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庚子鼠年,竟以这样的形式开启,这是我们绝未想到的。这个春节、这个寒假,注定会是一个特别的春节,特别的寒假。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是一次灾难,注定要深植于国人的记忆。作为生物人的我们,从此次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能得到些什么呢?</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对于仅仅有一学期生物学习的初一年级小朋友,病毒的认识可能仅限于在第一堂课——“生物的特征”其中一条: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对于病毒类生物,只是听老师有简单介绍过:病毒结构非常简单,是由核酸长链(DNA/RNA)及蛋白质外壳构成的一类非细胞型生物。此次肺炎疫情的病原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其形态由于表面的凸起与王冠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之为冠状病毒。</h3> <h3>电子显微镜下的2019-nCoV</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2019-nCoV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入到人体内,进行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机体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肺炎,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应对这类突然爆发的传染病,人类掌握了一种非常古老但异常有效的方法——隔离,让已经患病的人不能继续传播,让还未患病的人不会被传染,使得我们在未掌握直接杀死病毒的药物或者预防病毒的疫苗的情况下,有效防控这种疾病。隔离的核心有三条: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就可以理解国家采取果断措施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隔离,封锁交通,取消公众活动,号召大家戴口罩勤洗手的用意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此次疫情的发生不禁让我们联想到17年前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2003年SARS最早爆发在中国的广东,在2002年的时候,由于在广东的果子狸身上发现了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因此专家推测是人类食用果子狸火锅,然后使果子狸身上携带的这种冠状病毒,突破了种间屏障,成为了变异株,感染了人类。由于当时情况紧急,为防止SARS病毒进一步扩散,野生动物市场里的万余只果子狸、獾、貉等野生动物被迅速捕杀。果子狸一度被认为是SARS病毒的来源,但科学家始终没有放弃对SARS病毒真正来源的追寻,因为,除了广东之外,其他地区的果子狸体内并没有发现SARS病毒,而且被SARS病毒感染的果子狸也会生病。因此,果子狸只是SARS病毒传播给人类的一个中间宿主,背后必然还有一个天然宿主,它才是SARS病毒的真正来源。</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经中国科学院****所石正丽团队的不懈追寻,最终他们在云南省一个偏僻的洞穴中,发现了一群携带有SARS样冠状病毒的中华菊头蝠。通过基因测序及序列比对,发现该SARS样冠状病毒与2003年爆发的SARS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由此确定中华菊头蝠为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科学家推测,由于我们近些年来的乱砍滥伐,包括一些探险活动,过分的侵犯了原本属于野生动物的领地,由此通过生物间的捕食关系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波及到人类自身生存。在自然界中,许多病原体已经和它们的自然宿主和谐共生了数万年甚至数百万年,人类的贸然接触,必然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最大的危险并不是人工造出的病毒,而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是用来平衡生态的这些微生物,从人类的角度,它们之中的某些种类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存,但从地球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这些我们肉眼无法见到的物种却维持着整个自然界微妙的平衡。</h3> <h3>天花病毒立体模型,图片来源cronodon.com</h3> <h3>电子显微镜下的一簇天花病毒,图片来源:Callista Images/Corbis</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很自豪的宣布,我们消灭了这个地球上第一个病毒——天花,天花在人类历史上据不完全统计造成的死亡人数,至少超过了5亿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目前人类历史上所有有记载的,因为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在1979年,世卫组织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基本防控住了天花。</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天花被人类消灭之后,大家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然而一种人类迄今为止都无法解决的疾病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来到人类社会,不是从80年代开始的,而可能已经持续数个世纪了,后来我们也知道艾滋病的病毒原来是停留在猴子、猩猩或大猩猩之间的,不管是人类当年可能和大猩猩之间产生了斗争,或者是人类可能食用了一些烤猴子等等,从而导致存在于动物体内的艾滋病毒传播到了人类体内,并在人类社会中进行传播。无论是哪一种传播途径的推论,今天人类饱受艾滋病威胁的现状都告诫我们,对自然界任何的生命,我们都应该心存敬畏,并且很好的去尊重它。</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河流域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现了一种特别可怕的疾病。患者的表现主要是发热、休克,然后七窍出血而死亡。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患病者达到300多人,88%的人死亡。在疾病暴发后不到6个月,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和马尔堡病毒非常相似的病毒。这种病毒像长长的纤维丝,一端绕成了一个“索扣”,由于疾病暴发于埃博拉河流域,便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 <h3>埃博拉病毒结构示意图,图片来源:摘自Heinz Feldman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地区肆虐传播,一旦被这种病毒感染,这像被病毒索住了性命,九死一生,由于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可靠的疫苗,被人们称为是迄今致命性最强的病毒,对人类生命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有大量证据表明埃博拉病毒来自于中部及西部非洲的蝙蝠群体。</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就进一步告诉我们:病毒来到这个地球上已经超过了34亿年,它基本上分布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只是大家看不见,据统计,海洋当中所携带的病毒的总量是所有蓝鲸总数的上亿倍。人猿相揖别,人类的祖先和猩猩的祖先真正分别的时间是700万年,我们变成今天的现代人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算仅仅1万年,34亿年VS 1万年,谁更有资格在这个地球上存在?谁应该对谁的栖息地更好的尊重?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只不过是万千生命当中,非常平等和卑微的一个,在人类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除了要考虑人的伦理,也要考虑我们对整个动物界,对整个生态的伦理,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寻找出一条人类和自然界真正和谐相处之道。</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面对病毒,人人都是受害者。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隔离病毒不可隔离人心,大家都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只有每个人都做好防护,才能为打好这一硬仗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做好长时间疫情防控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坚持到底,直到胜利!</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温馨提示:</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预防千万条,口罩第一条。</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健康第一位,莫要吃野味。</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不往人群挤,病毒不缠己。</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洗手很重要,胜过吃补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通风也要紧,疾病无踪迹。</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整理编辑:杜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