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磨剪子来戗菜刀”,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开场的一句台词,也是革命者利用磨刀人的身份做掩护前来接头的暗号。艺术源于生活,过去,磨刀人真就是这样吆喝的。有的用一种直筒号,吹出“呜哇呜哇”的简单声调,用以招揽顾客。还有的使用一种响器,就是用六七块铁叶重叠串接在一起,用手颠摇,铁叶互相撞击,哗啦作响,以此唤出需磨刀剪的顾客。因为使用刀、剪的多是家庭主妇,闻声出来磨刀、磨剪子的也多是她们,因此,这种行业的“唤头”,有的地方称做“惊闺叶”或“报君知”,磨刀剪的行话却称它“抢镰”。 看似简单的磨刀行,过去叫“高庄行”,也有行规、行话,也有本行崇奉的祖师爷。磨刀人干活时总是骑在长凳上,这条长凳,行话叫“穿朝御马”,所以∩形铁锔叫“马鞍”。为什么一条长凳敢称“穿朝御马”?原来,本行的祖师爷称为“马上皇帝”。据说这位皇帝得帝之前,家道贫寒,全部家当只有一条长凳和一块磨刀石。只好靠给人磨刀来维持生活。后来,他联合众人举旗造反,居然打下了天下,做了皇帝。后来的磨刀人同行就供奉他为祖师爷,牌位上写“马上皇帝之神位”。逢年过节虔心供奉,人前谈起也颇自豪,可细问皇帝出自哪朝,姓甚名谁,却又都摇头说不清了。虽然,磨刀剪也算一门手艺,但因设备简单,手巧人一学即会。所以过去农闲或逢年过节,一些手巧的庄稼人也纷纷操就此业。和其他走江湖的受苦人一样,有一位各业共尊的祖师——范蠡。现在,还有极少磨刀剪的手艺人,但走街串巷几乎不见了,这种民间手艺,随着经济的提高发展,磨刀剪还有诸如修伞、补锅、修钢笔手电茼、打综床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h3> <h3> 典型的职业派头。</h3> <h3> 这位老者以此为生一辈子,目前还沿袭着扛着“穿朝御马”走街串巷跑居民区的传统,自述目前维持生计都不易了。</h3> <h3> 磨剪子来戗菜,八块钱磨一次,七十多岁的铁匠打不动铁了磨了二十多年的菜刀。 生活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 现在的行业在悄然声息地改变着,很多行业在逐渐消亡和替代。</h3> <h3> 这位老者则在菜市场摆了一个固定摊,每天早上6:30分出滩中午10:30收工,雨天就撑一把伞。没有生意时也喜欢和旁边的人八掛点专业知识和职业经历。自述今年81岁了,1988年时为了儿子顶职从市建材厂提前退休,当时退休工资120元。从17岁时学徒干铁匠,兼职学了磨剪戗刀的手艺,也能养家糊口。</h3> <h3> 专业工具一样不少,只是年岁大了,“戗”的工作干不动了,就不摆出来了。</h3> <h3> 每接一个活,都事先检查一下钢火硬度和确定工艺要点,有问题的都向客户讲清楚,遇到较真的顾客,磨坏了会要求赔偿的,虽然只是几块钱的生意,也要有言在先。</h3> <h3> 有时,也免费普及一下刀具常识,象这种带横纹的刀就属于亚钢刀,铁外面包了一层钢,特别嘱咐不能砍骨头哦。</h3> <h3> 看似简单的工作,做起来也是一丝不苟,不因利小而不为。</h3> <h3> 磨剪刀的关键不是刃口的锋利,而是要求二条刀刃合缝严密,所以要校直。但不是所有的剪刀都能锤击,有的材质太硬容易锤断,因此要预判正确给客户讲清楚,以免纠纷。</h3> <h3> 磨的过程中,不时用小布条带水在刀、剪上反复擦,老人介绍说这不是普通的清水,而是在磨刀剪的过过程中收集的污水,里面含大量的铁屑和砂轮粒,“这比砂纸强多了”-老人自豪地说。不得了了:老人家,您是循环经济的忠实践行者啊!</h3> <h3> 剪刀把子变形了,也顺带校正。</h3> <h3> 虽说是手头活,也是手脚并用啊!</h3> <h3> 生意淡淡清清的,大多是匆匆路过的行人。</h3> <h3> 来磨刀剪的基本都是老年朋友了。</h3> <h3> 老人家年复一日坚守着传统技艺。各位家有旧刀旧剪的也就别扔了,移步摊前请老人磨一磨吧,也享受一下民间手艺的过程,节约了资源也照顾了老人家。收费一把刀也就四元钱,付他十元并说不用找了,“那怎么行不能多收你的钱”-老人很实在诚恳。</h3> <h3> 突然发现一个细节,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都是一些古稀老人耄耋高龄都有,本应该亨受天伦之乐却还在穿街走巷糊口谋生,而目前不少“新兴”行业的职业年龄则刚过不惑之年,半百不到也就退休了。这折射的是怎样的社会现象?</h3> <h3> 布列松认为,摄影作品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每个摄影师都应深具尊严感,都应意识到:无论一幅摄影作品画面多么辉煌、技术多么到位,如果它远离了爱,远离了对人类的理解,远离了对人类命运的认知,那么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h3> 平民世界的芸芸众生,才是这个社会永恒的灵魂。作为一名自由摄影人,我只想用我的良知,真实地记录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现状,永远是我记录的主题,这些影像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都是真实的存在,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这不是摄影猎奇,更不属于艺术创作,这只是一种纯粹的影像记录。精神的无拘无束,灵魂的自由翱翔,才是纪实摄影的真谛。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只想为一个时代留下真实的印记。 <h3> 如果你不知道拍什么,就去拍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拍时代留在他们身上的痕迹。</h3> <h3> 翻看一下我拍摄的图片,能发现若干张轻松或迎合潮流讨喜的图片还真不多。也许是我的爱好出问题吧,这可能与我的阅读习惯和价值取向有关系。我发现我越来越喜观察底层人生,咀嚼人类的粗蛎和痛苦,我喜欢穿透央视新闻去发现背后的东西。我觉得做为中国人虽然“幸福”但不容易,尤其是社会身处基层没有背景的人群。奔波在城市街巷的芸芸谋生大众、鲜亮光环下的企业疲惫白领、贫瘠乡村里的留守老人儿童,一切属于老百姓的凡人小事、生存状态更比成功人士的潇洒人生、美女的靓丽风情更能引领我的镜头方向!</h3> <h3> 把照片当成艺术,来展示和欣赏这样的事情,我做不出来。“这个领域有很多做的很好的摄影家,一定要颁奖给这些人。但是,这样的事情我做不来,我大概没那种为别人服务奉献的精神吧。比起天皇逝世,恋人的死去更令我被哀伤,我是这样的人……比起财经要事,我对鸡毛蒜皮的事更感兴趣。无论如何我就是站在“人”的这一方,我的心会偏向这边,尽管无法斩断情感,我也觉得无妨”——荒木经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