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这个鼠年春节格外不同。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因为要服从防疫的要求,不能外出,孩子们需要一些课程的引领。每个老师都有所长,我先带头做起来,让假期不能外出的孩子,不虚度时光,学有所获。</p> <p> 课程不仅仅局限于附小的孩子,只要愿意听,就请一起来。请老师们和家长们转给需要的孩子。</p> <p>微课文稿</p><p>同学们:</p><p> 新年好。</p><p> 图一: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古国,比如说: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但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了下来,那是因为文字的力量;在我们国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交流,文化能够融合,那也是文字的力量。</p><p>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凡解释一字,就是一部文化史。”从今天开始,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同看看那些文字里面的故事,那些文字里面的历史变迁。今天第一讲:字源识字——常识初探。</p><p> 图二:在世界各地、在中国,人们在田野、大山、岩洞里,发现许多远古人类的画作,人们称它们为“岩画”。在这些岩画里,人们用简洁明了的线条表现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狩猎等场景,在人类不断的发展中,产生了早期的图画文字。文字起源于图画,我们也叫“字画同源”。</p><p> 图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刻在骨头、龟壳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是我们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甲骨文字形因为用石刀等坚硬的物体刻在龟壳或兽骨上,刻弧线比较困难,所以笔画多数是细、硬的、直的,圆的、弧线的线条比较少。同学们想尝试的话,一定要爸爸妈妈陪着,注意安全。</p><p> 图四: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期,生产力得到发展,出现了许多青铜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钟鼎文,也叫金文。铸刻文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块范法,一种是掉蜡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查资料,了解一下。</p><p> 图五:文字演变到小篆,需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帝王,他就是秦朝的秦始皇。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同时,他要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而“书同文”官方文字的字体,就是小篆,为以后的汉隶和楷书定了型,它的特点是:正体居上,下体舒长,字体大小一致。</p><p> 图六:隶书以小篆为基础,将小篆长方的形体变成方形,用笔也有了笔画的折,人们称为隶变。隶变是文字演变的分水岭,是因为隶变,不仅把圆转匀称的小篆变成方正平正的方块字,更把象形字变得不象形了。</p><p> 图七:从隶书变楷书,有从民间俗体字演变而来的,也有从行书、草书演变为楷书的。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最终演变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楷书。中国文字的发展规律,是从图形化,到甲骨文、金文、小篆的线条化,再到隶书、楷书的笔画化,也就是从初期的简单化、特征化走向最终的定型化。</p><p> 图八:在以后的课程里,会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的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和指事。也会给大家介绍几种字源演变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的几个变化,比如说什么是初文,讹变、隶变、繁化、简化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