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前的春节

光头

<h3>已经过去很久的过年之记忆了! 大学刚毕业的第一个年,那一年也是本命年,记忆中下了较大的雪。<br></h3> <h3>那一年汽车还很少,公交车大都是铰链式的两节车体并都是木质椅子的那种,长途车也木质的櫈子而且非常少的班车。 那年的春节,已成了准女婿陪丈母娘一家去常德汉寿县过年,这也是有生以来在乡下过年。 那年,丈母娘家还有些地位,特别是丈母娘人品人缘非常好,因此可租上一台五十铃双排座回老家省亲拜年。<br></h3> <h3>其实丈母娘家人也是很多很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每年春节前都是岳叔挑着洞庭湖的鱼、甲鱼、莲藕、马蹄、黎蒿梗梗及糍粑等年货送来城里的。<br></h3> <h3>为了这次返乡过年,丈母娘准备了很久,当然这个时间春节物质已经开始取消凭票供应了,还是比较丰富,但品种也不过都是传统的各种糕点类型的东西,但较之匮乏年代的包装有些起色,极少有那种“包封“的年货了! 由于全家出动,双排座的货箱也得人货混装,因而准备了小靠椅和小板櫈放在货箱里乘坐。由于车箱不能密闭,全程裹着军大衣还是冻的夠呛。<br></h3> <h3>那时从长沙到汉寿只能走319国道,虽车不多,但道路很狭窄也跑不起车速,就这原装日本的五十铃也最多四十迈左右,所以路程也得五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县城! 丈母娘的老家在汉寿县城外一个叫罐头嘴的乡下,要坐渡轮过河并走上一个小时才能到的地方。就因这一段路程的行走给我乡下过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下了渡船远远就看见岳叔家人在河堤上等待,身边放着好多双长筒套靴而不知所为。见面岳叔就每人分一双"穿上咯穿上咯"。艰苦的里程开始了。<br></h3> <h3>别以为有什么村村通公路了,那时都叫堤坝,全程稀泥又稠又黏,一脚下去难拔另一脚,从城里长大的我更不适应这走路的节奏。印象中除了岳叔肩挑外还有一台自行车驮年货,这可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推行。因为那种粘稠的泥不是“下泥巴扶不上壁”,而是不得它下来,走一段要用棍子去掏空车轱轮塞满的空间。<br></h3> <h3>岳叔家在一堤上,一座用芦苇杆和泥巴糊的几间叫屋的房子,那个堤上的风就如同刀子一样,任何潮湿的物品都是冰挂一般!</h3> <h3>大年二十八,一切都在备年的工作中。</h3><h3>首先是做米糖。这也是我第一次见传统的制糖过程。柴火灶上一个大锅,用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和麦牙糖引在大锅里熬过十几小时后放入备好的各种配料做成可口的米糖,做成乡下有特点的年货。其实那时生活很单纯,大家都围在用树兜做取暖的堂屋也是一种很惬意的事。</h3> <h3>初一了,随丈母娘一行走亲戚,这才真的感受到做新"姑爷”的体会,乡下亲戚都很好客,每到一户拜年送上"包封",接下来就是客气的一碗甜酒双蛋,第一家还好,到了第五家开始就难受了,因为每家两个蛋,拜访了十几个亲戚就恰了二十个蛋,你不吃亲戚讲我看她们不起,你可知道这可能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鸡蛋经历"。</h3> <h3>生活的简单,思想的简单,几天的乡下过年让我记忆犹新,所有的经历都还在感恩。</h3><h3>又是一个本命年了,人已事非。</h3><h3>又是一个子鼠年了,平安就好。</h3><h3>三十六年弹子一挥间,可那种切身感受难以忘怀。</h3><h3>题记在非常时刻的庚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