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望 南 台 六 十 年

龙的传人(曙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引 子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2017年春节,邀得同学张庆浚、权孝纯、刘宝成等,回到魂牵梦绕、阔别五十多年的抚顺南台小学。我们踏雪在校园中漫步,仔细寻觅着当年的青葱踪迹,渴望找回往日那些美好时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之后,我们把酒叙旧,开怀畅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此时此刻,一个感念瞬间像泉水般湧上了我的心头,何不用文字记录下小学校园时代的悠悠往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水调歌头.重访南台小学》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杨 曙 群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阔别五十年, 邀友小学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足蹬故土一瞬,不禁忆当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朗朗书声伏起, 嬉戏穿梭腾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最美少儿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忽想师恩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此刻泪如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朔风紧, 鲜旗猎,绪如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青衿壮志难释,一晃古稀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觅得同窗知己, 重访旧时踪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愉悦似童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高举杯中酒,忘形歌舞筵。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b><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读《回望》之感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张 庆 浚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阅读了曙群的《回望》之后,感触颇深,激发了我对校园往事的回忆,即兴和诗一首,以表我对老同学曙群的深切敬意。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曙群文章, 南台旧事。 一首同学赞歌,夜无眠,思千绪, 唤醒无限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老师,教做人,授知识,修炼品行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同学,春夏秋冬,朝夕相伴, 山岗池塘, 嬉戏欢乐,友谊植根泥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劳动,辛苦耕耘,播撒欢乐,满载丰收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聚会,不远万里,听从召唤,同窗情意难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串联,人虽小,本领大,同学愿望终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文革,千里越,徒步行,少年谱写新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岁月,六十余载,时光荏苒,往事如梦,生命如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何日再相聚,载歌载舞,高举杯中酒,共祝友谊天地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读《回望》随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林 慧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中秋夜,月满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忆儿时,事如烟。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少年郎,读书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同窗情,师生谊。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六十年,铭心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读老同学诗文有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刘 宝 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一篇《回望》思绪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二首赞诗难入眠。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历尽仓桑六十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又揽同窗别梦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同学少年开笑颜,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天真无邪在眼前。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夕阳正红共勉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老骥伏枥正当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 2021年7月28日相聚在抚顺桃源新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第二次聚会全体留影,抚顺市政协会议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第三次聚会,辽宁铁岭柴河水库全体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第五次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2017年春节回访抚顺南台小学校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 中间为本文作者杨曙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二排左起第八位是杨秀峰校长,二排左起第十一位是赵孝老师,四排左起第一位是王洪友老师,四排左起最后一人是陈大元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谨以此文献给与我同窗2192天的南台小学65届5班全体同学!</b> <b> </b></p><p class="ql-block"><b>同窗共读整六载 儿时欢乐铭心怀</b> </p><p class="ql-block"> 1960年暑期结束,开学伊始,抚顺市新抚区永安台小学(南台小学)校园中,迎来了两个从山下民主小学调整过来的一年级新生班~~1年4班和1年5班 </p><p class="ql-block"> 当时,南台小学、北台小学和实验小学(市中心小学)同属于重点学校。 </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和现在一样,也是分学区的,并且有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之分。与普通学校相比,重点小学在经费拨付、师资配备、校舍建设方面都优先一些。 </p><p class="ql-block"> 这群可爱的小孩,能从民主小学整班调整到南台小学,是非常幸运的。 </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家长,都十分高兴和自豪,能在一个相对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那是十分幸福的。 </p><p class="ql-block"> 从此,他们在老师们的精心哺育与呵护下,在南台小学度过了六个春秋冬夏、2192天,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做人。 </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b><b style="color: rgb(1, 1, 1);">让我们一起乘着穿越时空的列车,去重温那2192个美好时光吧!