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视觉盛宴】15天的西藏行记(2019.12.19 - 2020.1.3)

小舟扬帆

<h3>  “坐上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去看那最美的格桑花,开在那雪山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去一次雪域高原,去看看那里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宏伟的宫殿和虔诚的藏族同胞。12月19日晚八点,我与妹妹坐上了北京到拉萨的火车,奔赴拉萨。</h3> <h3>  第二天全天都在火车上,长途火车难免会觉得难熬,但是这条线路不知道能不能算的上最美风景线,上午火车经过甘肃,下午经过青海,尤其是青海风景如画,我们俩一路拍拍拍,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h3> <h3>👇经过甘肃</h3> <h3>👇经过青海</h3> <h3>👇青海湖</h3> <h3>  第三天早晨天刚亮,火车就到了西藏的那曲站,过那曲后沿途景色越来越美。</h3> <h3>  午后到达拉萨,入住了一家藏式酒店,酒店离大昭寺很近,步行也就十分钟。</h3> <h3>  放下行李我们来到了一家叫光明港琼甜茶馆的地方解决午饭,甜茶馆内放置着一排排长条形的桌凳,看上去有些破旧,有一种原汁原味的老西藏的味道,人们在这里悠闲的吃面、喝茶、聊天。我们打听了就餐流程,点了藏面,自取了杯子并把零钱放在桌上,一会儿服务员就给倒上了一杯热腾腾的甜茶,并自取一元钱。甜茶很香浓,有点像我喝过的奶茶,喝完了还想喝,再放上零钱,服务员看到了会过来给续满。</h3> <h3>  午饭后稍歇了一会儿,我俩便兴冲冲的出发去大昭寺看看,没想到今天正好是藏族同胞的宗教节日燃灯节,是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天黑的时候会燃起酥油灯,有很多警察在维持秩序,我们顺着转经道转了一圈后,找了个僻静的小巷,拍了几张照片,就返回酒店休息了。毕竟初到高原,还是不要太累为好。</h3> <h3>  第四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来到了大昭寺门前,已经有很多信徒在这里叩拜,虽然我不懂也不信藏传佛教,但是此情此景还是不免为之感动。</h3> <h3>  大昭寺由藏王松赞干布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的街道叫八廓街,是藏传佛教信徒们的转经道。</h3> <h3>👇转经时也会有藏族同胞停下脚步,来到煨桑炉前,点燃松枝祭拜天地诸神。</h3> <h3>👇点燃酥油灯</h3> <h3>👇中康禄角公园在布达拉宫的北侧,有小湖,湖水平静的时候可以拍摄布宫的倒影,我们来到时却意外的看见有成群的鸭子在水中嬉戏,虽拍不成倒影,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h3> <h3>  拉萨和北京实际上有两个小时的时差,下午五点太阳还高,时间尚早,再走走布宫转经道。</h3> <h3>  第五天早七点出发,走318国道从拉萨前往林芝,沿途有一路伴随我们的尼洋河,还有带给我们惊喜的路边的风景。经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刚上去的时候,我们被笼罩在云雾里,不一会儿阳光驱散了乌云,云雾像瀑布似的倾泻而下。</h3> <h3>👇米拉山口</h3> <h3>👇参观了秀巴古碉楼群。</h3> <h3>👇路边的风景</h3> <h3>👇尼洋河</h3> <h3>👇路边的黑颈鹤</h3> <h3>  第六天我们从林芝到索松村,一路上欣赏沿途风光,裸露的河床曲线优美,天然形成的沙丘更是神奇,又遇上藏族同胞转山(苯日神山)的日子,自然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交替出现。到了索松村,南迦巴瓦峰又掀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这一天真是经历了一场视觉盛宴。</h3> <h3>  南迦巴瓦峰,是西藏林芝地区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山顶终年积雪,云雾缭绕,据说一年当中有70%的时间无法看见它的真容,所以有人称它为“羞女峰”。我们是幸运的,当到达索松村的时候,南迦巴瓦峰正在一点点的揭开它的面纱。</h3> <h3>  第七天我们拍完了清晨的南迦巴瓦峰后,又用了4个小时(下山1.5小时,上山2.5小时),行走在索松村的一条山路上,把南迦巴瓦峰看了个够,最有趣的是路边的一头牦牛,看到我们拿着相机,主动走上土坡,给我们当起了模特,返回时我也来到这个土坡,拍了一张留念照。</h3> <h3>👇来到达林村附近,换个角度看南迦巴瓦峰。</h3> <h3>👇回到索松村,开始爬山。观看南迦巴瓦峰最好的角度还是索松村。</h3> <h3>  第八天我们从索松村返回拉萨,全程主要走高速,沿途风光拍的不多,去了一个景点巴松措,见到了如蓝宝石般的湖水。</h3> <h3>👇路边的风景</h3> <h3>👇巴松措</h3> <h3>  第九天在拉萨休整一天,上午参观了哲蚌寺、乃琼寺。下午在色拉寺看了一场辩经,还在路过拉鲁湿地时拍摄了布达拉宫。</h3> <h3>👇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1416年主持兴建。</h3> <h3>👇在乃琼寺旁看藏族同胞转经。</h3> <h3>👇在拉鲁湿地旁看布达拉宫。