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蟳”味

阿兰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点头“蟳”味</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阿兰</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b>  </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我的家乡点头镇距离福鼎市区15公里</b><b>,是“中国白茶特色小镇”,小镇出产的白茶早已蜚声海外,说起这里的美食,那也是名闻遐迩的。最有名的小吃除了“点头米粉汤”,还有“扁食节”的扁肉、“没牙金”的肉丸鱼片、 “牛肉生”的牛杂、“千峰面馆”的手打面,还有藏在深巷里的“鲨鱼片”等等,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美食,哪怕看上一眼就能让你味蕾大开,这还不够,如果你有幸品尝到点头的小海鲜,那才是舌尖之福!</b></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点头镇三面环山,一面靠临八尺门,东临沙埕港,属于典型的内海,沿海的几个乡村海岸线曲折,水域宽阔。上游朱家坪水库和大坪水库的水与海水潮起潮落间相互交汇,半咸半淡的海水养育出的海产品尤其鲜美。江美村的青蟳、海屿村的跳跳鱼、赤脚礁的牳蜊、青屿头的鲈鱼、瓜坪的泥蚶等都是点头的特产,野生蟳、章鱼和海蜈蚣尤以点头出产的为上品,其中的“点头蟳”更是深深打上了地域的标签,成为海鲜里的贵族。正所谓物以稀为贵,点头蟳已成为餐桌上一种身份和档次的象征了。</b></h3> <p style="text-align: left;"><b>  小时候,我们家就住在海边,家里的大人们个个是讨小海的高手,海蜈蚣、跳鱼、蛏之类的小海鲜几乎每一餐都能吃到,但是,要想吃到野生的蟳,只能等到外公开“蟳园”的时候了。</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所谓“蟳园”,就是在海淡水交汇的滩涂上挖一个圆坑,在里面放置一个用竹篾制成的笼子,把蟳爱吃的鱼、虾、贝类、螺类等饵料投进去,然后就等待野生蟳自投罗网了。</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外公说蟳一生要脱壳十几次,蟳脱壳的日子,为避免因刚脱壳体软而被其它蟳或别的动物吃掉,就会乖乖爬到“蟳园”里藏身,所以,这时候掏到的蟳肯定是“重壳蟳”,外有未脱的硬壳,内有刚形成的软壳,蟳肉最饱满,味道最鲜美。外公的“蟳园”一年也只掏三次,分别是端午节、中秋节、九月九。</b></h3><p style="text-align: left;"><b> 终于等到了掏“蟳园”的日子了。一大早,外公便准备好了掏“蟳园”的家伙,新的“蟳笼”是必须的,用于替换之前的笼子,另外还需要一个水桶,两端得绑好坚固的粗麻绳,这是掏“蟳园”必需的工具,还必须带上锄头、鱼篓等等。潮水刚刚退去,我们便屁颠屁颠地跟着外公和舅舅他们下海了。</b></h3> <h3><b>  蟳园就在岸边不远,退去海水的滩涂上布满了野生的小鱼、小虾、鱫、招潮蟹、石螺等小海鲜。外公的辨识力极好,每次都是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自家的蟳园。</b></h3><h3><b> 掏“蟳园”可是个力气活,外公和舅舅分站“蟳园”两边,各持一端的草绳,外公喊声开始,两个人齐心协力,动作一致,把“蟳园”里的海水一桶一桶往外掏。不一会儿,就看到有鱼虾被不断地泼到海涂上。</b></h3><h3><b> 我们几个小孩再也不顾脸面了,跟泥猴似的在海泥里左扑右抓,把一只只鱼虾蟹装进鱼篓里。等到外公和舅舅差不多精疲力尽,“蟳园”也就见底了。我们齐齐站在“蟳园”边上,看着外公和舅舅慢慢地掏出“蟳笼”,每当看到笼子里除了鲈鱼、章鱼、大虾、跳鱼外,还有好几只蟳在那静静地趴着朝你吹胡子瞪眼,所有人都开心得笑出了声,若是捕到青蟳和“红膏鲟”呢,那更是惊喜非常了。</b></h3><h3><b> 就算“蟳园”里没有捕到够多的蟳也没关系,外公也总是有办法活捉到,这时候就需要锄头了。