</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这里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b>  首先 让我们永远铭记哺育我们成长,向我们传授知识,教我们如何做人的老师们,他们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孙老师: 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1~2年级)</p><p class="ql-block">孙鸣岐老师: 我们的第二任班主任(3年级)</p><p class="ql-block">刘淑娟老师: 我们的第三任班主任(4年级)</p><p class="ql-block">赵孝老师: 我们的第四任班主任(5~6年级)</p><p class="ql-block">陈大元老师: 我们的音乐、美术老师</p><p class="ql-block">孟庆庚老师: 我们的体育老师</p><p class="ql-block">刘树顺老师: 我们的体育老师i</p><p class="ql-block">杨永峰老师: 我们的老校长</p><p class="ql-block">侯莲云老师: 我们的大队辅导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南台小学60级5班学生名单</b></p><p class="ql-block">徐 华 赵抚生 赵贵新 赵忠平 </p><p class="ql-block">赵维君 王谦德 王晓杰 王国风 </p><p class="ql-block">许 彬 权孝纯 白凤歧 白克勋 </p><p class="ql-block">刘宝成 张庆浚 张作斌 梁海波 </p><p class="ql-block">夏士峰 陆一定 胡一明 孙 強</p><p class="ql-block">刘延忠 李 涛 李景敏 何晨明 </p><p class="ql-block">杨秉松 杨曙群 莢文昌 舒力宁 </p><p class="ql-block">袁力剑 王家华 林 茹 鲁亚光 </p><p class="ql-block">王云华 张淑秋 岳莲荣 张凤英 </p><p class="ql-block">柏树清 赵桂香 石为明 唐丽萍</p><p class="ql-block">鲁桂芹 刘慧敏 李雅君 胡金霞 </p><p class="ql-block">程慧平 张 莹 孙锡萍 金 颖 </p><p class="ql-block">李 輝 梁雪梅 裴双全 康福琴 </p><p class="ql-block">张 敏 张 敏(小) </p><p class="ql-block">(其中徐 华、鲁亚光、权孝纯、何晨明、张作斌、张敏(大)等同学已经作古,遗憾的是我们班没能留下一张毕业合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当年为同学服务的班委会</b></p><p class="ql-block">班 主 席:王家华 中队长:鲁亚光</p><p class="ql-block">学习委员:路一定 </p><p class="ql-block">组织委员:杨曙群</p><p class="ql-block">体育委员:孙 強 权孝纯 徐 华</p><p class="ql-block">文艺委员:金 颖</p><p class="ql-block">生活委员:胡一明</p><p class="ql-block">小队队长:赵贵新 赵抚生 张 莹 林 惠、鲁桂芹等。 (记得林惠原来的名字叫“林茹"后改名为“林惠"。'惠`比较大众化,而'茹`字比较雅致、柔和一些。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位著名播音员也叫"林如“(谐音),她的女儿好像是现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王雪纯“)。 </p><p class="ql-block"> 王家华还是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员 </p><p class="ql-block"> 学习委员路一定。人很聪明,学习好,反映敏捷,负责收发作业,考试卷子等,有时还帮助老师批卷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发卷子时喊到:“徐华,恭喜你!又得了一个大鸭蛋,鸭蛋吃不了,给我一个不行吗”?惹得全班大笑。 </p><p class="ql-block"> 组织委员杨曙群。负责把同学要求加入少先队的申请书交给班主任老师,然后中队长鲁亚光定期组织召开中队委员会,讨论上报一批同学加入少先队,说是中队委员会讨论入队,实际全是老师说了算。 </p><p class="ql-block"> 体育委员负责课间操站队,喊口令叫排,体育课取送体育用具和器材。三年级以前体委是孙强,他转到站前小学后,权孝纯是体育委员。四年级时,徐华留级(现在人性化的称呼叫延长学时)来我们班后,他五年级时当上了体育委员。 </p><p class="ql-block"> 文艺委员金颖。主要是课堂上或演出合唱时负责起歌打拍子。 </p><p class="ql-block"> 生活委员胡一明。组织各小队轮流清扫教室及室外分担区的卫生。冬天下雪时,学生自带锹镐,铲除迎宾路上的冰雪路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南台小学原来全称为“抚顺市新抚区永安台小学"。始建于1957年,是由一座工厂厂房改建的,1997年正式更名为“抚顺市新抚区南台小学”。2017年是南台小学建校6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3年级时,我们班曾在这座深灰色校舍里面上过课,4年级后就在台下红房子里面上课了。6年级搬到了新建的红楼三楼西南角教室上课,刚搬入时冬天没暖气,生炉子取暖现存的教学楼应该是改建装修后的原来红楼框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 三年级语文课本</span></p> <p class="ql-block"> <b>我 们 的 小 孙 老 师  </b></p><p class="ql-block"> 小孙老师叫孙秀兰。是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由于我们班三年级时,又换了一位40多岁的老师,也姓孙。大家为了便于区分,就分别称她们为小孙老师和大孙老师。</p><p class="ql-block">  小孙老师很年轻,20多岁,人长的也很漂亮,个子不高,留着两条过臀的长辫子,为了讲课方便,常常把两条辮子在辫梢处系在一起,天热就盘在头上,显得洒脱干练。 </p><p class="ql-block">  她态度和蔼可亲,脸上总是代着美丽的笑容。我们五班是学校出了名的淘气班,课堂上,一些顽皮的男生,可能是看她年纪轻,就不服管,一会儿在她身后揪一下辫子,一会儿作个鬼脸,弄的她哭笑不得。  </p><p class="ql-block"> 后来,三年级一开学我们班就换了大孙老师。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见到小孙老师。也许是调到别的学校去了。现在算起来她应该有八十岁了吧。一别就是60多年啊!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梦见了小孙老师,披着一头秀美的长发,身着一袭翠绿色的纱裙,飘到我们眼前。还是那张圆圆的、白白的娃娃脸。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样,年轻貌美,艳丽如花。  </p><p class="ql-block"> 她用细细的、甜甜的声音问我们:“同学们!你们都好吧?真的很想你们,都已经是儿孙满堂了吧?祝你们幸福呀!"说完手臂轻轻一摇,像天使一般飞走了。  </p> <p class="ql-block">   <b>我 们 的 大 孙 老 师     </b></p><p class="ql-block"> 大孙老师叫孙鸣岐,40多岁,大眼睛,皮肤有点微黑,留着及肩短发,有时崩着个脸,带着几分师道的威严,有时又笑容可掬的像慈母一般,关爱着班里每一位同学。  </p><p class="ql-block"> 她讲课时,声音高亢有力,特别是上语文课,朗读课文时,阴阳顿挫,声情并茂,深深地打动看每一个孩子幼稚的心灵,让我们受益非浅、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记得大孙老师开学给我们讲的第一课是《夏天过去了》,课文内容是以一名小学生口气写的暑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诗歌。  </p><p class="ql-block"> 大孙老师首先在讲台上高声而舒缓地朗诵了课文: “夏~天~过~去~了,可是~还叫我~十分想念~那些~可爱的早晨~与黄昏”……。  </p><p class="ql-block"> 她那铿锵有力,气宇轩昂的神态,俨然像一位站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讲台下同学们听着她绘声绘色的演讲,完全被迷住了。这哪里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简直就是一场激越灵魂的诗歌朗诵会。</p><p class="ql-block">  她的家离学校很近,就住在原日本大屋顶神社旁边。我们去过她家几次,住的是一幢别致的日本二层小独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南台小学校外山坡上有一个长长的阶梯,我们坐着阶梯扶手顺势滑下很刺激!至今中间的那根栏杆还是原来的(图中为本文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b>刘 淑 娟 老 师</b>  </p><p class="ql-block"> 刘淑娟老师是我们读四年级时,接任我们班主任,也是我们5班第三任班主任老师。 </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个子很高,大约1.68~1.7米左右,长瓜脸、大眼睛,烫着一头披肩大波浪卷发,脸上有时还拍些胭粉,塗点口红。</p><p class="ql-block"> 夏天穿着面料考究的布拉吉,脚蹬一双红色皮凉鞋,冬天穿一件兰灰色呢子大衣,围着一条长长的深红色围脖,有时还把大衣领子竖起来,这种打扮,在那年月是相当时髦了。 </p><p class="ql-block"> 听说她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处了个对象在外地工作,总想随对象去外地,因此工作不大安心,给我们上课时也不在工作状态。上课后,开始讲十几分钟课,接着,就布置大家翻开课本到第几页,从某段至某段开始大段的默写课文或做试题。 </p><p class="ql-block"> 然后,刘老师就坐在角落里,有时掏出一枚小圆镜子,对着镜子描眉塗红的,有时全神贯注、若有所思的奋笔疾书,后来同学们发现,她可能是在给对象写情书。