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

雪为宇花

<h3>  1993年7月6日(农历5月17日)对于我们全家是一个特别的日子。</h3><h3> 这天早晨妻子弱弱的告诉我说自己感觉有点不舒服,我心领神会。吃完早饭我带着妻来到医院,经妇产科医生一番望闻问切后我按医生的吩咐为妻子办理了入院手续,开始住院观察了。下午5:29分,在经过妻子一阵强过一阵压抑的呻吟,医生一通驾轻就熟的忙碌后,伴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女儿来到了世间。</h3><h3> 人说分娩是一种幸福痛,是上帝对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行为的一种惩罚,是在提醒着人的原罪意识,我倒宁愿相信这是上天给所有母亲的一种善意提醒——任何美好的得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珍珠的美丽仰仗蚌壳的忍痛,梅花的清香来自茎叶的苦寒。十月怀胎的旷日持久将母子身体紧密的连接在一体,一朝分娩的痛彻心扉把母子心灵牢牢的糅合在一起。孩子们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母亲灵魂的升华!原本小鸟依人的弱女子涅槃重生后几乎都变成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博古通今的真圣人。</h3> <h3>  天使的到来自然给初为父母的我们带来了忙碌和喜悦,我们在喜悦中忙碌在忙碌中喜悦。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女儿该注射百白破疫苗了,我们遵医嘱按时来到防保站顺利注射完毕。几天后,一向安静的女儿躁动起来,时不时莫名的哭闹。不得已再到医院,得知是注射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让我们热敷针眼留心观察,提醒我们如果出现化脓症状必须接受手术。</h3><h3> 犹如一道闪电击中我的心灵,整个人为之一震,一股无名的怒火燎烤着五脏六腑,人感觉到无比的燥热,真想撕下衣服狠狠抽打注射疫苗的医生。但是,理智告诉我不行,注射疫苗前双方签有协议,说是安全系数是98%。我曾经天真的认为98%就是一个异常保险的承诺,愚蠢的漠视2%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自信的觉得自己断不会成为那倒霉的2%。殊不知对于2%的家庭这就是一个100%的灾难!灾难临头的我觉得从敬畏生命的角度出发医院、医生就一定要精益求精,就应该给于患者百分之百的安全承诺。认为那所谓的安全系数简直就是不学无术者玩忽职守的护身符。</h3><h3> 两个星期的热敷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到半岁的女儿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h3><h3> 那一天我与妻的情绪相当低落,女儿被送进手术室后我们都不说话静静地站在手术室外。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叫如呼啸的长鞭猛烈的抽打我的身躯,我躁动了暴怒了,困于斗室的狼一般,用头撞着廊柱,用拳击打着墙壁。如果射落烈日可以减轻女儿的痛苦,我一定会恳请后羿;如果河水倒流能够免却女儿的灾难,我一定移走昆仑抬高东海……可是我只能空怀一个为女儿承受一切灾难的愿望让襁褓中的女儿独自去承受她无法承受的痛。苍天啊你让为人父母者情何以堪?</h3> <h3>转眼到了95年,女儿两岁了。这年的夏天非常炎热,为了减轻酷暑对女儿的煎熬我将铺板放在客厅里通风的地方,每天与女儿在上面玩耍、休息。女儿睡了我就躺在上面看书,那一年暑假我反复阅读、批注、札记的是《大中华文化宝库》。有一天,迷迷糊糊中我感觉到一阵轻轻的异动伴随着轻微的窸窣声,警惕的睁开眼看见古灵精怪的女儿趴在铺板上,粉嫩的左手翻开书本,右手满握着笔,两个胖嘟嘟的小脚指向天空有节奏的晃悠着,聚精会神怡然自乐的学着我批注的样子在书本上涂抹着。