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欧游散记(17):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

西舟

<h1>  维也纳(Vienna),位于多瑙河畔,是奥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国9个联邦州之一,也是欧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誉为“世界音乐之都”。 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语城市,仅次于柏林。</h1> <h1>  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维也纳已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2001年,维也纳的老城被登记为世界遗产。</h1> <h1>这是新四川中餐厅↓</h1> <h1>在维也纳食烧排骨↓</h1> <h1>克恩滕大街</h1><h3></h3><h1> 是维也纳最著名的步行街,也是世界十大著名步行街之一。坐落在该市第一行政区,位于市中心。由于它的形状很特殊,像个U字,在维也纳又拥有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所以也被称为金色的U字。克恩滕大街上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融,却又和谐共处。</h1><h3></h3> <h1>黑死病纪念柱↓</h1><h1> 位于维也纳内城壕沟大道(Graben)的中央,是欧洲最大的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纪念柱”。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之一,起源于亚洲西南部。最初于1347年传入西西里群岛,立刻横扫欧洲,患者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非常痛苦,故称为“黑死病”。此病在随后300年内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总计共有2亿多欧洲人死于这场瘟疫。1679年的维也纳黑死病肆虐,鼠疫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后来为了纪念死于鼠疫的受难者,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了这尊黑死病纪念柱。在这根纪念柱的外型台座上描绘着神创天地、黑死病流行、最后的晚餐等浮雕。柱身表现了皇帝摘下皇冠,半跪在地上祈求上帝保佑自己的臣民以及在天使的指引下,圣人打倒化身女巫的黑死病。碑文则在提示世人,勿忘上帝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惩罚。</h1> <h1>  街面上有一个个这样的五星,那是著名音乐家的签名↓</h1> <h1>格拉本大街</h1><h1> 在德语的意思为沟,这条大街是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内城区的一条著名街道,繁荣的购物街,沿街都是品牌店、服装店、餐厅、露天咖啡座等。</h1> <h1>  维也纳素有“音乐之都”的美誉,提起他总能让人联想到著名的金色大厅和名曲《蓝色多瑙河》。这里曾涌现无数音乐人才,名家辈出,比如:海顿、舒伯特、贝多芬、莫扎特、斯特劳斯等音乐大师都与维也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是维也纳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走上街头,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充斥着跳跃的音符,游人们一边欣赏城市美景,一边聆听经典旋律,感受维也纳辉煌的音乐氛围,好似与这座城市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h1> <h1>莫扎特纪念像↓</h1><h1> 纪念像位于城堡花园内。1819年,弗兰茨一世皇帝下令在被法国军队摧毁的城防工事遗址上建造了这座花园。这座莫扎特纪念像落成于1896年。在其前面是一片草坪,内有用花卉精心拼成的高音符号。莫扎特的雕像基座塑造的是莫扎特歌剧《唐·璜》的一个场景。他是奥地利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短暂的36年生涯中,有1/3时间在维也纳度过,他的许多著名歌剧如《魔笛》、《费加罗的婚礼》、《后宫的诱逃》等都是在维也纳期间写成的。纪念像传达了人们对音乐天才的追念与敬意,在城市一角散发着它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来到这里的游客。</h1> <h1>施特劳斯金色雕像↓</h1><h1> 是维也纳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这位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的骄傲,当地政府在维也纳的市立公园中安置了一座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镀金青铜全身雕像,以示后人的景仰和纪念。施特劳斯像位于一道白色的弧形拱门(大理石浮雕)内,拱门上雕刻着精美的天使浮雕,拱门内,金色的施特劳斯正怡然自得地“演奏”着提琴,雕像前花团景簇,色彩缤纷。这座雕像于1921年6月21日落成,在落成仪式上,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了小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如今每到夏季,也时常会有乐团来此演奏。