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李涛和赵忠平上学时又迟到了,刘老师就让他俩在教室前面罚站,两人在前面挤眉弄眼的做出各种怪态表情,逗得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刘老师气得没办法,只好把他俩撵到走廊里继续站着。 </p><p class="ql-block"> 这两个活宝就一会儿敲敲门,一会儿捏着嗓子喊:“我是杨永峰校长,来听课来了"。 </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一开门,他们俩一溜烟跑掉了。 </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走廊里又传来了李涛模仿敲鼓的喊声:“噔!噔!噔吧啦噔!噔吧啦噔“! </p><p class="ql-block"> 接着赵忠平又拉长声音喊到:“噔吧啦噔!邓~梅~剑!邓~梅~剑”!(邓和噔谐音) </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大家听着好像他们俩是在模仿敲鼓的声音,之后,又好像在喊一个姓邓的人的名字。 </p><p class="ql-block"> 此时,刘老师的表情十分难看,一双大眼睛瞪的更圆了,猛然开门追了出去……。 </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家才搞清楚,二个活宝在走廊里喊的叫“邓梅剑"的人原来是刘老师的男朋友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刘老师给男朋友写完情书,让一名女生给投送到迎宾路商店门前邮筒里,被李涛抢过来一看,信封上写着“邓梅剑收"字样。</p><p class="ql-block"> 李涛一猜可能是刘老师给对象的信,于是记在心里,接着二人就上演了前面那场模仿打鼓声,喊出邓梅剑姓名的闹剧。 </p><p class="ql-block"> 之后不久,无限思念郎君的刘老师就调走了,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p><p class="ql-block"> 往事悠悠,岁月如歌。我们那亲爱的大美女刘淑娟老师,如今也应该是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了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土建小学旧址,我们常在山上与土建学生们打石头仗玩</span></p> <p class="ql-block">   <b>赵 孝 老 师</b> </p><p class="ql-block"> 由于五班这个淘气班很难管理,先后气走了好多老师,在全校名声大振。</p><p class="ql-block">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学校派来了以严格出名的一位男老师一一赵孝老师。也就是我们的第四任班主任老师。 </p><p class="ql-block"> 赵老师是个高个子,红红瘦瘦的脸上架着一付白框眼镜,平时说话还比较和谒,像父亲一样慈祥可亲。但是一发起火来眼睛瞪的溜圆,脸和脖子红的像一只准备斗架的火鸡,看起来很是吓人。</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他批评张作斌,一面生气的问话,一面握着拳头,用突出的中指使劲敲着张作斌的胸脯嘭嘭直响。 </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被敲的太痛了,突然间,张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一个高儿蹿起,一巴掌打在赵老师脸上,把赵老师的那付白框眼镜打的“嗖“的一下飞到地上。</p><p class="ql-block"> 全班同学看的瞠目结舌,愣了好半天。学生给老师一个大嘴巴,在那个师道遵严的年代,简直是大逆不道呀!好在赵老师必竟是个男人,这事儿没有往学校教导处捅,不然,张作斌非被学校开除不可。 </p><p class="ql-block"> 到了六年级,同学们就和赵老师相处的很融洽了。徐华、刘延忠等人与赵老师处的像哥们儿一样,有说有笑。 </p><p class="ql-block"> 1967年,刘延忠参加工作,到四川省重庆市煤矿安全仪器厂当徒工。欢送他的几位同学到亚洲照相馆拍照留后,</p><p class="ql-block"> 就一起去了赵老师家,看望他并向他道别。赵老师家住在第四医院对过,那时,好像师母生完孩子刚满月,赵老师与师母向刘延忠一番千叮万嘱之后,一直把我们几个送到搂下。 </p><p class="ql-block"> 我们毕业离校后就各奔他乡,文革中,赵孝老师当了南台小学的校长。</p><p class="ql-block"> 1990年,我们66届5班举行联谊会,有幸请到了已经退休在家的赵孝老师,与之欢聚一堂,共叙当年的师生情谊。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当年南台小学附近幸福楼旧址,夏士峰家就住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 1, 1);">陈 大 元 老 师  </b></p><p class="ql-block"> 陈大元老师个子不高,圆脸小眼睛,鼻梁上架着一付高度近视眼镜,虽然颜值不算太高,但多才多艺,喜欢踢足球,吹口琴、弹风琴、唱歌、画画等。 </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给我们上过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 </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上音乐课,他边彈风琴边唱歌,一曲《松花江上》高亢而悲壮,委婉又凄凉,把同学们唱的热泪盈眶,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东北沦亡,学子们四处流浪的年代 。 </p><p class="ql-block"> 接着陈老师又唱了一首歌唱家乡抚顺的歌曲《我站在高尔山上》。 </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我们是第一次聆听,歌词很简单,曲调却很优美。歌词至今还有点记忆,大至内容是: “我站在高尔山上,遥望着我的家乡,浑河流水,奔向远方……。 </p><p class="ql-block"> 那时是国家大唱革命歌曲的年代,许多歌曲至今记忆犹新。《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我为祖国献石油》等都充分表达了人们奋发向上、斗志昂扬的心声。 </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少儿歌曲也是丰富多彩,悦耳动听,如《快乐的节日》.《让我们荡起双桨》 有一首音乐课时教的少儿歌曲内容及音律至今还在我脑海中飞扬着。 </p><p class="ql-block"> 歌词第一段是:“队鼓咚咚咚!铜号哒哒哒!我们迎着春风,去给山岭画画,山上种棵树,山下种葵花,引一条泉水,从山上流到山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首歌是在当时红房阶梯音乐教室学唱的,歌名好像是《我给祖国画画》,哪位同学记得歌名,请帮忙回忆一下。</p><p class="ql-block"> 那时光,学校每学期都要举行歌咏比赛,有一回歌咏比赛是在市人委礼堂举行的很隆重,我们班上台表演的曲目是合唱《歌唱王二小放牛郎》文艺委员金颖同学站在前面打拍子,给大家做指挥。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登台,同学们十分激动和紧张,一开始嗓音都变了调,唱完一段后就放松了下来。意气风发的表演到结束。中间的男女声二部轮唱,表演的也很成功。 </p><p class="ql-block"> 之后,权孝纯同学还上台表演了独唱《伟大的国家 伟大的党》歌词大意是:“伟大的国家 伟大的党 红日东升照四方 伟大的人民顶天立地 伟大的军队握紧枪………"。</p><p class="ql-block"> 唱的非常不错,后面结尾的高音还真的飚了上去,博得台下一片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这个台阶大家还记得吧?我们上下学常走,至今完好无损</span></p> <p class="ql-block">  <b>孟 庆 庚 老 师</b>  </p><p class="ql-block"> 孟庆庚老师是最早给我们上体育课的老师,个子很高,白白净净四方脸,留着一个当年很时兴的庄则栋式的球头,很提气。 </p><p class="ql-block"> 他给我们经常上的体育课就是爬绳科目,在校园内那棵大杨树枝叉上,垂下一根大约40mm粗的拔河麻绳,在麻绳的两处不同地方,用红油漆分别划二道标志线,让同学们手脚并用往上攀爬。 </p><p class="ql-block"> 男生手摸到高处的红线为及格,女生摸到低处红线为及格,男生大多数可以摸到高处红线,女生们虽然爬的满头大汗,但却有一多半摸不到红线,不及格。 </p><p class="ql-block"> 徐华是个体育棒子,他见孟老师不用脚徒手干拔了上去,自己也徒手拔了上去,下来后在大家的喝采中,显得有些洋洋得意。 </p><p class="ql-block"> 孟老师说:”就你能显大疤拉眼儿”。 他嘻皮笑脸的说:"除了咱俩谁也不行”。</p><p class="ql-block"> 在场许多男生都不服,老师就让大家试一下,结果有七、八个男生都干拔了上去。 </p><p class="ql-block"> 此刻,徐华没电了。孟老师用他的大眼晴狠狠地斜了他一眼:“哼!还体育委员呢?显摆什么,没啥了不起的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这里原来是抚顺西公园游泳池,每年夏天我们都泡在泳池里哦!</span></p> <p class="ql-block">  <b>那 时 的 文 体 活 动 也 挺 嗨</b> </p><p class="ql-block"> 那时侯,5班在年部虽然学习一般,但体育方面却很棒,各项体育比赛项目都很给力,打蓝球、踢足球、打抱球、乒乓球、田径运动会等,名次都在前面。 </p><p class="ql-block"> 其中体育棒子徐华,他虽然在学习方面很努力,考试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但是在体育方面,却充分展示了他的特有天份。