我特别佩服外公,他总能在海涂上轻易地找到“蟳洞”,并顺着洞口挖到蟳的洞穴尽头,然后把蟳活捉到;有时候,他也不用锄头,只见他双手在海泥下左右摸摸就能捉到;还有的时候,他就在蟳洞口约一米的地方顺着洞口方向踩踩踏踏,那蟳就自己跑出来了,若是蟳不出来,他就用一米多长的铁钩绑上鱼饵,往洞底一伸,那蟳贪吃,就傻傻地上钩了。</b></h3> <h3><b>  点头蟳属于正蟳类,背壳的颜色均为青绿色,个体都不大,一般在半斤左右,常见的是幼蟳、母蟳、公蟳,要想活捉到野生的“红膏鲟”和“青蟳”就必须要趟到远一点的河口。</b></h3><h3><b> “青蟳”喜欢穴居在河口处的泥沙底下,个头大,一般都有三斤左右,性情非常凶猛,特别是那一双大脚,一旦被它咬住,想甩开它可没那么容易了,那是撕心裂肺的疼啊!可是那青蟳突眼圆睁,正幸灾乐祸地瞧着你狼嚎般鬼叫呢。海边人好像都有过被蟳咬过的经历,就是外公那样的高手也未曾幸免,享用美好的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b></h3><h3><b>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青蟳”的成熟期,这个季节的“青蟳”肉质最为鲜美,营养也是最丰富的,尤其是将要怀孕的“膏蟳”更是有“海上人参”之美誉。但凡家中有老人尿频,或是妇女产后虚弱之类的症状,家里人都会想方设法去捕捉来做汤或者炖酒吃,据说对治小孩夜尿症也有奇效的。</b></h3><h3><b> 逢年过节,我们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是少不了“蟳”味的。蟳,在大人们的手里能变化出多种的做法和口味。母蟳和公蟳通常都是用来生煎的,肉质不够饱满的就用来炒蛋,或是蒸熟了伴上白糖和生姜,“红膏鲟”就做成糯米蟳饭,最隆重的一道美食自然是“青蟳煲汤”或是“青蟳炖酒”了。</b></h3><h3><b> 正宗的“点头蟳”和“点头糯米酒”是绝配的。我们称红粬酿的糯米酒为“红酒”,称白粬酿造的糯米酒为“白酒”。点头人几乎家家都会自酿这种糯米酒,这酒口味醇厚而香甜,适量饮用能舒筋活络、强壮体魄。点头的蟳,不管是煎、炒、蒸、伴、炖酒,都是用“红酒”作引,缺了红糯米酒,“点头蟳”鲜美的味道也就淡了许多。</b></h3> <h3><b>  “青蟳炖酒”或是“红膏鲟炖酒”的做法差不多。为了赶上节日的饕餮盛宴,都是要提前两个小时开始准备的。首先,把“青蟳”或者“红膏鲟”放进盖碗里,这时候脚上的绳子是不可以放开的,再倒入红糯米酒,没过蟳的身体就可以了;盖上碗,让蟳吃够红酒二十分钟左右,等着蟳“醉生梦死”后取出,蟳吃过的酒倒掉弃用;然后剪去青蟳脚上的草绳,洗净污泥,剥去蟳壳,把蟳身上和肚子上的脏东西以及废物清理干净;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瘦肉丝,香菇丝,姜丝,干贝等放进蟳壳里,按原样附在蟳身上,再次放进盖碗里,加入红糯米酒,酒依然是没过蟳身即可;如果是给孕妇吃的,就单放红酒和冰糖,再加点适量的枸杞就行了;还有就是选一口比较深的锅,锅底放一块厚布,放入盖碗,加水烧开炖上一个半小时左右揭开锅盖,红色的蟳,红色的酒,喜庆热烈,刹那间,蟳的清香和着糯米酒香扑鼻而来,这道美食就算大功告成了。</b></h3><h3><b> “青蟳煲汤”就简单多了,一般是选用刚脱壳的“软壳蟳”,虽然它的攻击力比较弱,但是还得先把蟳弄死,然后剥去软壳,清理干净,并大卸八块,备好菇丝和瘦肉丝等配料,水烧开后,把青蟳和配料一同放进汤锅,等青蟳颜色红透也就熟了,撒上姜丝,葱花,加入适量红酒,顿时是满室生香,喝上一口你就知道什么叫人间美味了。</b></h3> <h3><b>  自从点头围海造地后,海从我们家门口退到了海屿口,正宗的野生“点头蟳”是更加珍贵了,它们从寻常百姓家的餐桌荣登上了华丽的宴席,“青蟳”更是成为了海鲜里的奢侈品。但是在佳节里总是要“铺张”一次的,吃“点头蟳”依然是我们家过节的一种仪式,每每这时,我就会愈加想念起家门口那一片小海,想念起儿时和外公一起下海捉蟳的乐趣。</b></h3><h3><b> 生活总是单调又乏味的,那就选一个日子,约三五好友,到点头去吧。挑一家海鲜店,温上一壶“点头糯米酒”,请上一道“点头蟳”,煎、炒、蒸、炖,随心所欲,定能让你啧啧咂嘴六腑生香,生活似乎又总是如此有滋有味,充满着让你无法辜负的诱惑!待你酒足微醺,“仰天大笑出门去”,舌尖上定是填满了诗意的味道。</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