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乌镇之游

多伦多老马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上海都不远。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我们在离开了西塘古镇之后就直奔乌镇。心目中的乌镇,是口口想传的,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的,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神奇江南古镇。 <h1><b>泛舟游水</b></h1> 进了门就到船码头,坐船游古镇,看河上风光,领略这“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的美景。 当游船嘎吱嘎吱地在涟漪微起的水波上晃动之时,眼前的景色让我恍惚之间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跨水的小石桥,枕水的木瓦房,傍水的行人,还有拂水的垂垂老柳的依依嫩丝縧,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水。 四月的日头斜斜地在蓝天上挂着,初春的暖风微微地在身前拂动,树上的嫩叶怯怯地在枝头伸出,河里的波光灿灿地在船头闪烁。 <h3>眼前忽然开阔起来。天空一派蓝宝石般的颜色,远处绿荫环绕着的是白色的粉墙和木头水榭。小桥如弓弯在水上,右手边的春花灿烂芬芳,可以见到碎小的花瓣撒落在水面上,落花也无意,流水亦无情,无意无情却因缘聚到一起。粼粼波光上飘洒着片片落花。</h3> 抵近了看,在缤纷落英下,细小的游鱼无忧无虑地在戏水,晃动了偌大的繁花似锦的水中世界。 欸乃声中,乌镇西栅景区西北角的白莲塔显入眼帘。该塔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原来的塔已经倒塌,这新塔是在2005年重建的。 江南啊,总是这样温柔尔雅让人怜,总是这样淡抹浓妆总相宜。 白色的石桥倒映在碧绿的水中,竟然也泛出翡翠色。春来江水绿如蓝,古人诚不我欺也。 傍水人家,木楼蓬窗, 雨天挡雨,夏天遮阳。简简单单,却勾起多少离人悲思,墨客骚情. 比如易顺鼎的“听惯蓬窗夜雨,灯边影,也恋江湖。难忘是,系情烟柳,唤梦风蒲”。还有程颂万的“计程乔口孤舟泊, 瘦影篷窗伴白鹇”。 乌镇地杰人灵,从古至今,出了多少名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乌镇自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 <h1><b>入住及跨游</b></h1> 我们入住的乌镇枕水度假酒店。据说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期间,马云和马化腾就是入住于此。 作为西栅景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酒店,内部的亭廊宛转与小桥流水,几乎将整个乌镇美景都浓缩于此,整个一副水墨丹青画,富丽堂皇中不失江南老宅子的书卷墨香之气。 拥有300多间客房的枕水度假酒店,共分为4个区域,一区二区为标准客房,三区四区为拥有临水阳台或临街的套房。这里依水而居,清静典雅,推窗即是古风盎然的小镇景致。 该酒店的大堂形状像个鸟笼。网上说,酒店在设计时就融入了很多乌镇特色的元素,例如鸟笼,是几乎每个乌镇人都会把玩的,清晨溜溜鸟是当地老人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碗状的青花瓷前台,是师傅花了180天绘上去的,清寒秀水的乌镇画正与这个金色的大堂相互映衬。 石基木楼小水沟,流水静静地淌入小河。千年以降,当年镇里人家子弟们朗朗的读书声,仿佛还透过古老的木窗,回荡在水面上,与汩汩的水声一起,流向远处,伴着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起伏。 狭窄的小巷,长长的石街,两旁或是人家,或是商店。<br> 长长的小巷两头望不到底,吴妈馄饨的招牌,在坊洞前街灯旁,显眼夺目,游人经过,都不由的停下来驻足观望一番。 傍水农家乐,小小的厅内几张桌子,数把椅子,随时可以进去或饭或茶。坐在窗前椅上,来一碗乌镇的熏豆茶,拈一片本地的定胜糕。五味参杂。心不在茶糕,在乎水乡这一段难得的静谧和悠闲散淡的那种惬意。 乌镇街上的小吃,味道鲜美,虽然要排队,但价格合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手烩,右手糕,满嘴油腻满口香。难得地回味一下儿时的最爱。 一对年轻人坐在河边吃着乌镇的小吃。食不知其味而缘于此时此地此景此心。情浓浓兮意绵绵。许多年后,不管他们是否还在一起,是否有了孩子和家庭,不管他们是穷是富,当他们回忆起这个画面,该是执手相看,温柔如水的眸中闪烁着这一段共同的历史,搅动了彼此心中的柔嫩。 傍晚时分,河上静悄悄的,当是烟斜鸟倦晚客归,波清舟泊落日红的时分。