佯装熟睡看着女儿一页页认真的“批注”骤然想起卢仝的“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来。女儿的涂鸦不仅让我体会到“秋来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的天伦,而且,让我深味身教胜于言传的至理。那时正是教育的冬天,年复一年的低工资,天渊之别的地域报酬差催生了汹涌的打工潮,曾几何时不甘人后的我也萌生了强烈的冲动,女儿天书般的曲线仿佛一把心灵的玉梳,梳理了我的思绪,镇定了我的灵魂——哪怕为着这一份天伦我也不忍或离我的巢穴!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外因作用亦不容忽视。“警察的儿子是警察,贼的儿子是贼”虽然是一种过分强调外因的唯心观点,“孟母三迁”的故事彰显的却是一种环境陶冶的唯物论。 看着乖巧的女儿我暗道——即使为了这个成长我也要陪伴在女儿的身边!</h3> <h3>  女儿三岁了,进幼儿园了。我们担心孩子吃糖损坏牙齿,所以严格的控制着女儿。女儿似乎非常乖巧的不越雷池半步,我们心中隐隐升腾着一种成就感。直到有一天我去学校接女儿时才发现理想与现实是有着巨大差距的。</h3><h3> 那一天女儿放学了,我一如既往的去接她回家。远远的我看到她正津津有味的咀嚼着什么,女儿也看到了我,似乎有所犹豫但仍然冒着被批评的危险选择坚持。</h3><h3>我问“闺女,你吃的什么?”</h3><h3>“口香糖”女儿羞涩的回答。</h3><h3>“宝宝知道吃糖损伤牙齿吗?”</h3><h3>“知道”女儿怯生生的。</h3><h3>“宝宝从哪弄来的口香糖?”我继续询问。</h3><h3>“捡的”女儿眼睛游离的看着脚尖小声说。</h3><h3>我的心猛的一激楞如受电刑,一股深深的愧疚如升腾的袅袅轻烟密密的笼罩着我。我不禁为自己扭曲孩子天性的固执导致女儿丧失自尊的捡食而悔恨。我自责自己是一个狠心的父亲,一个失败的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是一个宽严有度的艺术。康熙的宽容怀柔并不是对一切事都熟视无睹,雍正的刻毒寡恩也不是对任何人都诛灭九族。小题大做大题小做都是一种“度”的艺术选择,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灵活的选择宽严才会化矛盾于无形,感臣子于肺腑,才能赢得王朝盛世。作为一个父亲对自己少不更事的女儿一味求严,致使孩子用这种近乎耻辱的方式去满足属于自己天性的要求于情不忍于理不通!不通情理怎能算一个好父亲好教师?</h3> <h3>  97年女儿四岁了。这一年10月妻子要到十堰交流学习半个月,妻子很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我信誓旦旦保证会照顾好女儿和自己。妻子仍然挂怀临走前购买了200个我喜欢吃的鸡蛋。</h3><h3> 对于鸡蛋我情有独钟,首先,免洗免择操作简单;其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第三,煎煮炖炒式样众多。看着这储备丰富的鸡蛋我更底气十足。</h3><h3> 于是,我就与女儿踏上了品尝鸡蛋百味的漫漫征程。这样顺利的过了两天,虽然感觉女儿饭量比平时小了一些,认为可能是想念妈妈的缘故就没太在意。</h3><h3> 第三天女儿放学了,我兴冲冲的去接她回家吃饭。孩子们都离开了,幼儿园院子里出奇的静寂。迟迟不见女儿出来,我惶恐的跑到女儿的教室,女儿紧张的坐在座位上,眼睛警惕的搜寻着教室的每个角落,唯恐从阒无人迹的教室角落里钻出一个个妖魔鬼怪。我轻声叫着“甡珅,走,回家吃饭了。”女儿好像被突如其来的我吓到了,两只小手紧紧的捂着脸慌乱的趴伏在桌子上,继而抬起头来,脸上现出远甚于刚才独处一室的恐慌神情,两个小手连连摇动嘴里不停说</h3><h3>“不——我不”。</h3><h3> 我异常奇怪轻轻握住女儿的手问道:“怎么了?受什么委屈了?”</h3><h3>女儿看着我认真的一字一顿的说“没——有——我——就——是——怕——回——家——吃——鸡——蛋”,头和两支手臂和着节拍左右摇动着。我忍俊不禁也学着女儿的样子摇手晃脑一字一停“我——们——今——天——不——吃——鸡——蛋”。</h3><h3>“真的吗?吃什么?”