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主席给普通女工回信</h1><h3></h3><h1> 1950年5月中旬的一天,警卫员提着一个袋子到菊香书屋,对毛泽东说:主席,这是杨主任刚才让我转交给你的。毛泽东一看就生气,说:你们这个杨主任怎么啦!是不是有意让我违犯党的纪律啊!警卫员解释说:杨主任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口袋非您处理不行,请你先看信,后作处理。毛泽东说:不看!一并退给杨主任。此时,杨尚昆进来说:主席,这封信你不能不看,否则,我们怎么向这位吃了一辈子苦的妇女交待啊!</h1><h1> 毛泽东沉思片刻,问杨尚昆是怎么一回事?杨尚昆从袋子里取出一条毛围巾、一双毛手套,还有一封信,把信放在毛泽东面前:主席,你看了她写给你的信,就明白了。说完,他就办别的事去了。</h1><h1> 毛泽东立即打开信看,她在信中说:我出身河北蓟县一个贫农家庭,家中无地,租种地主的地,一年到头除去交租的所剩无几,父亲得了肺病,还得下地、做小贩,不够吃,我每天都得去挖野菜,一过年节,父亲只有外出躲债。一家11口人,病、饥无钱治,死了9口,只剩下和我母亲。以后,我娘儿俩来到北京,给人养兔子、纺线,过着受剥削的生活。日本鬼子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粮价一天三涨,生活没有保证,日子实在难熬啊!</h1><h1> 信中还说:毛主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闹革命,北京解放了。人民的领袖毛主席1949年春进了北京,10月1日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的心里高兴极了,那一天我代表着街道居民参加了庆祝游行,幸福地第一次看到了毛主席,幸福得流下了热泪。天气渐渐冷了,我想着毛主席冷,就动手剪下自己养的兔子毛和以前收着的一些纺成线,织成一条围巾和一双手套。要把这一自己的劳动成果作为礼物献给毛主席。</h1><h1> 毛泽东看罢张秀清的来信,站了起来,又捧起那条毛围巾和毛手套有些激动了,看着看着,两眼渐渐地湿润了。他说,这是人民一针一线织成的围巾和手套,这是人民热爱共产党的一颗心啊!他转过脸问警卫员这包东西是从哪儿转过来的,警卫员回答:“杨主任告诉我,这是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同志转来的。”毛泽东用低沉的声音说:信收下,围巾和手套也收下。请你把火腿、板鸭、海米交给杨主任说:这些东西作为礼品回赠张秀清这位女工,由王冶秋或郑振铎去办这件事。站在一边的警卫员立即把这些东西包好,准备往外走。</h1><h1> 毛泽东让警卫员稍等一下,并说:还要给这位女工回封感谢信呀!他随手拿起笔写了起来:</h1><h1> 张秀清女士:去年冬承惠珍品,极为感谢。兹有薄物数件奉上,尚祈哂纳为幸。</h1><h1> 警卫员按毛主席指示,拿着回信和回赠的礼品,找文化部长郑振锋去办这件事。</h1><h1> 1950年5月21日,郑振铎在北海团城上接见了张秀清,握着她的手说:你送给毛主席的礼物,毛主席收到了,主席很高兴,并让我问候你身体好!郑振铎指着桌子上放的东西说:这是毛主席送给你的,还有这封亲笔信。张秀清捧着信,看看桌子上放的两只火腿、两只板鸭和一大包海米,激动得流下了热泪。</h1><h1> 张秀清回忆当时情景说: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幸福。看着他老人家的亲笔信,心里热乎乎的,一字一句是那么亲切,那么谦虚,那么的热爱人民,那么的和人民心连心。当时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心里却有说不完的话。只说了一句:请您转达我祝毛主席身体健康。</h1><h1> 郑振铎对张秀清说:主席的信我们收藏吧!张秀清不愿意地说:不给,我舍不得!你们分享毛主席送的东西吧。</h1><h1> 张秀清说:主席亲笔信鼓舞着我,从1949年到1962年我大病前共做了十几年街道工作,得到了多次表扬奖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