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谨以此美篇献给最可爱的人、原陆军第68军英勇的将士和坚守战备岗位的官兵们。<br>摄影:晨光,高友宝<br>编辑制作:书真<br>图片、资料:来自网络<br></h3> <h3>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68军,江淮大地的老一辈人,几乎无人不知,很多人还知道军长张铚秀、吴怀才,政委田波、副军长郑统一、胡先才、丌庆标等。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68军曾经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支骁勇善战的英雄部队,涌现了很多战斗英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就是68军202师的解秀梅。有许多血与火的故事,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h3> <h3>68军诞生于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中。1947年12月6日,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以冀中军区、察哈尔军区各一部在河北省定县组成第6纵队,由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萧新槐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这就是68军的前身,归属于第20兵团。1950年8月,第20兵团番号撤销,第68军直属华北军区领导。1951年2月重建第20兵团,第68军又归第20兵团建制。1951年部队整编赴朝。1951年2月,部队集结于天津附近,补充兵员、更换新的装备并整训部队,为赴朝作战作准备。6月9日,第68军在第20兵团编成内入朝作战,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政委李呈瑞、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在抗美援朝3年零10个月的战斗中,68军涌现出许多英雄单位和英雄个人。其中功臣单位26个,立功个人24018名,其中特等功臣13名,一等功臣178名,“奇袭白虎团”的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志愿军女英雄解秀梅、坦克英雄胡连等就产生在这支部队。1954年9月,第68军奉命担任永柔以西,隶川以东、新安州西南地区防空作战任务。1955年3月奉命回国。1955年4月,第68军划归新成立的济南军区,驻江苏徐州及其附近地区。此时,68军下辖连云港守备旅(师)、驻新沂202师、驻徐州203师、驻临沂204师,还有驻日照26师等五个师。</h3> <h3>历史追溯到抗美援朝战场。</h3> <h3>奇袭白虎团战斗英雄杨育才。</h3> <h3>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司令部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领导。左起: 总司令彭德怀,团长李雪三,华北分团长田波,……</h3> <h3>1952年1月18日,中国人民解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到达北京,当时的202师政委田波作为归国代表团华北分团长一同抵达,受到抗美援朝总会负责人、解放军总政领导和首都各界热烈欢迎。<br>1月23日,朱总司令、周总理等领导人接见了归国代表团。<br></h3> <h3>田波带领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华北分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华北分团,在天津、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五省区,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巡回报告,极大的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援抗美援朝的热情。</h3> <h3>1952年5月23日<br>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晋谒毛主席、朱总司令、刘副主席、周总理时合影</h3> <h3>左起:肖华,田波,周恩来,xxx,朱德,xxx,毛泽东,xxx,刘少奇<br></h3> <h3>志愿军战斗英雄解秀梅给伟大领袖毛主席鲜花。解秀梅是志愿军68军202师的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在抗美援朝的战火中,英勇抢救伤员,成长为在朝荣立一等功的唯一的女战士,女英雄。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也是在公开的新闻报道中唯一出现给毛主席献花、拥抱毛主席的镜头。后来她的事迹被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她是电影中王芳的原型。</h3> <h3>毛主席接见解秀梅。</h3> <h3>毛主席接见文艺宣传队员们。</h3> <h3>解秀梅在朝鲜的照片。</h3> <h3>当年的202师政委田波和一级战斗英雄解秀梅夫妇在一起。<br>1952年田波政委和解秀梅等参加志愿军事迹回国报告团,见过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以及彭总,也登上过天安门城楼。大作家巴金在朝鲜拜访田政委和202师战斗一级英雄解秀梅后,发表的小说《团圆》,并由此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解秀梅就是电影里的王芳的原型,田政委后来任中央军委军纪委常委。</h3> <h3><br>在抗美援朝战争中,68军以歼敌人数74844人,名列前茅<br><br>68军在朝鲜有名的两个战斗,一是奇袭白虎团,二是204师的反坦克劈入战。