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戎马生涯回忆

赖昌学(四川广安)

<h3>习近平主席与原我曾服役的后勤23分部114兵站任过政诒处主任,現任北部战区政治委员范骁骏上将親切握手。(范骁骏于2019年8月1日晋升上将)</h3> <h3>习近平主席对援老抗美作战精辟的总结,是对援老抗美官兵的极大鼓舞。我们将铭记援老抗美的历史,开创強军的伟大事业,献身我们的国防建设。</h3> <h3>这是我们同年入伍的高滩镇谭显裕(润)战友保存的入伍通知书。这份五十前的入伍通知书已捐赠给邻水搏物馆了。</h3> <h3>这是接兵首长指导员李思聪与邻水县武装部交接城北区85名新兵签字记录。</h3> <h3>这是当年接兵首长杨洪邦在邻水县武装部交接坛同区72名新兵的记录。</h3> <h3>赖昌学,195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71年1月入伍。服役于云南省勐腊县昆字370部队。(番号后勤108兵站),参加援老抗美战斗。1973年8月,经推荐与考试相结合,进入吉林省长春市解放军兽医大学学习三年,1976年8月,毕业后仍回到370部队(1975年军队整编370部队改为为35464部队,番号为勐腊兵站)继续参加援老抗美战斗,直到1978年5月援老抗美战斗结束。1978年11月底,调后勤23分部所属的114兵站参加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作战。在战斗不怕牺牲,从后方把作战物资准确无误送达前线作战部队。运回伤员回国救治,运回烈士回国安葬,押运俘虏到指定战俘营。受到上级机关通令嘉奖。一九八四年四月参加老山.者阴山防御作战后勤保障任务。1987年2月转业回邻水。安置在邻水畜牧局工作。2012年2月退休。</h3> <h3>国务院,中央军委慰问援老部队的锦旗。</h3> <h3>这是中央慰问团颁发给援老抗美老兵的慰问品。邻水战友刘木孝2019.4.15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这本纪念册是邻水战友陈国勤捐赠给邻水搏物馆,邻水搏物馆2019.4.15当天收到我们参战老兵捐赠参战文物共39件。不一一列表展示,请各位老战友谅解。</h3> <h3>这是后勤22分部(35402部队)欢送中央慰问团慰问结束,离开援老部队时的合影。</h3> <h3>1971年入伍时的照片。</h3> <h3>在老挝执行任务时期的照片。</h3> <h3>当年我身穿老挝人民军军服的照片。</h3> <h3>这是和援老抗美高炮11师四川乡友的合影照片。</h3> <h3>这是援老抗美时期我们使用的军用代金券,用于在援老抗美部队军人服务社购买生活用品,肥皂,香烟,牙膏,牙刷。</h3> <h3>我保存的代金券和餐卷,我于2019.4.15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这是邻水子中乡战友范贵清在老挝营房学习的照片。</h3> <h3>这是邻水县信用联社(现农商银行)原主任冯永明(右一)和西安战友孙胜权(左一)中间是从总参到老挝搞调研的首长在南乌江边合影。</h3> <h3>这是重庆沙坪坝下乡在邻水长安乡的知青。与我们同时入伍在昆字370部队军邮局工作。专门负责援老部队军事邮件传送和援老官兵个人通信。由于援老抗美是绝密任务,很多战友档案未做记录。使有些在乡,下岗战友未领参战补助。他就是其中一位。我们多次给他证实他是援老抗美参战老兵,重庆市一概不理,我们作证某部门不认可。真是悲哀。人家不认,我们也无语了。</h3> <h3>这是封传明战友在勐腊37O部队军邮局工作时的照片,退伍证和荣立三等功证书。在勐腊援老抗美物资仓库失火,他勇敢参加灭火工作,发扬了我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被370部队政治处批准荣立三等功。</h3> <h3>这是我们骡马运输队在老挝执行任务准备出发前的照片。</h3> <h3>在老挝执行任务返回营地的骡马运输队。</h3> <h3>这是1972年4月22日《解放军报》第二版刊登我们连队在老挝执行任务的报道。因保密需要,只能报道在云南边疆。</h3> <h3>这篇报道,我 于2017年7月上旬,我用了三天时间,通过五省区的首长战友联系,.