女儿高兴的抽出小手开始整理书包,粉嫩的脸上泛出欣喜的红韵。我牵着女儿的小手肯定的告诉她</h3><h3>“你想吃什么爸爸就给你做什么!”</h3><h3>于是,我借餐饮的力量满足了女儿当天的要求,搜肠刮肚的变换着花样照顾了女儿另外十余天的生活。与此同时一种“我不是一个好父亲”的愧疚暗生渐隆起来,孩子的成长包括肉体、行为、精神三个方面,一个好父亲应该是年幼孩子肉体成长的保健员炊事员;行为规范的警卫员;精神健康的指导员,把自己的爱好强加于孩子(譬之如我爱吃鸡蛋就自信得近乎固执的认为孩子也会像我一样对鸡蛋爱不释手)的我在精神思想上与这个标准相距甚远!</h3> <h3>  女儿五岁那年暑假她再三要求到姑姑家玩,因她姑姑有孕在身我与妻子不同意,禁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说服未果后只好将她送到姑姑家,嘱咐孩子“听话,别淘气”就不放心的离开了。</h3><h3> 几天后,我去接女儿回家,妹妹恋恋不舍对我说“哥,侄女甡珅可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呀!”并如数家珍的告诉我一件事:女儿到姑姑家后,姑姑怕亏待了自己的侄女,就带孩子去购物,那天购了不少东西,因姑姑家楼层较高而姑姑又行动不方便,女儿体贴的让姑姑坐着自己蚂蚁搬家似的一趟趟的用粉嘟嘟的小手抱着食物上下。姑姑看着忙碌的侄女疼在心里爱在心里。</h3><h3> 人之初,性本善倘若家庭学校社会不向纯洁的孩子心中注入污垢,把赤子的善心发扬光大那么,人间不是处处充满真善美?一个人微言轻的父亲我无法强求别人但可以苛求自己,从自己做起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莫大贡献!</h3> <p>女儿六岁这年农历七月妈妈在我家生活满一年准备到哥哥家去。</p><p>女儿是奶奶带大的,白天跟奶奶一起游戏,夜晚在奶奶讲不完的故事中酣眠,跟奶奶撒娇跟奶奶哭跟奶奶闹,奶奶以老年人特有的善心与爱心包容孩子的所有行为,赢得了女儿不忍或离的爱。</p><p>女儿跟奶奶关系好,坚决反对奶奶离开。所以,妈妈准备收拾好东西乘女儿睡觉时悄悄离开。</p><p>农历七月初三中午,哥哥一家到我家给妈妈过完生日,我们就哄着女儿让她午睡。女儿慎重的告诉大伯大妈:“不许骗我,不准接走奶奶。”待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女儿放心的睡觉了。待女儿睡着后,妈妈准备悄悄的随哥哥一家离开。不知什么原因熟睡的女儿骤然醒来,光着小脚哭闹着冲出家门,看到缓步台上的奶奶不顾一切的扑过去……女儿头下脚上倒栽在楼梯上,下颌重重的磕在台阶上汩汩的流出鲜红的血,我一把抱起女儿心疼的查看伤势小心的清理伤口深深的开始自责……</p><p>女儿的下颌处至今仍有一道不明显的疤痕,我的心里却永远有了一道明显的疤痕。我也很费解成人的世界为什么总有那么多不成文的规矩,成人们为什么又那么心甘情愿的信守那些规矩。譬如这赡养老人《礼记》中说“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做子女的让老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用脚投票何尝不可?做父母的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怎么不行?非得把尽孝的义务演变成一种轮流的形式,以一方的孝行损伤另一方的孝心?</p><p>这血的教训告诉我:尽孝不分先后不看形式,给老人最真挚的关爱、最舒适的环境、最放松的心态就是大孝!</p> <h3>  时间到了2000年女儿7岁,读小学一年级了。由于课业负担较轻她有大把的自主时间,于是,她有了广泛而不确定的兴趣:和小伙伴玩各种开心的游戏,在雨后的草地钓昆虫,在晴天的旷野捉蜻蜓,足球篮球乒乓球,滑板溜冰自行车,单杠双杆爬旗杆……作为一个体育人,对于女儿这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我很少阻止时而不时的还加以指导。</h3><h3> 不知何故这一年有段时间女儿迷上了捡废品,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女儿总会召集小伙伴在学校的各个角落收集:纸张泡沫饮料瓶,玻璃废铁塑料袋凡所应拾无所不拾……我既担心玻璃废铁伤到女儿,又害怕在收集的过程中吸入灰尘影响健康,试图说服女儿。