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大故事

李少明

<h3> 我的电大故事</h3><h3> 李少明</h3><h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浙江)79级湖州电大学习经历回忆</h3><h3> 2019年是中央电大(浙江)暨湖州电大开班40周年,我们首届79级电大学生毕业37周年。12月28日上午,在79级电大同学郑宁国教授热心组织下,在湖部分79级电大同学在项王公园相聚,在温暖的阳光下,同学相互问候,共述友情,合影录像留念,余后步行共赴超越大酒店举行40年后隆重的同学聚会。岁月如梭,40年弹指一挥间,首届电大同学1982年毕业后首次相聚,激动之心难以言表。当年英姿飒爽的求学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茫的老年。</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 <h3>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宣传部长、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商景才在建校20周年湖州校庆上的题词:</h3> <h3>原机床厂教学班,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谭建荣同学从北京发来贺电:</h3> <h3>同学们在项王公园、飞凤大桥旁相聚。</h3> <h3>当年上山下乡,历经磨难,渴望知识,英姿飒爽的求学青年。</h3> <h3>40年后相聚仍然初心不改。</h3> <h3>步行共赴超越大酒店举行隆重的40周年同学聚会。</h3> <h3>我1977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次高考,考前还到母校找到原来的班主任,参加了母校湖州一中组织的高考辅导班,找来或手抄老三届当年用过的课本做题,可惜没考上,但我没灰心,1978年继续考,78年考后,分数没公布,当年秋天,招办打电话到我单位,我正好外出不在,回来后,单位同事告诉我,招办打电话叫你赶紧去一趟,我赶到招办,招办的老师对我说:根据你今年考试成绩,已达到录取标准,现在我们市里需要人才,市里准备办电视大学,培养大学生,你愿不愿意读电大?我一听有的读非常高兴,马上答应了,招办把我编入总工会教学班,1979年春季(2月)开学,班主任是丁鹊声,班长潘孝迪,全班15名同学,来自湖州各企事业单位,许多是老三届,老下乡知识青年,年龄最大40岁,有的已有小孩,最小20岁,我当年25岁,记得开学一星期,中越战争爆发了。</h3> <h3>这是我1977年参加恢复高考的高考准考证。</h3> <h3>1975年我高中毕业后,因视力和身体不好,被劳动局分配在吴兴县救济院(福利院)工作,我的高中同学大都分到厂里,当时厂里待遇比机关事业单位好,我想出来到厂里,我喜欢无线电,在家常把弄半导体收音机及器件。改革开放,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重新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叶剑英提了“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提词,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受到了极大的鼓舞,1977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首次高考,大学没考取,录取了电大,当时有的读就很高兴了。三年半读下来,拿到大学专科文凭,1982年电大毕业后,被借到民政局,但我还想去企业,发挥自己的专业,自己去电视台、电唱机厂联系,后来电视台人事科来民政局商调我去金盖山电视差转台工作,民政局领导不肯放,说我们民政局就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用的。1983年教育部、劳动人事部下文,对首届电大毕业生的使用作了规定:原在企业技术岗位上的可评为助理工程师、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工代干岗位人员可转为干部,根据这个文件,我1985年转为干部,现在叫公务员。</h3><h3> </h3> <h3>这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校徽</h3> <h3>这是任昌辉同学的电大录取通知书。</h3> <h3>中央电大1979年春季开学,任课教师都是全国重点大学知名教授,电大拨付各教学点匈牙利21英寸电子管黑白电视机,作为远距离教学设备。湖州电大下设总工会、二轻、机床厂、联合收割机厂、半导体器材厂5个教学班。嘉兴地区分校首批招收学员1400多人,其中全科正式生395人,开设电子、机械两个专业。湖州市总工会专门腾出一间小会议室作为电大教室,添置了课桌椅等设施,总工会领导指派丁鹊声同志为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电大教学班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求学员单位捐助电视机,作为学费,弥补教学设置和经费不足。</h3><h3> 1979年2月,总工会电大教班正式开学上课,全班15名全科生,3名单科旁听生来自湖州各企事业单位,企业学员占多数,许多是失去上大学机会的老三届,老下乡知青,年龄最大40岁,有的已有小孩,最小20岁,我当年25岁,潘孝迪同学品学兼优,被推选为班长,学员根据单位需要及本人爱好,选择电子、机械专业就读。