<br>据说这两战都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典型教案了。</h3> <h3>大家都知道电影《小兵张嘎》里展现的白洋淀雁翎队,以及侦察英雄罗金宝所在的敌后武工队,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抗日战争有显赫功劳的白洋淀雁翎队和马本斋回民之队,后来都编入68军了。这两支部队于抗战胜利后编入冀中军区三十八团,该团编入第六纵队第十六旅四十六团。六十八军成立时,为202师604团。<br><br>68军首任军长文年生中将,曾任过广州军区副司令。<br><br>据68军军史记载,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李德才,是第六纵队第17旅第51团首任团长,而51团是68军203师609团的前身。</h3> <h3>说到68军,就不能不说徐州的老东门,68军从朝鲜回国后,就被派往徐州驻扎,除几个主力师驻扎在徐州的周围,军部就历史性的进驻老东门。68军的官兵和子弟,对徐州市的老东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br></h3> <h3>这里有许多历史的故事和沉淀。</h3> <h3>这高大的10号楼曾经是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指挥部,是李宗仁将军司令部旧址,也是日本军队徐州受降遗址。<br></h3> <h3> 徐州老东门历史久远,最早可追溯至唐朝贞观年间。 近千年的衙门军政首脑的中枢,赋予了老东门森严壁垒般的神秘色彩。这个兵家必争之地的徐州,直到淮海战役全歼蒋家王朝55万强敌的荡气回肠的大决战为止,这个统御四省的国之要塞才算安静下来。。。<br><br>老东门一直保留着民国特色的大门,大院内坐落着还算整齐的不同风格、不同时代、风格迥异的老建筑。<br> 院子的靠大门的两边,和将军楼一样,也有将军树和政委树。<br> 1975年68军和46军调防,这里又成了46军军部,最后是12军军部。再后来,就是现在的创意园。</h3> <h3> 肆号楼位于叁号楼的南侧,肆号楼最早是“日本宪兵司令部”所在地,1945年至1948年作为国民党联勤处。1948年淮海战役中,这里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作战总指挥部。</h3> <h3>在老东门的院子中间,仍然摆着一门大炮,告诉人们战争没有远去,任何时候都不要放松警惕。</h3> <h3>两座红白相连的将军楼,曾经是李宗仁的官邸。后来68军入驻老东门,红楼为军长楼,白楼为政委楼。</h3> <h3>军政委的故居现已拆除。</h3> <h3>徐州的花园酒店,这里曾经入驻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粟裕等以及蒋介石,宋美龄,陈诚,李宗仁,张治中等等。。。</h3> <h3>现在老东门军部大院,已不再是运筹帷幄的军事首脑机关所在地,成了人们自由出入、缅怀先烈、先贤英雄的圣地。</h3> <h3>老东门历史展示牌</h3> <h3>当年的68军政委(曾任202师政委、师长)开国将军李步德。1949年开国大典,李布德作为199师政委,与师长李水清带领199师官兵参加天安门毛主席检阅。</h3> <h3>李步德将军照。</h3> <h3>68军军长、开国少将张铚秀(1915—2009),于1969年被任命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对越反击战时他把自己的子女调到前线参战,反应很好! 在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因病离开后,他任西线战役总指挥,实际指挥了中越战争西线作战。他制订了作战方案和10项作战指导原则,对保证云南方向解放军作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1980年,张铚秀升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指挥了1980年至1985年的中越边境冲突,他先是指挥云南方向部队拔点作战和部队轮战,取得了胜利,1984年,他又亲自指挥了两山战役,取得了胜利,收复了老山、者阴山。他是解放军从事作战指挥年限最长的将领之一。1988年,张铚秀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8月14日,张铚秀于北京逝世,享年95岁。</h3> <h3>張铚秀的夫人丁亚华说,79年他们有6个孩子(包括儿媳)在中越前线直接参战。她说,作为母亲,既自豪又担忧。</h3> <h3>2005年8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和张铚秀亲切握手。</h3> <h3>老东门大院里的军长树和政委树</h3> <h3>1975年68军和46军对调到吉林,1985年撤销编制。<br>1975年6月,根据中央军委5月24日的调防命令,第68军与第46军(辖136师、137师、138师)对调防务,由徐州、连云港、临沂地区调至吉林省吉林、蛟河、延边地区,隶属沈阳军区领导,简称“756任务”。全军38036人,各种火炮611门,各种汽车1228辆,各种物资45137立方米,分乘94列火车、2647节车厢,行程2000余公里,在军委规定的时间内,安全顺利地到达了新的驻地,接替了第46军的全部防务。其具体部署是:军部驻吉林市,军炮兵团驻永吉县双河镇,军高炮团驻磐石县取柴河;第202师驻吉林市冯家屯,第203师师部驻蛟河县(该师第607团驻蛟河县杨木林子,第608团驻故蛟河县新站,第609团驻敦化县,炮团第583团驻蛟河县北威子);第204师师部驻延吉市(该师第610团延吉市区,第611团驻龙井县,第612团驻和龙县,炮团即第584团驻安图县)。1978年12月至1979年3月,为配合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防止苏联军队入侵,第68军自12月13日起,奉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沈阳军区所属6个野战军的9个乙种师和3个守备师、2个独立旅于1979年2月15日前扩编完毕。第68军共补充兵员5065人,选配干部1172人,补充汽车560辆,火炮162门。第203师奉命于2月17日以铁路输送的方式,到牡丹江地区集结待机。