江南此时,正是草满池塘水满坡,山衔落日浸春漪的景色。 <h3>虽然没有大漠孤烟直的景色,但长河落日圆却就在此时此刻。伴着落日,伴着天幕的冥暗,心中由不住升起一种淡淡的孤独,一种隐隐的寥寞。</h3> <h1><b>秉烛夜游,乌镇的夜晚</b><br></h1> 乌镇最美的时刻之一就是晚上,彩色灯光效果中的木楼瓦房,朦胧中的金碧辉煌。在岸上灯光照耀下的水面上,粼粼水波在微风中闪烁,一时间碎金片片。乌蓬小船,在光亮的水面上只剩黑色的剪影,却在吱呀声中摇摆而去。在水上划出一道长长的涟漪,带着游人的欢声笑语。 人们喜欢用美女来比喻江南水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更那堪,是夜色中的美人儿。一袭长纱,飘曳在银色如洗的月华中,隐约在春风沉醉的暮色里。 夜光滤去了杂乱的色彩,只剩下单一的黑色,带来了沉寂安静,也为这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乌镇就是这神秘世界中蒙面的少女,你向她姗姗走去,她却衣玦飘飘, 仿佛谪仙一般,袅袅而去。若隐若现,总不能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渐行渐远,逶迤走来,这暮色沉沉中的乌镇,向一颗明珠一般,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不可方物。 乌镇的夜市也是很热闹的,而这古色古香的餐厅,在黑夜里点上了大红灯笼,给你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 我很喜欢独自立在这爬满了青藤的窗口外的黑色中,静静地看着窗子里的灯火辉煌,看着仿古瓷器在灯光照耀下闪射出的光芒,穿过窗户,穿过黑暗,通过我的眼睛,明亮我的内心。 <h3>这是镇上唯一的出售手工艺纸伞的店家。不为挡雨,只为那古装女子,在弯弯如月的石桥上,在黛瓦粉墙的长街中,在晓风残月的柳堤上,甚至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乌蓬船头上,撑着这淡雅色彩的纸伞,婀娜在烟雨朦胧的乌镇里,尽显她的妩媚和婉约。</h3> 我在河边漫步,看临水人家灯壁辉煌。 我在桥上驻足,凝视着五彩夜色的水上,累了一天的船工,划着乌蓬小舟,刺破一江灯月,摇摆而归。 <div>不由得想起了《晚泊岳阳》的美丽诗句: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div><div>别人是水上人歌月下归,我则是桥上人痴沐月辉。</div> <h1><b>如梦如幻,乌镇的清晨</b></h1> 晨光微熹,在一片淡淡的玫瑰色中,我带着手机离开了宾馆。清晨,人们还在睡梦中,光线柔和,是走入那梦幻朦胧,徜佯于薄雾清烟,拍下美好世界的最佳时机。 窄窄的小巷里,一片寂静,连雀啼鸟鸣之声都不可闻。唯有我的脚步,在长长的石条街上发出拓拓的声音。<br> 路边的石拱桥处,淡淡的晨雾弥漫在水上,真实的桥洞和倒映在水中的桥洞,形成了一个圆月,桥洞外的世界,在雾气中闪动着,仿佛不是真实的存在。 “水寒烟淡,雾轻云薄”,沉静的水面氤氲了薄薄的雾气,古桥、木屋,姹紫嫣红的春花,鸭绿鹅黄的嫩柳,一切都披雾笼烟,隐约朦胧。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朦胧,静谧,和神秘。 回首望来路,在水天一色的瑰色中,盘龙虬枝的老树遮住了半边天,柔柔的翠柳,无风中静静地低垂着。如同熟睡中少女披散的长发,像瀑布般撒向镜子似地水面。黑影中的傍水民宅,还在梦中吧,沉寂的没有一点动静。 只有在这清晨曙光初现,风平水静,人们还在梦乡之中的时候,才能重新感受到久远岁月里的那种宁静恬淡,憧憬着人与自然融于一体的江南田园水乡诗画般的生活。 遥想古镇当年,清晨的第一抹曦光照在妆台上时,姑娘们就已经划着小舟,驶向莲花荡里,“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吴侬软语, 随拂晓的晨风飘过来,在耳边呢喃,在心田挠动。余音袅袅,终于消失在了岸边的嫣红翠绿中。<br> 乌镇不光是外秀,它的内涵也极其丰富。有悠久的历史,动人的传说,多彩的文化,垂名千古的人物。 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莫过于《昭明求学》的故事了。昭明太子是南朝梁武帝的儿子。名萧统,乌镇近乡的沈约是他的老师。沈约的先人墓就在乌镇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约每年清明总要返乡扫墓,并要守墓几月。梁武帝怕儿子荒废学业,就命昭明太子跟随沈约到乌镇来读书。为此,就在乌镇造起一座书馆。在沈约的谆谆教诲下,昭明太子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了有名的文学家。 后来,沈约在乌镇的府第捐为白莲寺。 后人在白莲寺门前建了一个石坊, 题为“六朝遗胜”。并有题书“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 这石坊就在乌镇西栅景区内, 据说,至今尚有乡民携子女前来拜谒,讲述前人的故事,以激励孩子好好读书,长大成材。 