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江永县城西南约25公里,在湘桂交界的莽莽群山中,有一座古村叫上甘棠。村子始建于唐朝天宝年间,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湖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创建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村落。江永尽管是瑶族自治县,古代远离中原文化中心,但上甘棠承载的却是中原文化的印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上甘棠村是一个纯粹的汉族古村,村中居民绝大多数都姓周,来自中原。唐天宝年间,周氏族人为平定南方十州之动乱从山东青州迁至湖南,几经辗转后,定居甘棠山。千余年的时间里,上甘棠村,村名始终不变,村庄的位置始终不变,居住的家族始终不变,这在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上甘棠古村因此成为我国现今保存完整的单姓古村之一,已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span></h3> <h3><br></h3><h3> 整个村子的建筑是密集的,建筑群组成一个金字塔型,安坐于谢沐河畔,聚拢着向后山伸延。</h3> <h3><br></h3><h3> 村前有谢沐河环绕,有大片良田;村后是逶迤的屏峰山脉,山上郁郁葱葱。这里有远眺龟山、昂山毓秀、古衙遗址、月波亭、寿萱凉亭、步瀛古桥、文昌阁、古宅民居等甘棠八景,组成了一幅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美丽画卷。</h3> <h3><br></h3><h3> 上甘棠村至今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都极具古风。房顶是一色的古朴的灰色,墙体则材质不同。据说木质的多建于明代,青砖的多建于清代,红砖的则多建于近代。房子多有高大的风火墙,屋顶也十分讲究,屋顶四周有突起的马头墙,形状各异,有一字型、担子型等,檐饰彩绘或砖雕,点缀小型青石花搁窗,从而形成各巷道不同的风格。</h3> <h3><br></h3><h3> 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游人如织的景象,古砖灰瓦都亲切得让我们想要靠近和倾听,只有那份平静、安宁的生活。</h3> <h3><br></h3><h3> 这里依山傍水、座东朝西,村前谢沐河缓缓流淌,村后屏峰山郁郁葱葱,太极八卦式村落布局,自古便被认为是风水极佳之地。</h3> <h3><br></h3><h3> 都说上甘棠很神秘,原因大多和“好风水”有关。其一在于它太极八卦式的建筑布局,错落古老的民居和迷宫般的巷道,往往会让初次进村的人晕头转向,不小心便迷了路。其二在于它是全国有名的双胞胎村,双胞胎的比例是正常概率的十倍。</h3> <h3><br></h3><h3> 文昌阁,耸立村头,始建于明朝万历48年,至今已几经修葺。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文昌阁的左侧是前芳寺,右面是龙凤奄,前有戏台,后有驿道、凉亭,还建有甘棠小学。一个绝非一般村庄可有的建筑群,这里曾经是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和娱乐中心。</h3> <h3><br></h3><h3> 走到村头,一座横卧于谢沐河上的三孔圆形石拱桥映入眼帘,名曰:步瀛桥。经岁月的碾压,这座石拱桥的一则已经坍塌,但桥体仍然结实。<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历经风霜,这座桥是千百年来维系着上甘棠村东西两岸人民来往的古驿道,经有关专家考证为湖南省唯一的宋代石拱桥。</span></h3> <h3><br></h3><h3> 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传说新桥举行踩桥仪式时,正值八仙云游至此便下凡踩桥,被铁拐李踩塌了半边桥,人们愁容满面。铁拐李却大笑道:只塌了半边是座好桥,以后桥上每落下一块大石头,村里就出一名七品以上的大官。此后步瀛桥上陆续落下101块大石头。上甘棠村果真出了100多名官员。民国17年出了最后一名将军,掉下了最后一块石头;之后村里再没出过大官,桥上也再没落下过石头。有一块石头看上去摇摇欲坠,都以为快掉了,可它就是不掉下来,等着再有大官走出去,可是等了几十年,村里也没出大官了。觉得有些神奇!