在好多体育项目中,他都表现的相当出色。 </p><p class="ql-block"> 打抱球时,对方多狠的球他都能接住,手持球时,出手稳准狠,打的对方球员踉踉跄跄接不住球。年部抱球比赛的冠军,总是在我们5班与2班之间产生,5班胜多负少。 </p><p class="ql-block"> 后来兴起了打蓝球,我们5班同样是厉害我们班初次组队,就夺得年部冠军。 </p><p class="ql-block"> 主要队员是徐华、杨曙群、权孝纯、赵抚生、胡一明、刘宝成等人。 5年级时,5班曾荣获学校运动会班级团体总分第一名。特别是男子4X100m接力,冲刺时拉第二名有30多米,他们是徐华、杨曙群、权孝纯、刘宝成、张作斌等几个人。 </p><p class="ql-block"> 徐华、杨曙群曾经是学校田径队、蓝球队队员,曾经多次代表学校,参加新抚区举行的田径、蓝球等体育比赛。</p><p class="ql-block"> 记得学校发的校队运动服是大罗纹的面料,前面印有“南台“二个大字,衣缝里却有很多虮子,但那时当上校队的心情很爽。 </p><p class="ql-block"> 跳绳比赛时,徐华跳的也很好,他用一根约6mm粗细的红色橡皮筋,跳出了许多花样,一会儿单跳、一会儿蹬三轮、一会儿一个蹦俩的,把皮绳摇的嗖嗖作响,看的人眼花暸乱、目不暇接。 </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正是中国乒乓球运动逐步兴起的时期,我们学校的乒乓球运动也是风起云湧,方兴未艾。许多同学都迷上了乒乓球。 </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校只有一台木质球案,除了校队的人,一般人挨不着边儿,大家找个水泥台摆几块砖头当网,就打的挺来劲儿。 </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买不起球拍,就用三合板锯一个球拍对付玩,打球时咔啦咔啦响声很大,很费乒乓球儿,有个在三合板拍子上面贴一张胶皮,声音就小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权孝纯、李景敏乒乓球打的很棒,在年部也有一号,他们俩的球都攻势凌力,大板扣杀,颇有当年庄则栋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抚顺煤矿学院东操场,当时同学们常来这里踢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抚顺煤都宾馆(原国际旅行社)春天时我们常来这里后花园赏杏花</span></p> <p class="ql-block">  <b>那时边学边玩比现在学生轻松 </b>  </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高档次的玩具,但各种少年儿童娱乐活动却是多姿多彩。课间十分钟,大家也抓紧时间玩玩,撞拐子、骑马打仗、踢毽子,玩的惊天动地。 </p><p class="ql-block"> 说到踢毽子,高手还得是徐华,什么“踢踢颤颤,颤颤踢踢,踢奔儿踢打,踢踢打"。毽子踢的那叫一个哏儿。 </p><p class="ql-block"> 打拍(Pia)唧、弹瓶盖儿、钓鱼等,谁也比不过赵抚生,浑河边、北龙风是他常去的地方,用一个竹扫帚棍,绑一根线,大头针威个勾儿,上面粘点面,也能钓上鱼来。 </p><p class="ql-block"> 抚生弹瓶盖也是高手,一弹一个准儿,大马裤兜里,揣着许多从别人那儿赢来的汽水瓶盖,哗啦哗啦直响,走到哪玩到哪儿。 </p><p class="ql-block"> 男生抽嘎儿、玩火药枪;女生跳皮筋儿、跳房儿、打口袋、掇嘎剌哈儿。我们的童年乃至少年就是在这些古董玩具中走过来的。 </p><p class="ql-block"> 春意盎然时,你们去矿务局宾馆看杏花 </p><p class="ql-block"> 夏日酷暑中,我们到浑河浪涛中搏激流 </p><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日,他们上高尔山草丛捉蝈蝈 </p><p class="ql-block"> 冬季寒雪天,俺们下西公园大坡放冰车 </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国家号召人人除四害、讲卫生,小学生也行动起来,这个礼拜交30只死苍蝇、下个礼拜要二根耗子尾巴,搞得大家回家拍苍蝇、夹耗子忙得不亦乐乎。 </p><p class="ql-block"> 那时虱子是人们最头痛的吸血虫,干灭不绝,几乎人人都深受其害,灭了虱子,灭不了虮子,个别女生长头发上虮子长的像稻穗一样,有的男生短头发上也长虮子。 </p><p class="ql-block"> 可是七十年代后期,虱子突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连臭虫也销声匿迹了。奇迹! </p><p class="ql-block"> 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吃不饱,饿得难受,营养跟不上去,人们身体素质很差,各种传染病也肆虐流行,肝炎、肺结核、大脑炎十分猖獗,老百姓俗称“瘟大灾"。 </p><p class="ql-block"> 学校经常打针发药,一会儿说什么地方流脑死了多少人,一会儿说哪里霍乱军队封锁不让出来人,听了毛骨悚然,我们这茬多灾多难的孩子们,总算是熬到了今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原抚人民顺广播电台旧址(现在是新抚区委、区政府所在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抚顺工人俱乐部,学校经常组织在这里观看电影《小兵张嘎》、《鸡毛信》就是在这里看的,票价1毛钱。(拍于1964年)</span></p> <p class="ql-block"> <b>学习小组的故事(之一) </b></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学校发的课本,是全国统一编印的教材,封面上全都印有全日制课本字样,但是由于学生多,学校教室不够用,实际上却是二部轮流制。就是上半天课,上午上课的学生中午12点放学,中午的学生13点半上课,下午16点半放学。 </p><p class="ql-block"> 为了达到全日制教育要求,每个班级化整为零,成立了若干个学习小组。</p><p class="ql-block">‘ 每个小组3~5人不等,哪个同学家房子稍宽敞一点,学习小组就放在他家,离他家近的同学,早上8点半就到他家学习,组长领导大家写作业、复习课文等,结束后,10点半回家吃午饭,然后到学校上课。 </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上午上课,就下午2点~4点去小组学习。学习小组弥补了半日制的不足。 </p><p class="ql-block"> 我家也成立过学习小组,成员有徐华、张庆浚、权孝纯等5人,我们写完作业就在我家院里忘情的玩耍。玩得花样繁多! </p><p class="ql-block"> 张庆浚那时常戴一顶灰色前进帽、穿一件长长的黑色筒式夹克,脚蹬一双火箭尖皮鞋,手里夹着一个黑皮公文包,很神气。但是都挺肥大的,估计是他爸的行头。 </p><p class="ql-block"> 徐华就给他起了个绰号“资本家"。隔三差五就要捆绑批斗反动资本家,有时捆绑玩的过了,搞的庆浚哭笑不得。 </p><p class="ql-block"> 大家听说我们家煤矿学院校园里又大又好玩,有一天下午没有课,赵贵新等人突然领来了连男带女30多名同学到我家玩,大伙一看见我家门前的小山岗,像一群羊见了肥美的草原一样,撒欢扑向山坡。</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往山岗上的小日本遗留的大炮楼里钻;一会儿往大榆树上爬;一会儿到西校运动场踢足球,一个个跑的大汗淋漓,十分开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杨曙群家旧居(煤校南山小白房)。一度这里曾是许多同学经常来玩耍的据点,山上有座小日本二层大炮楼,我们常在那儿进行攻防战斗(打土了卡仗),一伙守炮楼,一伙进攻,进攻者冒着“土了卡”弹雨冲锋,攻上去者守炮楼,换下败者进攻炮褛记,以李景敏为首的那伙人,冒着彈雨进攻的最猛烈,他身先士卒,被打的满头大包,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总是佔据着炮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张庆浚家旧址,东七路圈楼。六十年代中期圈楼刚建完后,上面是住宅,下面一圈是副食品商场,很繁华热闹,当年,也是抚顺一道建筑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权孝纯家旧址(团市委后面),附近有一座灰色尖顶大教堂,时常听到教堂中传出低沉的钟声和唱歌声。</span></p> <p class="ql-block">  <b>  学习小组的故事(之二) </b></p><p class="ql-block">  四年级时,我到赵抚生家的学习小组学习。抚生家在南台合社附近住,一座二层日本小独楼住四家,一门二户。</p><p class="ql-block">  进门先换鞋,屋里左一个拉格,右一个拉格像迷官。他父亲是矿区一名工程师,很有名气。早年曾是一名抗联战士,被日本鬼子打散后跑回了家。</p><p class="ql-block"> 为此,文革中可能受到了很大冲击,全家也遭到牵连。  </p><p class="ql-block"> 学习小组中有徐华,好像还有在南台豆腐房旁边住的白凤岐、刘宝成等4人。  </p><p class="ql-block"> 抚生母亲是一位慈祥可亲的中年妇女她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家里穷,为了一口袋高粮米,就来到抚生家当童养媳。  </p><p class="ql-block"> 我还在徐华家学习小组呆过,徐华家好像七个孩子,他上面三个姐,下面三个妹妹  </p><p class="ql-block"> 他父亲也是个老抗联,个子不高,在矿务局机关工作,说话唠嗑一听就是一位很机敏干练的人。据说抚生老母亲如今90多岁了,还挺硬朗,他母亲在家操持家务,在居委会做点事儿,里里外外也很能张罗。  </p><p class="ql-block"> 徐华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在家里比较吃香,好吃好穿全仅他,他当年下乡回城后,在老虎台井下干掘进,腿砸断后,安排在老虎台医院护理队,溜溜达达很轻闲。  </p><p class="ql-block"> 2015年春天,我请他和几位别的班老校友在东公园一家火锅店小聚,他说鼻子难受,不能多喝酒,之后不久,就听宝成说他患鼻癌走了。可见人是多么脆弱。  </p><p class="ql-block"> 在权孝纯家的学习小组是时间最长的,他家住在老外贸公司附近。  </p><p class="ql-block"> 父亲叫权大满,在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  </p><p class="ql-block"> 母亲把家里打点的一尘不染,给我们倒水时用一把精制的朝鲜小铝壶,她总是对我们笑容满面的。感到十分温暖。 </p><p class="ql-block"> 我还在赵维君家学习过,组员是赵维君、李雅君、张凤英、杨曙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赵抚生家旧址(南台合作社附近),这离市委、市人大很近</span></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去抚顺县官山村的支农劳动</b></p><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下旬,刚刚升入6年级,我们5班通过鲁桂芹同学的亲属帮忙联系,组织了一次下乡支农劳动。一听说要去农村参加劳动,大家欢呼雀跃,高兴得够呛。 </p><p class="ql-block"> 那天,全班同学乘上了西行的“摩电"车,在终点站下车后,然后步行去石文公社官山村,那是我们第一次去抚南农村劳动,我们边走边欣赏公路两边的美丽景象, </p><p class="ql-block"> 秋日朗朗,正是东北农村收获的季节,满目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低着头、弯着腰,仿佛似一群羞涩的少女; 红扑扑的高粱,挺着胸抬着头,好像一群喝醉了酒的男子汉,简直美极了,好一派北国田园风光。同学们心情好的不要不要得了。</p><p class="ql-block"> 走了好长时间,我们的队伍终于到达目的地~官山生产队。</p><p class="ql-block"> 此时,生产队长和妇女主任等一干人物在村口的公路边,等着欢迎我们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进村后,大家几个人一伙被分派到老乡家住,我和杨曙群分到一对光棍兄弟家里住,虽然是一对光棍兄弟,但一进院子,里面扫的干干净净,院里的锄头等农具摆放的整整齐齐,走进屋里,炕上地下一尘不染,炕席抹的溜光,炕勤柜上被子叠的有楞有角。</p><p class="ql-block"> 两兄弟是生产队赶马车的车老板,很有能耐,农忙时,早晨4点钟就套车往市里送菜,队里人都高看他们一眼。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就参加了秋收劳动,具体是到河边一块地里拔花生,虽然,我们在课文《落花生》里,了解了花生是怎样生长的,但是一拔出来滴哩嘟噜一大串花生,还是很新奇。原来我们吃的喷喷香的花生是从土里埋着的,很有意思。</p><p class="ql-block"> 这样,我们一直拔了好几天花生,有的同学手磨破了,却没有叫苦,最值得自豪的是拔了这么多花生,我们谁也没吃一颗,严格执行了群众纪律,做到了秋毫无犯。后来队长也夸我们,你们虽然是孩子,但是很自觉,就煮了一锅花生款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专门安排一名大师傳给我们做饭,大饼子、小白菜豆腐汤,吃的好香啊!徐华与胡一明帮厨,负责给我们送饭。</p><p class="ql-block"> 几天的劳动虽然很累,但是我们能为农业生产做贡献,心中十分愉快。</p><p class="ql-block"> 临走时,生产队长说,你们上午就休息吧,上山采点儿山货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们高兴的飞奔上了山,山上的山里红、山梨、山葡萄、元枣子等着我们釆撷,正在我们采到兴头上时,山下村边公路上传来了汽车喇叭的鸣笛声。</p><p class="ql-block"> 大家往下一瞧,赵孝老师手卷成喇叭状高喊:“同学们!下山啦!接你们回家的汽车来了,抓紧下来,下雨就不好了”。 </p><p class="ql-block"> 虽然采了半书包,大家还是依依不舍地下了山,爬上了大解放卡车,一路上我们的心情像卡车一样飞扬,禁不住放声高唱:"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哈啊嗬咿,草原万里孕育着水肥牛羊壮……。</p><p class="ql-block"> 大解放卡车把我们拉到了学校附近,下车后,大家归心似箭,急忙背着自己的劳动所获~半书包野果,朝各自的家中奔去。(<b>张庆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学习雷锋好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  <b>去抚顺县会元公社的支农劳动 </b></p><p class="ql-block"> 1966年8月下旬,抚顺市的文化大革命刚刚拉开序幕。我们5班又组织了一次支农劳动。去的是抚顺县会元公社后安大队二队。 </p><p class="ql-block"> 由于不通公共汽车,市郊车每天只有一班次,老师决定大家徒步而去。</p><p class="ql-block"> 从市内到后安走了不到两小时,到村后队长和妇女主任开会欢迎我们,向我们介绍了农村的开展的四清运动和生产情况。 </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劳动任务是在已经快成熟的稻田里撸稗子,水稻成熟季节,田里的水就放干净了。田里较硬,穿着鞋干活就可以。 </p><p class="ql-block"> 稗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杂草,稗子籽儿不撸干净,收割后混进大米里虽然也能吃,一是口感不好,二是黑稗子籽儿不好看,影响卖价,所以收割前必须撸净它。 </p><p class="ql-block"> 妇女主任领着大家干活,她一再强调,大家不要图快,一定要撸干净,稗籽儿也尽量不要撒在地下,不然明年地里还会大量长稗子。大家听了之后十分认真,唯恐撒籽儿。 </p><p class="ql-block"> 一来二去,徐华与妇女主任就唠熟了,无话不说,从农村谈到市里,临走那天妇女主任送我们到村口,我们走出好远,她还站在那儿望着,向我们摆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抚顺日报社旧址,赵维君家曾经住在附近</span></p> <p class="ql-block"> <b>起 外 号 的 故 事  </b></p><p class="ql-block"> 徐华来到5班后,绐大家带来了不少欢乐。他既是一个为人热情开朗的老大哥,又是一个大家喜欢的大活宝。   开玩笑、逗屁嗑什么事都拉不下他。他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给许多同学起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外号:如小耳朵、眯眯眼儿、大傻子、胡芦头、大鼻涕、大嘴儿、兜风耳儿、大埋汰、秦国理屁、陆定一、资本家等。当年有的被起外号的同学不高兴,但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  </p><p class="ql-block"> 现在提起这些起外号的故事,没有其它意思,大家同学一场,都是缘份,也就是供大家消遺乐呵一下,至于说的是谁,大家也没有必要认真地去对号入座了。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鲁亚光家,东一街(拍于1964年)</span></p> <p class="ql-block">    <b>巧 遇 张 庆 浚</b>     </p><p class="ql-block"> 2016年10月,我和老伴去湖南张家界旅游,返回大连时飞机经停南京只有40分钟,到侯机厅正在流览一个广告牌时。 </p><p class="ql-block"> 忽听有人喊我的名字:“杨曙群“是曙群不"?  扭头看,一个人笑容可鞠地向我走来,定晴一瞅,立马认出是张庆浚!  </p><p class="ql-block"> 一阵客套寒暄后,得知庆浚也是和老伴来南京游玩之后,乘飞机回大连,这才知道他也在大连看外孙,并且有好几年了。 </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们在大连聚了多次,两个老同学喝到微醺时,回忆起50多年前的往事,当说到学习话题时,我说记得三年级学过的语文书,有一篇课文叫《夏天过去了》至今我还能记住前面的许多内容。并背了一小段。  </p><p class="ql-block"> 张庆浚说:“他也记住四年级的一篇课文叫《手拍胸膛想一想》”于是他就大段的背诵了课文,没想到他背的相当流利、可以说滚瓜烂熟,的确记忆力惊人,难以置信。  </p><p class="ql-block"> 下面把庆浚熟背的这篇课文全文复制如下,供同学们欣赏回味,不知各位有无印象。 </p><p class="ql-block"> 《手拍胸膛想一想》</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七年冬天,农村里展开了大辩论。在一次辩论会上,农业社有个社员要退社。这时候,一个白发的老贫农站起来,</p><p class="ql-block"> 手指着他说:“老弟呀,你忘本啦!”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莫嫌老汉说/话罗嗦。你钱大气粗腰杆壮,又有骡马又有羊。入社好像吃了亏,穷人沾了你的光。手拍胸膛想一想,难道人心喂了狼!老汉心里有本帐,提起帐来话儿长。地主逼租又逼债,担起儿女跑关外。你爹你娘来逃荒,一条扁担两只筐。你那时饿得像瘦猴,三根筋支起一个头。天下穷人心连心,收留你家在咱村。一场春雨满地新,来了亲人八路军。斗争地主把地分,你爹当上农会主任。他打土匪挂了花,咽气时候跟我说了知心话。“我不长命没福气,孩子们赶上了社会主义。”哪想你这阵有了钱,入社脚踩两只船。棉花脑瓜豆腐心,跟着富农瞎胡混。他说是灯你就添油,他说是庙你就磕头。农业社里千般好,你跟富农往哪里跑?你粮食吃在肚皮外,又换酒肉又倒卖。想囤下粮食当粮商,撑死你一家饿死一方。人心不足蛇吞象,好了疮疤忘了伤。千亩地里一棵苗,合作社是咱宝中宝。