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面前,砥砺奋进的白衣天使们

夏夜清幽

<p>  春节自古便是中国人举家团圆阖家欢乐的幸福时刻,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都爱张灯结彩,红红火火迎接着崭新一年的到来。但是今年的春节却与往年不同,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打破了这一传统佳节喜庆的氛围。</p><p><br></p><p> 街头行人稀少,即便是走在街上,人们也大都自我防范意识超强地戴着口罩。面对这一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人自危,毕竟2003年非典那场艰巨的战役,让许多人封尘的记忆开始复苏。随着社会报道的日益透明化,新型冠状病毒深深触动着人们紧张的心弦。</p><p><br></p><p> 自武汉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12月31日发布的第一份关于该疫情相关的通告开始,到今天2020年2月5日12点15分为止,全国已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4363例,疑似23260例、治愈918例、死亡492例。</p><p><br></p><p> 研究人员首先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现大量新型冠状病毒。 巴尔扎克说:贪心好比一个套结,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也许正是贪欲让人类遭受到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入侵。没有残忍的杀戮、贪婪的欲望、利益的熏心也许就不会有这场灾难,2003年非典的惨痛教训结痂后,人类便学会了遗忘,仿佛历史根本不会重演,但现实却是明晃晃打脸。</p><p> </p><p> </p><p> </p><p> </p><p><br></p><p>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汉成为了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的重灾区。1月23日凌晨,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自2020年1月23日10时起,本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恢复时间另行通告。恳请广大市民、旅客理解支持!</p><p><br></p><p> 封城是为了遏制源头,杜绝新型冠状病毒向外迅速蔓延,更好控制住疫情,并最终彻底消灭它,武汉人们为此作出了重大牺牲,一切都是为了明天更好,湖北省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根除新型冠状病毒,让人们早日回归到往日安宁祥和的正常生活中。</p><p><br></p><p>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弥漫在中国的上空,刻不容缓。危急时刻,许许多多优秀的医护人员挺身而出,他们主动请缨,加入到这场艰辛的战役中来。用坚定的步伐告诉人们: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p><p><br></p><p> </p><p> </p><p> </p><p><br></p><p> </p> <h1 style="text-align: left;">(1)</h1> <h3><br></h3><h3> 生活是如此美好,生命又是如此珍贵,灾难面前,责无旁贷。已经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再次挺身而出,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他那伟岸坚挺的身躯一出现便维稳了人心,使人们相信歼灭新型冠状病毒指日可待。</h3><h3><br></h3><h3> 2003年的非典也是由他亲自挂帅出征,牢牢降服了可怕的SARS病毒。平时的他鲜少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但是国家有难,他却义无反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他用他那大公无私舍身忘我的精神阐释了生命存在的真正意义。</h3><h3><br></h3><h3> 年迈的他倡导人们没事千万别来重灾区武汉,自己却砥砺逆行而上,亲临武汉第一线,实地调查病情,商讨治疗方案。</h3> <h1>(2)</h1> <h3>  “此事我没有告之明昌,个人觉得不需要告诉,本来处处都是战场。”这是武汉人民医院张旃医生抗击新型肺炎的请战书,也是一封满怀爱意的现代版“与夫书”。从2003年战SARS到2020抗新型冠状病毒,每一场硬仗,都有她奋战的身影,舍身忘我,只为能救护更多的病人。</h3> <h1>(3)</h1> <h3>  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86岁“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董宗祈教授照常开电动轮椅,从武汉儿童医院家属区出发去门诊部上班。在寒冷的冬日与全城众志成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h3><h3><br></h3> <h1>(4)</h1> <h3>  一摞摞斗志高昂的请战书,书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思想。既然选择了医护这一神圣的职业,救死扶伤便是职责所在!