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组老宅的照片,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于我这拙劣的文字功底实在是难以描述的清楚。回首我的简单快乐的童年时光,往事依然馨香如初。我十岁多一点就搬离了老屋,爷爷奶奶走后,老屋空了二十多年,人去楼空自然就杂草丛生破烂不堪了,没想在政府的帮助下,老屋已然还原了当初的模样。历史的沧桑,岁月的轮回,老宅再次尽收眼底。进了这扇大门,里面是座小四合院,南北两栋是爷爷的老宅,东西面住着祖爷的本家兄弟。老宅翻建,记忆永存。</h3> <h3>北边叔叔家老宅</h3> <h3>东面老宅</h3> <h3>西边老宅</h3> <h3>我们全家随爷爷奶奶同住这间老宅。儿时零零碎碎的念,甜甜蜜蜜的事一直在记忆里徘徊,沉浸。</h3> <h3>没有空调风扇的那个年代,整个夏天我们都是跟着奶奶在这个凉爽的巷子里度过。奶奶摇着大蒲扇旁边放着个收音机,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每天中午准时准点。那会我也听不懂但必须配合半小时禁言。奶奶出门总把钥匙放在门框顶上,放学回家摸不到直接就往狗垄里钻。奶奶全村喊我们吃饭的声音时不时在耳边萦萦绕绕。奶奶信佛隔三差五要带我们去到村子里的庙里拜一拜,从小教导我们要慈悲善良。最喜欢听奶奶讲故事讲到鬼的时候使劲往人多的地方钻。</h3> <h3>再过一个巷子,就是厅堂正门了。(古人的建筑和智慧是我无法评价和描述的)</h3> <h3>没有天井的老屋,是没有灵魂的。爷爷是个老郎中,人来客往的多,爷爷就在天井口石墩上放个炉子烧水泡茶接待治疗。爷爷抽着烟斗我便趴在旁边给他点火,爷爷翘起二郎腿我定坐上他的脚背当马骑,爷爷总是把好吃的东西放在竹篮里再挂到楼梁上,那是我搬着板凳踮起脚尖也够不到的高度,爷爷午休的时候不允许我们吵闹,小孩子哪静的下来爷爷就直接把我们赶出门外结果还是弄的鸡飞狗跳。</h3> <h3>这个以前是厨房,左边是我妈用,右边是奶奶的灶台,中间隔着粮仓,记得有次早上起床我拿着脸盆装水洗脸发现脸盆漏水了,我跑去问我奶,然后我才知道那晚我们家厨房着火了,是我奶敲着脸盆唤醒邻居帮忙救火 ,后来我还一直琢磨着脸盆都敲破了为什么没吵醒我。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厨房着过两次火。那时候的饭菜是真香,一个荷包蛋必须掰成两半,有次我哥感冒老妈给他泡一碗葱姜水我硬是嗓子痒痒好歹也骗了一碗。</h3> <h3>长满青苔的石板凳是怎么看怎么亲切呢,通常我妈一大早都要去上工,就给我盛一碗酱油拌粥交代我别烫着等凉了喝,凉着玩着就忘了到最后总是狗一半我一半。晚上老妈迟迟没收工,这块石板就变成我临时的床。</h3> <h3>邻居家的对联,是这样贴的(土不沾胶)</h3> <h3>厢房,以前是小哥哥住着,偶尔我也会去挤一挤,哥哥喜欢把他自己写的大字装点了整个厢房。(那时也叫糊墙)</h3> <h3>如果有一天你去到一个叫蒲塘的村庄,欢迎你来我家老宅看看 ,我们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六十多栋明清古建筑,“名荐天朝”沐浴浩荡“皇恩”,名至实归当选国字号传统村落。</h3> <h3>古井,水中带甜,说了你也不信,过去全村人都来这边挑水,老年人不紧不慢悠然自得,年轻人你追我赶气喘吁吁,每到早晚,这条路上人来人往,水担铁钩和铁桶碰撞的各种声响也是哐哐哐哐。</h3> <h3>没少在这里过家家捉迷藏,可惜我已经记不起它当初的模样。</h3> <h3>老爸准备春联</h3> <h3>中间停下来抽根烟,下一副怎么写,爷三还得探讨一下。</h3> <h3>小侄女喝着茶看着书,悠哉悠哉。</h3> <h3>大侄子用相机拍的照,摄影师就是不一样。</h3> <h3>这是妈妈当年的嫁妆,名牌哦</h3> <h3>除夕夜,伙夫还是我</h3> <h3>感谢政府感谢党🙏(当然还有老哥哥的帮忙)</h3> <h3>维修之前的老宅,人去楼空,杂草丛生,残恒断壁,破烂不堪。老宅翻新记忆永存。</h3> <h3>鼠年的春节,和以往不一样,大年初四,我在家整理这些零零碎碎的图片和文字,尽量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希望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