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叹《商君书》

禅定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出于好奇,买了本《商君书》,读来令人惊叹不已。</p> <h3>一叹该书之难读。《商君书》共二十六篇,为春秋末期,秦相商鞅及其弟子所作;其中两篇有目无字,实存也就二十四篇,约三万字。自董仲舒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在中国两干余年的历史上处于正统地位,法家被打入冷宫。故而,作为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的商鞅和他的视儒学为“国害”的《商君书》自是首当其冲,被列为“天下第一禁书”。<br></h3> <p class="ql-block">该书文辞古奥,吾辈学植瘠薄,欲读通它,难度确实不小。又因年代久远,书中错简亡佚者难尽其数,读来甚是磕牙。三因本属禁书,后世学者训解、注释者少敢擅越,虽也偶有违禁私注者,然良莠不齐,甚或讹上加错,好的译本难以觅见。故连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亦曾发出“唯严某者尚可读”之叹。</p> <p>所叹者二:商君废旧制,立新法,力主农战,目光如炬,思想前卫。自夏商周以降,央央华夏一直实行的都是井田制和诸候世袭分封制,商君以独到的眼光,洞察弊病百出的旧制,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的思想为理论基础,力劝秦孝公实行变法。随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废井田、开阡陌、去分封、设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开疆辟土,从而使偏寓一隅的小国,日臻强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h3>商鞅以法治为核心,以农战为路线;铁腕强推轻罪重罚法权;重农轻商,竭力军备。在《商君书》中,提及最多的就是农战二字。他认为:农和战,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两个方面。只有把人民驱使到农业和战争这一条路上,在夯实农业这个基础的同时,全民皆兵,加强军力,随时准备战争,这是君王治国的根本。在饿殍遍野,诸候争霸的乱世,商君的主张,无疑是超前、实用和符合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的,它切中了秦国的要害,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我想,即便是在今天,他的农战思想,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h3> <h3>所叹者三:厉法酷刑,埋下祸根。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商鞅毁誉参半。贾谊评他:“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进取,二岁秦败”;司马迁评他:“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同样,誉他的也不少:王安石曾写过一首诗“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君,商鞅能令政必行”(禅按:此指商鞅“徒木立信”之典)。毛泽东更是盛赞商鞅为:“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先人评价历史,往往出于现实的需要。我等蕞尔之躯,无力评判大师伟人们的轻重优劣。但是,商君所奉行的厉法苛政,导致了“陈胜吴广大泽起义”却是人们所熟知的。按说大雨导致延误戍期,本非大错。然而,按当年秦法,这是要诛灭九族的。反正是个死,官逼民反,兔子急了还咬人,何不揭竿造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h3> <h3>概括起来,商鞅变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1.铲除儒家思想的“《诗》、《书》、礼、乐、修、仁……”等“国害”。2.百姓必须守法和互相监视,相互告密。3.国家必须“愚民”、“弱民”才能强盛。商鞅认为:“国贫而务战,毒输于外,无六虱,必强”。“国富而不战,偷生于内,有六虱,必弱”。即无论国家贫富都必须战争,才能强盛。按照商鞅的逻辑:人性是趋利的,百姓必须贫穷,才会有求富的动力,而百姓一旦富有就会“淫乱”,就有“虱”,国有虱就不可能强盛。毫无疑问,在商鞅眼里只有君主和国家,没有老百姓,是个彻底的国家主义者。窃想:这样的作派,无论是今天还是两千年前,大约都是人性的背离和历史的反动吧?</h3> <h3>此外,商君一再强调“修政作壹”。排斥、禁绝农战以外的任何学术,视道德教化为“浮学”,视商贾、技艺为“事淫”。在价值取向上与儒家产生了重大的分歧。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在《商君书》中,诸如“驱民”、“愚民”、“弱民”、“使民”、“役民”、“驭民”、“牧民”,等带有明显压迫、歧视老百姓的字眼,随处可见。甚至把具有民本思想的儒家学术视为“六虱”和“国害”,这显然是偏狭的。<br></h3> <h3>商鞅主政秦国凡二十年,推行“愚民、抑商、尚武好战”政策;重酷刑,轻教化,实行禁锢主义。“内行刀锯,外用甲兵”,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压迫。</h3><h3>汉初陆贾说:治国当“逆取顺守”。即暴力夺取政权,仁义统治天下。秦始皇以暴力“逆取”政权后,违背民意,仍依袭商鞅,实行“严刑厉法”统治天下,使秦帝国积聚了大量隐患。因为“攻守之势异也”(禅按:引自贾谊《过秦论》)。即战略形势变了,治国方略必须随之改变。故而,当统治阶级取得政权后,必须变“攻”为“守”。这个“守”,就是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就是讲仁义,重德教,拒暴力,顺乎民意。然而,以秦始皇为代表的统治者,却对“民本”毫无认识,或者说是不愿意认识民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从而,为“秦祚二世而亡”,商鞅自身“惨遭尸裂”(五马分尸)埋下了祸根。</h3> <p class="ql-block">有哲人说过:“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两千多年来,无论毁誉,商君开宗立派,独树一帜,刺激了历史的进步,这是无可非议的。他是时代的弄潮儿,他超前的意识,深邃的思想,经验和教训都是留给今天我们这个世界,赖以借鉴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庚子春节 若虚 于斗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