</h3> <h1>(5)</h1> <h3>   三名护士隔着玻璃门,用笔和纸写下新春的心愿:</h3><h3> 我爱你们,请放心我们一切都好、我们会一起安全回家……<br></h3><h3> 特殊时期特殊的报平安!</h3> <h1>(6)</h1> <h3>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是上海第一批医疗队136名中一员,在接到奔赴武汉疫区前线的指令后,他立刻取消了澳大利亚家庭之旅,在小年夜动身前往武汉。</h3> <h1>(7)</h1> <h3>  志愿申请书的最后一句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很多人湿了眼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种无畏生死侠肝义胆的豪迈气概,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h3> <h1>(8)</h1> <h3>  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穿戴口罩和防护面罩脸上落下深深印记。但忙碌的她,都已忘记了疼痛:“我是医务人员,穿上这身衣服,我就有责任。”</h3> <h1>(9)</h1> <h3>  这次前往战场的还有92岁的医生敖忠芳,医院领导告诉她:“不要担心,万一出了事医院负责。”</h3><h3> 她摇摇头说:“不是这样的,医学的战士死在战场上是死得其所,我自己愿意来的,我承担这一切。”一句轻描淡写简简单单的话,却让人肃然起敬。人生一场,这才是大公无私之人。<br></h3> <h1>(10)</h1> <h3>  “我是一名有着13多年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和14年党龄的党员,看着病毒肆虐,自愿报名申请加入医院的应急任务……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望领导批准!”这封申请书,出自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内科带教老师吴艳。</h3> <h1>(11)</h1> <h3>  无需动员,随时待命,对于沪上很多医护人员来说,什么事都没有病人的事来得重要,同时他们也是自己父母的心头肉,但是在灾难面前却义不容辞。</h3> <h1>(12)</h1> <h3>  1月22日,已经踏上返乡过年旅程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医生吴小艳,得知医院发布医疗支援的号召后,第一时间下车返汉,成为一名坚定的“逆行者”。</h3><h3><br></h3> <h1>(13)</h1> <h3>  明明还只是个在父母面前爱撒娇的孩子,职责所在,为了病人的安危却义无反顾。穿上白大褂,我们就是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者。</h3> <h1>(14)</h1> <h3>  物资匮乏,护目镜不够就用游泳眼镜替代,但是戴上游泳眼镜也要冲锋在第一线。</h3> <h1>(15)</h1> <h3>  这封信来自南方医院医疗队,2003年,他们曾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17年后,他们再次选择出征武汉,抗击疫情。他们在请战书上写到:“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字字铿锵,全是他们的决心。疫情面前,没有人选择后退,人生一场,活得其所。</h3> <h1>(16)</h1> <h3>  一位医生小伙子被问道:“害不害怕感染?”</h3><h3> 他只说了一句话,就转身走向传染病房:“万一的话,我相信我的同事会救我的。”</h3><h3> 这才是无畏生死,甘于奉献的英雄!</h3> <h3>  危难时刻见本色,这些在灾难面前勇于冲锋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他们显得无足轻重,特别是近来常有的医患纠纷闹得是沸沸扬扬。这个社会太过功利,贫富差距的悬殊,让有的人心态变得复杂又极端,伤医袭医案常有发生。但是当灾难降临时,却正是那些医护人员们不顾自身安危,毅然挺身而出,不计个人得失,冒着被感染的高风险,在最危险的地方作战。</h3><h3><br></h3><h3> 卡耐基说:勇气是衡量人类灵魂大小的标准。这些医护人员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家,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是某人的丈夫或妻子;自己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有七情六欲,世界如此美好,他们同样渴望幸福生活,一样也害怕直面死亡;但是当他们成了一名白衣天使,职业使命却使他们选择了奋勇向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是战场,冲锋陷阵,义无反顾。</h3><h3><br></h3><h3> 现实中哪有多少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默默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些整天制造绯闻的流量娱乐明星们,他们并不值得我们崇拜;流量明星们除了只能带给人们感官上片刻的欢愉外,并不能在精神的深层次上让人们受益。倒是那些平时默默无闻,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自我的寻常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我们的心,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正能量!</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