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之旅之二

朱老师

<p>2020年1月1日:自力村雕楼群、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圆明新园、红树林保护区。</p><p>新年第一天我们来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游览这里的雕雕楼群。开平雕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开平村的雕楼群。</p> <p>“铭石楼”是碉楼中最完美的一座,由方润文先生1925年回乡建筑,1927年10月完工。方润文早年在美国谋生,经营过餐馆,后以“其昌隆”杂货铺发家,成为本地首富。“铭石楼”楼高六层,首层为厅房,2一一4层为居室,第五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阳台,四角悬挑塔楼(燕子窝),第六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p> <p>建造雕楼所用的钢筋铁皮都是从德国进口,所以门、窗至今保持完好。</p> <p>雕楼有防卫的功能,每个楼层的墙壁上有枪孔,地上也有向下的瞭望囗和枪囗。</p> <p>楼顶平台上建造的一个六边形的爱奥立克中式琉璃顶的小亭子。</p> <p>孙中山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成立于1956年,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是孙中山故居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孙中山出生的祖屋旧址:这里原有一间宽4 米,长8米的房屋,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在此屋出生。1913年后,孙眉扩建后院,将袓屋拆除,增辟厨房,并挖了一口水井。</p><p><br></p> <p>1892年,孙中山长兄孙眉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亲自设计主持建成孙中山故居。</p> <p>1883年,孙中山从檀香山带回酸子树种栽种在这里。1931年,此树被台风刮倒,长成此样。</p> <p>远看珠海大剧院像一艘扬帆远航的巨轮。</p> <p>像二只开口的河蚌。</p> <p>珠渙大剧院的照牌像一幅展开的画卷 。</p> <p>珠海渔女雕像位于珠海市香炉湾畔,这尊雕像有8. 7高,重10吨,用花岗岩石分70件组合而成,是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的杰作。渔女雕像已成为珠海市的像征,是珠海一处著名的免费的旅游景点。</p> <p>1月2日:珠澳海湾游、圆明新园、古炮台、红树林</p><p>港珠澳珠海公路囗岸。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內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內,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p> <p>我们从这里坐游轮远观珠澳大桥。</p> <p>珠海通往澳门的大桥。图中澳门的莲花大楼赌场。</p> <p>由于阴雨天气照片中的景物不是很清晰。</p> <p>同上。</p> <p>中国最大的清文化主题景区、被誉为“南中国唯一的皇家园林”的圆明新园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浪漫之城”一一珠海,占地面积1.39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环山。</p> <p>圆明新园位于珠海九洲大道石林山下,1997年2月2日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以北京圆明园为原稿,按1:1比例精选圆明园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首批4A级景区之一。圆明新园融古典皇家建筑群、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群和西洋建筑群为一体,为游客再现圆明园。</p> <p>园内有许多景点,由于人太多,我们只游览了西洋楼群这一角。中间一排深色的是十二生肖雕像。</p> <p>这座雕像园中没看到说明,我猜测是龙的化身 。</p> <p>看到园中的这些西洋建筑,我眼前立刻浮现出在北京圆 明园内,这些建筑被八国联军破坏成残垣断壁的场 景。勿忘国耻!</p><p><br></p> <p>海战博物馆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该馆以鸦片战争古战场一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旧址为依托,利用文物史 料和现代光声技术,以真实、生动、逼真的手法表现了鸦片战争时期中英军事力量的对比,重现 当年中国军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悲壮情景。(我 们经过这里,没有进去,可能 是时间关系。)</p> <p>我们参观 了威远炮台旧址,它位于珠江海囗东岸威远岛南山左脉山腰,由26个石砌暗炮位(这是其中的一个暗炮位)、3个露天炮位,20间清兵营房、1间火药库、4间暗室、2条三合土通道及围墙等组成</p><p>威远炮台是道光十五年(1835年)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将康𤋮年间建造的南山炮台扩建而成。1841年被毁,1843年修复。1856年被英军破坏,1878年修复。1 885年重修。</p><p>,</p> <p>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湾东北部深圳河口,1984年正式创建。红树林是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树干成淡红色而得名。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它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发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有 些小苗掉在海水中即被海浪冲走,也能随波逐流,数月不死,一遇泥沙,数小时后即可生根成长。