</h3> <h3>  色拉寺于1419年由宗喀巴弟子绛钦却杰兴建,于1434年建成。辩经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周日除外)。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h3> <h3>  第十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来到了岗巴拉山口羊卓雍措观景台,拍到了羊湖晨辉,之后沿羊湖北岸去往浪卡子县,看到了既静谧又生动的羊湖。</h3> <h3>  羊卓雍错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从地图上看它的形状像珊瑚枝一样,湖水会随着天气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颜色。</h3> <h3>  下午我们来到了西藏最容易到达的冰川 — 卡诺拉冰川,冰川就在浪卡子县到日喀则的公路边,据说这些年来冰川一直在慢慢的消融,想必多年以前的冰川一定更加壮观。</h3> <h3>  第十一天从山南的浪卡子县到日喀则,途径满拉水库,水面结了薄薄的冰,形成了好看的花纹。</h3> <h3>👇远观江孜宗山古堡。让江孜最享盛名的是它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h3> <h3>👇江孜白居寺,始建于1427年,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吉祥多门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佛塔。</h3> <h3>👇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扎什伦布寺。</h3> <h3>👇转经间隙,席地而坐休息一会儿。</h3> <h3>  第十二天从日喀则前往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参观,一路上雅鲁藏布江相伴,还看到了一群野生鸟类,离开桑耶寺后,我们又到扎囊沙丘拍摄,之后返回拉萨。</h3> <h3>  桑耶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的扎囊县桑耶镇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哈布山下。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时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寺内建筑按佛教的宇宙观进行布局,中心佛殿兼具藏族、汉族、印度三种风格,因此桑耶寺也被称作三样寺。</h3> <h3>👇扎囊沙漠</h3> <h3>👇在我们到来之前,有小动物来过。</h3> <h3>  第十三天上午参观了布达拉宫,一路向上,边走边拍,上到最高处参观了几间大殿。下午去了药王山千佛崖。</h3> <h3>👇药王山千佛崖,来此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h3> <h3>👇甘珠尔塔,塔身上层层叠叠放满了刻有佛像和经文的石板。</h3> <h3>👇去往普鲁岩寺的藏族同胞</h3> <h3>  第十四天报了一个纳木措一日游拼车团,早七点从拉萨出发前往纳木措,首先经过的是念青唐古拉山观景点(海拔4000多米),第二站先直接到纳木措,在纳木措停留一个小时,湖边风很大,大到端不稳相机,靠近湖岸的地方结满了冰,极目远望,远处的湖水呈现出暗暗的绿色。返回时经过那根拉山口(海拔5000多米),再次下车拍照留念。</h3> <h3>👇念青唐古拉山</h3> <h3>👇冰封纳木措</h3> <h3>  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是著名的佛教圣地。<br></h3> <h3>👇那根拉山口</h3> <h3>  第十五天是我们在西藏的最后一天,上午休息了半天,下午去了此行想看的最后一个寺庙扎叶巴寺。扎叶巴寺是建在崖壁上的一座寺庙,是在修行的山洞的基础上建起来的,始建于七世纪,当年松赞干布、莲花生、阿底峡等大师都在这里修行过。</h3> <h3>👇藏王松赞干布修行过的地方</h3> <h3>👇阿底峡大师修行过的地方</h3> <h3>👇莲花生大师修行过的地方</h3> <h3>👇下山时路过这个小塔群。</h3> <h3>下面再看看妹妹帮我拍的一组照片。</h3> <h3>👇在扎什伦布寺</h3> <h3>👇在哲蚌寺</h3> <h3>👇在雅鲁藏布江边</h3> <h3>👇在扎叶巴寺</h3> <h3>👇我的工作照,在去往纳木措的路上。</h3> <h3>👇再来两张正面照</h3> <h3>👇最后看看我,挎着双机,此行西藏,为了拍到好照片,我也是拼了。</h3> <h3>回答一下朋友们问的最多的问题:</h3><h3>冬天去西藏,西藏冷不冷?</h3><h3>拉萨不冷,并且早晚也不冷,因为海拔高日照强,可以说比北京还要暖和。</h3><h3>其他地方:高海拔的垭口、高山湖泊,如米拉山口、那木措、羊卓雍措,零下十几度,风很大,很冷。</h3><h3>为什么要冬天去?</h3><h3>因为冬天住宿便宜,有些景点免票或者半票,游玩成本低。最重要的是冬天游客少,朝拜的藏民多,是拍摄人文的好时机。</h3><h3>冬天氧气含量更低,有没有高反?</h3><h3>我们俩都没有严重的高反,只是前两天有一点微微的不适。</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