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对联书法格式谈</p><p>王振权</p><p>对联书法格式,即对联书写的规格、式样,在书法审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联书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凡以对联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为广义的对联书法,其中一副对联之上下联分别书写于两条竖式纸张上者为狭义的对联书法,本文所谈仅限于后者。</p><p>一、对联书法的基本格式</p><p>书法作品以正文为主,款印为次。对联书法的正文就是联语,其格式自然以联语的安排来确定。正文在上下联中一般是对称的,但也有极个别的特殊形式,下面具体介绍几种主要格式。</p><p>1、双轨式:双轨式即“两行式”,一般人称“常联”,</p><p>以书写字数适中的对联为宜,是对联书法最基本的格式。这种格式上下联的正文按先右后左之序,分别以竖式满行书写于两张纸条上。其上款题于上联右边略低于正文顶端处,下款题于下联左边适当位置。</p><p>2、龙门式:龙门式即“龙门对”,是长联经常用的书写格式。其单边正文少则两行,多则不定。书写方向上联从右到左竖写,下联从左到右竖写。古人有“一字不成行”之说,故末行不可仅为一字或满行书写,构图呈繁体“门”字形。其上下款分别题于上下联正文末行之下,单边题款如系两行以上者,其书写方向与正文一致,即上款从右到左,下款从左到右。</p><p>3、瑶琴式:瑶琴式即“琴对”,是短联所用的格式。</p><p>因其联语字数较少而纸张需长,故将上下联之正文分别书写于两纸条之上部;上下款分别题写于上下联正文之下,以此来弥补正文的不足。单边题款如系两行以上,其上下款书写方向均为从右到左。</p><p>4、翎羽式:翎羽式即“羽对”,是长联书写的另一种格式。其单边正文必须是两行以上,上下联均从右向左竖写,末行不可仅为一字或者满行,构图呈“羽”字形。羽对乃上下联正文不对称的特殊形式,通常较为少见。上下款各题于上下联正文末行之下,单边题款如系两行以上,均为从右向左竖写。</p><p>5、门联式:门联式亦称“门对”,是常用的对联书写格式。它与前述四式有所不同,前者偏重于观赏,此则偏重于实用。门联式正文字数较少者用双轨式,字数较多者一般用龙门式或偶用翎羽式。门联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只有正文,不加落款及钤印;二是一般都要配上横批,且横批与对联内容要保持一致;三是联纸要按规定的色彩,如春联、婚联、寿联、乔迁联必须是红色,丧葬联必须是白色。</p><p>二、对联书法的款识</p><p>款识(zhì)亦称“题款”或“落款”,虽然处于次要地位,但也是书法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部分。对联书法作品中的款文应与正文相互协调,且要适当小于正文,偏大则喧宾夺主,过小则显得纤弱。款识在传统书写中对书体的要求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动不挈静”“今不越古”,即一是要用形成晚于正文的书体,二是要比正文灵活潇洒,二者或具其一,或同时兼备。如篆、隶可用楷、行、草落款,魏、楷可用行、草落款,行、草可用草体落款等。</p><p>对联书法作品的题款,依据款文在上下联中的位置,可分为上款与下款,上下款俱全者称为双款,只有下款者称为单款;单款与双款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依据款文的长短,可分为富款与穷款;题款之长短既要考虑到实际需要,还要根据题款空间的大小合理处置。依据款文的内容,有名称款、时间款、地址款、释文款和题跋款等。</p><p>1、名称款。名称款包括作者名款和受作品人名款,是落款中最为重要的。作者名款含撰联者与书写者姓名,一般署于下款位置。如撰书为同一人者,可署“张□□撰书”或“张□□并书”;如撰书非同一人者,可署“李□□联,赵□□书”等。如作者无考的,可书“佚名联,王□□书”。有些人们熟知的对联,如“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亦可省去撰者姓名。另外,如非书家自撰且并非为专人书写者,亦可将撰联者姓名及尊称题于上款位置,如“清郑板桥联”“孙中山先生联”等。</p><p>再说受作品人名款。专为他人书写的对联,要题受作品人名字、尊称及谦词,一般题于上款位置,也有题于下款作者署名以上的,如“□□先生雅正”,“□□先生正腕”。如作品系受作品人主动所求,可书“□□先生嘱书,即请正之”。如所赠作品系书家自撰者,可书“□□先生两正”。须要特别指出的是,受作品人一般只题名字不加姓氏,表示尊重;书写者署名一般应加上姓氏,表示谦恭。</p><p>2、时间地址款。时间款是书家在款文中注明作品的书写时间,按农历干支纪年或公历公元纪年均可。地址款是注明书联的具体地址,包括市县、居室等。如“丙申年孟春月上浣于古城西安书艺斋”,一般书于下款作者署名之上。时间与地址有二者均落者,有只落其中之一者,有均省略不落者,宜根据需要及空间具体取舍。</p><p>3、释文款。对于难以识别的联文如甲骨文、钟鼎文、篆书等,有的书家还于上下联正文两旁加上多用行书体书写的释文。</p><p>4、题跋款。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题者,标于前;跋者,系其后也。”对联题跋款乃书家对作品书写的缘由、经过及评价等文字,应题写于上下联正文两边。题跋款要求言简意赅,不宜冗长,尤忌蛇足。</p><p>三、对联书法的钤印</p><p>钤印,就是盖章,是诗书画印“四绝”之一,在对联书法作品中一定要认真处置,不可轻视。印章按内容有名章与闲章之分。名章含书写者姓名、表字、雅号、籍贯、斋名等,通常钤于书写者署名之下间隔约一印章距离处,不能低于正文下底。闲章多为成语、诗句、格言、警句、吉语等,盖在正文右上边的叫引首章,盖在下边空白处的叫压角章。</p><p>古人有“印不过三”之说,清·陈目耕《篆刻针度》说:“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也。”后亦有人提倡印不过五者。因此,一副对联中的印章,宜用一枚、三枚、五枚等奇数,不宜用二枚、四枚、六枚等偶数。印章用一枚者必须是名章,三枚者可用名章两枚,引首章一枚,或者名章一枚,引首章、压角章各一枚。钤印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宜过多,否则喧宾夺主。印章最好是方圆、长短、奇正等形式多样,且须朱(阳)文、白(阴)文相间,相连两名章之间通常间隔约一印之距离。印章的大小应近于款文,不宜过小或过大。</p><p>以上所谈系对联钤印的一般要求,然而纵观古今书家之钤印,也有一些特殊形式须要指出。一是古代有些书法作品所盖印章非常之多,如李太白《上阳台》等,其实,那并非书写者原盖,大多是后代观赏者所加盖,而当今有些书家亦有仿此风格多盖印章者。二是有的作品不落书家名款而只盖名章,如中南海静谷对联。三是有些作品只落书者名款不盖名章,如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就从未见过有加盖印章的。这些皆为特殊风格,须另当别论。</p><p>一幅好的对联书法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契合,即既要求联语是精品,又要求书法必须优美。笔法、墨法、章法是书法的“三大要素”,而书写格式及款印的安排,属于章法的范畴,在对联书法艺术审美中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引起书联者的高度重视。</p><p>(刊于《中国楹联报》2020年第3期)</p><p>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