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南越大地,是一个多习俗多节日的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处广东粤西的茂名、湛江两地,有着“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年例”(又称“庙会”)即“年年有此例”。2016年,中央电视台《故乡》栏目组策划拍摄了专题纪录片《年例》,粤西年例便让更多人所熟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例”最早源于岭南古老的祭祀,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逐渐融入了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元素,发展成为当今粤西地区颇具特色的千年古例。粤西年例也于2012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每年的大年初二开始至农历二月底,粤西地区的村民就会依照各村定下的不同日子,开展全村群体性的敬神、拜祖、祭祀、宴请亲朋等年例活动。在外的游子,无论路途多远工作多忙都会在这个日子赶回家中做年例,方圆百里的村民也会趁此机会走亲访友,重聚旧情。这一天,即使你不认识年例家主人,也可以相互邀约去吃年例、看年例,因为,哪家往来的客人越多,就越代表这主人家兴旺发达。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化州市杨梅镇黄槐垌村集体性年例均逾五百席,场面之大,人数之多,可谓当地之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是我参与年例活动最多的一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 文 爱笑的细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1. 位居“茂名十大年例”之首的忠平社年例,因有最大的花船和最长的火把龙曾被央视报道。每年农历正月廿一,忠平社年例会吸引成千上万本地及外地游客慕名前来观看。活动中的花船长10米,高5米,重约1000公斤,号称“天下第一船”,需要30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才能抬得动。</p><p class="ql-block"> 参与这天年例的共有7个村庄,花船要经过1个大庙(忠平庙)和4个门首(场地),每个门首的活动大约耗时3小时。活动高潮自然是”抖花船”和人“神”同乐的场面,忠平社年例也是各大年例中燃放鞭炮最多的年例,小伙子们牵着点燃的炮竹满场奔跑,被誉为“勇敢者的游戏”!晚上7点半,整个忠平社的社丁会集体出动,每人手持一支火把,护送大花船回忠平庙,一路欢呼声、炮竹声不绝于耳,盛况空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2. 图腾的代表有“龙” 、“狮” 和 “傩”。传说 “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庆祝丰收是很多地方的习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天,湛江雷州市沈塘镇沈塘村会举行一年一度的“人龙舞”表演,“人龙”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龙头”由身强力壮的后生担当,挑选一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用红绸带绑在“龙头”胸前,小男孩口咬一支点燃的香代表“龙舌”,两手各执一支香代表“龙眼”。另一小男孩骑在“龙头”的肩上,双手执香代表“龙角”,“龙尾”则由“龙脚”倒背一轻巧、腰力较好的小男孩,双手合捧把扎香挥舞出龙尾状。“引龙者” 则用点燃的香插在斗笠上作为“龙珠”。绵长的“人龙”穿街走巷,最后回到武帝庙前集中表演,欢呼声炮竹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沈塘村“人龙舞”曾多次受邀到国内外表演,舞出了名堂,舞出了声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3. 高州市沙田镇“四大元”年例,也是茂名市十大年例之一,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与众不同的是,其举办的日子年年不同,一般在大年初二由道士(庙祝)打“杯珓”(占卦)决定年例的日子,多为惊蛰后春分前的一个周末。“四大元”年例由四间庙境(冒垌境、乌石境、龙头境、下方境)和八个自然村(旧坡、秧地坡、文头岭、骑马垌、坡尾、塘琴、上莲塘、下莲塘)联合举办年例。年例当天,“四大元”会各出一艘花船,每艘花船由二、三十个青壮年扛着在大元坡上进行比赛,俗称“抢坡”,过程包括扛船、摇船、晃船、碰船等环节,体现村与村之间团结和谐、守望相助、积极进取的精神。通过祭神、竞游仪式后,花船上的花尤为珍贵,每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求(买)花:想生男丁的求白花,想生女儿的求红花,黄色花则代表求财运,每人以50或100元不等争抢一支塑料花,求得花者满意而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4. 农历二月十一、十二两天,是湛江市太平镇麒麟村年例,“爬刀梯”是年例的重头戏,整个过程包括:祭祀、请火、走轿、祭梯、立梯、新丁穿梯、爬梯、收梯8个环节。刀梯由两条长18米、腰径36厘米的五色大杉和36把锋利的长刀制成,由8根大绳将刀梯徐徐升起并垂直,20多名刀梯勇士(8岁左右的男童)快速在刀梯上攀爬角逐,整个过程小勇士的手脚丝毫无损。“爬刀梯”旨在驱邪消灾,祈福平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5. 傩舞,俗称“鬼戏”或“跳鬼脸”。