党的话你要听清,心里就象掌上灯。你擦亮眼睛仔细看,觉悟回头当社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2017年3月大连海军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2017年3月大连樱花沟</span></p> <p class="ql-block"> <b>五 次 同 学 聚 会</b>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1960年入学到现在有57年了,从1967年正式离校分手至今,也己经有整整50年了,据初步统计,分手后这50年间,我们5班大聚会有5次。小聚会就无法统计了。  </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大聚会是1971年,发起人是徐华、杨曙群。那时有人去了农村,有人进了工厂,有人当了兵,由于比较分散,加上通讯手段不好,靠传口信方式通知,大约来了30来个人,大家先是在东公园里玩了一圈,然后在公园东门里的饭店吃的午饭,由于没有相机,没留下照片。那时还不时兴聚会。  </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大聚会是1991年9月1日,发起人是徐华、杨曙群、袁力剑等人,大约30来人,地点是抚顺市政协会议室,有幸请来了已退休在家的赵孝老师,并和大家一起留下了宝贵的照片。  </p><p class="ql-block"> 第三次大聚会是1992年7月21日,发起人是张庆浚、杨曙群。张庆浚出车请大家到铁岭清河水库乘游艇、吃河鱼,30来人痛痛快快玩了一天。  </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大聚会是1993年秋天,发起人是张庆浚、杨曙群。大约来了20人,张庆浚在望花三环宾馆设宴款待了大家,之后还在歌厅放声高歌,大家很是尽兴。  </p><p class="ql-block"> 第五次大聚会是2017年8月6日,筹备组成员是王家华、王云华、张莹、张凤英、刘慧敏、李景敏、张庆浚等人。5班30来人在会元一个渡假村畅饮了相聚酒,还回到阔别50年的校园中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李雅君同学专程从安徽滁州赶回抚顺聚会。同学们畅谈50年存在心中的记忆,释放憋在肚里的千言万语:“还想再活50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欢送刘延忠去重庆当工人前排左起 : 赵贵新 权孝纯 刘延忠 王国风 刘宝成,后排左起:胡忠民 杨曙群 郝建光 赵抚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二次聚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2017年春节抚顺东四路火锅店</span></p> <p class="ql-block"> <b>我们乘车去大连搞串联</b> </p><p class="ql-block"> 文革开始不久,大串联就开始了。虽然是不允许小学生出去,同学们还是千方百计张罗出去看一看,在省內走一下也行呀! </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家一商量,30来个人先坐火车跑到了沈阳,结果,办理取票时,一看我们是小学介绍信,不发票,怎么办? 张庆浚说,我小舅是沈阳体育学院的,我去找他看看能不能搞到票。</p><p class="ql-block"> 找到后一说情况,他小舅立马给了15张去大连的车票,拿回去后,徐华说,15张不够,还有15人既然来了,也不能回抚顺呀! </p><p class="ql-block"> 于是张庆浚又返回体育学院,要了15张票,大家一同高兴的去大连,进行了一次串联,终于实现了同学们串联的迫切愿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刘宝成家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刘延忠家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 <b>懵懂少年与文革(之一)</b> </p><p class="ql-block"> 1966年5月16日,中国大地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红色革命大风暴,这场红色风暴来的迅速,来的猛烈,让人们始料未及。  </p><p class="ql-block"> 风暴席卷了华夏大地的每一个角角落落,风暴荡涤了一切污泥浊水,风暴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灵魂深处。  </p><p class="ql-block"> 当然风暴也吹进了抚顺市南台小学这个原本平静的港湾,一些老师和高年级学生不安宁了他们跃跃欲试,蠢蠢欲动。  </p><p class="ql-block"> 我们5班迫不及待的率先举起了义旗,徐华、杨曙群、权孝纯等十几人,经过一番策划之后,成立了“疾风知劲草"战斗队,并搞串联。先后吸收了1班郝建光;吴明;4班胡忠民、张洪元等人加入了战斗队,缝制了战斗队旗、印制了“南台小学毛泽东思想红卫兵,疾风知劲草战斗队“袖标”。 </p><p class="ql-block">  同时取得了校内部分老师们的支持。据说当时抚顺市小学学生成立红卫兵组织的,南台小学是独一份,实际上我们还是一群懵懂少年,最大15岁,最小才12岁。 </p><p class="ql-block"> 成立了革命组织,就要有革命行动,就要“破四旧,立四新”。大家在一起商量如何开展行动时,有人说:"有一次,我跟老师取体育器材时,发现学校南面木板大仓库里有四旧物品”。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先从学校内部发起红色的革命行动。  </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是找到刘校长,指出学校有资产阶级的四旧物品,请领导允许我们去大仓库去搜查,开始,刘校长严词拒绝了。  </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串联了抚顺二中高中部的红卫兵组织来学校支援我们,在迫不得已情况下,刘校长才吩咐工友迟大爷打开了学校南面挨着抚顺日报社的木板结构的大仓库,一进大仓库,我们的眼睛就不够用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南台电车站,我们儿时常逃票去北龙凤老吊坑去溜车、钓鱼</span></p> <p class="ql-block"> <b>懵懂少年与文革之二 </b> </p><p class="ql-block"> 只见仓库里教学模型、体育器械、笔墨纸张堆的满满的,应有尽有。在仓库一个黑暗的角落,我们终于发现了要搜查的学校领导窝藏的四旧“证据"。 </p><p class="ql-block"> 一只小日本神社念佛用的大木魚,高约70公分,我们两个人使大劲才能抬起来, </p><p class="ql-block"> 一套小日本军官黄呢子战斗服,一双黑色高腰大皮靴,一把一米多长的小日本指挥刀,皮制刀鞘做工十分精美,刀鞘上面镶嵌的黄铜饰物锃明瓦亮。</p><p class="ql-block"> 两副高级麻将牌,装麻将的牛皮盒十分考究,打开盒子,一堆码的整整齐齐的麻将展现在眼前,竹背象牙面,麻将牌打磨的相当光滑,一般老百姓人家是买不起的,看来也是地道的东洋货。 </p><p class="ql-block"> 这一搜查仓库行动,抓住了学校窝藏保留日本鬼子军用物品的“铁证“。 </p><p class="ql-block"> 学校领导解释说:“日本军服和东洋大战刀是五十年代从市军管会领来的,是搞文艺汇演时,演员装日本鬼子用的道具;木魚是公安局在清理附近的日本神社时,暂存到学校仓库里的;两副麻将也是神社送来寄存的。学校把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 </p><p class="ql-block"> 我们把这些“铁证”搬到一个教室里,郝建光从家里拿来一个相机拍照留存,保留学校窝藏四旧的证据,还组织校内学生来此参观,以显示我们辉煌的战斗成绩。 </p><p class="ql-block"> 后来这些物品除了战刀而外都送回仓库封存,那两副麻将要是放到现在,应该是非常值钱的宝贵文物了。</p> <p class="ql-block"><b> 懵懂少年与文革之三 </b> 后来,疾风知劲草战斗队在新建的教学楼三楼占据了一间教室,做为司令部,把二楼通往三楼的两个楼梯通道都用厚木板封死,留一个供人通行的小门。 </p><p class="ql-block"> 这样,三楼就形成了一个单独活动空间,不许外人随意上三楼。把笔墨纸张、油印机等宣传用品备足,从学校锅炉房运来了煤炭,安装了铁炉子取暖做饭,吃住在学校,便开始了所谓的革命活动。 </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因为原来的油印机过于破旧,买新的没钱,有一批宣传文化革命的传单,刻好了蜡板,无法印制出来。</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看见抚顺煤矿学校老大哥造反派办公室有好几台没启封的崭新油印机,我们去问他们借一台好不? </p><p class="ql-block"> 于是徐华等几个人就去了煤校借油印机,都是红卫兵,很热情接待了我们,一听说我们是小学生,就说:“你们小疙豆子造什么反,连蜡板都不会刻,借给你们也不会用,回家弹玻璃球玩去吧”!</p><p class="ql-block"> 碰了一鼻子灰,大家没办法了,有人说不行晚上给他们连窝端了。 </p><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天,到了后半夜,徐华、杨曙群、刘宝成、胡忠民等4人,悄悄的潜入煤校校园,用扒路撬开那个一楼办公室的窗户,别弯了铁栏杆,钻了进去。</p><p class="ql-block"> 这个红卫兵组织实力够雄厚,笔墨纸张应有尽有,卷柜中放着四台崭新的油印机和许多油墨盒。 </p><p class="ql-block"> 没由分说,徐华迅速拎起两台油印机说:”你们快点捧几盒油墨,拿几块钢板和卷筒蜡纸,赶紧撤退”! 我说:“干这么多,别整出事儿了"。 </p><p class="ql-block"> 徐说:“来一回不多干点儿,白来了,再说煤校比咱们小学有钱,怕啥"。