</h1> <h1>歌德雕像↓</h1><h1> 歌德雕像建于1900年,位于城堡花园侧门门口。歌德(1749-1832)是德国著名诗人,是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他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但主要志趣在文学创作方面。1786年他前往意大利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政治上倾向保守,艺术上追求和谐、宁静的古典美。1794年与席勒交往后,随着欧洲民主、民族运动的高涨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飞跃。歌德的创作包括各种体裁的诗歌、剧本、小说和散文等。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少年维特愤而自杀的浪漫故事反映了一代青年反封建的心声,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还有使他亨有世界声誉的《浮土德》。《浮土德》取材于德国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传说,给以加工改造,把浮士德写成一个不断追求进取的理想人物。歌德一生从没有来过维也纳,但他和维也纳友人有频繁的信件来往,这些信件如今都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h1> <h1>施特劳斯博物馆↓</h1><h1> 是一座关于音乐家族施特劳斯家族的博物馆,是一家专门演出施特劳斯圆舞曲的场所。人们说“没有施特劳斯,维也纳将无法生存”。</h1> <h1>金色大厅</h1><h1> 维也纳还被称为世界音乐的圣殿。她象一块巨大的磁石,不仅把众多的音乐家吸引到此地,而且还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指挥家和演奏家。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爱乐乐团,这一连串辉煌的名字使全世界音乐爱好者为之倾倒。整个维也纳城,犹如一座巨型的音乐圣殿,在这里体验到的心灵交流是不必用语言沟通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于1867年责成特奥费尔·翰森设计一座音乐厅。两年之后,一座仿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建筑诞生了。在线条清晰的暗红色立面的背后,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厅,大厅内有三十座镀金的女神立像,因此音乐大厅也常常被人称作金色大厅。音乐厅落成之后,就成了世界最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出地点。</h1> <h1>  金色大厅屋顶上的雕像↓,小图为周边路上的熊猫塑像</h1> <h1>  金色大厅<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维也纳最古老、最现代化的音乐厅。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1939年开始,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1869年竣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黄红两色相间,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古雅别致。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1870年1月6日,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出。1872年到1875年间著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会。金色大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span></h1> <h1>维也纳国家歌剧院</h1><h1>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歌剧院之一,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的主要象征,素有“世界歌剧中心”之称。歌剧院坐落于维也纳老城环形大道上,于1869年建成开幕,首场演出的是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从此揭开了辉煌的序幕。</h1> <h1>  国家歌剧院是一座高大的方形罗马式建筑,全部采用意大利生产的浅黄色大理石修成,建筑结构富丽堂皇。正面高大的门楼有5个拱形大门,楼上有5个拱形窗户,窗口上伫立着5尊歌剧女神的青铜雕像,分别代表歌剧中的英雄主义、戏剧、想象、艺术和爱情。整个剧院的面积有9000平方米,观众席共有6层。在休息大厅和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许多油画,内容都是最有成就的音乐家的最优秀的歌剧中的最精彩场面,如韦伯的《魔弹射手》、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和《唐·璜》、贝多芬的《费德里奥》、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等等。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舞台被盟军炸毁,整栋建筑也在1945年3月12日被火烧毁。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重建的作品。重建的歌剧院有超过2200个座位。</h1> <h1>城堡歌剧院</h1><h1> 始建于1741年,当时玛利亚特蕾莎女皇想要皇宫隔壁就有家歌剧院,于是选址米歇尔门边上建了一座剧院,称皇家霍夫堡歌剧院。