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

风过无痕

<h3>马上就要过年了,年还在,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淡了!</h3> <h3>记得小时候,早早的就盼着过年,过年可以穿新衣服了,放鞭炮了,吃饺子了!</h3> <h3>把用了一年的窗户纸撕掉,贴上新的棉纸,再贴上一张红红的窗花,过年的气氛马上就有了!</h3> <h3>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淡?后来想那时候盼望过年的几件大事现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满足了!过年没有了盼头,所以就淡了吧!</h3> <h3>新衣服现在基本天天穿,饺子只要你愿意可以天天吃,岁数大了,不可能天天放鞭炮了!过年吃猪肉,现在牛羊肉也不算稀罕了</h3> <h3>你说,过年你还盼着什么?</h3> <h3>小时候,有点甜蜜就是幸福,随着年龄大了,可能是生活在蜜罐里也不觉得甜了吧</h3> <h3>小时候虽说条件不好,过年的礼数是不能少的,玉皇大帝是一定要请的!</h3> <h3>那时候老人们识字的少灶王爷上的字老人们确都认得,想想也是奇怪!</h3> <h3>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把上年的拿去烧掉,贴上新的!虽不识字,老人也会用笨拙的手指指给你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芒芒夏暑相见,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h3> <h3>作为一个农民,必须懂得时节,啥时候种啥,心里必须有谱!</h3> <h3>庄稼人的墙壁,一年里被烟火熏得黢黑,条件好的找大白粉刷刷,有报纸的用报纸把墙壁糊一遍,但都缺不了的是买几张年画!</h3> <h3>花花绿绿的年画贴到墙壁上,更添了几多喜庆!</h3> <h3>年画有很多种,但大多数是这种戏曲画</h3> <h3>一个特定的场景,老人们很多懂戏文的都会给你讲出来这是哪场戏,戏里都有谁,甚至整个故事的梗概,惹得我们满脸崇敬!</h3> <h3>除了单幅画,还有这样四幅的,比如梅兰竹菊,一个一幅画!</h3> <h3>四大美女</h3> <h3>最多的还有就是这种连环画似的,大多数有十二幅,有一个完整的故事!</h3> <h3>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民间连环画的爆发期,很多古典戏曲故事被改编成年画连环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推崇和喜爱,炕墙上贴几幅年画连环画,也就成为许多农村地区过年时的一种时尚和过节内容。</h3> <h3>墙画连环画有八条屏24图,有八条屏32图,还有四条屏16图等版面!</h3><h3><br></h3><h3><br></h3><h3><br></h3> <h3> 随着挂历、贴画的流行与普及,年画及年画连环画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h3><h3><br></h3><h3> 现在,市场上已不太容易看到年画的踪影了,更不要说年画连环画了。</h3> <h3>  尽管年画连环画完成了它的时代使命,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依然焕发着青春的风采,成为收藏市场上的一匹黑马。</h3> <h3>她通过多屏,展示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h3> <h3>我们来看一些老的年画,看看大家有谁还能认得它们,说出名字!</h3> <h3>  “年画”代表着</h3><h3>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情回忆,</h3><h3>在每个人心中都曾有过一幅</h3><h3>色泽鲜艳、喜气洋洋的年画。</h3><h3>年画承载着</h3><h3>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h3> <h3>  年画,承载着中国人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在寻求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背景下,国人开始了对自己传统文化集体记忆的唤起和重构。</h3> <h3> 年画,以其文化记忆的优势和功能,激发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集体记忆的抢救和保护。年画最早是以门神的形式出现的,多数作为门画张贴之用,夹杂着“神祇护宅”的观念。</h3> <h3>大门张贴的必然是一对门神,通常都是身穿铠甲,手持兵器,表情凛然的武门神,要么是《神荼》和《郁垒》</h3> <h3>要么是《尉迟恭》《秦叔宝》</h3> <h3>还有一对是《赵公明》和《燃灯道人》。</h3> <h3> 历史上,民间对年画有着多种称呼:宋朝叫“纸画”,明朝叫“画贴”,清朝叫“画片”</h3><h3><br></h3><h3> 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写到:“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年画由此定名年画内容主要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h3><h3><br></h3><h3> 如春牛图、岁朝图、嘉穗图、戏婴图、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等,并有以神仙、历史故事、戏剧人物作题材的。</h3> <h3> 年画历经千年发展至此,最常见的题材非“新春”“喜庆”莫属。</h3><h3><br></h3><h3> 诚然,喜庆吉祥是中国年画的主题,但要说门神像、童子像与年画划等号,这就只是我们的刻板印象了。</h3> <h3>  宋代的年画泛称“纸画”,主要题材有门神、门画、灶王马、钟馗、桃符、春牌等,一年一换。</h3><h3><br></h3><h3> 百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辟邪除灾,表达自己对新的一年可以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h3> <h3> 中国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由于图中集汉、晋两代的王昭君、班姬、赵飞燕、绿珠四个历史人物于同一画面,所以又称《四美图》</h3> <h3> 明代,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信仰渐渐淡化,而盼望百福临门、五谷丰收、子孙昌盛、长生不老的思想日渐浓厚,因而,寓意吉庆祥瑞题材的绘画广泛流行,年画也得以发展。</h3> <h3>  当然有些年画和它们的寓意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的生活了,比如贴在厨房的《天下太平春牛图》,灶台上方的《灶神》,蚕房的《逼鼠蚕猫》</h3> <h3>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这些饱含质朴与美好希望的画面中感受年</h3> <h3>  民国初年,开始出现阴阳合历的月份牌年画。表现的大都是中国传统题材的形象,或传统山水,或仕女人物,或戏曲故事</h3> <h3>  月份牌年画是年画艺术的新突破,在后来的新年画艺术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h3> <h3>也有样板戏的年画</h3> <h3>现在农村里过年也有买年画的,不过大多数都是塑料纸画了,比纸印刷的价格便宜,还耐用,所以老年画逐步的被淘汰了!</h3> <h3>可能是自己比较恋旧,把这些老年画搜集起来,作为回忆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