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月20日,一场主题为《行走》的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忻州秀容书院中院展厅开展。作为“中国年·在忻州”秀容书院新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将为秀容古城春节文化盛宴奉上一道精美的“菜品”。</h3><h3> 据悉,此次摄影艺术作品展是由影友之家整体策划并制作,展出的27幅作品,均从近年来活跃在我市的8位摄影师选送的作品中精选而出。采用艺术微喷,德国无酸纯棉纸输出,制作精良,艺术感染力强,整个展出分八个专题。</h3> <h3> 弓保明的《秋痕》昭示着一腔荣光。向日葵前赴后继、芦苇奋力激荡、荷的静卧,都在时光上刻了一刀,让生命有形,成型,亮相。这样的风姿不输挺拔、不输奋斗、没有败走河畔水边,只是坚强,坚强地保持最后的优雅,最后的体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秋痕》弓宝明</h3> <h3> 韩宇军的《背影》描述了一种源自内心的力量。这熟悉的背影,一次次在考验着你的、我的、他的直视。这是继续生活在农村父辈们的生活日常:无论上天如何对待他们,收成如何,他们只管播种,赋予劳动一种不可争议的高贵。他们不停地劳作,收拾了又收拾。男人的背影、女人的背影斯文地表达了这种力量。</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影》韩宇军</h3> <h3> 贾树林的《古城》是用8×10大画幅镌刻在胶片上完成的一次个人表达。被太阳叫醒的秀容北巷,日光直射下的瓮城,都在展现秀容古城的底气、袁家村的豪气。铺展开来的石板、斑驳的透着远古气息的城砖,把一个一个古老的传说、遥远的童话、不古的故事从容地献给了每一位造访者,供他们俯身聆听赏析——讨得一份自在,讨得一份悠闲。8x10大画幅底片细致的记录和描摹能力使照片中的每个细节都异常清晰,超越了日常的真实,变得耐人寻味,有超现实的味道。大画幅是沉稳的,用四平八稳来表现沉稳正是作者的追求。</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城》贾树林</h3> <h3> 郭耀庭的《同行》宣示了一位学者的悲悯之心。凝视空中漫步的这些舞者,这种感同身受的期待更强烈,于今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迫不及待。地球是人与鸟类的共同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主人,都是自然的一份子,平等享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并不比鸟类高贵。所以,我们要善待我们的时代同行者。</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行》郭耀庭</h3> <h3> 赵效良的《乡愁》永远透着一股音乐性。滴水崖飞流直下的激进、厚土中缓缓前行的悲壮、滹沱河里长久的沉思,仿佛三个乐章,把离别、奋进、思恋娓娓道来。</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乡愁》赵效良</h3> <h3> 王宝元的《回响》始终透着一种诗性。深一脚浅一脚的大漠回应着不绝于耳的驼铃,为坚强的生者准备着一个又一个坚实,这是不会有烂漫的远足,却恰恰有阳光的跟随。树上的叶子黄了,习惯了有风的生活,可以把话拉长,此刻也喜欢静默,欲重重落下,沉沉睡去。都想生命回响,那就给最后一丝气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响》王宝元</h3> <h3> 范建中的《丰碑》怎么都摆脱不了血性。历经N年,终于让长城褪去了浮华,显出了风骨。长城永远都是中华民族的魂,大一统的魂!无论远古,还是今日,他都在静默,或卧,或立。一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标注了男儿气概,一句“万里长城永不倒”倾注了华夏儿女的全部英雄气节。他紧裹身体盘踞山巅、匍匐大地,得体地与山、与土融为一体,把所有给予他的寄托全部种下去,生根发芽,传递使命。绝尘而去,不是诀别,而是发扬光大。</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丰碑》范建中</h3> <h3> 冯海波的《天地玄黄》谱写一曲大自然的赞歌。自然的力量让白昼与黑夜轮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和众生万物一起繁衍生息,在无序与文明间交替。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时间是流动的,时间永远向前,我们站在时间轴的某一点,饱含深情,充满仪式感的眼神望向远方:苍茫天地芸芸众生,我是谁?来不及思考。这并不重要,因为时间又是凝固的,我们是流淌的,苍生万物也是流淌的!你看,浩荡雪山化成了湖;苍茫戈壁染黑了头;烽火狼烟已成了古老故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地玄黄》冯海波</h3> <h3> 1月20日正式开展,将持续数月。</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展的8位摄影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