行行复行行,犹如在仙境。看着眼前小桥人家如诗如画,碧绿澄净的春水一平如镜,忍不住吟诵前人赞美乌镇的“江南水乡展旖旎, 屋衍风铃声悦耳, 小桥蕴涵古城貌, 青石幽雅怡心矣”诗句。 柔情似水,水样柔情。大约只有在这样静泊淡雅,方寸之间皆画意的环境里,才能产生出如西施那般不曾见面也倾心,流传千古芳名远的绝世美姬。 清晨日出, 江边盛开的花朵, 简直比火还要红艳。河上的风雾迎着日光,逐渐散去。唯有远处绿荫里石桥处,依然淡淡薄雾弥漫。 这一刻的美,言语难以形容,只有无语的震撼和心中莫名的感动。人们因景生情,因情动心,如果说对景色的赞美是共同的,则由景而生的情感却会截然不同,或悲或喜,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其实,我对江南的情有独钟咋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对儿时的缅怀和眷恋。但是从更深的层次来说,是在历尽了红尘的起伏喧嚣,看淡了人世的酸甜苦辣之后,虽然疲惫不堪的退休了,但心中的那一点执念依然存在--那是对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追求了一辈子却只是蜃影的那个世外桃源的向往和憧憬。 <h3>在江南水乡的妩媚婉约里,尤其是在薄雾朦朦的清晨,独倚于岸边的朱色阑干上,沐浴着清新的晨风,在杨柳嫩嫩的细丝缔柔柔的轻抚下,看着一叶小舟从桥洞里悠悠划出,在镜面似地水上划出一道如丝如练的穀绉波纹,咿咿呀呀中,又缓缓地迷失在胧翠如烟的迷茫里。像极了我经常在梦幻中恍惚看到的那个世外桃源。</h3> 它可望而不可及,犹如蓬莱,瀛洲,和方丈,在传闻中存在,在方寸间憧憬·,在脑海内想象,在灵魂里追求。但是它终究不在这个红尘里。 还记得李子柒的中国风的田园生活视频。它获得了几百万观众的赞叹,我们都知道那不是真实的,但那不正是我们心中所向往的吗?BBC的中文评论中说,在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之间,李子柒营造了一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的桃源仙境。 这个桃源仙境,拨动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个人类共同的心弦。不过作为草根大众的一分子,我甚至不敢想象去真实领略一番李子柒的假桃源的生活。那实在是超出了我的鄙微的可能。 然而有一种世外桃源,那就是儿时的快乐回忆,是我能够在精神的世界内去畅想的。童年,不仅仅是那时的简单淳朴的生活,更是那时懵懂中的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和对未来无知却无穷的憧憬。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啊,就像亚当还在伊甸园里一样。而我童年里所有欢乐的片段,场景都是在江南。 <h1><b>走在乌镇的小街上</b></h1> 似水年华,年华似水。红尘百年,不过弹指之间。看着日出日落,月盈月缺,年华似水,赏这春花秋月,夏荷冬梅,似水年华。这似水年华红酒坊就是黄磊开在乌镇的。 而《似水年华》电视剧,也是他在乌镇取景拍摄的。这是一个地中海风味的西餐厅。名人效应,往往名不符其实,或许是期望值太高了一点吧。 路旁人家门口台阶上,几个乡朴的坛子,种了几株小花。趁着主人在沉睡中,迎着朝阳,开心烂漫地绽放着。和我一起享受着这晨曦中的清新和宁静,并赠给我一缕缕淡淡的幽香。 <div>如梦如幻,仿佛回到了过去。想起古人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br></div><div>章台柳犹在,青青如旧,轻轻如旧,沁沁如旧,唯有那些留下这等思念的古人,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div> 走在回旅馆的路上,柔柔的晨光已经被一片灿烂辉煌所替代,为这古色古香的石街和楼宇,蒙上了一层富贵的黄金色彩。 来回走了多少遍的桥,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觉。古老,悠远,深沉,充满故事,撩动遐想。 <h1><b>回顾,别离</b></h1> <h3>老树遮住了双目,碧水在荡漾着清波。我伫立在岸边,不是在心事浩茫连广宇,只是好奇那被遮住的世界却又不愿去探索真实的她。宁愿在想象中去虚构。那样会更迷幻,更生动,更飘渺,更无穷。</h3> <h3>时光可以荏苒,人物可以更换,景色却始终依旧,只是有些斑驳了,古旧了。看着这老去的房子,想到曾经在它还是崭新的年代中那与它同样年青的主人,由不住心中升起了和崔护同样的感叹,只不过去年要改成昔年了 "昔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h3> 最喜爱这样的时刻:在绿荫环绕中,在碧水清波上,一艘乌蓬氾浮在春水里,随风而动,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只是懒懒的,无羁绊的,任舳舻飘荡,在雾中,在阳光下,在清风里,在漫天花雨中。 