终于找到写这篇报道的军报记者张友谦首长,查询到发表时间,终于找到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h3> <h3>这是我离开370部队(后勤108兵站)骡马运输一队到长春入军校之时,连队指导员刘富元(湖南新化人,六五年入伍)给我写的签定,肯定了我在援老抗美时期的工作成绩,同时给我指出了不足之处。感谢首长对我的关心和鼓励。</h3> <h3>这是我和卜南国战友在勐腊傣家竹楼前合影留念。</h3> <h3>我入校时,战友们为我送行,在勐腊县合影留念。</h3> <h3>1976年9月初,到长春入校路过北京,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h3> <h3>1976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纪念。<br></h3> <h3>朱德总司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题写的校名。</h3> <h3>原昆明军区73年9月入校的十四位同学合影纪念。</h3> <h3>我们73级学员4队三区队九班的同学合影纪念。同学们分别来自北京军区,福州军区,广州军区,沈阳军区,昆明军区,济南军区,兰州军区,南京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和兽医大学。</h3> <h3>我们班的同学合影留念。</h3> <h3>在长春胜利公园和同学的合影。</h3> <h3>和西安籍同班同学合影留念。</h3> <h3>一九七五年学校放寒假,在北京天安门与河南新密市赵法(后排右一)和四川渠县谢树全同学(前)合影。</h3> <h3>2019.8月和云南昆明晋宁区同学柏天友合影。</h3> <h3>2019.8月和当年就读兽医大学四川达县地区同学谢树全(渠县人右一),黃长路同学(大竹人左一)刘长均同学(左二原四川垫江人)在成都合影。</h3> <h3>在军校上学时的照片。</h3> <h3>在军校上学时的照片。</h3> <h3>在军校上学时的照片。</h3> <h3>我大学毕业证书</h3> <h3>一九七六年八月大学毕业照片。照片中有开国少将,兽医大学校长何济林。1929年参加革命,身经百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九八三年病故。</h3> <h3>因1976.7.28唐山大地震,交通中断。经原部队同意我毕业时回邻水探家。我不得不从长春经沈阳到大连乘轮船到达烟台,然后从济南到南京经上海回邻水探家。这是和重庆北碚同学吴相前(左一),渠县同学谢树全(右一丿在大连合影留念。</h3> <h3>1976年在南京长江大桥留念,还有在上海等地的照片暂时沒有找着。76年9月9日离开上海,下午4时在列车上听到毛泽东主席不幸病逝的消息。我们感到无比悲痛。有人在列车上痛哭起来。</h3> <h3>1976年10月中旬,我又返回入校时的昆字370部队(后勤108兵站),因75年部队整编,昆字370部队改为35464部队(番号勐腊兵站)。这是1977年我到老挝执行任务在部队外事参谋给开的通行证。我无意中保存下来了,没想到成为珍藏品。我于2019.4.15己捐赠给了邻水搏物馆。</h3> <h3>1978年5月援老抗美战斗结束,昆明军区给在部队的援老抗美官兵每人颁发一枚纪念章作为参战纪念。</h3> <h3>这是援老抗美50周年纪念章。</h3> <h3>1978年11月底,我和勐腊兵站的200多名官兵,奉命调云南开远后勤23分部所属113和114兵站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前期准备工作。我被调114兵站供应站。战斗准备期间,从个旧的鸡街移防到屏边的昆河线(昆明至河口,米轨火车,也叫小火车)大树塘站,又移防到河口南溪站,后又移防到曼峨,坝洒等地,在战斗打响前几天,由于屏边到河口的红河公路调动部队戒严,支前民兵未及时到位,我们在坝洒橡胶树林御油料,弹药等战备物资三天三夜未合眼。我和许多战友累得站着都闭眼,倒下就睡着,肩和手都被磨破了皮,没有一人喊苦叫累。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我们就是牺牲也值得。这是我档案参加自卫还击作战的原始记载。</h3> <h3>我们一同调入114兵站供应站的邻水战友共4人,冯荣成(左一)我,李仁明(右一)和子中乡李双安。李双安在云南屏边安家,在屏边县人民银行任行长。2008年6月因病逝世。</h3> <h3>这是原来的中越友谊大桥,(公路铁路两用)援越抗美时期中国援越的部队和物资从这桥上源源不断运送到越南,为越南抗击美国侵略做出了巨大贡献。