婀娜》(托尔斯泰著)、《契诃夫随笔》、《苦儿努力记》、《少女日记》(与章铁民合译)、《未来世界》(与陈若水合译)、《小夫妻》等;整理古籍《霓裳续谱》(小曲集)、《樵歌》(点校朱敦儒词)及编辑出版儿童读物《我的祖母》、《文天祥的故事》等10余部。</h1><h3><br></h3> <h1> 章毓英(1910~1950),别名章俊卿,镇头人,系章洪钧后代。抗战时期随国民党去重庆八年,曾任中央组织部视察室专员。国共合作时期,任天津市社会局视察室专员。解放前夕,代理过天津市市长,期间曾接受共产党的建议,对天津的解放有过积极贡献。章毓英在天津任职时全家与时任北大校长胡适交往甚密。解放后,在村里做过文书,并捐助500斤桐油,为镇头村的公共场所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h1> <h1> 章积和(1886-1958) 名正顺,华阳镇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首届毕业生。民国7年(1918),参加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会(会员);民国9年(1920),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教员养成所”学习,肄业后在芜湖与同乡合资创办“芜湖电镀公司”,任副经理,不久,因资金短缺而倒闭。民国14年(1925),受绩溪县教育局局长的邀请,返绩溪任教育局视学,后接任教育局局长;8月,与胡效颜、胡运中等发起创办县立初中(未果)。在任期内,民国17年(1928)2月,县立初中创办成功,一年半后因故停办。民国28年(1939)3月,任绩溪商会主席,积极组织开展抵制日货,为过往抗日部队筹款、筹粮,支前抗敌,颇受商民爱戴。抗战期间,曾任县参议员。民国29年(1940)1月,陪同方与严视察绩溪教育;9月,县立初中复办后,任县立初中教务主任,为学校的实际负责人,并兼任《公民》课。他强调“做人做事都要为公、为民,做个真正合格的公民”。与此同时,他被章氏家族推选担任章氏小学校长,负责主要校务。民国20年(1931),还与胡适、汪孟邹、胡运中、胡效颜等共同倡议,在绩溪城南和尚坞建“止原公墓”,借以改变民间土葬习俗,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参与管理,获得社会的好评。</h1> <h1> 章铁民(1899--1958),字造汉,笔名古梦,绩溪湖村人。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1918年正式考入北大数学系。1921年与章衣萍、胡思永在北大成立读书社,1927年在暨南大学任出版课主任兼中学部教员和南洋文化事业部助理,与章衣萍、汪静之成立了“秋野社”,任《暨南园刊》主编。抗战期间在黄埔军校执教,并一度主持黄埔军校独山分校工作。章铁民一生留下作品不多,仅几部翻译作品,如《少妇日记》、《饥饿》等,章铁民涉猎广泛,学识渊博,曾被胡适誉为“百科全书”。他与鲁迅、胡适交厚,鲁迅当年在暨大两次演讲都是他牵头和记录的,胡适在他家借住了三年,当年柯庆施在北京也曾得到过他的帮助。</h1><h3><br></h3> <h1> 章希吕(1892—1962) 行名恒望,城内西街人。入上海南洋公学,民国2年(1913),毕业于复旦公学,在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5年。民国17年(1928),任上海亚东图书馆编辑。在此期间,参加《胡适文存》编辑。著作有《胡适传》、《哀友录》。曾协助章氏小学创办图书室。民国22年(1933),被亚东图书馆派往北京胡适家中,协助抄写整理文稿,寄回书馆印刷发行;兼任《独立评论》末校。民国26年(1937)日军侵华,胡适出使美国,希吕回乡。助邻里排难解纷,义务为人写信书文,热心给青年补习国文、英语。新中国成立后,l949年冬协助西街创办夜校,并任教员,数年如一日,成绩卓著,获县政府奖励。</h1><h3><br></h3> <h1> 章臣铨(1940-1989) 绩溪人。早年毕业于屯溪师范学校,安徽艺校舞台美术进修班学员。曾为黄山市中华职业学校美术教师。精通舞台美术设计、绘景、灯光、道具、化装,擅长水粉、油画、素描、国画及服装设计。画风严谨,为人诚朴,以写生潜心于色调、构图研究,惜英年早逝,赍志而殁。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其创作设计的黄梅戏《幽兰吐芳》、大型古装京剧《桃李劫》舞台美术图案,被收入《中国戏曲志·安徽卷》。</h1> <h1> 章本海(1931-1994) 瀛洲人。大专学历,副主任中医师,中共党员。少年师从绩溪名老中医胡竹荪,1955年,毕业于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大专班,后又结业于安徽省针灸师资班,曾在瀛洲联合诊所、临溪公社卫生院、北村公社卫生院、绩溪县卫生局、绩溪县中医门诊部、绩溪县中医院工作。60年代初,被县卫生局指定为中医带徒医师。曾任临溪公社卫生院院长、县中医门诊部副主任、绩溪县中医院副院长、绩溪县医学会理事及中医学组组长、徽州地区中医学会理事等职。1991年5月退休。本海医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3年,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尤其对诊断肝胆、脾胃病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h1> <h1> 章基嘉(1930-1995) 瀛洲油坑口人。民国33年(1944),毕业于县立初中(今绩溪中学)。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提前从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毕业参加抗美援朝,任气象兵。