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驾游之苗王城(六)

风月

<h3> 看了凤凰夜景、走完沱江两岸,“头羊哥”提议用一下午时间再看看附近的苗家村寨,百度后发现,凤凰周边的苗寨竟有20多个,考虑到时间有限,最后选择了距离较近、顺带还能看看南方长城和万亩茶园的苗王城。</h3><h3>苗王城竟位于贵州的松桃县境内 ,距凤凰古城仅39公里,车程1个小时。。</h3><h3> 一路上,宾馆老板推荐的美女导游不停地给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走过贵州七八个大小苗寨,现在才知道原来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一切都靠口口相传;才知道原来苗族是蚩尤的后代、苗家妇女头上为什么裹着那样高高的筒状帽子、苗家人为什么对银饰独有情中,原来苗家服饰和他们先祖没有尽头的迁徙有关: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由于战争等原因,逐渐进入西南山区。为了躲避追杀,他们把所有的家产都兑换成银子,带在自家女人身上,以便随时迁徙;那缠得高高的布帕帽子,长度有1—3丈,可以当绳索用……<br></h3><h3> 看来中国苗族真的和犹太人一样,是一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h3><h3> 这座苗王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已有600多年历史,曾居住过几十代苗王,是明朝时期腊尔山地区苗族的中心,西南地区苗族留存至今唯一一座保存得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古苗寨。</h3><h3>苗王城占地面积10 平方公里,依据山形水势,前后筑有六个古兵寨。古寨内巷道内每家每户都各自拥有自己的龙(前)门和后门,并且相互连通,可步步为营,层层把关,酷似一座八卦迷宫。“既能攻,又能守,也能退”,是一个具有相当军事构筑工事水平的苗王城,号称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如果没有导游引导,还真不容易走出苗寨。</h3><h3> 据说这里是生苗区(纯苗族人聚居区,基本不说汉语),南方长城另一面是熟苗区(苗汉通婚的地区)。在解放前还处于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h3> <h3>苗王城景区售票大厅对面即是贵州最大的云雾茶基地万亩茶园。</h3> <h3>漫山遍野的茶树非常壮观,可惜天色将晚,又是冬季 ,倘若是采茶季节,定会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的苗家姑娘在林间采摘,脑子里竟浮现出以前看过的“采茶舞蹈”。</h3> <h3>  开发旅游后新修的苗王城大门,本来设有栏门酒表演,游客要唱歌对歌喝酒后才能进门,因为错过了时间,没赶上。<br></h3> <h3>跟大多数苗寨一样,苗王城也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仙人合竹、秤杆提米等苗族绝技和巫傩文化表演,看起来还真有点神秘莫测的感觉。</h3><h3><br></h3> <h3>进入大门的广场,应该也是新修的。</h3> <h3>在这里富人家的房子墙体是石头的,糯米石灰浆,穷人家的房子一半土坯墙,一半用竹竿或者荆条编成篱笆,两面用土混和牛粪糊上。</h3> <h3>苗王寨巷子七通八达,所有的墙体都是石板干砌而成,不见任何粘合物,比如石灰或者其他什么浆。</h3> <h3>这里地势险峻、山水秀丽。</h3> <h3>旁边这样的篱笆墙糊上泥土+牛粪就是穷人家房子的墙体</h3> <h3>巷道以石墙作为屏障并跟各家的院墙连成一体。</h3> <h3>  专门迷惑敌人的“直角巷道”,可以引诱敌人进入死胡同而歼灭。</h3> <h3>歪门邪道是古寨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h3> <h3>苗家酒坊。</h3> <h3>景区苗族特色商品服务中心,非常喜欢这个特大的头饰造型。</h3> <h3>苗王城的另一个古寨。</h3> <h3>高空玻璃栈道已经普及到各个景区了。</h3> <h3>传说中的玻璃栈道上的各种表情包在这里上演。</h3> <h3>赶在天黑前和万亩茶园合个影。</h3> <h3>时间的原因没能一登南方古长城,算是此行的一个小小遗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