可是,女儿不置可否,我也就只好默默的关注着。</h3><h3>一群小不点日复一日的把自己辛苦收集的战利品整齐的堆积在楼梯道里,到了一定的数量就出售给前来收购的贩子。有一个星期天的中午,午睡中的闺女在家听到“收废品哟”的吆喝,飞快的出门召集小伙伴出售战利品。因为担心商贩短斤少两,精怪的女儿见楼上的姨妈下来连忙求助:“黄姨妈,帮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多斤。”闹得黄姨妈和我们笑了好多年。</h3><h3> 我曾经试图解开这个谜团总也不得要领,问女儿她也说不出所以然。想来除却小孩子的随心所欲外,受节俭的奶奶长时间的濡染应该占有相当的戏份。人的三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在保留天性的同时净化周边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百益无害!</h3><h3> </h3><h3> </h3> <h3>  女儿八岁的时候,养成了一个极不雅观的习惯,几经劝说无法根除。妻子非常担心,劝说我让我好好惩戒一下女儿。我虽然知道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改掉一个坏习惯需要N个21天的理论,但爱之深责之切,总想说不定当头棒喝能让她悬崖勒马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h3><h3> 终于,在抓到女儿再次犯错的时候,我将女儿带回家,关上房门关上了女儿向奶奶求助的希望后,声色俱厉的呵斥,罪恶的巴掌狠狠的揍在女儿的身上。可能是女儿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疾言厉色被吓到了,跪着抱着我的腿仰着头无助的眼睛充溢着恐惧的泪花,哆嗦的央求道“爸爸,爸爸不打,我再也不敢了……”女儿稚嫩的颤抖的央求声支支利箭直刺我心,我快速的蹲下身去,抱起女儿心里一阵紧似一阵的抽搐。是什么十恶不赦的罪恶竟然让一个父亲对自己幼小的女儿大打出手?我怎么能鬼迷心窍的疯狂到丧失理智的地步?女儿虽然已经铸成错误但作为父亲为什么不能加以引导假以时日促成改变?</h3><h3> 这是我第一次打我的女儿,相信也会是最后一次。直到今日女儿恐惧的眼神、颤抖的声音还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抽打过女儿的右手至今还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女儿的泪腥。</h3><h3> 父母之爱是一种独立于众爱之林的特别的爱:一来,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友爱的朋友聚义,情爱的夫妻结合无不如此。唯独父母之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脱离母体来到世间是一种分离;离开父母组成新的家庭是一种分离。二来,为人父母者能显微镜般发现孩子的是非对错,但又不能法官似的陟罚臧否。在他们的世界里已经人为的藏起了“大棒”,到处都摆满了“胡萝卜”,纵使出于无奈拿起大棒,事后总会莫名的心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未免失之偏颇,会放纵孩子,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见微知巨的提醒,兼容并蓄的包容的无疆大爱一定会收获孩子爱的回馈,收获充满真善美的家庭、社会的善果。</h3> <h3>  这是姚明进入NBA的第一个赛季,女儿九岁。女儿也关注姚明的成就,时不时的在家庭沙龙——饭桌上与我谈论谈论。我们家没有遵循“食不语”教诲,饭桌上全家人海阔天空各抒胸臆。因为我觉得一来这时人最容易集中,二则这时人最放松有利于发现真实的想法,经过谈论分析引导达成一致。</h3><h3> 这天午餐妻子应我与女儿的要求炒了一盘芫荽,芫荽这个不动闻不到香一动就香气氤氲的蔬菜我和女儿都喜欢。