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0年第1期 多类型摄影</b></h3> 01 Δ 本期封面:梵高作品 文字和未标注的照片:丹妮原创 <h3><br></h3><h3><font color="#010101"> —— 读懂梵高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如何 让“色彩”助力片子变得高级? ——</font></h3> <font color="#ff8a00">最近,在“家”的群里,姑姑晒了6岁小孙子模仿梵高向日葵的画,笔触有力、色彩饱满,像模像样。我在想,难道梵高的画容易模仿吗?我还真看到有人说,梵高的画像儿童画、像涂鸦。问题来了,那为什么世界十大著名画家排行榜,梵高排在第一呢?<br> 评论家说,梵高不仅承接了“印象派”鼻祖莫奈的衣钵,放弃了古典传统的写实画风,而且是大大超越了“印象派”。梵高的笔触更加夸张,色彩更加张扬,为西方“抽象派”的形成开辟了道路。<br> 那梵高最独有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呢?他直白地说:“我越是年老丑陋、令人讨厌、贫病交加,越是要用鲜艳华丽、精心设计的色彩为自己雪耻……”。他的关键词是“色彩”!是滴!</font><div><br></div><div><br></div> 02 Δ 色彩明度和饱和程度的拿捏,可以给人愉悦的感受。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晚年较多地创作“睡莲”,其观念是:不再强调画面的故事和主题,而是注重光与色的明度、饱和度的差别变化,让作品给自己、给别人极具审美的享受。<br> <div> <font color="#ff8a00"> 梵高尤其重视色彩。他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他精心地设计色彩,把色彩的对比运用到了极致,他的向日葵、星空、麦田等作品,像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br><br> 梵高的色彩与众不同,梵高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那么与绘画同是视觉艺术的摄影,色彩同样是可以让作品吸引眼球、情感共鸣、深植人心滴。按现在的时髦语,就是可以让片子有感,无感的就不是好片子,是没有灵魂的。<br><br> 晒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好片子,是大家伙的小心思,那就强化一下色彩意识,看看色彩在哪些方面能为片子加分吧。</font><div><br></div><div><br><br></div></div> Δ 03 利用颜色对比,突出主题思想。不同颜色的色块,间隔形成的画面有着强烈的对比效应 。橙红色的现代建筑使罗马斗兽场深赭色的门壁,彰显出历史古迹的沧桑感。 <div><br></div> Δ 04 相同色彩的呼应,可以让画面和谐漂亮。这张片子复杂,但左右老房的赭色、水面左右的绿色、小桥两边的白色墙体都有相同色彩的呼应,使水乡的画面有一种和谐之美。 <h3><br></h3> Δ 05 日出日落前后的画面,色彩会有精彩表现。受较弱、较暖的侧光影响,天空大地山川色彩柔和、层次丰富。日落后的坝上,牛羊已经回家,只剩一匹枣红马还在吃草,它的点缀,产生一种夜暮降临的静谧与孤独之感。 Δ 06 兼顾处理好色彩中各种不同的关系。拍风光时,天上的云、岸边的山、湖海的水、人与礁石,它们色彩的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冷与暖,都能独立存在并相对保持均衡。这张“思想者”,抓住了关系的匹配,让画面充满了遐想。 <h3><br></h3> Δ 07 降低色彩的纯度。高纯度色彩降到最低就是失去了色彩 ,积极寻找较低纯度的色彩拍摄,也可以在后期降低色彩饱和度,会给人柔和、平静、和谐的视觉享受。这类色彩的作品,常常作为装饰画挂在休闲房间的墙上。 <h3><br></h3> Δ 08 过度地运用色彩原色、间色、复色之间的对比,甚至夸大明与暗和色彩纯度之间的差别,用以吸引眼球和抒发情感。上面郁金香色彩对比强烈,象征一种热情与欲望。(关于原色、间色、复色等色彩知识后面有述) <h3><br></h3> Δ 09 人物摄影色彩的种类不宜过多。色彩变化复杂,画面容易杂乱,一般三种颜色较好。尤其是旅游中的环境人像,同类色的背景更能够突出人的精气神。 <h3><br></h3> Δ 10 高纯度色彩利用。纯度最高的色彩是:红、绿、蓝三原色,即饱和度最高的色彩,它单纯、夺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情绪感染,如红色象征着神圣和热烈。这种色彩在政治、涂鸦、广告、民间节日拍摄中多见。 Δ11 强化主体。没有人、没有羊,是被抛弃的小房?为了突出这种孤零零的感觉,在用色意图上降低了林区饱和度、压暗了亮度,让视线关注到小房子,表达了一种孤独。 <h3><br></h3> Δ12 利用色块组合进行构图。相同色块的大与小、色块的完整与残缺、色块的几何体形差异、色块的分布布局,都是可以用于构图。上面几块不同形状的赭黄石块,形成了马蹄形的框式构图,让跳水者的环境亦险亦美。 <h3><br></h3> Δ 13 用冷色调衬托暖调主体。窗户的暖光和橘黄色的向日葵形成主体,表达了家的温暖;暗蓝色的墙壁作为冷色调,起到衬托主体的作用。当然冷色调本身也可以作为主体,表达刚强、痛苦等。 <h3><br></h3> Δ 14 利用明度对比加强画面的视觉吸引力。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轻重。景山的亭子明度高,淡淡的彩霞云雾产生轻柔飘浮之感;以剪影形式表现的故宫角楼,明度低,呈现黑色,彰显皇家建筑的气派。 Δ 15 色彩的节奏和质感是很特别的。土黄色和赭石红的条状色块形成了山脊一明一暗的节奏感。自然界中的被摄体,都有表面机理,正确的色彩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被摄体的质感美。 <h3><font color="#010101">Δ 16 用色彩阐述主题内涵 。线条色块的栈道通向高高的灯塔,构成了象征性的涵义,道路曲折,攀登很累,目标明确,步步前行!</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 本期摄影感悟 ——<div><br></div><div> 机位决定对不对 色彩决定好不好<br><div><br> 有一位名叫王太平的高级摄影师说,拍摄好片的第一个关键点是:机位决定对不对,第二个关键点是:颜色决定好不好。看来片片有好的颜色是必须的,它决定了我们拍摄的作品能不能传达出我们的思想、审美和情感。<div> 当然,要想解决如何拍出好片的问题,不光是机位和色彩这么简单。我们还需要解决几个其他的分支:如主题要新、构图要巧、光影要吸睛等等。当然,不同类型的摄影,有不同高级的标准,不能一概而论。<br> 但话说回来,面对数亿人都在拍摄彩色照片的今天,学会色彩的运用就不能小觑了,我们需要有强烈的色彩意识,了解有关色彩的知识,拍片时心中有色彩的标的,那就可以有助我们拍出较多的高级片。</div></div></div> —— 主题延伸服务 ——<div><br></div><div>* 梵高简介</div> Δ 梵高作品 “自画像” —— 摘自:百度图片<div><br></div> <div> **</div><div>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年)是19世纪最杰出的天才画家。他出生于荷兰的一个小村庄,一生屡遭挫折,备尝艰辛,终因精神分裂而自杀,年仅37岁。 梵高的作品壮丽辉煌,其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块、张扬的个性,每一幅画都表达着画家对事物独特、强烈而真实的主观感受,散发出灿烂和动荡的激情,一幅幅狂嚣的画面,都是梵高内心底层的呐喊和呼唤。<br> 世界上最贵的10幅画中就有梵高两幅,他被推选为10大世界著名画家第一位。</div><div> 为了让朋友们了解梵高,选出几张梵高的画作,请朋友们欣赏。</div><div>**</div> Δ 梵高作品“十五朵向日葵” —— 摘自:百度图片 <h3><font color="#010101">Δ 梵高作品“星夜” </font>—— 摘自:百度图片</h3> Δ 梵高作品“小息” —— 摘自:百度图片 <div><br></div>—— 色彩小知识: 有关色彩的几个概念 ——<div><div> <br> 色彩有三个属性:即色相、饱和度、明度,而色彩的个性取决于这三个方面。<br><br>1.色相:</div><div> 是指色彩的相貌。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有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br><br>2.明度:</div><div> 是指色彩的亮度。其中,暗色为低明度,亮色为高明度。不同颜色会有明暗的差异,相同颜色也有明暗深浅的变化。<br><br>3.饱和度:</div><div> 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小。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是不饱和的颜色,如粉红,黄褐等。完全不饱和的颜色根本没有色调,如黑白之间的各种灰色。<br><br>4.原色:</div><div> 是指第一次色,指能混合成其他一切色彩的原料,原色是红、黄、蓝。</div><div><br>5.间色:</div><div> 是指第二次色,由原色混合而成。间色是橙、绿、紫。<br>红+黄=橙色、黄+蓝=绿色、红+蓝=紫色</div><div><br>6.复色:</div><div> 是用原色与间色相调或用间色与间色相调而成的“三次色”。或是黑色与一原色的混合,也为复色。复色是最丰富的色彩家族,千变万化,丰富异常,复色包括了除原色和间色以外的所有颜色。<br> <br></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6. 色彩调配图</font></h3> 色彩调配图,对加工照片色彩很有参考作用。<div><br></div><div> —— 摘自:百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