可在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初期,越南害怕中国进攻,把越南方的桥炸毁。自卫还击作战时,铁道兵战友冒着枪林弹用枕木为桥墩把铁路修通。小火车可以驶进越南,我在越南柑塘磷矿看见小火车在该磷矿往小火车上战利品运送回国。<br><br><br></h3> <h3>这是在河口县坝洒红河上由昆明军区舟桥团在1979.2.17凌晨一时,冒着枪林弹架设的五十吨浮桥,我们的大部队和重武器,坦克从这里开往战场,我大学同学(13军39师)杨正武就在桥上检查回国的车辆,我送物资出去,返回基本上都要见面。他们部队班师回川时,我正在河口蚂蟥堡火车站执行任务。至今都末联系上,遗憾啊!</h3> <h3>1979年2月17日作战我军坦克开赴前线的情景。当年我看到坦克开进前线,尘土飞扬。一个越南老妇女背一个小孩,牵一个小孩看见疾驶的坦克,胆颤心惊。非常害怕的样子。当时我运送物资返回靠边停车让坦克上前线时看见的。当年苦于没有相机,不然我可能要拍多少实战的照片。连我们供应站都基本上没有照片留存。</h3> <h3>这是1979年2月参战老兵都荣获中央慰问团颁发的纪念毛巾。卜南国,冯荣成将这毛巾2019.4.15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自卫还击作战胜利后,中央慰问团给每位参战老兵颁发慰问品,我2019年4月15日将我这支慰问笔捐赠给邻水搏物馆。毛巾,口杯其它的战友捐赠了。</h3> <h3>这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我荣获团嘉奖,奖品为一个面盆。我2019.4.15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这是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缴获的战利品。允许个人带回家做纪念。我带回邻水作为参战的永恒纪念,我将告诉孩子们要代代传下去。</h3> <h3>我和我的战友们,前排右三是邻水子中乡战友李双安。</h3> <h3>这是35460部队(114兵站)一九八四年底入伍的新兵,我在新兵连任指导员,新训结束后与新战友们的合影。</h3> <h3>这是我在35403部队(23分部)1985年底入伍的新兵连任指导员,新训结束后全连的合影。</h3> <h3>这是在扣林山作战时期,我在河口县支前办任军代表,家属放假来河口来探亲,在河口合影照片。(大的小姑娘是战友林先贵的大千金)</h3> <h3>昆明军区给参加老山者阴山作战官兵颁发的纪念章。</h3> <h3>这是后勤23分部(35403部队)召开庆功会的代表出席証。可是两山作战部队序列名册中,却没有23分部(35403部队),为什么?我真不明白。一个师级单位不可能没有参战来召开庆功会吧。???</h3> <h3>这是后勤23分部(即35403部队)召开老山者阴山庆功大会照片。</h3> <h3>我参加老山,者阴山作战昆明军区颁发给参战老兵的纪念品。我于2019.4.15己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云南省政府给老山,者阴山作战官兵颁发的慰问品。我已交此纪念品于2019.4.15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这是老山作战时昆明军区颁发给前线将士的纪念品,我将这支笔2019.4.15捐赠给邻水搏物馆。</h3> <h3>这是老山作战时,一九八四年中秋节昆明军区做了大量月饼,犒劳前线将士。这是月饼包装上向慰问诗词。</h3> <h3>这是我在一九八五年参加分部(35403部队军事比武荣获分部颁发的神枪手证和昆明军区颁发的神枪手纪念章。</h3> <h3>我所在的单位获奖的照片。</h3> <h3>这是我们单位荣获神枪手的三个战友与战勤科罗志文参谋(左二)合影。罗参谋调回家乡四川西昌在冕宁县任武装部部长退休。第三名是四川武胜县战友,第四名是贵州盘县(现叫盘州)战友。</h3> <h3>一九八五年的照片。</h3> <h3>一九八六年的照片。</h3> <h3>一九八六年的照片。</h3> <h3>一九八二年照片。</h3> <h3>这是退役时和团首长们的合影。</h3> <h3>邻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老兵收看国庆70周年盛大阅兵,邀请了我们勐腊兵站退役军人参加,这是邻水电视台记者现场釆访我的镜头,是我们参战老兵的一种荣耀和对参战老兵的尊重。