当年中央电大开设的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化学、英语、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路分析、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语言、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电机及拖动基础等20余门课程,实行学分制,学员修满规定学分毕业。</h3> <h3>这是我当年学习的各课程课本</h3> <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6日,上午8时30分,总工会二楼电大教学班正式开学,墙上张贴着中央电大课程安排表,崭新的电大课本发到同学们手中,班主任丁鹊声老师作了简短讲话,要求同学们珍惜来之不易的电大学习机会,刻苦学习,按照电大培养目标,使自己成为国家和湖州经济发展有用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9时整,当匈牙利21寸黑白电视机播出传来中央电大上课乐曲,中央电大开学典礼开始,同学们喜悦、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开学典礼上,电大领导讲了话,勉励全国电大同学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将失去的大学学习机会夺回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国家需要人才。开学典礼结束后,高等数学课开课,华罗庚教授讲了第一堂诸论课,同学们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进行了交流,认真钻研消化,认真思考做习题。</p><p class="ql-block"><br></p> <h3>79年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化学、英语三门课程。高等数学是首届电大课程的重头戏,总学分48分,教材选用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樊映川教授等编写的《高等数学讲义》,配套习题集是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写的《高等数学习题集》,课程由北京大学数学系邵士敏教授主讲。从平面解析几何、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重积分、级数、线性代数、矢量分析与场论、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概率与统计等课程,教学历时二年半,《高等数学习题集》习题全部做完,学完了大学本科理工类数学全部课程。</h3><h3> 化学开设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是必修课,由北京师范大学田荷珍老师等主讲与实验。</h3><h3> 英语由北京大学西语系郑培蒂老师主讲,改革开放初期,郑培蒂老师端庄美丽的形象,标准清晰的英语口语,吸引了众多电大学生学习英语,拥有学生近百万。</h3><h3> 我们班除了全科生外,还有几名英语单科旁听生,市政府办公室卢幼幼同学就是一名英语单科生,每当郑培蒂老师的英语课开课,风雨无阻赶到总工会教学班听课,全班同学在郑培蒂老师标准的英语口语带朗读下,朗读英语课文句子。首届电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英语基础较差,在郑培蒂老师从ABC层层诱导,启发式的教学下,同学们英语水平进步很快。</h3><h3> 79级电大每期期末考试,采用全国高考模式,试卷从中央电大下发到各省市分校地市工作站各考点,试卷属国家一级机密,试卷在各考点考前当场拆封。每当期中、期末考试,同学们骑着自行车赶往各考点应考,紧张心情不言由之。提前15分钟进场,当开考铃声响起,同学们坚定沉着应考,将所学知识越然在试卷上。79级电大学生是考试最严格,质量最好的一届。</h3><h3> 随着课程的开拓,学业的加重,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学校决定,经单位同意,从第二学期开始,全科生由半脱产改为全脱产,上午课程结束后,下午在家集中复习消化做习题。每天下午一时整,陶大桃同学准时来我家复习做题,一起看书消化上午的课程,讨论解题思路及方法,共同做完每门课程老师布置的习题,预习明日课程,研讨展望未来,一直伴随到电大毕业。</h3> <h3>这是我当年的《普通物理》课程听课笔记。</h3> <h3>这是屠坤泉同学当年的《机械原理》课程听课笔记。</h3> <h3>这是我参加电大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的准考证。</h3> <h3>这是我参加1979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学分卡。</h3> <h3>这是1979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优秀学员名单。</h3> <h3>这是长兴教学班王伟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的奖状。