</p> <p>路边的红树林,这里也是国家级的鸟类保护区,是东半球候鸟迁徙的栖息地和中途歇脚点。据统计,这里最多时曾有180种鸟类,其中的20多种属于国际、国内重点保护的珍稀品种。</p> <p>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深圳市区内的一条绿色长廊,背靠美丽宽润的滨海大道,与滨海生态公园连成一体,面向碧波荡漾的深圳湾,不仅是鸟类栖息嬉戏的天堂、植物的王囩,也是人们踏青、赏鸟、观海、体验自然风情的好去处。夕阳西下的红树林真美!</p> <p>12月3日:中英街、惠州西湖、巽寮湾…</p><p>中英街界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这里原来是沙头角墟侧的一条干涸的河床。因地界碑立于街心,中国与港英政府各据一半,故称中英街。中英街全长250米,宽三、四米。街道右边的商铺与三十多年前相比变化不大,而左边原来的小店铺已翻修成楼房,铺面也扩大了许多。两边的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价格也比内地便宜。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多数是国内的游客。</p><p><br></p> <p>这块石碑很有特色,表达了两地人民的心声 </p> <p>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惠州市惠城区中心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因其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衱誉为惠州城市之肺。环湖18公里绿道被誉为“绿廊花漾。这里山环水绕、重峦叠嶂、水帘飞瀑、峭壁流泉,挂榜题名、儒风浩荡,卧龙香雪、林幽花艳,犹如一幅动静相生的风光画卷。</p> <p>景区内苏东坡纪念馆前的塑像。</p> <p>东坡园内的筑碑廊。</p> <p>西湖上的九曲桥。</p> <p>九曲桥上游客很多。</p> <p>湖边山上的泗洲塔。(杭州西湖边有雷峰塔,钱塘江边有六和塔)。</p> <p>远处山上塔的倒 影、湖中造型秀美的白色拱桥的倒影,风景这边独好。</p> <p>映月桥周边有多座亭台由桥相连。</p> <p>在去巽寮湾的大巴车上拍摄的夕阳西下。𢁉寮湾是粤东数百公里中海水最洁净的海湾之一。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圳)汕(头)特别合作区旁,除了一类海水及沙滩沙质外,海滩上软细洁白的海沙含沙量高达99%,有“天赐白沙堤”美誉。踏足沙滩,你可以在沙滩上脱下鞋子尽情地嬉戏,感受脚板与细沙的摩擦依然是个舒适休闲的海滨度假地。踏足沙滩,享受一流的阳光和空气,领略、蓝天、白云、沙滩、海浪的养生诗情画意,尽情欣赏琳琅满目的海边世界,度过难忘的蓝色之旅。 </p> <p>今晚我们就住在这幢大楼的十三层。打开房门,哇!好大的房间,各种生活设施齐全,还有厨房呢!</p><p>赶紧放下行李箱,打开阳台门,眼前豁然开朗,碧荡漾的大海展现在眼前,真正的海景房。大楼的后面是一幢幢高楼(酒店,旅馆),远处群山连绵,环境真美!</p><p><br></p><p><br></p> <p>大楼所在的小区内有各种娱乐、活动场所。远处的海面上,有许多渔船在捕鱼(当地有带游客出海捕鱼的活动项目,要付费。因为我们团都是六十以上的老人,所以没有人参加这项活动。)</p> <p>大楼下面有各种活动设施。</p> <p>越过台阶,下面就是细沙绵绵的沙滩,沿着这条林荫道可以到渔船码头、渔市场和超市。</p> <p>周边的环境整洁幽雅。每年的12月至春节后一个月是这里的旅游淡季,这里房价很便宜,像我们这次住的双人间(房间内有两个双人大床、大、小沙发)带厨房的房价每月1500元,可以住四、五个人。这里外出买东西也比较方便,附近有超市和海鲜市场。约上三五好友在这里住一、二个月,既可避开上海阴冷的冬天,又可以游览广东各地的名胜古迹,那是件多美的事啊!</p> <p>12月4日:观海平台、总兵府、北回归线…</p><p>南澳岛位于广东省和福建省交界的洋面上,由大小23个岛屿组成,人称“潮汕屏障,闽粤咽喉”。岛上生长着1400多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栖息着多种野生动物,离主岛3.9海里处有一个鸟岛,是候乌自然保护区。南澳是广东唯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中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p><p>南澳大桥是广东省汕头市境内连接澄海区与南澳县的跨海通道,位于后江湾水域之上,为汕头市东北部通道的组成部分。</p><p>南澳大桥于2009年1月20日日动工兴建,于2014年7月24日完成全线合龙工程,于2015年1月1日通车运营。(1995年2月13日,南澳大桥主体工程动工兴建,由于当 时后续资金不足,该工程被迫停止。)从观海平台上眺望南澳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上。</p> <p>红色的灯塔。</p> <p>观海平台上的“启航”雕塑。</p> <p>南澳岛上闽粤交结处的标志。由于南澳岛地处东南沿海要冲,介于粤东与闽南之间,是军事要地,封建统治者怕这里拥兵自重,所以一个小小的海岛竟划分由广东和福建共管,中间由雄镇关作为分界线。</p> <p>南澳总兵府是明清时代的称呼,是南澳总兵的衙署,位于广东汕头市深澳镇大衙口。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是当时的南澳副总兵晏继芳建造的。</p> <p>万历九年,副总兵侯继高增建总兵府的后楼,成为一个完整的总兵衙署。以后历经多次修缮。现在的建筑是1983年重新修建的。</p> <p>据说郑成功曾在这棵大树下演讲,招兵去收复台湾,所以这棵大树后人又称它为“招兵树”。</p> <p>总兵府前的二棵大榕树,据说巳有410年的树龄,其中一棵树围达14米,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与“招兵树”遥遥相对。</p> <p>1997年,招兵树下又增置郑成功花岗岩雕像一座。</p> <p>总兵府前现遗存有八千斤、六千斤土炮各一尊。据炮上铭文,是清代道光二十 年(1840年)铸造。两尊炮原来分别架设于深澳草竂尾和深澳东门外,1984年移放于此。</p> <p>南澳北回归线广场。</p> <p>远处连绵的群山、近处苍劲的古树、石桌、凉亭、栏杆外的石井构成 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真美!