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于1786年在此首演。这座老的城堡剧院在使用了140多年后,于1888年10月搬迁至新址城堡剧院。</h1> <h1>  维也纳这座奥地利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欧洲重要的文化古城,著名的美泉宫、美景宫和霍夫堡皇宫见证着哈布斯堡王朝的繁荣与兴衰,记录着茜茜公主婚后生活的轨迹。</h1><h1>美泉宫(又音译作申布伦宫)</h1><h1> 美泉宫坐落于维也纳西南部的巴洛克艺术建筑,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始建于17世纪末。相传当年的皇帝马蒂亚斯在此地发现清泉,高呼“啊!多么美丽的泉水”,宫殿由此得名。1743年,奥地利著名的女大公玛利亚·特雷西亚命宫廷建筑师将其按洛可可风格改建为奢华的皇家夏宫。宫殿设计大多由皇室成员亲力亲为。特雷西亚的丈夫,出身于洛林王朝(现法国南锡地区)的弗朗茨一世则醉心于皇室花园的扩建。最终落成的宫殿有将近1500间房间,内部装饰精美。如今是维也纳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素有小凡尔赛宫美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的人类文化遗产。</h1> <h1>  花园的园林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远处的建筑物是凯旋门</h1> <h1>维也纳皇宫↓</h1> <h1>霍夫堡皇宫</h1><h1> 霍夫堡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宫苑,是一座富丽堂皇巴罗克式的建筑,是欧洲最为壮观的宫殿之一。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1696年动工 ,1713年落成,历时10余年。它是奥卡尔六世皇帝为欧根亲王建造的。欧很亲王原是法国贵族,后来成了率领奥地利军队击退土耳其入侵的民族英雄。在皇宫前的英雄广场上竖有他跃马英雄铜像。他是一位深懂建筑艺术的武将,建筑师按照他的设想建造了一座仿法国凡尔赛宫的古典宫殿。</h1> <h1>  这座皇宫,在长达600年的时间里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宫城。遵循新君主不能住在上一代皇帝住过的房间里的传统,这里的宫殿经过多次的改建、扩建,呈现出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与风格。1938年3月15日,希特勒在中央的阳台上宣布:奥地利从此与德国合并。</h1> <h1>  在这所由2500个房间构成的庞大宫殿群内,一共有二十多个世界级的收藏馆,其皇家文化的珍藏,堪称欧洲之最。这里收录了具有世界声望的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乐器的杰出收藏品。还可以观赏到著名音乐家的乐器,如莫扎特的小提琴、舒曼的钢琴。银器展馆中主要展出了帝国当年奢华的餐饮文化,比如昂贵的餐具、精致的瓷器以及各种宴席装饰品。茜茜公主博物馆的六个展厅内陈列着大量来自皇后寝宫的真品和一些服饰的复制品,可以通过这些探寻追寻茜茜公主生活的印迹。皇家寓所则按照历史记录装饰布置着奥地利最著名的皇室夫妇,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和皇后茜茜的19间工作室、起居室及客厅。</h1> <h1>玛利亚·特蕾西亚皇后广场</h1><h1> 这是维也纳的一个大型广场,是为了纪念奥地利唯一的女皇玛利亚·特蕾西亚而建造的,毗邻该市的环形中心大道内环路,以及博物馆区。广场的两边是两幢相同的对称双子建筑:自然史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完全相同,只是前面的雕塑有所区别。自然史博物馆前装饰着当时奥地利科学界已知的各个大洲 - 非洲、亚洲、欧洲和美洲人格化雕像,而艺术史博物馆前则装饰着欧洲著名艺术家 - 例如勃鲁盖尔等人的雕塑。两座博物馆及广场兴建于1819年。</h1> <h1>  广场中央是用青铜铸造的一座玛利亚·特蕾西亚纪念碑↓,是一座整体高如7层楼房的大型雕塑。玛利亚·特蕾西亚( 1717~1780)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六世的长女。1740年,卡尔六世逝世,无男性后嗣,根据卡尔六世于1713年所颁布的《1713国事遗诏》,其长女玛利亚·特蕾西亚有权承袭其奥地利大公之位,而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夫婿则可承袭其神圣罗马帝国帝位。</h1> <h1>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h1><h1> 是全世界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下辖8座分馆,由统治欧洲近7个世纪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资兴建,为哈布斯堡王朝丰富的收藏品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并且能够对公众开放。其藏品的历史跨越五千年,从古埃及时代,经过古希腊时代,直至十八世纪末。藏品的重点在于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代的艺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凭借其收藏了大量杰出作品,以及拥有世界最多的彼得·勃鲁盖尔珍品收藏,而被附名于世界上最杰出的博物馆之一。</h1> <h1>维也纳自然史博物馆↓</h1><h1> 是维也纳乃至奥地利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亦为世界十大自然史博物馆之一,展出空间达到8700平方米。