</h3> <h3>物理课是首届电大重要专业基础课,教材选用程守洙、江之永教授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由北京师范大学阎金铎副教授主讲,物理课比较抽象,阎金铎老师要求同学们在物体中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系,从牛顿力学开始,学完了力学、光学、电学、电磁学、热力学、物体运动学、原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学说等物理知识,课时一年半,为同学们在专业课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h3><h3> 从第二学年开始,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陆续开课。忘不了任专业基础课的老师们:清华大学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主编主讲童诗白教授,《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老师阎石副教授,《BASIC语言》老师谭浩强,《电路分析基础》主编、主讲李瀚荪教授,北京工业学院的《电子计算机原理》李老师,华中工学院《电机与拖动基础》的陶教授与马教授,北京航空学院的《材料力学》高镇同教授,上海工业大学的《机械原理》张耀芳教授、朱传鏕老师;湖州电大工作站聘请机床厂姜祖休老师(高工)面授《机械制图》、《液压传动》,机床厂严涛老师(高工)面授《金属热处理》,湖州疏浚工程处劳浩兴老师(高工)面授《电机与拖动》和湖州师范数学系陶坤英辅导《高等数字》等等……。这些教师的音容笑貌仍然亲切,他们美好的师德师风形象不可磨灭。<br></h3> <h3>1984年中央电大《高等数学》教学研讨会老师合影,第二排右8是79级《高等数学》主讲老师邵士敏教授;第四排左7是湖州电大郑宁国老师。</h3> <p class="ql-block">79级电大学生年龄及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总工会教学班五金公司殷永明同学是班里唯一一名女同学,当年39岁,是全省年龄最大的女学员,已是两个读中学孩子的妈妈,她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以坚强的求学之心,克服工作与家庭的困难,报考参加电子全科班学习,学习刻苦,听课笔记本秀丽、工整的字迹记满了各门课程老师留下的知识,她的坚持和努力,艰难地学完了全部必修课程,拿到了电大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电大创办初期,教室和教学设施比较简陋,同学们团结互爱,互相帮助,克服困难,共享知识。班长潘孝迪是老三届,基础知识水平较高,同学们学习中遇到难题难点,潘孝迪班长总是耐心细致为大家讲解,把自己的解题方式和知识毫无保留地献给大家。同学们做的各门功课习题,潘孝迪班长都认真批阅,定期上交电大工作站审阅,并认真管理班内事务。同学们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遇到单位和家里有事及时向班长和班学班请假,遇到断电或总工会用教学班教室,全体同学常去慈感寺二轻教学班听课或上大课。每学年期末考试后,班里进行优秀学员评选,对学习刻苦,考核优秀的同学,发放奖学金鼓励,由潘孝迪班长开具10元或15元奖学金发票,同学单位报销领取。</p><p class="ql-block"> 1981年5月,《BASIC语言》课程教学结束,学校安排学生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机实习,在华东师大实习期间,同学们用学到的知识,编写BASIC程序命令,在华东师大大型计算机上通过程序各条命令实际运行实践,取得好成绩,圆满完成实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经过三年艰苦学习,至1981年底,全科班学生学完了本专业全部课程,经考核,取得了规定学分。1982年上半年,进入毕业实习、论文写作,论文答辨阶段。总工会教学班同学去城北二轻机械厂实习,记得我当时实习后,用所学的知识与实习操作现状,写的论文是《自动控制机器机械手运作》,经论证易稿,通过了首届电大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全部学业毕业。</p><p class="ql-block"> 1982年6月30日,总工会教学班会体毕业生在湖州人民照相馆拍摄了毕业合影照,同年7月10日,79级电大全体毕业生在人民路嘉兴师专(湖州师院前身)一幢民国时期建造的教学楼草坪前拍摄了《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湖州市首届毕业生毕业留念》珍贵的毕业照片。</p> <h3>这是我的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证书。</h3> <h3>这是总工会教学班首届毕业生毕业合影。</h3> <h3>这是79届首届电大全体毕业生毕业合影。</h3> <h3>1983年7月,教育部、劳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若干问题的通知》(教计字【83】112号)对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学历、使用和工资待遇作了明确规定:广播电视大学学员学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按照教育部批准的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经过合乎规定的考试,成绩合格,取满规定学分,在学期间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状况经办学单位按照学籍管理办法鉴定合格,获得毕业证书者,承认其高等学校专科(或本科)毕业学历。学员毕业后,可以当干部(技术人员),也可以当工人,原则上仍回原单位,本着用其所学、发挥所长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逐步调整合适的工作,或报其上一级主管部门调配。