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难忘春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利人</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h3> 在中国什么节日能让十几亿国人,千里迢迢,赶赴家乡,举家团聚,开怀畅饮,那就是春节。</h3><h3> 在中国什么节目能让十几亿国人,同一时间,亿人空巷,围坐家中,放纵情怀,那就是春晚。</h3><h3> 春晚不仅是国人年夜的一盘精神大餐,也是海外华人一道不可或缺的饕餮盛宴。春晚诞生于1983年,伴我们走过了38年。</h3> <h3> 38年,春晚就是一部历史的纪录片,记载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奋发图强,走向世界的身影。</h3><h3> 38年,春晚的舞台上,美轮美奂,群星荟萃,好戏连台,精彩纷呈。赵忠祥、倪萍、朱军、董卿……那富有磁性的中国声音和独具魅力的中国语言,把我们带进了奋斗的一年又一年。</h3> <h3> 我们在相声中排解压力。长着包子脸、眯缝眼,一上台就笑眯眯的马季。像螳螂一样,有着两条大长腿,从肚脐眼下就分叉的冯巩和“缺心眼”的牛群。挤眉弄眼搞怪的大兵,张着“O”型大嘴,瞪着“金鱼眼”的赵卫国,长着鹰勾鼻子,像杨贵妃一样丰满的李金斗。他们的相声抓住热点,针砭时弊,嬉笑怒骂,回味无穷。《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拍卖》《最差先生》《免费电话》等,让我们忍俊不禁,捧腹大笑,笑中有苦,笑中有涩。</h3> <h3> 我们在小品中消遣烦恼。那张“猪腰子”脸,走路弓腰驼背摇摇晃晃的“老太太”,满嘴东北大渣子话的赵大忽悠,同“傻憨粗笨”心直口快,热心善良的高秀敏和脑袋大、脖子粗,只有“二两智商”的范伟,组成的“铁三角”。满脸表情包的市井小民陈佩斯和温文尔雅,一本正经的歪脖朱时茂。像麻秆一样嘚嘚瑟瑟的巩汉林,段子王黄宏,满脸找不见眼睛的林永健。装傻充愣的郭冬临和死要面子的魏积安。脸上没有二两肉,看着都让人心疼,还时不时地仰仰脸,往上翻翻头发,害怕挡住脸的哑剧演员王景愚。他们的小品诙谐幽默,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拜年》《心病》《羊肉串》《主角与配角》《装修》《邻居》《实诚人》《招聘》《吃鸡》等等,让我们看得前仰后合,拍手叫绝。这些小品,把生活中的真实,同艺术上的夸张,完美地结合起来,让人在开怀中沉思。</h3> <h3> 我们在歌舞中释放情怀。1983年春晚,李谷一的一首《乡恋》,解冻了寒冷的春天,唱醒了中华大地。这年春晚,由于开设了观众热线,观众在电视上看到李谷一演唱了几首歌,就想起了她在1979年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中,演唱的一个插曲《乡恋》。《乡恋》唱的是王昭君的思乡之情,旋律婉转凄美,风格与以往的歌曲完全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社会上一下子就流传起来。可是这首歌只流行了几个月,就被封杀了。原因是低俗的黄色歌曲,李谷一险些被单位开除。成千上万的观众,通过电话点播这首歌。总导演黄一鹤坐不住了,端着堆积如山的纸条,找到正在演播现场坐镇指挥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汇报广大观众的诉求。吴冷西看到这个情况,出了一头的汗,站在演播后厅犹豫徘徊。看着不断送上来的纸条,吴冷西一咬牙,一跺脚,拍板演唱《乡恋》。可是现场压根就没有准备伴奏带,急得大家像热锅上的蚂蚁。一名技术人员说,他家私藏了一盘磁带。黄一鹤让他赶紧骑自行车回家去拿。20分钟后,这盘磁带终于拿到现场,《乡恋》在吴冷西咬牙跺脚,承担巨大的风险下,由李谷一唱进了千家万户,回声嘹亮了38年。随后《难忘今宵》《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爱的奉献》《春天的故事》《常回家看看》等,一首首优美、抒情、激昂、豪迈的歌曲,在春晚的舞台上诞生,成为我们百听不厌的经典歌曲。</h3> <h3> 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那柔媚缠绵,如泣如诉的舞蹈《两棵树》,让我们热血奔涌;著名舞蹈编导家张继钢创作的大型音画舞剧《千手观音》,被聋哑演员演绎得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让人震撼泪奔。</h3> <h3> 我们在杂技魔术中见证奇迹。叠罗汉、软钢丝、空中飞人、头上芭蕾等,不断挑战人类极限,让人在尖叫中赏心悦目。刘谦那魔幻之手,神出鬼没,把人“骗”的神魂颠倒,人人都想争当刘谦,想什么来什么,要什么有什么。</h3> <h3> 我们在戏曲中传承中国元素。春晚的舞台,就是各种戏曲的大花园。上海的沪剧,山东的吕剧,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安徽的黄梅戏,湖南的花鼓戏,河北梆子,陕西秦腔,京韵大鼓,京剧……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花蕾,在春晚的舞台上百花盛开。至今我们都耳熟能详,吟唱《说唱脸谱》。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h3> <h3> 近年来,春晚的收视率有所下降,已经很难把观众牢牢地拴住四个多小时。究其原因:节目的形式和内容,创新越来越难。形式上无非就是相声、小品、歌舞、杂技魔术、戏曲、器乐演奏、儿童动画、诗朗诵、英模人物登场亮相等,很难在寻求新的载体。内容上只能贴近主旋律,深挖细找。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审美情趣,艺术素养也水涨船高。现在有的相声,包袱太少,内容苍白。也就是两人在舞台上,互相糟践,要要掌声。今年春晚,两个大牌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生活趣谈》,反响平平。一段乏味的让观众接唱歌曲,就弄了好几分钟。最后,把说过多次的《牡丹之歌》改编的《五环之歌》,“啊,牡丹,你比六环少一环。”故意张冠李戴的作为包袱结束。这个相声同以往的经典相声比起来,差距很大。我们看看马季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它辛辣的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有荣誉就上,有失误就推的一种人。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你获得了荣誉或得到了晋升,身边就会有一些人,尤其是熟人,心里就不平衡,总会用语言或行动诋毁你。就像相声中脑袋获得荣誉,被评为笑星之首,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不服气,都对脑袋有意见,而且明争暗斗,相互掐起来。嘴巴说眼睛:“你知足吧,他们家的大彩电,就是给你买的,就连他和他爱人亲热那点事,也让你饱了眼福,我们谁能看见。”眼睛反击道:“我把他们家的大彩电,塞到你嘴巴里,你受得了吗?”这个相声虽然过去了33年,今天依然让我们记忆犹新,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包装,成就了经典。</h3> <h3> 现在的一些小品,有的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就能知道结果。内容东拼西凑,表演粗枝烂叶,包袱单调乏味,演员不断地向观众要掌声,你不笑,我咯吱你笑。近年来,能够流行的歌曲也寥寥无几。当然,一台晚会,让每一个节目都成为精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总要溅起几朵浪花,总要闪烁几颗明星。</h3> <h3> 春晚走过了38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温馨、太多的记忆、太多的难忘。无论是精彩,还是平淡;无论是高潮,还是低谷。我们都会喜欢你、支持你。因为,我们都是春晚的观众和演员,我们都是中国文化的编导者和传承者。<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