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凉拌烫涮都回味无穷的香菜,炒出来后稻草般干枯杏仁班苦涩。正好女儿又谈到姚明,她认为如果中国有五个姚明,中国篮球就一定称霸世界。作为一个体育人,我知道如果从篮球的不同位置不同职责不同作用来给女儿讲解一定会事倍功半。我灵机一动就假借这盘芫荽谈起来:芫荽是一道美味,它与蒜苗蒜瓣以一定比例凉拌味道更美,与白菜萝卜等以一定比例烫涮于火锅才能相得益彰,可是,直接炒来干枯苦涩。姚明就像这美味的芫荽,他与刘炜、弗朗西斯(蒜苗蒜瓣)等队友同时出现在赛场才会成为人间美味(奉献出高水平的比赛),如果五个姚明同时出场就会像这盘香菜,不但不能称其为美味,而且会干枯苦涩令人作呕。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不是美与美的结合就是绝美这么简单,它需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互补,完美互补才会相得益彰,彰显大美。</h3><h3> </h3> <h3>女儿十岁进入小学高年级了,一来,考虑到了初中就没有了时间带孩子旅游,想尽早让她在游览中增加阅历,丰富知识;二来,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想让她学会用所见作纲所学作目,编制知识的网的学习方法;三来,想就女儿所见之物的表象挖掘出其内涵,让女儿学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考问题的方式。</h3><h3>这一年我为女儿选择的目的地是扬州南京。大巴行至小林,司机停车于一家饭馆准备就餐。司机被店主人延请上二楼,饥渴的我们也开始点菜。有几个乘客出于自己的考虑没有用餐,一个独臂的店员就来到他们身边极力推荐菜品,见不为所动就开始无休止的抱怨继而放肆的谩骂起来。年幼的女儿既气愤又害怕,我告诉她这是法制不健全时资本积累巧取豪夺司空见惯的现象,用不着气愤也不必害怕。这时候作为弱势群体的外来人,应该做的就是尽量不惹事,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万一避免不了就不怕事,敢于直面危险,善于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对于小孩永远要记住重中之重就是保护自己。这电影里的情节让我现身的教会了女儿在学校里终其一生也学不到的知识。</h3><h3>旅行大巴一路东进,小插曲也没有影响女儿的心情。初出远门的女儿异常兴奋,各种问题层出不穷。</h3><h3>“爸爸,那是什么树?”车经河南女儿看到沿途的白杨问。</h3><h3>“白杨啊。”</h3><h3>“那怎么树叶比我们那的白杨小得多?”女儿费解了。</h3><h3>我不厌其详的告诉她400毫米降水线,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h3><h3>“爸爸,那是黄河吗?”</h3><h3>“是呀。”</h3><h3>“怎么水不是书上说的那么大呀?”</h3><h3>我乘机将黄河的源头、春汛夏汛、水量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一股脑儿的灌给她,并告诉她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既有父亲的暴烈又有母亲的温柔,看待任何事物都不能一成不变。</h3><h3>古老的运河引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辩证观,国富民穷的隋,国穷民富的宋的畸形发展模式探讨;庄严的总统府生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的民族观,落后就要被挨揍的危机意识,钢浇铁铸的防空洞衍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无奈感喟;威严的天王像前我告诉女儿太平军大军所指寸草不生的残暴,导致人口减少几千万的事实,启发对太平天国利与弊对与错的思考;巍峨的中山陵沉淀出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志士仁人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h3><h3>我力求让女儿明晰“知”与“识”是有区别的,清楚“知”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理论,“识”是人们自己对这事物、理论的见解。