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移情与反移情

金瑛~心理咨询

<h3>01 移情及不同类型 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过程。移情分为正性、负性或是混杂的,移情往往在相当程度上是无意识的。 正移情是来访者将自己喜欢的特征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咨询师好像自己生活中喜欢的一个人或者期望的完美人格,会美化咨询师,甚至涉及一些与性有关的、与感情有关的假想。 负移情是来访者把咨询师想象得有些夸张的坏,把自己生活当中不喜欢的某些人的特征投射到咨询师身上,觉得咨询师就是那种人,进而产生一些攻击性、防御性的反应。 除了来自于原生家庭关系模式导致的移情现象,还有可能是来自“种族-文化”的移情,“咨询师应注意求助者对咨询师的种族和文化的知觉,作为移情关系的一个潜在可能部分”。比如带着种族仇恨的人,对于敌对民族所有人都带着愤怒。 在另一方面,咨询师在个案中的感受或情绪的扰动,可以统称为“反移情”。“它是咨询师针对移情或麻烦自己的事物做出的真实、本色的反应”(《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四章),也分为正向和负向。 02 心理咨询界对待移情的基本态度 弗洛伊德最开始认为移情是咨访关系的一种障碍,后来逐渐改变了态度,觉得移情不可避免,可以将移情分析当做精神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故意诱发某些移情。后来的关系学派会认为,咨询靠的是反移情,很多干预都是反移情的体现,这种说法也不错,因为所有的针对移情的处理不免要带有咨询师的情感反应,只是要识别反移情对于来访者和治疗是否有益和有效。 现在心理咨询界比较有共识的,是认识到移情广泛存在、不可避免,是情感的客观现实。移情表现能够反应出来访者平时的交往模式、内心未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澄清咨询中的移情帮助求助者看清,他们在咨询中对于咨询师的期望,实际上就是他们对生活中其他人的期望。 03 咨询师对于移情的处理 首先移情的判别就看来访者的感情反应是基于对咨询师的了解还是基于想象。如果是想象,就应该探索背后可能的移情。 处理负移情和正移情,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在体验上却是天壤之别。共性的来说,咨询师要: 一是要帮助来访者澄清和认识移情; 二是注意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 三是训练自身平衡矛盾冲突的能力,也就是当事实和判定不相符合的时候,能够容忍负性反应,保持中正、平和。 四是坚守职业伦理,不利用来访者的正移情发生对来访者不利的行为、满足己欲。 咨询师处理求助者的移情通常有五种方式(Gelso) 关注当前的关系; 对于移情的含义进行解译; 使用提问以促进领悟; 关于移情的讲授、建议和教育; 自我暴露。 咨询师也可以通过共情反映出求助者欲望或愿望(如被爱、变得重要、控制他人等)的方式,来有效处理移情问题。上述“自我暴露”通常也是一种共情的方式。 04 咨询师要控制好“反移情”,遵循专业伦理规范 咨询师在个案中的“反移情”感受有一部分来自来访者这个特定的人和人格特质激发出来的,需要咨询师识别出来,借助它进一步与来访者工作;有一部分带着咨询师个人的成分,需要进入体验环节,跟我们自己的咨询师和督导去讨论。 可能发生的有越界的反移情类型包括(Corey, Corey &amp; Callanan,2003): 过度保护案主、过于温和地对待案主、拒绝案主、需要案主经常予以赞赏、在案主身上看到自己、发展出性或浪漫的感觉、不由自主地给建议、和案主发展社交关系等。 咨询师的反移情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危害的反移情往往出自咨询师本身的伤痛。经常发生在以下情况: 盲目进入下一个重要领域的探索; 关注咨询师本身而不是来访者相关问题; 利用来访者作为代用性或满足自我的对象; 发出微妙的线索引导来访者; 采取不符合来访者利益的干预措施; “认了”来访者投射给咨询师的角色。 为了避免有害的反移情,咨询师需要通过接受个体和小组咨询以及个案督导对自己进行清理和辅助个人成长。 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未竟事物或未完成事件,以及未被解决的个人内在冲突,会对专业助人过程造成干扰。专业伦理守则都有相关的界定,强调咨询师应该对个人的身心状况提高警觉,以免影响助人的专业效能。 专业咨询伦理还强调以来访者的利益为前提,咨询师要时刻觉察自己的对移情的处理或反移情是否符合来访者的利益,是否符合咨询伦理规范的行为准则。比如,咨询师对来访者产生一些感情,甚至性幻想,如果能控制在行为规范以内,没有发生性关系或者建立亲密关系,能够克制自己的情感为来访者提供帮助,是允许的,如果不能做到,就应考虑转介给其他咨询师处理。<br></h3> <h3>心理咨询电话 18004233109 金老师</h3>