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我的母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建校70周年,其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先后七次更名,三次迁址。1951一一1958年,我先后两次入校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离校后多次回母校探望和参加校庆活动。感恩母亲,赞美母校。</h3> <h3>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1950年9月1日创建于北京。当时校址分散在三处,其中一处在北京后海东岸的火神庙。</h3> <h3> 2011年10月,我在北京探看母校最早的校址一一火神庙</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1950年11月6日,铁道兵团干部学校由北京迁往河南洛阳市西工。这是学校大门。这里曾是军阀吴佩孚的军营。</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1951年2月15日,铁道兵团干部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合影。照片中的女学员相铭从学校毕业后入朝,在志愿军铁道兵团第2师政治部任民运干事,荣立一等功。</h3> <h3>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授旗仪式。</h3> <h3> 1951年7月,我从江西乐平中学参干(即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离赣时江西省招生委员会向军干学员颁发了纪念章。</h3> <h3> 我在河南洛阳铁道兵团干部学校穿上军装,成为第二期学员。</h3> <h3>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校舍。</h3> <h3> 我和汪耀彩一同从江西乐平中学投笔从戎到铁道兵团干部学校。</h3> <h3> 铁道兵团干部学校第一、第二期学员概况。由王甫祥校友编写。</h3> <h3> 1951年9月1日,我在洛阳参加铁道兵团干部学校建校一周年大会,获得纪念章。1952年1月,我从铁道兵团干部学校毕业,获毕业纪念章。此时学校已由洛阳迁往石家庄。半年的军校生活,严格的军政训练,使我提高了觉悟,学到了本领,增强了体质,实现了由年轻学生到革命军人的转变。军校半年,受益一生。</h3> <h3> 1952年1月,我从母校奔赴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任连队文化教员。</h3> <h3> 我们铁道兵团第1师指战员昼夜奋战,抡修被美机炸断的南沸流江大桥。</h3> <h3> 我在朝鲜战场600多个昼夜。英雄的铁道兵团指战员担负战时铁路运输保障重任,建立“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h3> <h3> 我获得的由全国政协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由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的“和平万岁”纪念章。</h3> <h3> 1953年11月,我由朝鲜回国,在陕西宝鸡拍了这张“返国纪念”照片。</h3> <h3> 我从朝鲜战争带回国的中国少先队员1952年寄赠给志愿军指战员们领袖画像和我收集的朝鲜战时邮票。</h3> <h3> 我从朝鲜战场带回国的《火线歌舞集》,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1953年8月1日编印。</h3> <h3> 1998年,我在《中国铁道建筑报》(原《铁道兵》报)发表回忆文章《峥嵘岁月稠一一抗美援朝战争记事》。</h3> <h3> 从朝鲜回国后,我在铁道兵第1师教导营任文化教员。</h3> <h3> 我的学员李云龙(左)、刘长岭(右)1954送给我的照片。他俩都是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的一等功臣、二级英雄。</h3> <h3> 1954年10月,我从部队考入铁道兵学校。11月,父亲从湖南湘潭出差去北京,途经石家庄到学校来看望。</h3> <h3> 1955年12月,我在铁道兵学校聆听了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震上将作报告。</h3> <h3> 1956年,总政治部副主任肖华上将到铁道兵学校同学员亲切交谈。</h3> <h3> 1956年7月,铁道兵参谋长徐斌少将到铁道兵学校视察国家考试。我参加国家考试后,曾给徐斌参谋长写信,要求毕业后到施工现场去。首长让我服从组织分配,留校工作。