</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家七手八脚的卷巴卷巴东西,钻出窗户,溜出了校园,第二天,郝建光见到这么多东西高兴的问:“哪来的"? </p><p class="ql-block"> 徐华十分自豪的说:“跟老大哥借来的,这下够咱们用一阵了“。 </p><p class="ql-block"> 权孝纯边刻蜡板边说:“这铁笔真好,钢板还带木头托板,用起来得心应手"。 </p><p class="ql-block"> 这件事是之后,我一直觉得很不安,我家就在煤校院里住,每次外出都要路过煤校教学楼,很忐忑。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假装路过那个办公室窗口,离得很远观察动静,但里边的人来来往往显得很平静。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 </p><p class="ql-block"> 我在1967年春天,就离开了疾风知劲草战斗队,回家当了逍遥派。 </p><p class="ql-block"> 后来徐华等人把革命组织搬到了抚顺矿务局暖气厂附近大楼的一个办公室里,最后坚持到1967年冬天。 </p><p class="ql-block"> 我们少年时代,朦朦胧胧卷入那场红色风暴的闹剧,至今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  <b>徒步一千六百里 我从抚顺到北京</b> (之一) </p><p class="ql-block"> 1966年11月,由于全国红卫兵的革命大串联,给国家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带来了巨大冲击,交通几近瘫痪。</p><p class="ql-block">√ 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全国的红卫兵,停止乘火车、轮船进行串联,要坚持在本地闹革命,确保国家急需的各类物资运输的畅通无阻。</p><p class="ql-block">‘ 于是大连海运学院的大学生红卫兵就发起组织了一支长征队,从大连徒步走到北京,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此举在全国上下引起热烈的反响,人民日报头版刊登了文章,称赞他们这一革命行动。 </p><p class="ql-block"> 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组织纷纷效仿。 我们南台小学疾风知劲草战斗队的战士虽然当时只有十二、三岁,但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计划来一次新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番准备,大家制作了一面特大红旗,上面用黄布缝制着“抚顺南台小学长征队”的字样,印刷了几百张红红绿绿的毛主席语录小传单,准备一路上宣传散发。 </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开介绍信时学校不同意,认为我们平均年龄才13岁,路上一但发生意外负不起责任,执意要去,必须要家长出具保证书,家长同意后,学校才给开介绍信。 </p><p class="ql-block"> 我请求当年在抚顺市委工作的父亲给我写保证书时,他以领导者的口气说:“现在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通知停止串联了,你们出去给国家出难题,我坚决不同意”。 </p><p class="ql-block"> 后来是我母亲瞒着父亲出的证明书。有许多同学的家长嫌孩子们小,怕路上发生意外没有同意。刘宝成因家长没同意没去成。</p><p class="ql-block"> 原来计划20多人的长征队,因家长阻拦出发时只有11人。这些人是徐华、权孝纯、胡一明、杨曙群、郝建光(1班)、王建苹(3班)、胡忠民(4班)、张洪元(4班)、吴明(3班)、刘敬宽(6班),还有一位6班的,好像是姓张,但记不清名字了。 </p><p class="ql-block"> 长征队出发的那天,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大家在学校操场集合,每个人跨着一个书包,背一个行李包,许多5班的同学和有的老师纷纷来为我们践行。场面很感人。</p><p class="ql-block"> 当南台小学长征队的大旗一挥舞起来时,我们这支小小少年组成的长征队,就雄纠纠的迈出了抚顺通往北京的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我们用了约10个小时走了近70里路,傍晚,我们到了沈阳农学院接待站,在一个大教室里住了一晚上。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走了20多里路,上午10点钟,便在沈阳大东区光陆电影院住了下来。高兴的逛了一天的沈阳城。</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便开始了每天平均80多里的艰难历程,最多时每天走12小时,走行100里。</p><p class="ql-block"> 长征路上,公路边每个村庄生产队都有迎接长征红卫兵的食宿接待站,吃饭每顿5分钱,4两粮票,啃苞米面大窝头,喝盐水白菜汤,到了县城吃饭就免费,只交4两粮票,有时还有白面馒头吃。晚上分派到生产队老农民家后。不管干净埋汰倒头就睡。</p><p class="ql-block">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走到天色漆黑,高强度行军,对初次上路只有13岁大小的孩子们来说,真是吃不消,几天下来,胡忠民因腿上有先天残疾,干啥跟不上队伍,只好从新民乘火车返回抚顺。 </p><p class="ql-block"> 权孝纯也因脚踝扭伤,在锦县、金城等车站,乘火车不停的倒短,提前在接待站等侯追赶上来的队伍,最后还是与队伍失去了联系,自己竟然乘车辗转到了北京。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真是垂炼人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由于我只背了一条毛毯,铺了没有盖的,盖了没铺的,只能与背着一床棉被的王建平搭伙,多亏了许多人家的老百姓看我们年纪小,特意把土炕烧的很热,才渡过漫漫的冷冬之夜。 </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天我们俩住在了锦西塔山村,我们宿在一位热心肠的大娘家,她看我们这么小就出来闯,很惊讶,很心痛我们,在火盆上为我们烤白薯吃,嘘寒问暖,把自己家的被子拿出来为我俩压脚,很感动人。</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集合出发时,先登上了很不起眼的塔山,来到塔山英雄纪念碑前,面对着塔山英雄纪念碑,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大家深深鞠了一躬之后豪迈地说:“塔山英雄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踏着你们的足迹,奋勇向前进"。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 柳树大街,冬天下雪后,我们就到这条街除雪。</span></p> <p class="ql-block">  <b>徒步一千六百里我从抚顺到北京 (之二) </b></p><p class="ql-block"> 我们长征中的一路上,走一段路程,就随时会遇到红卫兵的长征队伍,有学生、有工人、有大学的、有中学的,但就是没有看见小学生长征队,为此,我们也感到很是自豪。这次磨炼,对我的一生都受益非浅。 </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们走到山海关郊区时,正在休息,看见一支举着大旗的队伍健步走来,大旗上印着“唐山铁道学院长征队"字样。这些大学生队伍看到我们 </p><p class="ql-block"> 问:“你们怎么这么小,就敢长征,是从哪里走来的"? </p><p class="ql-block"> 徐华抢着说:“我们是辽宁省抚顺市南台小学长征队,这没啥了不起的,我15岁,还有12岁的呢“。 </p><p class="ql-block"> 那些大学生听后,感到十分惊讶说:“不简单!自古英雄出少年呀“。 </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番夸奖后,我们忘记了征程的疲劳,整理行装,疾步前进,恨不得马上进入北京城,马上见到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走到辽宁绥中时,由于长征队木制旗杆太长、太重,加上旗大招风,谁也举不动了,还有防身用的那把金贵的小日本大战刀,也没人愿意背了(开始都抢着背)。</p><p class="ql-block"> 经大家商量,干脆把旗杆扔了,进北京之前,再买一根小竹竿打着旗开进北京。日本大战刀从中间撅折,刀把的部分带40公分的刀刃,上面60公分刀刃另作一个刀把,这样把一个好端端的小日本指挥刀一分为二了。真可惜,留到现在还不值几万元? </p><p class="ql-block"> 队伍走到北京郊区通州时,看见一辆洒水车停在公路旁边,徐华上前打听问师傅距离北京还有多少里路。</p><p class="ql-block"> 师傅说:“如果徒步走的话至少得一天,你们这么小也敢徒步串联”? 听我们说是辽宁抚顺的小学生,立即说:“我这车是去北京拉大粪的车,不怕臭,你们上车,我送你们到北京天安门前“! </p><p class="ql-block"> 我们兴高采烈的爬上了大粪车,实际这辆拉粪罐车是因为要进北京的,所以洗刷的很干净,但是多少有点臭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站在大粪车上扶着栏杆,顶着首都冬天的寒风,像检阅军队一样,威武的开进了庄严的北京城。好心师傅一直把车开到天安门长安街上靠边停下,我们急忙下车千恩万谢地给师傅鞠了个躬。</p><p class="ql-block"> 望着天安门感慨万分、心潮湧动,1600里的路程,23天的日月星辰,我们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祖国的心脏~首都北京。 </p><p class="ql-block"> 到北京后,我们到红卫兵接待站,被统一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吃住。