就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湖光”“遥望”句是客观事物属于“知”,“潭面”“白银盘”句是见解属于“识”。我们无论是“行千里路”还是“读万卷书”都要注意仅仅“知”是不够的,一定要达到“识”的境界。</h3> <h3>女儿十一十二岁这两年,我们全家又分别到了珠海、澳门、上海、杭州等地,可能是年龄大了女儿变得矜持不想多问,抑或是曾经沧海不足为怪觉得不值得问,再者是已经有很多的东西自己能够运用所学加以合理解释,不需多问了。女儿不再像南京之行那么兴奋,总是认真的地观察静静地思考。反倒是我为了不虚此行,总找机会开始灌输:从珠海谈到海洋文化与大河文化,谈到AA制,谈到火锅与买单;到澳门就讲澳门一步步沦为殖民地的历史,单一的经济模式导致的只富不强,富与强的辩证统一;十里洋场的罪恶、租界地的荒唐、南京路的兴废、大上海的贡献、雷峰塔的传说、武穆王的功绩、西湖的诗词……</h3><h3>可能女儿不全懂或者全不懂,但我仍然不厌其烦的讲解,我相信:哪怕浅尝辄止的涉猎也比从未涉足强大不知凡几,就像听说过如何使用枪支且目睹过使用过程的人在危机关头能够假枪自保一样。</h3><h3><br></h3> <h3>童年少年时期的女儿对我们开诚布公如一本珍藏的精读的线装本没有丝毫的秘密。</h3> <h3>进入初中女儿忙碌了,或者假借忙碌隔膜了。总是匆匆的吃饭匆匆的离家匆匆的上学,餐桌上没有了问题的探讨;匆匆的洗漱匆匆的上床匆匆的读书客厅里没有了趣事的描述。</h3><h3>进入青春期的女儿已经开始包裹自己,面前似乎总悬挂着一层幕幔。</h3><h3>有一天,女儿好像兴致颇高问我道“爸爸,你说现在读书到底有没有用?”</h3><h3>“当然有用哟!”我不假思索的肯定道。</h3><h3>“那你读的书有没有干爹多?”女儿一本正经的。</h3><h3>“有呀!”我不明所以如实回答。</h3><h3>“有高叔叔多么?”女儿貌似真诚的的。</h3><h3>“有呀!”我有所察觉缓声答道。</h3><h3>“有熊叔叔多么?”女儿慢条斯理的。</h3><h3>“有——呀!”我明知有诈慢慢回答。</h3><h3>“那你有没有他们挣得多?”女儿狡黠的一睒眼。</h3><h3>“没有。”我实事求是的。</h3><h3>“今天探讨到此结束!”女儿带着胜利的微笑匆匆上学跑了。</h3><h3>我没来得及说这是一个比例问题,没来得及谈读书并不是仅仅为了挣钱,没来得及讲三观意义价值……扪心自问那时候的我也非常的困惑,在一个全民只信仰人民币的时代,在以人民币的多寡论成败的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一个教师一年的工资竟然不足乡镇上一间门脸的租金,一对教师夫妻的年收入居然低于一个农民工的报酬,大批坚守岗位多年的教师实在迫于无奈辞职下海,你让我们怎么去给涉世未深的孩子讲人生?</h3><h3>我预感到有了这种想法的女儿会或多或少的丧失读书的动力,这有可能铸成女儿的悲剧家庭的悲剧。同时,我知道社会上涌动的这种读书无用论思潮绝对不会只影响到自己的孩子,这绝对会铸成千千万万个孩子千千万万个家庭乃至社会国家的悲剧!</h3><h3>当知识被作践得不能养家糊口的时候你奢谈什么“君子安贫达人知命”,什么“奉献意义价值”那只能是疯人院里的演说当不得真。不能养家糊口的知识分子(教师)开始了困惑,困惑的教师自然教不出明白的学生。于是,就开启了优秀的人才不从教,没有优秀的教师又教不出优秀的人才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教育之不幸社会之不幸国家之不幸!</h3><h3>青春前期的女儿开始对我们有所隐瞒成了加了密码的博客。</h3> <h3>进入高中后女儿开始住校了。我们几乎得不到孩子一星半点的真实信息,老师的只言片语只是雾里看花,孩子的轻描淡写更是不足为凭。