</h3> <h3><br></h3><h3> 周氏祖辈架桥,铺路,建亭阁,兴教育,千年间村内出文武百官101名,官至尚书、节度使、太守、宣政大夫、将军、刺使、知州县令等,其中京官18名,进士11名,最后一位是曾随张治中先生参加重庆谈判的黄埔爱国将领周翰宗将军。</h3> <h3><br></h3><h3> 千年古村上上棠,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村,新潇湘百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村子村口建有博物馆,仍然保留着谢沐县城的遗址,县衙门遗址就在村子的后山坡上,底座地基仍然尚存。</h3> <h3><br></h3><h3> 上甘棠博物馆,记录了这座千年古村落的历史。拥有博物馆的村落,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到了这里,大家不妨来逛逛。</h3> <h3><br></h3><h3> 跨过步瀛桥,漫步在古风犹存的上甘棠,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村庄。贯穿全村有一条古老的石板路,路两边都建有铺店。明、清时期,这里是农村集市贸易中心,至今还有浓厚的商贾气息。</h3> <h3><br></h3><h3> 昔日酒肆之店迹犹存,游人到此自然会联想到杜牧的“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句来。</h3> <h3><br></h3><h3> 进村前看到一块牌匾上介绍村寨的建筑布局为太极八卦格局,起初看来也没在意,结果走进村寨感觉晕头转向差点出不来。每一单门坊,对应着一族人家,也就是说一个巷子就是一个周家分支;门坊走进去,是更加错落古老的房屋和迷宫般的巷道。</h3> <h3><br></h3><h3> 上甘棠村后山上还有一个谢沐县县衙遗址,我没能见到。建筑物早就没有了,只留着有一个石头堆砌起来的高台。</h3><h3> 上甘棠村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谢沐县治,长达700年,隋文帝合并谢沐、营浦为永阳县,归永州府管辖,县治遂撤离上甘棠。</h3> <h3><br></h3><h3> 忠厚祠,供奉着周氏先祖的宗氏祠堂。</h3> <h3><br></h3><h3> 古驿道,又称官道。它曾经贯穿湘南的村村镇镇,是历史上信息传递、民间交通、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多少驿卒兵马,农夫鱼人、商贾游子、迁客骚人在古驿道上迭出频来,络绎不绝。</h3> <h3><br></h3><h3> 月陂亭,于光绪三十三年,村人周际隆因其曾祖母毛太夫人受到“五品宜人”的封诰而建。</h3><h3> 月陂亭是村南天然石亭,古驿道穿亭而过,也是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古代“粤”与“越”通,广西及古谢沐县辖地,都是百越民族的活动地域。由于地形奇特,依山傍水,与隔河的寺、楼、阁、台相映成景,这个天然石亭自然成为来往行人的最佳休息之处,也是村里文人吟诗作赋的好地方。因此,月陂亭便成了镌录名言、记述要事的档案库。</h3> <h3><br></h3><h3> 摩崖碑刻,据考证,该石刻是由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1000年间陆续镌刻下来的,主要内容是讴歌上甘棠村的美好风光和周氏家族在该村进行的各项建设,共有功德碑、劝谕文、感怀诗、八景诗等24方古代石刻,绵延宋、元、明、清4个朝代,很好地保存了乡间的文化传统。</h3><h3> 在众多的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幅南宋大臣文天祥手迹“忠孝廉节”四个字。据史料记载,时上甘棠村周德源在文天祥属下任太守,相处甚笃,“忠孝廉节”四字为文山公亲笔赠与。周德源如视珍宝,带回故里,后人传为座右铭。乾隆二十八年,永明(今江永)县正堂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山公,令临其手书于石壁上,以传后世。这四字字迹苍劲有力,镌凿工艺甚佳,可以说月陂亭摩崖石刻是上甘棠村周氏家族在石壁上留下的一部石刻家谱。</h3><h3> (资料来源网络)</h3> <h3> 上甘棠古迹甚多,风景秀丽。明朝时有人作过《甘棠八景诗》描绘其景色:</h3><h3> </h3><h3> 独石时耕景色明,甘棠晨读旧书声。</h3><h3> 山亭隐士敲棋局,清涧渔翁坐钓亭。</h3><h3> 西岭晴云浓复淡,昂山毓秀翠还青。</h3><h3> 龟山夕照纱笼晚,芳寺晓钟对鹤鸣。</h3><h3><br></h3><h3> ~谢谢浏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