</h3> <h3> 1956年,我在铁道兵学校铁道建筑系毕业,被授予少尉军衔,留校工作,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铁道兵的最高学府,当时学校的目标是培养部队所急需的懂军事、懂技术、会做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军官。</h3> <h3> 我的铁道兵学校毕业证书,由国家考试委员会主任席徐斌、校长龙桂林、政委李平签发。</h3> <h3> 1957年我拍摄的铁道兵学校中心广场和礼堂全景。</h3> <h3> 1957年,铁道兵政治委员崔田民中将到铁道兵学校课堂听课,指导教学。</h3> <h3> 1958年2月,我们铁道兵学校第4期411教学排合影照片。</h3> <h3> 2008年11月,我和刘洪顺校友在《石家庄铁院》报上发表了回忆文章《兵心依旧 战友情深》。</h3> <h3> 1958年,全军实行“军官下连当兵”举措,我由母校到宁夏铁道兵第7师第33团1连当兵,参加包兰铁路建设。离校前,学校政委李平(前排右4)、副校长潘田(前排右3)同下连当兵的军官合影。</h3> <h3> 我从母校走向施工现场后,在铁道兵第7师先后参加了包兰、贵昆、成昆铁路的建设,1966年奉调基建工程兵参加这一新兵种的组建工作,先后担任师宣传科科长、军宣传处处长、基建工程兵文工团政委等职。</h3> <h3> 1984年基建工程兵撤销后,我集体转业到煤炭部工作,1988年7月调《中国煤炭报》从事新闻工作。</h3> <h3> 1986年12月和1992年3月,我先后两次重返母校,与1951年同在学校5队1班的鄢祥辉老班长欢聚。</h3> <h3> 2000年9月,我应邀参加参加母校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h3> <h3> 石家庄铁道学院建校50周年纪念牌。</h3> <h3> 2000牟9月1日,我1954年在母校就读时的校长、后任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的龙桂林(前排中),副校长、后任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兼总工程师的潘田(前排左3)出席石家庄铁道学院建校50周年校庆活动。</h3> <h3> 石家庄铁道学院第三次校友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合影。</h3> <h3> 老首长龙桂林(前排左2)、潘田(前排左1)同校友代表合影。</h3> <h3> 石家庄铁道学院领导同部分校友合影。</h3> <h3> 我们1951年入校的江西校友欢聚。</h3> <h3> 我们看望1951年到江西带领参干学员到洛阳的老首长、时任学校政治处主任的刘蔼泉夫妇。</h3> <h3> 我同校友傅志毅登门看望刘蔼泉老首长。</h3> <h3> 我同校友吴志义在母校。</h3> <h3> 我参观母校“开元楼”。</h3> <h3> 我观赏到1956年在母校工作时的宿舍楼。</h3> <h3> 我同校友樊鸿锡在母校欢聚。1956年我们同在一个敎学排,我任排长,他是学员。巧合的是,后来我们二人都参与部队编史修志工作。他担任铁道兵史料编审办公室主任,我担任《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总纂。</h3> <h3> 2000年9月1日,我被母校评为优秀学员。</h3> <h3> 2000年,母校编辑出版《群星灿烂》一书,介绍134名优秀学员简介。</h3> <h3> 2002年10月,我在石家庄铁道学院与1951年在母校的同班同学(左起)钟同泉、鄢祥辉、王甫祥欢聚。</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们1951年在铁道兵团干部学校5队1班的同班同学至今保持联系。1961年我同曹连纪在广东佛山欢聚。</h3> <h3> 2008年,我同邓家琪、徐先觉等校友在江西南昌欢聚。</h3> <h3> 2008年,我同徐先觉在江西南昌欢聚。</h3> <h3> 2015年我同从江西泰安来北京旅游的校友郭庆笙在北京天坛公园欢聚。</h3> <h3> 2010年9月,我同校友吴志义一道从北京赴石家庄参加母校建校60周年庆典。</h3> <h3> 我同鄢祥辉老班长、王甫祥副班长在石家庄欢聚。</h3> <h3> 三位从事新闻工作的校友在母校欢聚。吴志义(左)为《中国铁道建筑报》社社长,王久战(右)曾任《石家庄铁院》报总编辑,我曾任《中国煤炭报》副总编辑。</h3> <h3> 2010年9月16日,我和吴志义同校友、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母校欢聚。</h3> <h3> 母校编辑出版《六十年间的印记》一书,收入了我写的回忆文章《忆半个多世纪前铁道兵团干部学校的素质教育》《回校琐忆》。</h3> <h3> 2013年出版的《铁兵情怀》一书,收入了我写的文章《我心目中的抗大一一铁兵第一校回眸》。</h3> <h3> 2017年11月,我在《铁道兵回忆》第1期发表了回忆文章《当铁道兵无比自豪》。同样,我能成为全国唯一以“铁道”命名的大学一一石家庄铁道大学的校友无比自豪。母校常在我心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