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的美篇

二青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   光 着 脚 丫 游 缅 甸</i></b></h1><p><br></p> <p><br></p><p> 2011年3月24号,缅甸东北部发生7.2级地震,震后三天——3月27号我们事先约好的几个朋友乘坐码汉航空(那天是首航)去了缅甸的仰光。</p><p>至今,已整整九年。</p><p>近期,病毒肆虐,不能出门,呆在家里,实在腻歪,无聊中翻看电脑中的照片,似乎又回到了镜头下的缅甸。在缅甸,90%的人信教,而佛教更是被作为宪法定为国教。镜头下记录的缅甸只是零头末节。缅甸佛教博大精深,自古至今。对于我这样的凡人来说,也只能理解沧海中的半滴,一知半解,虽如此,对于佛,我是敬仰的!</p><p>愿火雷二山镇住妖疫,愿各路佛主保佑众生!</p><p> </p> <h3><font color="#ed2308"><b> </b></font></h3><h3></h3> <p>对于缅甸,原本没有太多的认识,虽然是东南亚的一个邻国,却知之甚少,神秘,陌生,只略知那里产玉,信佛,贩卖毒品,印象中觉得那里很乱,因为那些年从新闻中经常听到缅甸军事政变。</p><p>当踏上这片土地时,映入眼前的一且还是令我有所震撼:放眼所及,遍布佛塔,五指之处,皆为浮屠,一片葱茏,一片翠绿,远处仰光大金塔金碧辉煌,近处雕梁画柱的小佛塔林林总总,在蓝天白云下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你仿佛踏入一段单程的时光隧道,一个流行的佛系旅行地。</p><p>重拾照片,旧景再现,似乎有再次进入佛国的一种恍惚。</p><p><br></p><p> </p><p> </p><p> </p> <p>缅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旧称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国家后,先后经历了蒲甘、东坞、贡榜三个封建王朝。</p><p> </p> <p>英国曾先后三次占领缅甸,把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p> <p>1948面1月,缅甸脱离了英联邦,宣布独立,成立了缅甸联邦。1974年1月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p> <p>缅甸是个多宗教的国家。缅甸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原始拜物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影响最大、最为缅甸人信仰崇拜的宗教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p> <p>长期以来缅甸佛教与缅甸政治紧密结合,它对缅甸文化施予极深的影响,无论语言文字、文化教育或文学艺术、建筑艺术、包括手工艺等都吸收和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文化,所以在缅甸,佛教即是缅甸文化。</p> <p>仰光,缅甸故都,也曾是缅甸的首都(2005年首都迁往內比都),它位于缅甸南部伊洛瓦底江与莱河交汇处的三角洲上。人口761万,面积598平方公里。</p><p>仰光是缅甸最大的城市,也是缅甸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p><p> </p> <p>仰光两个字在缅语中为“战争结束”之意。仰光有着无数或镀金或白石的佛塔,最著名是驰名世界的仰光大金塔,它位于仰光市的北圣山,居全城最高。</p> <p>  大金塔建于18世纪,开南北东西四个入口,游人要登70级大理石台阶才能抵达大金塔塔基平面。 大金塔塔底围长432米,高99米,塔基为十字折角形,四周环围着64座小塔,基座内的佛殿供奉着各种高低不等、形态不一的佛像。东西南北四个门前各有一对石狮。</p><p> 全塔上下通体贴金,加上4座中塔,64座小塔共用黄金7吨多!</p> <p>塔顶镶嵌着做工精细的金属罩,罩檐上挂有上千的金玲和成百的银铃,镶嵌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还有一个重76克拉克的金刚钻石。</p> <p>在大金塔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都竖立一个雄伟的石狮子,高度大概有10米左右,看起来十分威严。