归第68军指挥的龙江独立师、吉林独立师也于2月中旬分别进入了各自作战地区。牡丹江军分区、延边军分区的部队也相继进入一线阵地,抢修工事,加强边防巡逻和要点防守。军长吴怀才、政委赵斌杰带领机关有关人员,重点勘察了当年苏军出兵东北的主要通道绥芬河一带的地形。在此基础上,各级拟制、修改各种作战方案和相应的保障计划共310余份。军指挥部于22日开设了牡丹江指挥所,对牡丹江方向参战部队(第203师、龙江独立师、牡丹江军分区)和民兵实施统一指挥。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延吉指挥所的力量。为对付苏军入侵,沈阳军区立足于中等规模的局部战争考虑,动用兵力达几十万人,包括第16军、第23军、第68军、高炮第62师及装甲兵、空军等部队。参战部队个个求战心切,情绪高涨,已经确定要转业的干部和准备要复员的老战士,都要求打完仗再走。各个连队杀猪宰羊,把多年的生产生活节余全带到前方,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结果,苏军见我有所准备,不敢轻举妄动,并派飞机把边境靠近苏方的冰河炸裂,以示毫无侵略企图。3月20日部队由紧急战备状态恢复到经常戒备状态,陆续撤回营房驻地。<br>1981年12月1日,遵照总参谋部和沈阳军区命令,原属黑龙江省军区领导的守备第9师(驻牡丹江)和吉林省军区领导的守备第10师(驻汪清),划归第68军指挥。1982年12月20日,根据沈阳军区(1982)沈军务字第96号命令,军区炮兵第10师(驻磐石县)和工程兵舟桥第81团(驻吉林市郊区),拨归第68军指挥。1983年11月,根据沈阳军区(1983)沈军务字第198号命令,从第203师、第204师各抽调4个步兵建制连,共800人,改编为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这也是目前留存的第68军血脉之一。<br>1985年7月至9月,军师团三级学习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落实精简整编实施方案,即“百万大裁军”行动。根据中央军委1985年7月23日批复的《军区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刘振华9月4日签署命令,将第68军及所属的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的番号撤销,以原第68军军部为主(不含坦克团、炮兵团、高炮团)同赤峰守备区合并为赤峰警备区(军级)。原第202师、第203师、第204师分别同守备第12师、守备第4师、守备第6师合并。军和各师分别于9月28日、 29日、 10月9日、 13日乘火车到达新驻地,驻防林西等地,面向驻蒙苏军,负责东北地区西南方向防务。军原所属守备第9师、守备第10师、军高炮团、舟桥第81团移交第16集团军。炮兵第10师移交沈阳军区司令部。军炮兵团、坦克团移交第23集团军。至此,第68军的历史使命宣告终结。<br>此时全军上自军首长下至普通一兵,无论是离休老领导,还是转业复员军人,无不心情沉重,泪洒三江大地。但军令如山,第68军以无限的忠诚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向共和国、向神圣的八一军旗行最后的敬礼。<br>第68军自1947年诞生于华北大地算起,至1985年9月撤销番号并入赤峰警备区止,纵横驰骋,南征北战,历经38个风雨春秋。1992年,赤峰警备区及其所属部队全部撤编。<br>纵观建军历史,第68军虽较其他兄弟部队资历较轻,但在解放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功勋卓著,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他犹如一道倏忽即逝的霹雳闪电,横跨天际的雨后长虹,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就在这有限的时空里,他却演绎出许许多多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威武悲壮的史剧,在共和国的军史上占有着光辉的一页;在浩如星汉的野战军堂堂阵列中,他不愧是一颗耀眼的军星。</h3> <h3>陆军第68军,这个从抗日的晋察冀烽火中走来的子弟兵团,是由地方部队起家的华北六纵组建的,不属于我军的根红苗正的红军系列,但她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群体,涌现出了首任军长文年生中将,以及李布德中将,我军优秀的政治思想以及宣传工作者田波,志愿军女英雄解秀梅,奇袭白虎团的侦查英雄杨育才等足以标榜军史的光辉灿烂的形象。据不完全统计,以68军的事迹,拍摄的电影就有13部之多,像我们耳熟能详的京剧《奇袭白虎团》,电影《英雄儿女》,电影《打击侵略者》,电影教学片《文登川阻击战》、《上甘岭》和《车轮滚滚》,有解秀梅,也有百花金鸡奖双冠王的龚雪的传承等等。<br>岁月可以作证,大地可以作证,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可以作证。第68军是一支具有革命光荣传统、时刻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部队,是一支骁勇善战、敢于打硬仗、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也是一只军风肃整、纪律严明的部队。全军将士用热血浇铸起来的巍巍丰碑,高擎云天,播扬四海,昭示着他的铮铮硬骨将永远肩托着民族的天擎。前驱者的血依然在后来人的血管里奔腾,在我们永久的记忆里,始终炫耀着第68军的英雄浩气和凛冽雄风,足以让我们魂牵一世,梦萦一生。<br> 你从人民中来,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亮剑,赶走侵略者!你龙门卸甲,和平就是你又融入人民最好的理由。 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的征程,解放军建制没有了68军的身影,但68军的辉煌,就是军星长河最闪耀的那一颗。 68军化作了一股英雄气,浩气长存!</h3> <h3>编辑:书真。<br>感谢田波政委之子田效东和连云港守备师白晨光、于瑞河等战友提供照片和有关资料。<br>本篇还采用了网络有关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