</h3> <h3>这是勐腊县小勐伦热带植物园的吊桥留念。当年吊桥面是木板。现己换成铁板。我们连队就住吊桥后的山沟里。原单车连,两个骡马运输队同住一块儿,我73年从机关到连队,在此住不到一个礼拜。就到老挝执行任务。从老挝回国后就住勐腊县尚勇乡(现改镇)。我就是从尚勇出发去长春入学,当年从尚勇到长春走了近半个月。从西南到东北,中国走了一条直线。</h3> <h3>2019.12参加老挝战地重游。在昆明与勐腊兵站老首长陶万昌合影留念。老首长参加过渡江战役,云南边疆剿匪,援越援老战斗。著有参战回忆录,诗集四本均已出版,其中《萍踪际遇》一书,我们收到后捐赠给邻水搏物馆了。</h3> <h3>2015年11月我们邻水370部队(勐腊兵站)老兵组织的战地重游在老挝口岸合影留念。</h3> <h3>第二次战地重游在老挝国家主席府门前留影纪念。</h3> <h3>第二战地重游在老挝勐赛瞻仰烈士陵园。</h3> <h3>我和《万水千山只等闲》一文提到的优秀土家族战友熊文清我俩参军同一年,同在一个连,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从1973年8月一别,整整46年才见面,并又一同踏上我们血染风彩的老挝战场。<br></h3> <h3>我和邻水的几个战友以及昆明贵州的的战友专程到昆明市晋宁区看望问候把我们领进革命队伍的(来邻水接我们入伍)的指导员李思聪(左三)首长。在晋宁公安局退休。(右一是我读大学的晋宁籍同学)。</h3> <h3>援老抗美时期立下赫赫战功的高炮十五师。下面个人照片就是1971.5.14战斗光荣牺牲的24位烈士。5.14战斗击落敌机3架,击伤2架。英勇牺牲的英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br></h3> <h3>邻水战友捐赠给邻水搏物馆的展板,也展示在援老抗美战友聚会会场。</h3> <h3>我2019.8.1专程到我原114原兵站驻地屏边县赡仰革命烈士陵园。</h3> <h3>云南屏边籍一九七八年三月入伍在13军37师的82名优秀青年,七八年底奔赴河口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屏边离边城河口仅一个多小时车程。在作战中有三名屏边籍战友光荣牺牲,掩埋于屏边烈士陵园。其中骆家明烈士送到烈士陵园清洗遗体的支前老人竟是他父亲骆友德,父亲含泪清洗儿子的遗休,老人家化悲痛为力量,又将二儿子送到部队,二儿子骆家发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在老山作战中又光荣牺牲。是边疆作战双烈士家属。骆家作为我们114兵站重点优撫对象。两个老人家分别在九十年代先后去世。骆家两兄弟是英雄,两老人家也是英雄。让我们永远记为这些英雄。<br></h3> <h3>2019年8月我重返自卫还击作战战场重游。与家属和小外孙在河口合影留念。</h3> <h3>2019.4.15邻水战友向有关部门和搏物馆捐赠参战文物及《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第五卷)仪式结束后与参会接受捐赠的部门领导合影纪念。</h3> <h3>2019.4.15《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第五卷发行仪式结束后,邻水战友与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来邻水参会的战友和军嫂们合影留念。本书记录有邻水籍72名老兵的参战简要事迹。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一笔精神财富。</h3> <h3>一九八0年我小家庭在云南的合影。</h3> <h3>这是我的军旅生涯回忆。我要感谢党和部队把我从一个农村放牛娃培养成一名部队基层军官。还要感谢不管是在部队或地方支持,邦助我的每位领导和战友,同事。同时也要感谢支持我安心工作的家人。我巳是接近古稀之年的人了。我有责任告诉我认识的人或不认识的人,我们这一代是为新中国建设最具有奉献的一代。我们不枉为新中国的好儿郎,为了新中国,我们奉献青春,甘洒热血,就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向各位致以军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