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堂村-江南的金色布达拉宫

光影无限

<h3>杨家堂村位于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从县城到村里需要在狭窄的山路上行驶约8公里。村庄坐落在一座环形的山凹中,左右两翼山峦环抱村庄,风水布局相当明显。在地无三尺平的杨家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一级级向上延伸,整个村庄上下屋高低落差约2至3米,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阳县典型的阶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达拉宫之称。<br></h3> <h3>村头大🌲遮天蔽日,大🌳底下好乘凉</h3> <h3>屋前房后翠竹成林,景色优美</h3> <h3>村子坐东朝西,根据五龙抢珠的地形设计,位于对面山、屏风山、祖坟山、大山脚、上山头五座大山合拢形成的坡地中,一条小溪自东而西环绕村落,形成玉带绕村的格局。<br></h3> <h3>进入村庒条路井然,屋沿层叠,院内曲径通幽</h3> <h3>马头墙随处可见</h3> <h3>村口梯田碧绿,禾苗出壮</h3> <h3>据记载,该村建于1655年前后,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br></h3> <h3>对于村名的来历,松阳县地名志中称: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br></h3> <h3>杨家堂村及其宋姓来历,从其宗谱《京兆宋氏宗谱》可看出,其宋氏祖先来自西安<br></h3> <h3>宋濂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孙),而宋濂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孙宋可三因绾丝藤迁于松阳县三都乡呈回村。1655年许,宋可三第八代世孙宋显昆从呈回村迁居杨家堂村。 宋显昆迁居杨家堂村后的70余年间,杨家堂只有数间茅房,族人以卖柴、狩猎为生,生活十分艰苦。到了宋显昆曾孙宋宏堂时,却出现了“奇变”。<br></h3> <h3>关于宋宏堂传记:五岁丧父家境甚苦,日间做农事,入夜则习文,知书达理</h3> <h3>一日宏堂挑柴进城卖,于泉址凉亭歇脚拾得2000两银子💰袋,拾得后就在凉亭中等侯失主,失主回找时就将所有银两如数还与做木材板业的衢州巨商,巨商感激问及何求,宏堂说什么都不要,若能用我愿做学徒跟从,之后就跟巨商学做木材板业生意</h3> <h3>竸竸业业做生意,品德高尚,倍人尊重,后经巨商许允自立门户,常贩运木材到杭州,并入股杭州南星桥"松荗板行"成了股东老板,终成松阳木板巨商。发迹后,生活上仍省吃俭用,将💰财用于建夏屋,孝高堂,从而逐步修建起今我们尚能一见的杨家堂古居群</h3> <h3>走进杨家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这些鳞次栉比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古建筑和那一层层翘首相对的马头墙。当然也包括那些精美的雕梁画栋、门窗雕花等等。<br></h3> <h3>从杨家堂的墙体文化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160年前,杨家堂的宋氏祖辈们就开始重视文化教育。他们的重视并不仅仅停留于思想上,而是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br></h3> <h3>“日耕夜读”和拾金不昧的精神及富有不忘本的品格仍是当今人们要学习的榜样<br></h3> <h3>杨家堂村头的这二棵大树见征着历史和未来</h3> <h3>后记:进入杨家堂村没有公交班车,只能租🚗或自驾前往,且阶为山路弯弯,好在平时人不多又不收费,进村有停🚗场,吃饭也可以在老乡家搭个火。是休闲好去处。</h3><h3>摄影:光影无限</h3><h3>文字:来自网络(改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