馆藏的珍品由玛利亚·特蕾西亚女皇的丈夫佛兰茨一世皇帝开始收集,他以珍藏史前的动植物标本以及哈尔施塔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25000年前的维纳斯像、玛利亚·特蕾西亚的宝石花束等而闻名。截至2006年,其藏品总数超过2000万件。</h1> <h1>奥地利国会大厦(参观时正围封装修)</h1><h1> 是奥地利国会两院的所在地。1874年由奥费尔‧汉森所设计,建成于1883年,希腊复兴式建筑,素有“欧洲最美的国会大厦”的美称。国会大厦是一座,大厦三角檐上雕刻的是弗朗茨一世皇帝向17个民族颁发宪法的场景。国会大厦前最著名的特色是雅典娜女神雕像,她脚下的雕塑象征着当年奥匈帝国的四大河流:多瑙河、莱茵河、易北河和摩尔多瓦河。</h1> <h1>维也纳市政厅↓</h1><h1> 一座非常宏伟的新哥特式建筑,是维也纳市长和市议会的驻地。市政厅正面有5座尖塔,中间的正塔高98米。当年修建市政厅时,教会对非教堂建筑的高度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超过100米),设计师巧妙地在塔尖加上一尊高3.4米的“市政厅铁人”,显示了人们对旧势力的挑战。</h1> <h1>斯蒂芬大教堂:(位于格拉本大街)</h1><h1> 此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的中央,故又有”维也纳心脏”之称,大教堂由1座主体楼和3座楼塔组成,以南塔最为壮观,高138米,成锥体形直插云天。其高度仅次于科隆教堂和乌尔姆教堂,居世界第三。公元1304年始建,两个世纪后竣工,被认为是其几百年建筑艺术大成之杰作。最早的建筑部分是现在的大门和左右两侧的门墙,为罗马建筑风格。哈布斯王朝统治奥地利后,又对教堂进行了重新扩建,修建了南北两座高塔。南塔先造,有136.7m之高,具有哥德建筑风格。北塔后建,又具有文艺复兴的味道。在教堂顶盖外面,绘有大面积的色彩缤纷的图案纹,有“维也纳的精魂”之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战后重建,历时10年,于1958年基本恢复旧观。</h1> <h1>卡尔教堂↓</h1><h1> 号称维也纳最漂亮的巴洛克教堂,同时也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重要的巴洛克教堂之一,有着高达72米的罗马式圆形拱顶。这座教堂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下令建造,奥地利巴洛克建筑家老费舍尔·冯·埃拉赫设计。1713年查理六世在圣斯蒂芬主教座堂祈祷时宣布,如果可怕的鼠疫能够停止,就以他的主保圣人曾任米兰大主教的天主教圣人查理·博罗梅奥之名建造一座教堂(查理在德语中就是卡尔),结果瘟疫一结束,皇帝就下令建造了这座壮丽的巴洛克教堂。</h1> <h1>圣伯多禄教堂↓</h1><h1> 是一座古老的罗马天主教堂,建筑风格为巴洛克式,修建于1701年到1733年,长50米,宽20米,高56.8米,可容纳400人。</h1> <h1>维也纳新艺术分离派博物馆↓</h1><h1> 这是一座装饰着金色月桂叶的圆屋顶博物馆。于2000年开业,是奥地利第一个音乐和音乐博物馆。分离派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支流,新艺术浪潮的领导者就是著名的克利姆特。当时维也纳一批艺术家联合并以这幢17世纪的建筑为组织所在地,现在这里已然是重要的艺术展馆。这个博物馆主要是科普性质的博物馆,在54,000平方英尺的展览空间内,一系列高科技互动和多媒体演示介绍了音乐世界,从最早的人类仪器到现代音乐。地下陈列室展示的是克利姆特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为主题的壁画,这也是他的代表作。克利姆特的作品刻画了人类怀有的各种欲望。德国的大文豪席勒曾经说过:“总想被所有的人喜爱是一种恶习”。克利姆特所追求的崭新的艺术正是应了这句话。</h1> <h1>维也纳大学↓</h1><h1> 始创立于1365年的维也纳大学,是奥地利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也是德语区国家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曾经出过1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1926年薛定谔提出了薛定谔方程描述量子系统的物理行为,成为量子力学的基础方程之一。另外的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是物理学、化学、医学、经济学和文学等相关领域的翘楚。学校目前大学拥有15个学院以及2个研究中心,在校生八万人之多,是欧洲最大的大学。</h1> <h1>解放纪念碑↓</h1><h1> 维也纳人称呼为解放纪念碑的苏军解放维也纳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从纳粹手中解放维也纳的苏联红军。二战结束后,维也纳由苏联占领。1945年秋,苏联允许美、英、法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四国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h1><h1> 维也纳的苏联红军纪念碑建成于1949年8月19日,由苏联和奥地利共同竖立,用了15吨黄铜,300多平方米预制板。施工的四百多人,主要是德国战俘和奥地利建筑工人。 纪念碑的最高处,是手持旗帜和盾牌的红军战士,环形横栏上的俄文字母是:“为欧洲的独立解放,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牺牲的红军战士永垂不朽!”在维也纳的攻势中,共有1.7万苏军阵亡。</h1> <h1>这是晚上投宿的4星级nh大酒店</h1> <h1>钟迺坚(西舟)拍摄制作。</h1><h1>谢谢您的的浏览关注!</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