我知道陪伴中感知、交流中发现的才是孩子最真最诚的思想。于是,我与妻每周抽时间为女儿送一次饭,既想改善一下孩子的生活,又想近距离的接触一下孩子以了解她的动态。</h3><h3>高中的孩子生活是苦的。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营养的需求是海量的,而那时候的学校普遍条件较差,饭菜质量不高,这就导致了女儿对肉食的渴望。每次女儿放假,回家上车前总是先给我们打电话,妻子也心领神会的早早地用砂锅炖好肉鱼之类的食品。女儿一到家总是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守在砂锅边大快朵颐。每次我与妻送饭到学校,女儿总能轻松的吃完满满一保温饭盒含有大量肉食的饭菜且意欲未尽。这一幕幕总会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妻总是“若无其事”的提醒“姑娘,慢慢吃,慢慢吃。”可是,谁都知道这几乎颤抖的平静的声音掩饰不了作为一个母亲内心的怜惜和无奈。作为母亲她愿意替女儿吃尽世间所有的苦,作为母亲她又明晰用三年的辛苦换得N个三十年的幸福的辩证法,痛并隐忍着你让一个母亲情何以堪?</h3><h3>高中的孩子身心是累的。日复一日的朝五晚十,教室寝室饭堂三点一线的枯燥生活,读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卷已经让孩子们应接不暇了。他们还得压抑自己的青春情怀,花一样的年龄花一样的青春有谁不想绽放绚丽的色彩?“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笑傲江湖快意恩仇何其洒脱!“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乘青春年少泛舟莫愁湖畔该有多么惬意!可是,洒脱是别人的洒脱,惬意是别人的惬意。这些被迫万里觅封侯的孩子只能在独木桥前拥有属于自己的劳碌,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慨叹,如处身百花丛而不许采蜜的蜜蜂该有多么的残酷,这压抑几乎让她们崩溃。</h3><h3>时不时他们还得聆听老师的教诲,忍受家长的唠叨。这教诲唠叨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孩子在家长面前无端的暴怒,其实就是孩子已经累得无以复加的心的一种保护性情绪发泄,好似达到临界状态的水库的适当泄洪,否则就会冲毁堤坝造成灾难。把涵养给予别人把疯狂留给父母,已经是孩子内心洪水泛滥前最后的理智了,苦心的父母啊为了身心俱疲的孩子微笑着接受这份残酷吧!</h3><h3>高中的女儿是一篇篇设置了访问权限的日志!</h3> <h3>进入大学了</h3> <h3>参加工作了</h3><h3>女儿时不时的与我们通电话,电话里叙说的总是令人高兴的事情,听到的都是欢快的笑声,好像她的生活里只有阳光与芬芳。都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可怜天下儿女心”!他们小小年龄漂泊于不稳定的世界,强忍苦涩的泪水用欢快的笑声传达幸福的信息,拿着羞涩的薪水用奢侈的礼品表达着愧疚的孝顺……</h3><h3>孩子,我知道有阳光定有阴影,有花香必有苦寒。对于父母你用不着遮掩把伤疤敞开才不会腐烂,把苦痛说出便不会郁结。虽然父母的腰杆不再硬朗但仍然托得起家庭的重担,肩膀不再宽阔但依然容得下你疲惫的脸庞!</h3><h3>这时候的女儿像一个经过甄别的朋友圈!</h3> <h3>孩子,虽然你已经长大,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父母,但你要记住:仰望雏鹰翱翔蓝天的老鹰,总想用自己不再强健的翅膀为他遮挡风雨,用不再锋利的爪为他撕开重重乌云,锐利的鹰眼总在期盼着雏鹰的归巢,总试图用老弱的喙舔舐他的伤口,用龟裂的爪梳理他的羽毛……</h3><h3>作为一个落伍于时代的“老鹰”,爸爸弄不懂也不屑于弄懂博客、日志、朋友圈这些时代的潮流,我只醉心于我那珍藏的精读的线装本。</h3><h3>什么时候我能再次精读我的线装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