飘摇在江南四月的晨光里,看着两边粉墙黛瓦悠悠退去,迎着远处弯月般的石桥缓缓而来,从枕水人家木框的窗缝里传来的悠扬婉转的笛声,和着桥上游人即兴哼唱的欢乐愉悦的歌曲,温暖着我的心,愉悦着我的情。 莲塔原称金莲塔院,后称白莲塔寺,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 站在河边树荫里,近处停泊着几只画舫,在水泊中摇摆着,远处看白莲塔高高矗立着。长风猎猎,带起清脆叮当的塔声,撩动着游人鬓边的发丝,让你胸中一时通畅无比,所有的烦闷,浊气都一扫而空。 西柵的东北角,有一处游人少去但水面开阔风景宜人的好去处。尤其是在水那方的圆形茅舍,临水而建,在那里住宿,应该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此时正是春未老,绿荫头里,一池水如镜,色泽绿如兰,透过树隙向前看,远处草庐如画。 <h3>过的岸来,尚未入庐,先见月老廟,廟前一对阳光青年,正是情浓意深时,我为他/她们留下了在月老廟前的合影,愿他们在天如比翼,在地为连理。从此海枯石烂。</h3> 就像汉乐府《上邪》里说的那样“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从此手牵着手,在人生的道路上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纵然白发相对,依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座小木桥,跨在色彩斑斓,光影交错的粼粼波澜上。芳草,绿树,白墙,茅亭,还有淡淡的袅袅水雾。 柔水细柳,落花垂丝,最是那等温柔细软,弱不胜风。如欧阳修说描述的“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 白天,是花海中看灯,夜晚,在灯光里看花。好美的配对。 昭明书院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乌镇读书的地方。题有“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的明代古牌坊,是昭明书院的标志建筑。牌坊周围有池塘和古树,附近的陈列厅有历代古牌匾,以及历代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和获奖作品的展览。 不少人都在昭明书院内用毛笔蘸水在书台上写字,练练书法,沾一些书院的文气。 除了风景,文化,乌镇还有一些古老的传承彰显了她的历史。比如这处腌咸菜的场所,名叫叙昌酱园,建于清咸丰九年,是乌镇历史记载最早的酱园。古老的传统酿制方法,传承百年的历史,这大概也是叙昌最有魅力的地方。一走进酱园的院子,就能看到满满的青灰色酱缸,和盖着酱缸的主编大斗笠,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酱菜香味 古朴简约的商业小街。 还有这同治五年铸就的天下第一锅。古风如此,什么都要争个第一。也是一种传承吧。 这里是乌镇一个著名的摄影景点,草木本色染坊。清晨或傍晚,在斜阳下,或是逆光拍灿烂的色彩,或是拉的长长的影子。我来的时间不巧,日头已高,人头更多,只能算到此一游了。 忘了这处庭院的名字,也没去注意它的历史。只是觉得这里是如此的安静,仿佛与世隔绝了。我坐在长廊里,望着廊外这一片翠绿,在寂静中整个时间都仿佛凝住了,永恒的一瞬间。 当小船缓缓移动时,水波微起涟漪,晃动了明镜似地水面,也唤醒了沉寂的世界。这一静一动更增添了我心中的恬静和安逸之感。 喜欢皇甫松的《梦江南·兰烬落》,寥寥数语却蕴涵了无穷的意境: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虽然不是夜半时分,也无潇潇细雨中的断肠笛声。但眼前的一片美好,还是会勾起心中的无限眷恋。 乌镇大剧院2013年5月建成使用,是首届乌镇国际戏剧节的主场馆。大剧院设计从并蒂莲意念生发,俯视宛如一朵盛开于湖面的并蒂莲,外墙以古法京砖及老船木冰裂纹窗棂饰面,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剧场”。 重新回到入口处,远望湖面上,画舫点点,已是游人离去时,萧索。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离别时总有一丝淡淡的离愁,今日一别,何日再来。许多的美好和温馨,只能留在心中慢慢的去品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绿水青青。栏栅旁,一排小舟整整齐齐地停泊在岸边。一日将尽,它们在等着明天,那只是今天的重复。而我在去国离乡30年后回到故国,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留下的是由心底发出的惊叹和赞美。乌镇,你惊艳了我,让我永远会记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