1955年,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水文气象学院研究班学习;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在中央气象局和研究所从事中长期天气预报。1960年,调南京参加筹建我国第一所气象学院工作,而后在南京气象学院工作23年,历任天气动力教研组组长、气象系主任、副院长。1962年,以专家身份赴越南河内综合大学任教,获“胡志明奖章”、“中越友谊奖章”。</h1><h1> 1980年,调国家气象局任第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兼北京气象学院院长、教授与南京气象学院、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及国家气象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又是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自然灾害监测和预报行业评审组组长,国家气候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全国气象部门正研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兼大气科学名词委员会主任,世界气象组织大气科学委员会( CAS/WMO)的中国首席代表兼咨文工作组成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协会( IUGG)中国分会委员兼气象和大气物理协会中国分会主席,1994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h1><h1> 他编著的《中长期天气预报基础》填补了国内长期天气预报领域的空白,并成为日本国长期天气预报的主要参考文献。他主编的《当代中国·当代中国的气象事业》,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气象事业的成就与经验;他主持和组织的长期预报研究、中期数值预报项目建设、局部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研究、南极气象考察、青藏高原气象考察和《国家气候蓝皮书》编写等重大项目和工程,为促进中国气象科学发展、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h1><h3><br></h3> <h1> 章观光(1929-2004) 扬溪镇石门村人。民国34年(1945),肄业于大石门中正职校,此后曾在屯溪、汉口两地徽菜馆当学徒。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月参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1952年年6月,在乡、区政府任助理、团委书记;1952年6月-1954年11月,先后任绩溪县团县委组织部部长、徽州团地委办公室主任,又在华东团校学习。1954年11月-1956年5月,任祁门县金东区区委书记。1956年5月-1962年12月,在芜湖地委任宣传部干事、副科长,后调任徽州地委宣传部任科长。1963年1月-1966年9月,在省委中级党校学习,后任徽州团地委副书记。1966年9月-1970年10月,曾任屯溪高中(现屯溪一中)校长后调徽州专区“三代会”(工人代表大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红卫兵代表大会)任专职支书。1970年10月-1971年5月,任徽州地区水泥厂基建部副主任。1971年5月-1978年12月,任旌德县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12月-1981年4月,任绩溪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主任。1981年4月- 1984年2月,任绩溪县人民政府县长。1984年2月-1987年1月,任县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87年12月离休。</h1><p><br></p> <h1> 章兆生(1937.8-1991.10),早年毕业于屯溪师范。曾在本县仁里小学、华阳 小学任教师、教导主任,后任中共绩溪县委党校教员,县革委会政工组组干小组副组长,县人事局局长,县基建局局长,县计划委员会主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在任副县长期间,章兆生先后主持组织了郑家巷、舒家巷、张家巷、西山老巷等城区巷道的改造,安装路灯,解决了城区居民出行难问题,连续两年受到县政府的记大功嘉奖。在任县计划委员会主任期间,章兆生向县政府提出了东门小区宿舍楼的建设方案,启动了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建了东门大桥。1987年7月,荆州公路山云岭施工路段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民工伤亡事故,章兆生副县长立即带领有关人员,翻山越岭,徒步奔赴事故现场,坐阵指挥,一去就是一周时间,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实施救援,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h1> <h1> 章渭煊(1911-1999),字唯行、韦弦。毕业于省立第二中学,后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担任瀛洲小学校长期间,筹建新校舍,增设高小班。