源于上古氏族的图腾信仰,是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风格古朴粗犷,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农历正月廿七,湛江雷州市松竹镇仙排村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傩舞表演。傩队由五人组成,每人头戴面具,身穿彩衣,代表“东(青)南(赤)西(白)北(黑)中(黄)” 五方雷神。一大早,雷神便挨家挨户到村民的堂前“跳傩”——“驱鬼逐疫”,保佑一家老少平安。而紧随“雷神” 后出场的“土地公”和“土地婆”则代表送子观音,同时也兼备保佑孩子吉祥如意的角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6. 茂名市电白区陈村镇的人龙舞俗称“火龙舞”,是优秀的民间表演项目,距今已有270年的历史。每年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旦场村会举行精彩的人龙舞表演。“人龙”的组成是由一名聪明伶俐的男孩分腿坐在大人的肩膀上,手里拿着两支手电筒(代表龙的眼睛)扮演“龙头”,后面的小孩往后仰卧,双手紧抱着下一个小孩的腿,如此一个接一个直到“龙尾”,“龙尾”的孩子则头向前俯卧,双腿分开上翘,组成“人龙”。傍晚时分,由不同区域两百多人组成的三条人龙如约集结到广场,然后一起游行到各个村庄,最后又回到广场集体共舞。“人龙”所到之处,人山人海,盈街堵巷。旦场村 “人龙舞” 充分展示了龙的威猛精神,也体现了不可战胜的集体力量和聪明才智,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7. 雷州半岛自古多雷,村民普敬“雷神”,每年农历正月廿八雷首公诞辰日,雷州城乡都会举行盛大的诞期节庆。这一天,南兴镇的塘尾、东市、岭高三村联合举办一年一度的年例文化盛事,三村四境(先锋境、谢林境、联合境、岭高境)数千人齐齐参与,并在花车巡游中加入了禁毒、创文、乡村振兴和特色旅游等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巡游队伍长达14公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三村“九龙”齐欢腾的喜庆场面,其中最长的一条游龙达108米,要60名青壮年合力才能舞动,另外还有“巾帼龙”(青一色女子)和“尾龙”(十岁以下幼童),整个活动体现了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8. 妈祖(又称天后、海神、和平女神),是沿海地区的传统信仰,中国民间在海上航行前要拜祭妈祖,保佑出行平安。2016年,妈祖信俗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湛江地区的妈祖庙有数百座,每座各具特色,每逢妈祖诞辰日和升天日,信众们都会举行多种仪式的祭祀活动。</p><p class="ql-block"> 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日,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水尾村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一大早,全村老少倾巢出动,身着彩衣,挥动彩旗,首先游行到海边举行海祭仪式,然后将各自的祭品(鸡两只、面、饭各三碗、酒一壶、铜钱一串)集中摆放在天后庙前敬奉妈祖,祈求妈祖庇佑,保护村民世代平安,其壮观的“百鸡宴”场面也是粤西少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09 . 高州市长坡镇旺利村正月十三游火把(俗称“担火枝”),是茂名地区较为独特的传统活动。年例当天,除了常规的春祈纳福、游神摆醮等活动外,晚上会有一个“封醮尾”的仪式(在郊野外进行),当道士掷珓完毕,村中所有男丁会点燃长达10米的火把,在火光的簇拥中,把“船官”和“神灵”迎接回庙,随后继续举着火把围着袖庙巡游三圈,每游到庙前,众人合力把火把举得高高的让神灵观看,庙祝负责做好记录,哪支火把队伍的火把尾最高,意味着这支队伍来年人丁最兴旺,日子最红火。“游火把”体现了民众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 相传古时候茂名市石鳌塘村邪气太重,常有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祖先为了驱赶邪气,于每年元宵节当日,举办与众不同的活动,俗称“走将军”。年例环节会提前一天开始,村民首先从公庙接神灵去庆祝年例花灯,然后回到灯棚帮众神洗净“金身”。到了晚上,村民纷纷把自己家中准备好的“三牲”、糖果、水果和三茶五酒带到灯棚摆醮,供奉以“罗候王大人”为首的众神。</p><p class="ql-block">仪式过后,村民代表进行“打珓”,选出第二天扛“菩萨”和“走将军”的候选人。元宵节当日,先由道士带领九个“花脸将军”在太平庙前“走将军”,待夜幕降临,由“花脸将军”护送“罗候王大人”到村内的62个醮台(小庙)供村民拜祭,再由“花脸将军”扛着火把到各家各户收走村民摆放在家中的甘蔗(代表“ 五鬼六害”),放进预先准备好的纸扎花船中,在天亮前扛到江边统一烧毁,意为驱邪出外,引福归堂,祈求全村老少平安,事事顺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庚子初春,一场瘟疫(新型冠状病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武汉,继而蔓延全国以及全球多个国家,政府下令全国人民“禁足”宅家,共同战役,多个省市封城、封村、封路,企业停工,学校停课。贺新春、闹元宵等喜庆活动一律取消,粤西地区也响应政府号召,今年停办一切年例,避免人群集中,加速疫情传播。</p><p class="ql-block"> 但是,“年例” 作为一种传承、一个符号、一种文化习俗,已深深地扎根在民众心中,将来一定会沿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03.10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