</p><p class="ql-block"> 地质学院食堂的伙食与我们在长征路上相比,真是天地之差,吃饭不花钱,交4两粮票就行,顿顿菜里有肉,白面馒头不限量。</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几乎天天到清华、北大等大专院校看大字报,听演讲、参加批判会,忙的不亦乐乎,确实是大开眼界,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 在北京串联了7天,之后听从中央文革的指示和劝导,乘火车胜利地返回了日思夜念家园~抚顺。结束了我们的长征岁月。</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b>珍贵的藏品 永远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 戊戌年春节过后,收到了老同学路义定发来的几张照片,点击放大仔细观察后,心中不禁一阵惊叹。</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几张照片分别为我们展示的竟然是我们永安台(南台)小学五十六年前的一张奖状和两张学习成绩操行通知单。这些物品对我们南台小学的人来说,显得是猕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张照片是优秀学生奖状。是1963年6月1日由抚顺市新抚区教育科(局)与新抚区团委,共同颁发给我们班路义定同学的。由此可见路义定同学当年曾被评为区级优秀学生。根据推算,应该是我们上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事情。班主任是孙鸣岐(大孙老师)。</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二张照片是当年学校发给路义定的学生成绩及操行评定通知单。从学习成绩上看全是5分。操行评语也很高。不足之处是"工作不负责任,团结同学差,希望在假期把学习小组领导好"。时间是1962年7月,班主任栏盖章依稀可辩是孙秀兰老师。这应该是二年级的通知单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张照片也是学校发给路义定的学习成绩操行通知单。这是三年级时的通知单。由于学习科目有所增加,课业负担加重,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全是5分了。有4分的,还有3分的(自然课)。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学习成绩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操行评语对他的评定也是很高。缺点是上课有时小声说话。写作业时站着写(这可能与他当年的个头有关)。班主任盖章栏是"孫鸣[]",第三个字没有印上。应该是大孙老师孙鸣岐。家长盖章栏是"路奎[]"第三个字也看不清。应该是路义定父亲的印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我们南台人来说,有人能把这么珍贵的物品收藏了近60年,真是奇迹呀!可见老路对那段往事同样有着依依难舍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时,他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头脑聪明、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秀。是班里的学习尖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霸”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节前,听说我回抚,老陆做东,邀我和几位儿时同学欢聚了一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席间,大家唠起闲暇时的爱好,老陆直言道,我没事儿时就是个”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起打麻将,许多人都知道,老陆的确是高手。张儿掐的精准,牌打的利索,可谓"炉火纯青"。赢多输少,有时常常是"三国归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没想到,这位惜日的少年学霸,六十年后成了老年"麻霸”。这也是一种人间的乐趣吧?但千万要注意身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老陆成了什么院士或国家领导人之类的名人,他珍藏的这些个物品恐怕早进了国家级展览馆了。真可谓:"无价之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上面这些物品是一种正能量的精神财富,应该让更多的校友看一看。更应该让再校生看一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遗憾的是我们的母校没有校史展馆。在网络上竟然也点击不到我们母校南台小学的网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实际上,当年的永安台(南台)小学陆续湧现出许多知名校友。推介优秀校友,是激励和引导再校生发奋读书的十分有效途径。可惜母校没有利用好啊!这是我们抚顺教育始终落后于外地的原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差不多六十年过去了。如今我们都已是白发苍苍、儿孙绕膝的老者,但每每提起儿时的往事,却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一场场、一幕幕,虽然其间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却是让我们魂牵梦绕,难以忘却,它仿佛是发生在昨天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同学们!朋友们!闲暇时,让我们一同继续珍惜和回味那个同窗共读的美好年代吧!&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西公园烈士纪念碑,我们每年清明节都来祭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美丽的东公园,逃票翻墙去玩是常事,但心里还是很忐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站前广场(拍于196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抚顺百货大楼据说是当年东北地区建筑面积最大的商店,刚刚盖完时,我们还去那里参加研磨大理石扶手的劳动。第一次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感到很光荣。(1964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抚顺北台室内游泳池,冬天,我们常来此游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抚顺南站地区航拍图。我们5班70%的同学就居住在图中红线圈划的地方。杨秉松、陆一定、鲁桂芹、王家华、胡一明、赵贵新袁力剑、金颖、王晓杰等都住在这一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杨秉松家开了一个茶馆叫“迎春茶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路一定母亲操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大嗓门儿,是个街道居委会干部; 工作积极肯干、任劳任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胡一明家住的是二楼,木头楼梯、木地板,冬天屋里生了一只取暖铁炉,平时炉盖上坐着一把水壶,他母亲文文静静的先笑后开口说话,胡一明的长相性格很像他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袁力剑父亲修表手艺很高,在抚顺有一号,许多老师求他父亲修过表、擦过油泥。</span></p> <p class="ql-block"> <b>后 记</b></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过去了,想当初,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在一起度过了最纯洁、最浪漫、最天真无邪的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操场上、教室里,嬉戏逗乐的欢笑声,犹响在耳畔;校园西边的那个硕大的老杨树下,同学们看书学习的身影至今还历历在目。 </p><p class="ql-block"> 将五十七年的往事一幕幕再次回放,有多少难忘的情景还栩栩如生: </p><p class="ql-block">有同学们孜孜不倦认真学习的身影; </p><p class="ql-block"> 有顽皮淘气的同学制造恶作剧而弄得教室里哄堂大笑的情景; </p><p class="ql-block">有上课看小人书,被老师收去而敢怨不敢言的难看表情; </p><p class="ql-block"> 有考试得了5分,受到老师的表扬而欣喜自豪的傲气神态。 </p><p class="ql-block"> 这一幕幕都是那么记忆犹新,已在我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p><p class="ql-block"> 我仅凭个人的记忆,记录下我们过去的学习与生活片段,实际上,我心中还有很多故事没有写完,留做日后再叙吧!就先写这些供老同学们欣赏,写的不好,也不一定准确,望各位加以指正和谅解,以便订正。 </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已经是白发满头,儿孙绕膝的老者了,现在社会上,劝慰人生的哲理和养生经甚多、铺天盖地、目不暇接。 </p><p class="ql-block"> 怎么劝慰和养生,但人总是要去的。 一句话:按自己的意愿过好自己的余生。 同学们! 再过50年,我们再相聚! </p><p class="ql-block"> 老同学 杨曙群 公元二千零二十年春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