<br></h3><h3> 根据文件精神,首届电大毕业生原则上回原单位,有的在技术岗位上评为助理工程师(后评为工程师),有的当了干部,有的继续深造,有的调配到其它对口单位。1982年,为加快湖州经济建设与“电脑引领未来”形势的发展,市长袁世鸣与上海科技大学签订协议,为湖州培养电脑人才,由人事局出面,在电大毕业生中考试选拔优秀毕业生赴上海科技大学深造(专升本),潘孝迪、陶大桃、周建国等8名同学经选拔考试,被上海科大录取。进入上海科技大学学习后,同学们发现电大老师给我们讲的课都是精品课,尤其是电大的高等数学全套比上海科大的本科生还扎实。电大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孒技术》知识,陶大桃同学在科大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应用,毕业设计课题被学校作为科技应用成果登在上海文汇报1985年7月12日头版中间,系主任高兴地把当天的报纸送给作者陶大桃同学保存留念。科大校办厂用这个课题成果制造了一批医疗仪器卖给了新疆乌鲁木齐等医院,产生了知识效益。</h3><h3> 潘孝迪同学在科大毕业设计期间,导师安排他做最有挑战性的毕业设计,潘孝迪一人从设计采购到焊接制作,用二十几片当时属先进的数字集成电路和传感元件,搭出了心电监护仪的毛样,可以分析波形,可以报警。相当于一台有专一功能的智能电脑。实验室、机房经常只有潘孝迪一人起早贪黑的实验、工作,从软件到硬件,历时三个月,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到改进,由电脑处理和分析的数据正常显示出来了。成功后,导师叫来了系主任,他们十分惊喜。毕业时,潘孝迪同学获得了科大最高奖学金和最高荣誉。回到湖州后,组建了湖州第一家电脑技术公司。 </h3><h3> 1986年,潘孝迪设计制作了显示奔马的LED大型动态电子广告屏,竖立在湖州骆驼桥边。这种屏幕当时在北京天津上海都没有。湖州的LED动态电子广告显示屏,远远把上海交通大学的“灯泡”飞字抛到了后面,当骏马在屏幕上奔起来时,引来了全国各地无数技术员和新闻记者的采访。湖州日报用标题《骏马奔驰在屏幕上》专题报导了从一个木匠到电脑工程师的成长经历。1988年,潘孝迪下海创业,办起了台联微电子设备厂,生产智能程控电子设备和LED动态电子大屏幕。后成立软件公司,转为软件开发,专门从事公积金软件开发,为湖州、宁波等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发公积金缴存提取运作软件,公积金放贷、贷款回收,月缴交冲贷等软件复杂程度超过银行软件。鄞州、宁海、象山等县市,使用潘孝迪同学开发的软件长达19年之久,存款或贷款利息误差几分钱以内,因软件引起的放贷错误为零。1993年,潘孝迪当选为第三届湖州市人大代表,连续两届当上市政协委员,每年写提案,为湖州的发展献计献策,高难度金融软件开发一直工作到72岁。</h3><h3> 殷永明同学电大毕业后选调到湖州电视台从事技术开发工作,她用在电大学到的电子科技知识,借助英汉词典,阅读和翻译英语科技文章;在广电系统浙江省级刊物《试听纵横》上发表了关于同轴电缆测试、宽带频率分布新技术等三篇科技文章;在有线电视台建台时,对只有英文说明书的巴可调制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了翻译,使播出机房的安装工作能按时完成,保证了机房及时投入运行;执笔规划设计了湖州第一代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设计了在德清莫干山区建立差转台的方案,并写岀论文在《视听纵横》上发表,该论文在当年获得全省科技论文三等奖,这一方案在德清得以实施,使湖州电视台信号覆盖了安吉县全境;在湖州有线电视台的建设的过程中,有线电视网的规划设计(包括各种计算)都是殷永明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讨论后付诸实施;设计完成了播出机房的配电系统和接地要求,多种技术用房(包括各型演播厅、录音室)等建设;参与写作《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湖州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一文,执笔完成了这篇论文,在1998年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发表,并在会上宣读;在有线电视(后为网络公司)台工程师室的技术管理(包括图纸审阅、技术培训)等工作资料及讲课稿被编著成35万字《数字电视技术400问答》技术书籍,从事有线电视技术工作至68岁,为湖州数字电视建设发展作出了贡献。</h3><h3> 二轻机械班沈延安同学原是湖州玻璃厂技术人员,电大毕业后继续从事特种玻璃制造技术开发工作,现在长兴一家外资企业——长兴诺万特克玻璃有限公司任副总,负责全公司管理、生产、销售和技术开发等工作,以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h3><h3> 我电大毕业后,被选调到湖州市民政局工作,辗转多个岗位,40年来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首届电大毕业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自己的特长与知识,为党、为人民工作,2015年11月,在岗位上退休。</h3> <h3>这是殷永明同学编著的《数字电视技术400问答》技术书籍。</h3> <h3>这是总工会教学班同学毕业30周年聚会。</h3> <h3>(全文完)2020年1月23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