在黟县复旦附中工作时,接受进步人士和进步思想,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解放战争爆发,章渭煊主动送女参加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经华东大学政治研究院深造,先后任民盟浙江省支部筹委会宣传部副部长、民盟浙江省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秘书处处长。改革开放后,因工作需要,转到九三学社杭州分社,任分社秘书长,九三学社浙江省工委常委、秘书长,浙江省第四、五届政协委员,为落实党的统一战线,传播民主思想奋斗终生。</h1> <h1> 章渭鹏字翼云。为人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居恒尚义气,重然诺。渭鹏经商于浙杭,信誉鹊起,利占大有。抗日战争爆发,渭鹏回到家乡,“乘时砥励,致力于地方事业”。瀛洲经半茶、歙南至淳安的古道是瀛洲商旅前往江、浙的重要通道,因年久失修,多处坍塌,以致数里不可举足。渭鹏“目击心伤,毅然发起募捐修筑,不数月工竣,遂成坦途”。瀛洲村水口的庆丰庵,始建于元,为一方香火和古迹名胜,却毁于大平军战火。渭鹏“复董其役,鸠工庇材,集资续建,不足则自布千金以完成之”。瀛洲章氏宗谱久未续修,渭鹏不计艰困,谋诸宗人长者,倾力修纂,三年乃成。其余所行善事,不知其数。</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章本耀(1934——2014) 瀛洲人。年少时曾在浙江淳安县当学徒。1955年6月毕业于徽州师范,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56年在歙县大阜小学任副校长。1957年在歙县西村学区任校长。1958年任歙县桂林学区校长。1960年歙县漳沄人民公社任中心校长兼农业中学校长。1961年在歙县溪头区任中心校长。1962年秋至1968年在绩溪县城乡区任中心校长和华阳小学校长。1969年——1976年至1990年分别担任县广播站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县农网办副主任、县广播事业管理局局长,为绩溪县首任广播事业管理局长。在位时履职尽责,鞠躬尽瘁,使全县广播事业从艰苦创业到稳步发展直至巩固提高阶段,为绩溪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调县人大常委会任专职常委。1995年退休。</span></p> <h1> 章安翔( 1919-2017),原名安祥,绩溪湖村人。1938年2月,在武汉考上空军。不久,他因看不惯国民党军官随意体罚士兵的军阀作风,便与几个志同道合青年,一起辗转成都赶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八路军。1945年,他担任“刘邓大军”的警卫连连长,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各地,期间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作战科作战参谋、作战科副科长。1950年10月,刘伯承元帅奉命组建南京军事学院,章安翔调任刘伯承院长秘书。1966年4月,章安翔转业到合肥师范学院,1972年调任安徽省图书馆馆长,直至1983年离休,之后定居合肥。2017年9月去世,享年98岁。</h1><h3><br></h3> <h1> 章竹简 (1926. 2-2 017.9),瀛洲村人,1947年7月休宁万安高中毕业,次月即被瀛洲私立小学聘为教师,1948年8月瀛洲私立小学董事会一致推任为校长,解放后任瀛洲辅导区中心小学第一任校长至1952年8月。1952年9月至1953年8月在职入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专业进修,1953年8月至1965年8月,任歙县中学生物教师及生物教研组组长,1965年9月至1979年9月任扬溪中学教师及教研组组长,1979年10月退休。章竹简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近40年,痴心“三尺讲台”,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又全身心投入到徽文化传承事业中,先受聘县文化馆,参与《绩溪县志》文化部分的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于一九八九年二月受到省文化厅、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联合表彰。后又发起和编写《思诚百年》,并主编《瀛洲钩沉》、《瀛洲钩沉续集》、《瀛洲章氏宗谱(外迁版)》等书籍,为徽文化尤其是章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尤为可贵的是,章竹简老师自愿将遗体捐赠给安徽省红十字会,供医学研究,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最后的贡献。</h1><h3><br></h3> <h1> 另外:绩溪章氏载入(嘉庆)绩溪县志的有章彦、章河、章庞等,这些先贤在历史上均取得过一定的成就,享有一定的威望。</h1><p><br></p> <h1> “绩溪章氏先贤”是传之后世,留于章氏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也是山城绩溪珍贵的文化记忆。”它的问世是对章氏始祖运公迁徒绩溪油坑900周年最好的纪念。</h1><p> </p> <p> 绩溪章氏先贤众多,整理中难免有错误或遗漏,感谢指出及更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