</p> <p>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与印尼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魁宝。</p> <p>大塔四周有4座中塔,68座小塔,这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塔是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这些建筑除了以金色为主,更有墨绿相衬,远看金碧辉煌,珠联璧合,近看雕梁画柱,美轮美奂。</p> <p> 这些小金塔全部穿金戴银</p> <p>塔内的佛像或坐、或立、或卧,姿态万千,有的顶天立地,大小高矮各有别,墙上的壁画精雕细刻,技艺高超,巧夺天工。</p> <p>这些建筑精巧、风格各异的佛塔遍布全国,无论闹市或郊外都能见到踪影</p> <p>这些塔寺不仅显示历史的恒古,更是和缅甸人生活息息相关,随处可见善男信女在佛前跪拜、祷告、沉思。女人们则更是把自己最贵重的东西、金银首饰挂在佛塔上,以表对佛主的虔诚,保佑死后不用遭受投生之罪,而是直接前往西方极乐世界。</p> <p>进入佛教的寺庙和参观佛塔时要脱鞋脱袜,裤子都要求过膝,不管地板多热,都要要光着脚板,否则就视为对佛的大不敬,哪怕是国家元首也不例外。到了缅甸第二天,拖鞋就不知落在何处了,剩下的几天索性光着脚丫游了!</p> <p>缅甸的佛文化不是烧香拜佛,他们敬佛都是献花。</p> <p>和尚在缅甸有相当高的地位,男孩子一生一定要出一次家,洗心革面,吸纳佛意,只有出家一次当和尚,社会才承认其成人,可以一星期返俗,也可以一年半年,也可以一辈子,还俗后才能够享有结婚权利。 这些出家的男孩子看上去年龄只在10岁左右,一脸稚气。</p> <p>对于贫穷家庭来说,孩子去当和尚,意味着能吃饱穿暖。</p> <p>缅甸有数千所佛学院,佛学院的僧人很多,排队一起吃饭也很壮观,领餐时他们会把袈裟紧实的裹住肩膀,代表对佛主布施的重视与感恩。</p> <p>僧人们托钵赤脚乞食,12点前吃完,严格执行“过午不食”。</p> <p>在缅甸,僧侣的考核制度最为严格,通过律藏测试的人,称为持律者,三藏全部通过的人,称为三藏师,这是缅甸僧侣的最高荣誉。我终于明白,唐僧为什么称为“”唐三藏”了!</p> <p>缅甸男女是不平等的,女人的衣服严禁晾在在头部以上高度,忌讳和男人的衣服凉在一起,就算出家,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因为男人出家当和尚还可以还俗,还俗后可以酒照喝,肉照吃,媳妇照取,而女人一旦出家当了尼姑,则终生不能还俗,只有孤苦伶仃,伺候佛主一辈子。</p> <p>缅甸男人一般是不穿裤子的。</p><p>超过80%的男人下身都穿着纱笼,当地人叫“隆基”,隆基制作十分简单,就是用一块长方形的布围在身上,在腰间打个结,就像我们中国女士的筒裙一样。走在街上,到处可以看到穿着各种不同颜色裙子的男人,看上去也挺养眼!</p><p><br></p> <p>我们的导游,缅甸第三代华侨。</p> <p>在缅甸的集市或街边的地摊上,到处都在卖一种用淡黄色树枝(香楝树)磨成的粉,叫木香粉。将木香粉加水搅和成透明状,可涂抹在全身和脸上。缅甸女人不论老幼美丑,不管已婚未婚,都会在脸上涂抹这种芳香的木粉。据说这种木头和水磨出的液体可以防晒、防蚊虫咬,美白、防止粉刺,保持皮肤嫩滑细腻,是廉价的、绝对的天然护肤品!</p><p> </p><p> </p> <p>在缅甸的街头上很少有有高楼大厦,马路并不宽敞,大部分汽车是中国淘汰下来的二手车(至少在我去时是看到的是这样),通讯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看上去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缅甸人一心向佛,世世代代,恒古至今,因此,他们的内心是快乐的,脸上带着微笑和祥和。</p><p> </p><p><br></p><p><br></p><p><br></p><p><br></p> <p>  </p><p> 短暂几天缅甸之行,走马观花,甚至是坐车观花,但却留下了深刻印象,似乎对心灵是一次净化。</p><p> 缅甸,一个尊重僧侣,闲适幽静的国度,一个凡人心灵的栖息地,你可以放慢脚步,静静地体会历史的沉淀,文化的熏染,信仰的力量,感受来自佛教之国所带来的心灵的荡涤。</p> <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