这个景点是我们团队中的摄达人李俊杰(在车上听到导游多次点名,不知是不是这三个字)先 生发现的。</p> <p>南澳北回归线标志塔“自然之门”位于南澳县青澳 湾北回归线广场,是迄我国建成的第十一座北回标志塔。该塔设计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球体半径3.21米(对应春分3月21日),悬臂长6.22米米(对应夏至6月22日),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米(对应冬至12月22日),两边门柱所倾斜的角度正好对应北纬23.50度。</p> <p>毎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我看到过台湾和云南的北回的标志,都没有这座塔造得精美、更具科学性。</p> <p>今晚我们住宿在岛上的小渔村里,渔民们都住上了二、三层楼的白墙红瓦的小别墅。</p> <p>我们团队都往宿在海边的一幢大楼里,又 是海景房,涛声依旧。(因为房子的隔音效果 好,不影睡眠)。</p> <p>12月5日:宋井、韩文公祠、广济桥。</p><p>早餐前,我们来到海 边一看,嗨!景色真不错。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漂亮的海湾,一排排海浪拍打着沙滩,掀起朵朵白色的浪花,发出哗哗的 声响。</p> <p>队友们赶紧跑到沙滩上,留下一个 个美丽的瞬间。</p> <p>宋井景区的大门别有风味。宋井顾名思义,就是宋朝挖的井。据记载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5月,因元兵进迫,时礼部侍郎陆秀夫和大将张世忠等护宋少帝退经南澳,驻跸澳前村,并挖有供皇帝、大臣和将士兵马饮用的“龙井”、“虎井”、“马井”三口宋井。这就是景区大的寓意。</p> <p>这囗古井是三口井之一的“马井”,其余二口井早不见综影。这口井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位于海滩,距离波浪滔天的大海仅十余米,常被海潮淹没,但是退謿之后井水不带咸味,水质清纯甘甜,久藏而不变质,这就是潮汕十八怪之“海水淹井水不坏”。</p> <p>韩文公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庙。位于城东区东面的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笔架山或称东山,又因韩愈而称韩山。</p> <p>韩祠主体建筑分前后二进,古朴典雅,肃穆端庄。祠内梁间遍挂名家题写匾额,沿壁则环列历代碑刻40面,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专访文史的珍贵资料。2006年5月25日,韩文公祠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名单。</p><p><br></p> <p>潮州市韩愈纪念馆。</p> <p>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连接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道,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汕 地区著名文物旅游胜地,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和广济桥)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p><p>广济桥为浮梁结合结构,由东西二段石梁和中间一段浮桥组合而成,梁桥由桥墩、石梁和桥亭三部分组 组成。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工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曽汪倡议,造舟为梁,以八十六只船架设浮桥,并在中流砌一个长宽均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桥,取名“康济桥”。</p><p>淳熙元年,(1174年)夏天,韩江大洪水,浮梁被洪水所毁,州守常伟出钱,居民捐款,修理浮桥,船只增至一百零六只。修桥后尚有余钱,因此在西岸创建杰阁一座,正对江对岸的韩山,起名为“仰韩阁”。阁下砌石为台基,以防御洪水的冲击。</p> <p>宣德十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对桥进行规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个桥墩,墩上加梁,木石间用,粱上铺厚板,板上再铺砖,并用灰勾缝以防火。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还在桥上建起126间亭屋,亭屋间建造了12座楼阁(也称“楼台”)。</p> <p>中间的楼阁也叫楼台。</p> <p>江心急流处,仍用24条船只连接为浮桥。浮桥用3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重达4000斤。桥修好后,更名为“广济桥”,寓意为“广济百粵之民”。</p> <p>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造铁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十二年(1842年)发洪水,东墩铁牛坠入江中。</p> <p>广济楼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民国20年年重修。</p><p>广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阁楼,外城门原有“东为万春”门额。楼置于高大厚实的台基上,拱门中开,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前后面为木石柱相衔接支撑,并跨出城墙外,成为骑楼。屋面铺双层大青瓦,各层出檐均嵌蓝琉璃勾头滴水,雕栏画栋,四面环窗,飞阁流丹,巍峨壮观。</p> <p>丰盛的晚餐</p><p><br></p><p>快乐的广东美食之旅即将结束,在此我们要感谢领队老李。老李是我们这群老年游客的组织者,为了让大家玩得尽兴,吃得实惠,住得舒适,他不辞辛劳的多次与旅行社联系,让我们花同等旅游项目的最低价,请最好的导游,坐德国进口的大巴,住舒适的酒店,吃美味的团餐。谢谢您老李!辛苦了,我们的李队长!期待着下次的行程。</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